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華夏曆史最弱?我來挑選參戰人物 作者:閑逛的花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將軍!”
一名看起來白發蒼蒼的老將來到趙鴻身邊,開口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趙將軍能在這種年紀擁有如此手段和魄力,乃是漢室之興啊!”
趙鴻並不知道這人的身份,也隻能客套的說道:“老將軍過譽了,全仗著先帝之明。”
“休要過謙。”那老將開口道:“老夫還沒有自我介紹,老夫乃是李平,字正方。”
“李平?”
趙鴻在心中默念了一聲,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可對於周圍人看向他那恭敬的態度來看,這名老將在蜀漢當中地位應該不低才對。
隨後他就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和諸葛亮一樣同為托孤大臣的李嚴!
李嚴確實是蜀漢中後期的重臣,在劉備死後受遺詔輔後主,升為中都護,統領蜀漢的內外軍事,在後期還被任命為驃騎將軍。
隻是最後因為督運軍糧不力,被諸葛亮貶為了平民。
後世有些人覺得李嚴是被諸葛亮派係之爭故而故意貶為民,畢竟諸葛亮彈劾的人,劉禪不可能不照搬。
但在趙鴻看來有些不可能,畢竟李嚴並沒有與諸葛亮有利益衝突,也根本威脅不到諸葛亮的地位,沒有威脅又如何來的黨爭。
諸葛亮將李嚴貶為平民更多的是敲打和殺雞儆猴,李嚴也一直等著處罰結束之後重新啟用他。
《三國誌》中也記載:“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複,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這裏意思是李嚴還在等著諸葛亮重新啟用他,然而先等到的是諸葛亮的死訊,又覺得新掌權的人恐怕不會重視他,因此激憤逝世。
對於這樣的一位老將,趙鴻自然是尊敬的。
然而就在他剛剛拱手想要說些什麽的時候,大殿上卻傳來了一陣鍾聲,這也代表著朝會時間到。
眾人以自己的官職排好,趙鴻也得以見到了許多有名的老臣和老將。
隻是在隊伍最前方,除了他之外沒有其他年輕麵孔,讓他顯得有些突兀。
隊伍有序的進入大殿,劉禪和諸葛亮早就在大殿當中等候。
然而趙鴻抬頭向前方看去的時候,最先看見的是兩名長相非常相似,隻是其中一人樣貌年輕,隻有三十歲的樣子,另外一人略帶白發,看起來有四十多五十的樣貌。
以他們兩人的氣質,以及身上的穿著來看,這兩人都是諸葛亮!
兩個相父,雙倍的快樂是吧?
在這大殿當中,出現兩個諸葛亮的情況,趙鴻腦中就隻閃過了一個,他直接向龍椅上的劉禪看去。
果不其然,他看見了一個十分熟悉的身影!
劉偉!
好家夥,這三國副本還真是待劉偉不薄啊!
上個副本當中劉偉就是漢室宗親,雖然並沒有權力,但是這漢室宗親的身份確實給了趙鴻他們很大的便利。
而現在幹脆就不演了,給了劉偉劉禪的身份!
這下趙鴻就能夠放開手腳了!
直播間的觀眾們一開始一直都在看著趙鴻,並沒有關注其他人的直播間,因此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情,現在看著劉偉坐在龍椅上也都是有些驚訝。
“臥槽,這劉偉上次副本就被趙鴻領主送上了皇位,現在居然直接一出生就是皇帝?!”
“這雖然蜀漢這個時期劣勢還很難打,但是一出場就直接是蜀漢的皇帝,這也算是對弱勢陣營的一種補償吧?”
“好好好,我仿佛已經看到了和之前那個副本一樣的劇本了!”
“不公平!我們的領主都是從雜號將軍開始做起,憑什麽夏國的領主直接就是皇帝?”
