第398章 試探
強嫁的夫君捂不熱,重生她不要了 作者:渝三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蔣五爺低頭看著外甥女帶過來的小東西,聽到瑾初的話後輕聲應了聲後,接著說:
“聖上是當今天子,不管他願不願意,封後一事是他的必經之路。而充盈後宮,是他應該盡的責任。”
他語氣平淡,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
上一世,繼位的新帝是二皇子趙旭。
在先帝下葬的祭祀大典後,前朝開始著手準備選秀一事。
而眼下,雖前朝官員同上一世有了很大的變動。高位上的建明帝,對待大選秀女一事,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顧瑾初坐在蔣五爺身邊,輕輕依偎著他,秀眉微蹙低聲道:“外祖家把宅子都準備好了,說是總不能讓永樂進門後,同鄭家人住在將軍府。”
“舅母也說過,若是長公主覺得在鄭家不習慣,日後同表哥也是可以生活在公主府的。”
蔣五爺伸長手臂摟在她的腰身上,五指大張在她腰背輕輕按摩,緩解她身上的不適感。低聲說:“有些事情急不得,順其自然就好。”
長公主同鄭開承的婚期,隱隱變成了聖上同大臣之間博弈的借口。
新帝登基,做的第一個決定是修建通往土木堡的官道。
土木堡距離盛京城路途遙遠不說,此番工程耗資巨大,且工事完成起來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眼下先帝的陵墓不日就要修繕完畢,若是長公主大婚,加之聖上大婚隨著而來的大選秀女,就會造成國庫空虛。
若是此時的三江所城,亦或是寧遠城戰事吃緊的話,國庫恐難維持前線各種軍需。
顧瑾初聽了蔣五爺的解釋,輕輕歎了口氣,便抬手吩咐下人,可以擺晚膳過來了。
……
清明節,天空陰沉,給整個皇陵增添了一份肅穆之感。
建明帝帶著文武百官前往皇陵祭掃,這一日,先帝建元帝得以安葬。
故而往年祭祀的遊園踏青活動取消,一切從簡。
也是在這一日,聖上同意立後,待大婚之後進行大選秀女。
聽到這一消息的群臣,跪在大殿之上高呼聖上聖明。蔣南笙卻是從建明帝麵上看到一絲複雜的情緒來。
在大太監黃通口中吟唱出“退朝”之後,建明帝從龍椅上站起身,步伐匆忙的朝著內殿走去。
百官跪在地上,看著聖上的背影,直到明黃色的衣角消失後,才紛紛從地上站起來。
“此番聖上的決定,離不開楊大人一如既往的做聖上工作。”王峰良朝著楊大人拱手道,臉上帶著一抹恭維之意。
楊大人擺擺手,態度很是謙遜,看向一旁的首輔張祁:“皇後人選,還是要張首輔和皇太後同聖上共同商議。”
張祁淺淺笑了下,“楊大人考慮的極是。”
王峰良收回手時不由得身體站直,揚眸看向邊走邊說話的楊大學士和張祁。
而後同身邊群臣一樣,簇擁著他們朝宮門走去。
“後宮不可一日無主,聖上也需要一位合適的伴侶,來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同他共同承擔皇室的責任,早日誕下未來的儲君。”
楊大人一番話,得到身旁隨從在側的一眾官員附和。
想到近些時日聖上的表現,楊大學士難免有些擔憂:“聖上既然同意,皇後人選自是要尊重他的意願……切莫讓聖上不喜,反而適得其反。”
新帝遺詔中,輔佐新帝重臣中以楊大學士為首。他的話,群臣自是開口附和的。
張祁雖是內閣首輔,前有工部尚書王峰良的明槍暗箭,後有內閣中虎視眈眈的陳正德。
而戶部尚書傅池,在先帝在的時候,就是已故康親王,曹皇後一派。
對於建明帝的皇後人選,群臣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蔣南笙看著楊大人被簇擁著走在前麵,不由得步伐放緩。
“蔣大人。”聽到身後的腳步聲後,他駐足側身看過去。
“陳閣老。”看到來人後蔣南笙笑道:“內閣的張首輔還有王閣老都在前麵,怎麽陳閣老這般不緊不慢。”
陳正德抬眸看了眼蔣南笙,見他麵上依舊是讓人熟悉的儒雅淺笑,半分看不出任何端倪。
跟上蔣南笙的步伐,在他身側低聲說:“蔣大人不也是……我記得楊大人和王閣老,都曾經是常大學士的門生。”
蔣南笙目光從一片緋色官袍上收回,麵色淡淡的,“陳閣老也說了那是曾經,況且楊大人和張首輔他們口中商議的是皇後人選,同我一個大理寺卿毫無幹係。”
陳正德輕笑出聲,“蔣大人倒是直言不諱。”他側過頭看向蔣南笙,有些諱莫如深道:
“若是定國公府想效仿曹家,下官倒是可以為蔣大人排憂解難。”
如何效仿?
是把蔣家女送進壽安宮,還是把蔣家女安排在大選秀女中?
總不可能是蔣家女,坐上那皇後之位吧!