“憑什麽?就憑這是我們夏國的副本,不服的話你們可以讓趙鴻領主去你們的副本裏麵試試。”
“哪怕劉偉的身份是蜀漢的皇帝,這場副本也難打啊,主要是蜀漢一直失敗的原因並不是人才稀少,而是蜀內這地方,就很難打出去!”
“是的,不止是這塊地方,古代從南方向北方打就很困難。”
趙鴻在下方看向龍椅的時候,能感覺到劉偉的眼中閃過一抹笑意,他也聳了聳肩,算是對劉偉回應了。
“咳咳!”
劉偉咳嗽了一聲,然後開口說道:“相父,還請主持朝會。”
劉偉模仿劉禪使用了放權,諸葛亮獲得了額外一個回合。
當然這是在趙鴻腦中出現的畫麵,他感覺劉偉模仿劉禪起來還真是沒有一絲違和感,就好像他就是劉禪一樣。
諸葛亮在收到劉偉的示意之後,走到了所有人的麵前,開口說道:“今日朝會,我要先給你們介紹一位忠於漢室的青年將軍!”
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在場的眾人就已經將目光看向了位於前列的趙鴻,他們這段時間都聽過趙鴻的事情。
畢竟當南方各地叛亂的消息傳回成都的時候,這些大臣們一時之間都亂了陣腳,一個個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甚至有些人都已經開始商量要如何才能守住成都這個都城了,成都以南的很多城池他們都做好了放棄的準備。
然而就在這時,朱提郡太守趙鴻毅然出兵,解決了叛軍之一之後還為他們擋住了大半叛軍,讓他們隻需要牽製住越巂郡就能安穩下來,趙鴻的作用不言而喻。
“就是這位,我們大漢的鎮南大將軍,趙鴻!”
在諸葛亮的介紹下,趙鴻向龍椅上的劉偉行了一禮,這一幕他在之前的副本裏麵就已經做過了。
隨後他又向眾人拱了拱手,算是與他們打過了招呼。
在做過這些事情之後,諸葛亮才繼續安排朝會事項。
其實就是因為劉備死後各地都有反心,他需要拉攏那些還在猶豫的勢力,並且在北邊曹魏、東邊東吳、南邊叛軍的邊境上布置防守的軍隊。
除此之外,就是安排各地的耕種屯田事項,這些諸葛亮屬於各種事情都要親力親為的類型,這樣自然是能將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也同樣導致了他積勞成疾。
完全沒有司馬懿能苟。
要說司馬懿的能力,反正在演義當中是肯定沒有諸葛亮強的,但是司馬懿能苟啊!
他二百五十一年才死的,諸葛亮二百三十四年就病死五丈原了,曹丕更是二百二十六年死亡,還有曹操留下來的曹真、曹仁等人了。
要是那些人有一個還活著,司馬懿也不敢那麽囂張的發展司馬家的勢力,可他就是這麽能苟,七十二年的壽命在三國這個時期算的上是高壽了。
等諸葛亮完成了事情安排之後,朝會也就算是結束了,在諸葛亮宣布結束的那一刻,上方的劉偉突然喊道:“鎮南將軍趙鴻,且隨朕去偏殿議事,相父也來!”
諸葛亮原本是想要去處理政務的,但是聽見劉偉這麽說,自然也是拱手稱是,畢竟現在劉偉是劉禪的身份,他才是皇帝。
他其實也不介意趙鴻和諸葛亮去後殿議事,但這不符合規矩。
等到達偏殿之後,劉偉先一步說道:“相父,有件事情你可能不知,父皇還在時,曾經在私下與朕說過,南方蠻族各部與我們心不齊,在雍闓的蠱惑下可能會反,而之所以讓朱提郡太守趙鴻率領三萬兵馬駐守朱提,正是為了防止叛亂。”
“父皇對趙將軍誇讚有加,甚至直言若不是年紀尚小,也足以作為輔國大臣,還提前寫好了密信準備發出,隻可惜還未發出之前父皇就遭遇不測。”
劉偉一邊歎息,一邊從身上拿出了一封信件,遞交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拆開來看了一段時間,隨後又交給了趙鴻。
這封信是劉偉在得知趙鴻身份之後讓人根據劉備留下來的書信偽造字跡,隨後又拿著印章蓋上製作出來的。
這種事情他們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諸葛亮對於這封信的真實性沒有太大的懷疑,畢竟這可是劉禪拿出來的,劉備已經死了,劉禪又有什麽理由去騙他?
至於印章,劉備死後所有的印章都在劉偉手上,這印章自然也不是偽造的。
趙鴻看了一眼,這封信基本上就是在講要如何防止南方各郡的叛軍,看這布置,恐怕不是出自劉偉之手。
他看了一眼劉偉身後的年輕版諸葛亮,這個諸葛亮雖然稍微年輕一點,但是已經在劉備手下待過了,對於劉備的口吻和習慣自然非常熟悉,所以模仿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趙鴻在看完之後將信件遞交回去,開口說道:“先帝果然有先見之明,提前知道了哪些人會行那反賊之事。”
對此諸葛亮也讚同的點了點頭。
雖然說很多人對於劉備統兵的能力很是懷疑,但基本上沒有人對他識人的能力有質疑。
“如今父皇殯天,很多事情相父一人可能忙不過來,因此朕想要趙卿為相父分擔一部分的壓力。”
“朕欲將趙卿任命為荊州州牧,暫代朱提與牂牁太守,不知相父以為如何?”
如今荊州已經幾乎全部落入了東吳的手裏,劉偉就算給趙鴻一個荊州州牧的身份,那也沒有任何的實權。
但他這麽做,為的是以後做打算,首先讓趙鴻有了州牧這一個身份,在地位上有所提高,其次就是他對趙鴻有自信!
自信趙鴻能將荊州重新打回來,到時候整個荊州就都是趙鴻的了!
諸葛亮眉頭微皺,趙鴻他並不熟悉,對於劉偉要給他這麽大的權利地位覺得有些不妥。
但任命的是荊州州牧,並不是益州州牧,他也就鬆緩了下來,再加上有劉備密信在這裏,他若是反對那就是有些不尊重先帝了。
他點了點頭,開口說道:“隻是趙將軍如今功勞不夠,臣的意思是等趙將軍下次有了功勞,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封賞。”
“那就依相父所言。”
劉偉笑著點了點頭,他們三人互相商量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各自回家了,趙鴻也回到了自己在成都的住所。
然而就在第二天,一條消息傳入了成都之內,讓劉偉緊急召集大臣們去大殿議事!
“遼西羌兵發兵十萬,正在向西平關前進!”
“南蠻王孟獲起兵十萬,正在北上準備攻伐朱提和牂牁!”
“東吳孫權起兵十萬,如今已經快要達到涪城!”
“孟達於上庸騎兵十萬,兵發漢中!”
“曹魏曹真率軍二十萬,兵分兩路直逼陽平關和巴東郡!”
在小官說完這情況之後,劉偉在龍椅上有些焦急的說道:“六十萬大軍即將圍攻益州,各位可有何良策啊?”
他話音落下,眾人左右互相對視了一眼,整個大殿開始嘈雜了起來。
可在今天,諸葛亮稱病並沒有上朝,眾人沒了主心骨,自然是顯得有些慌亂。
然而熟知這一段劇情的趙鴻知道,諸葛亮哪裏是生病了,分明就是想要借著這件事情敲打敲打劉偉,讓他以後好好聽相父的話。
如果放在其他人那裏,可能就是一位權臣要誕生了,好在諸葛亮的忠心毋庸置疑,他隻是單純的將劉禪也看成自己的孩子,但又怕他不服管教,讓他吃點苦頭罷了。
這種招數在諸葛亮剛剛進入劉備陣營當中,就已經在關羽張飛身上用過了。
不過.....