定國公府若是想做什麽,還不至於讓陳家為其分憂。
蔣南笙手腕微微轉動,寬大衣袖之下,手腕上的佛珠被他勾在掌心。
指腹在佛珠上的紋路輕輕摩挲,麵上的笑意未變,開口說:
“陳大人不妨在閑暇時想想,今年撥給寧遠城的軍餉多少該合適......畢竟聖上大婚,長公主大婚,還有日後的大選秀女都會需要不少的銀錢。”
陳正德瞳孔驟斂,渾身的筋骨肌肉緊繃,方才能維持住麵上的鎮定。
蔣南笙怎麽會忽然提到軍餉一事?
他,或者鄭文揚是知道了什麽事情嗎!
陳正德做了一個不甚明顯吞咽動作,唇角的笑紋有些生硬:
“正如蔣大人方才所說,楊大人和內閣商議之事,同大理寺職責不同。既然是軍餉,事關國庫開支,理應是戶部傅尚書該考慮的事情。”
大理寺除了負責監督地方官員執法行為,也要負責審理各種案件,對此做出最後的裁決。
蔣南笙初時是從大理寺少卿做起,對於審犯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自然能觀察出陳正德此時的緊張。
陳家同蔣家一樣,是行伍出身。
幾年前,陳正德棄文從武,若是他返京後想做這個兵部尚書。以那時的情況來看,鄭文揚未必是先帝的最佳人選。
可見先帝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忌憚陳家。
蔣南笙像是沒有察覺到他的異狀,笑了笑,“家中還在等著蔣某回鄉祭祖,就不能陪陳大人相談了。”
宮門外,蔣二爺和蔣四爺騎在高頭大馬上,顯然是在等著這個遲遲未出的弟弟。
陳正德見狀朝著不遠處的蔣南禮還有蔣南翔拱了拱手,麵上帶著一絲歉意,同蔣南笙說:“是陳某耽誤蔣大人時間了。”
蔣南笙點點頭,說了句“告辭”後,朝著兩位兄長走去。
陳家的青帷馬車從他們身前經過時,蔣二爺對車簾後陳正德微微頷首。而後低聲問五弟,“他找你做什麽?”
陳正德是陳家第三子,讀書時便把五弟當成勁敵。那年春闈,狀元郎被五弟摘得後,陳正德羞憤不已,一怒之下去了寧遠城。
此人算不上一個心胸開闊的君子。
蔣五爺翻身上馬,打了下韁繩,“試探我。”
想試探他,今年大選秀女中,有沒有蔣家女。
眼下陳家擔心的,應該不隻是這個皇後之位最後會花落誰家。
“聖上是當今天子,不管他願不願意,封後一事是他的必經之路。而充盈後宮,是他應該盡的責任。”
他語氣平淡,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
上一世,繼位的新帝是二皇子趙旭。
在先帝下葬的祭祀大典後,前朝開始著手準備選秀一事。
而眼下,雖前朝官員同上一世有了很大的變動。高位上的建明帝,對待大選秀女一事,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
顧瑾初坐在蔣五爺身邊,輕輕依偎著他,秀眉微蹙低聲道:“外祖家把宅子都準備好了,說是總不能讓永樂進門後,同鄭家人住在將軍府。”
“舅母也說過,若是長公主覺得在鄭家不習慣,日後同表哥也是可以生活在公主府的。”
蔣五爺伸長手臂摟在她的腰身上,五指大張在她腰背輕輕按摩,緩解她身上的不適感。低聲說:“有些事情急不得,順其自然就好。”
長公主同鄭開承的婚期,隱隱變成了聖上同大臣之間博弈的借口。
新帝登基,做的第一個決定是修建通往土木堡的官道。
土木堡距離盛京城路途遙遠不說,此番工程耗資巨大,且工事完成起來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眼下先帝的陵墓不日就要修繕完畢,若是長公主大婚,加之聖上大婚隨著而來的大選秀女,就會造成國庫空虛。
若是此時的三江所城,亦或是寧遠城戰事吃緊的話,國庫恐難維持前線各種軍需。
顧瑾初聽了蔣五爺的解釋,輕輕歎了口氣,便抬手吩咐下人,可以擺晚膳過來了。
……
清明節,天空陰沉,給整個皇陵增添了一份肅穆之感。
建明帝帶著文武百官前往皇陵祭掃,這一日,先帝建元帝得以安葬。
故而往年祭祀的遊園踏青活動取消,一切從簡。
也是在這一日,聖上同意立後,待大婚之後進行大選秀女。
聽到這一消息的群臣,跪在大殿之上高呼聖上聖明。蔣南笙卻是從建明帝麵上看到一絲複雜的情緒來。
在大太監黃通口中吟唱出“退朝”之後,建明帝從龍椅上站起身,步伐匆忙的朝著內殿走去。
百官跪在地上,看著聖上的背影,直到明黃色的衣角消失後,才紛紛從地上站起來。
“此番聖上的決定,離不開楊大人一如既往的做聖上工作。”王峰良朝著楊大人拱手道,臉上帶著一抹恭維之意。