他趙鴻就是故意挑在這種時候來成都的!
他上前幾步,向劉偉拱手行禮,隨後高聲道:“陛下,臣有解決之法!”
“哦?”
劉偉表現出了一副十分驚喜的神色,對趙鴻說道:“愛卿有何解決之法?”
“陛下!”
既然要回答問題,趙鴻走出來站在了最前方,確保大臣們都能看見自己,然後說道:“還請隻留諸位重臣在此。”
劉偉也沒多想,既然趙鴻要他屏蔽那些小官,那就照做便是,這種大事也確實應該開小會討論才行。
他揮了揮手,下方的眾臣子們開始退出去,隻剩下了七八名位高權重的文臣武將。
這時候趙鴻才開口說道:“想要退敵並不困難,這第一路,西番國王軻比能最為簡單,隻需要派快馬前往通知馬將軍在西平關外設伏,若是羌人來犯便讓馬將軍對其發動奇襲!”
“馬將軍一家在羌人心中威勢正盛,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隻需要將馬將軍駐守西平關的事情大肆宣傳,羌人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在東漢時期,周圍的遊牧民族一直都是被各個諸侯暴打的,而羌人就是一直被馬騰馬超一家給吊起來打,馬超的名號更是能止小兒夜啼的地步。
隻要將馬超駐守西平關的事情傳播出去,然後再伏擊成功那麽一兩次,羌人就不敢再進犯。
“至於南蠻王孟獲,生性多疑,隻需要遣一員大將設疑兵牽製,他定會舉棋不定,則這一路亦可不必懼怕。”
“至於孟達.....”
趙鴻看向了一旁的李嚴,雖然這個時候李嚴應該在白帝城,而不是在成都,但大方向不變就行。
“臣聽聞尚書令大人與那孟達乃是生死之交,不知若是大人修書一封勸其投降或者稱病推脫不出兵,能否成功?”
孟達這人也是在各個諸侯手下反複橫跳的,他原本是和法正一起效命於劉璋,後來又與法正一起商量投降劉備,隻是他因為和劉封不和,又得罪了關羽,害怕被清算所以率眾投降了魏國。
隻是他在魏國深受曹丕重視,官至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領新城太守,直到曹丕死後他才又想要反叛回到蜀國,但被司馬懿察覺斬殺。
李嚴搖了搖頭,開口說道:“子度深受曹丕恩寵,想要他反叛過來十分困難,但若是隻是要讓他稱病不出兵,倒是沒有多大的問題,他本就心向著大漢。”
在得到李嚴的答複之後,趙鴻繼續開口道:“曹真那一路也不難,陽平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僅需派遣一員大將駐守不出,對方若是強攻必定死傷慘重,不主動攻擊則日久自退。”
蜀道難,運糧難,但同樣的外界要想打進來也十分困難。
特別是陽平關這種地方,隻要堅守不出,十萬大軍都難以攻下。
“至於攻打巴東郡的那十萬大軍,臣願意領命前往駐守巴東郡,定然要他們有來無回!”
“最後一路東吳,需要一名能言巧辯,且熟悉東吳之人前往說曉利害關係,東吳自然會退去。”
趙鴻話音落下,幾位大臣都開始思考起了這個計劃的可行性,最終的結論是....
好像真的可以!
趙鴻所說的這方法,好像是找到了每一路的最優解,讓他們蜀漢能以最低成本的方法去解決這五條進攻路線。
彈幕見到這一幕也都是開始刷起了彈幕。
“這事件我翻遍了資治通鑒都沒有翻到,如果趙鴻領主並沒有提前知道這五路兵馬,那也就是說他是真的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梳理完所有人的人際關係,並且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臥槽!太強了!這就是趙鴻領主!”
“我就說趙鴻領主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隻是他在選擇關聯詞上麵的運氣,更多的是他自己本身的實力!這麽快做出判斷,這得要對這一段曆史多熟悉才能做到!”
“我剛剛都還為蜀漢捏了一把汗,以如今蜀漢的情況要怎麽才能擋住對麵六十萬大軍!”
“這六十萬大軍恐怕有十萬大軍是其他國家的領主吧?”
“確實,我剛剛去對麵直播間看了,往巴東郡去的那一路就是對麵的領主,也就是說趙鴻領主非常精準的猜到了對麵會打哪,並且準備去狙擊,這簡直就是料事如神!”
“恐怕百年之後,趙鴻領主在擂台戰當中也是頂流人才吧,如果到時候還有擂台戰的話。”
這安居平五路的事情發生在三國演義當中,但除了演義之外,不管是資治通鑒還是三國誌都沒有發生過這件事情。
在劉備死後,曹魏和東吳都選擇了暫時休養,隻有這南蠻孟獲和南中地區的叛軍是真的起兵造反了的。
僅僅是孟獲那些人,諸葛亮在休整過來之後很快就平定了。
但是彈幕並沒有看過三國演義,自然是把諸葛亮的戲份誤以為真的是趙鴻所為。
不過趙鴻之所以有自信能幫劉偉贏下這場副本擂台戰,就是因為不管是演義還是其他史書,他都知道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而對麵的那些領主卻隻知道資治通鑒中的記載,還可能知道的不全。
隻可惜,劉偉手下的諸葛亮並不是年老時期的諸葛亮,不然現在趕來戰場的就是事後諸葛亮形態了。
眾人在稍微思考一會兒之後,並沒有人有異議,因此劉偉暫且讓趙鴻和其他大臣們先退下,他則是親自前往了諸葛亮的住所。
在他踏入諸葛亮宅院的時候,卻一眼就見到了諸葛亮坐在小亭當中,一邊飲茶一邊看著麵前的造景,樣子一點都不像是生病。
在見到劉偉之後,他立刻站起身來對其行禮,然後劉偉也回禮,畢竟對方可是他的相父。
“相父今日並沒有前往朝會,朝堂之上倒是發生了好多事情。”
諸葛亮點了點頭,然後開口說道:“那六路兵馬之事,我已知曉,之所以稱病在家,就是為了思考破敵之法。”
“破敵之法不宜讓太多人知曉,還請陛下恕罪。”
他說到這裏又是拱手行禮。
“相父哪裏的話,你也不過是為了這大漢的社稷,不過朕想說的並不是這件事情!”
“哦?!”諸葛亮這時候臉色有了一絲驚訝,除了這件事情,還能有什麽事情比這更加重要?
劉偉見狀將趙鴻今天開小會說的事情向諸葛亮複述了一遍,這下諸葛亮更加驚訝了!
“這趙小將軍,居然與老夫所想,如此相似!”
“甚至老夫都還在考慮!”
他在這一刻第一時間想到的倒不是趙鴻有多聰明,而是先帝劉備果然有識人之明,居然提前為陛下找尋了這麽一位忠義之士。
他終究是年紀大了,幫不了陛下多久了,遲早有一天是要追隨先帝而去的,若是沒能為陛下留下一名可靠之人,他心有不安!
一名看起來白發蒼蒼的老將來到趙鴻身邊,開口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趙將軍能在這種年紀擁有如此手段和魄力,乃是漢室之興啊!”
趙鴻並不知道這人的身份,也隻能客套的說道:“老將軍過譽了,全仗著先帝之明。”
“休要過謙。”那老將開口道:“老夫還沒有自我介紹,老夫乃是李平,字正方。”
“李平?”
趙鴻在心中默念了一聲,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可對於周圍人看向他那恭敬的態度來看,這名老將在蜀漢當中地位應該不低才對。
隨後他就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和諸葛亮一樣同為托孤大臣的李嚴!