楊大人擺擺手,態度很是謙遜,看向一旁的首輔張祁:“皇後人選,還是要張首輔和皇太後同聖上共同商議。”
張祁淺淺笑了下,“楊大人考慮的極是。”
王峰良收回手時不由得身體站直,揚眸看向邊走邊說話的楊大學士和張祁。
而後同身邊群臣一樣,簇擁著他們朝宮門走去。
“後宮不可一日無主,聖上也需要一位合適的伴侶,來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同他共同承擔皇室的責任,早日誕下未來的儲君。”
楊大人一番話,得到身旁隨從在側的一眾官員附和。
想到近些時日聖上的表現,楊大學士難免有些擔憂:“聖上既然同意,皇後人選自是要尊重他的意願……切莫讓聖上不喜,反而適得其反。”
新帝遺詔中,輔佐新帝重臣中以楊大學士為首。他的話,群臣自是開口附和的。
張祁雖是內閣首輔,前有工部尚書王峰良的明槍暗箭,後有內閣中虎視眈眈的陳正德。
而戶部尚書傅池,在先帝在的時候,就是已故康親王,曹皇後一派。
對於建明帝的皇後人選,群臣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蔣南笙看著楊大人被簇擁著走在前麵,不由得步伐放緩。
“蔣大人。”聽到身後的腳步聲後,他駐足側身看過去。
“陳閣老。”看到來人後蔣南笙笑道:“內閣的張首輔還有王閣老都在前麵,怎麽陳閣老這般不緊不慢。”
陳正德抬眸看了眼蔣南笙,見他麵上依舊是讓人熟悉的儒雅淺笑,半分看不出任何端倪。
跟上蔣南笙的步伐,在他身側低聲說:“蔣大人不也是……我記得楊大人和王閣老,都曾經是常大學士的門生。”
蔣南笙目光從一片緋色官袍上收回,麵色淡淡的,“陳閣老也說了那是曾經,況且楊大人和張首輔他們口中商議的是皇後人選,同我一個大理寺卿毫無幹係。”
陳正德輕笑出聲,“蔣大人倒是直言不諱。”他側過頭看向蔣南笙,有些諱莫如深道:
“若是定國公府想效仿曹家,下官倒是可以為蔣大人排憂解難。”
如何效仿?
是把蔣家女送進壽安宮,還是把蔣家女安排在大選秀女中?
總不可能是蔣家女,坐上那皇後之位吧!
定國公府若是想做什麽,還不至於讓陳家為其分憂。
蔣南笙手腕微微轉動,寬大衣袖之下,手腕上的佛珠被他勾在掌心。
指腹在佛珠上的紋路輕輕摩挲,麵上的笑意未變,開口說:
“陳大人不妨在閑暇時想想,今年撥給寧遠城的軍餉多少該合適......畢竟聖上大婚,長公主大婚,還有日後的大選秀女都會需要不少的銀錢。”
陳正德瞳孔驟斂,渾身的筋骨肌肉緊繃,方才能維持住麵上的鎮定。
蔣南笙怎麽會忽然提到軍餉一事?
他,或者鄭文揚是知道了什麽事情嗎!
陳正德做了一個不甚明顯吞咽動作,唇角的笑紋有些生硬:
“正如蔣大人方才所說,楊大人和內閣商議之事,同大理寺職責不同。既然是軍餉,事關國庫開支,理應是戶部傅尚書該考慮的事情。”
大理寺除了負責監督地方官員執法行為,也要負責審理各種案件,對此做出最後的裁決。
蔣南笙初時是從大理寺少卿做起,對於審犯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自然能觀察出陳正德此時的緊張。
陳家同蔣家一樣,是行伍出身。
幾年前,陳正德棄文從武,若是他返京後想做這個兵部尚書。以那時的情況來看,鄭文揚未必是先帝的最佳人選。
可見先帝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忌憚陳家。
蔣南笙像是沒有察覺到他的異狀,笑了笑,“家中還在等著蔣某回鄉祭祖,就不能陪陳大人相談了。”
宮門外,蔣二爺和蔣四爺騎在高頭大馬上,顯然是在等著這個遲遲未出的弟弟。
陳正德見狀朝著不遠處的蔣南禮還有蔣南翔拱了拱手,麵上帶著一絲歉意,同蔣南笙說:“是陳某耽誤蔣大人時間了。”
蔣南笙點點頭,說了句“告辭”後,朝著兩位兄長走去。
陳家的青帷馬車從他們身前經過時,蔣二爺對車簾後陳正德微微頷首。而後低聲問五弟,“他找你做什麽?”
陳正德是陳家第三子,讀書時便把五弟當成勁敵。那年春闈,狀元郎被五弟摘得後,陳正德羞憤不已,一怒之下去了寧遠城。
此人算不上一個心胸開闊的君子。
蔣五爺翻身上馬,打了下韁繩,“試探我。”
想試探他,今年大選秀女中,有沒有蔣家女。
眼下陳家擔心的,應該不隻是這個皇後之位最後會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