李嚴確實是蜀漢中後期的重臣,在劉備死後受遺詔輔後主,升為中都護,統領蜀漢的內外軍事,在後期還被任命為驃騎將軍。
隻是最後因為督運軍糧不力,被諸葛亮貶為了平民。
後世有些人覺得李嚴是被諸葛亮派係之爭故而故意貶為民,畢竟諸葛亮彈劾的人,劉禪不可能不照搬。
但在趙鴻看來有些不可能,畢竟李嚴並沒有與諸葛亮有利益衝突,也根本威脅不到諸葛亮的地位,沒有威脅又如何來的黨爭。
諸葛亮將李嚴貶為平民更多的是敲打和殺雞儆猴,李嚴也一直等著處罰結束之後重新啟用他。
《三國誌》中也記載:“十二年,平聞亮卒,發病死。平常冀亮當自補複,策後人不能,故以激憤也。”
這裏意思是李嚴還在等著諸葛亮重新啟用他,然而先等到的是諸葛亮的死訊,又覺得新掌權的人恐怕不會重視他,因此激憤逝世。
對於這樣的一位老將,趙鴻自然是尊敬的。
然而就在他剛剛拱手想要說些什麽的時候,大殿上卻傳來了一陣鍾聲,這也代表著朝會時間到。
眾人以自己的官職排好,趙鴻也得以見到了許多有名的老臣和老將。
隻是在隊伍最前方,除了他之外沒有其他年輕麵孔,讓他顯得有些突兀。
隊伍有序的進入大殿,劉禪和諸葛亮早就在大殿當中等候。
然而趙鴻抬頭向前方看去的時候,最先看見的是兩名長相非常相似,隻是其中一人樣貌年輕,隻有三十歲的樣子,另外一人略帶白發,看起來有四十多五十的樣貌。
以他們兩人的氣質,以及身上的穿著來看,這兩人都是諸葛亮!
兩個相父,雙倍的快樂是吧?
在這大殿當中,出現兩個諸葛亮的情況,趙鴻腦中就隻閃過了一個,他直接向龍椅上的劉禪看去。
果不其然,他看見了一個十分熟悉的身影!
劉偉!
好家夥,這三國副本還真是待劉偉不薄啊!
上個副本當中劉偉就是漢室宗親,雖然並沒有權力,但是這漢室宗親的身份確實給了趙鴻他們很大的便利。
而現在幹脆就不演了,給了劉偉劉禪的身份!
這下趙鴻就能夠放開手腳了!
直播間的觀眾們一開始一直都在看著趙鴻,並沒有關注其他人的直播間,因此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件事情,現在看著劉偉坐在龍椅上也都是有些驚訝。
“臥槽,這劉偉上次副本就被趙鴻領主送上了皇位,現在居然直接一出生就是皇帝?!”
“這雖然蜀漢這個時期劣勢還很難打,但是一出場就直接是蜀漢的皇帝,這也算是對弱勢陣營的一種補償吧?”
“好好好,我仿佛已經看到了和之前那個副本一樣的劇本了!”
“不公平!我們的領主都是從雜號將軍開始做起,憑什麽夏國的領主直接就是皇帝?”
“憑什麽?就憑這是我們夏國的副本,不服的話你們可以讓趙鴻領主去你們的副本裏麵試試。”
“哪怕劉偉的身份是蜀漢的皇帝,這場副本也難打啊,主要是蜀漢一直失敗的原因並不是人才稀少,而是蜀內這地方,就很難打出去!”
“是的,不止是這塊地方,古代從南方向北方打就很困難。”
趙鴻在下方看向龍椅的時候,能感覺到劉偉的眼中閃過一抹笑意,他也聳了聳肩,算是對劉偉回應了。
“咳咳!”
劉偉咳嗽了一聲,然後開口說道:“相父,還請主持朝會。”
劉偉模仿劉禪使用了放權,諸葛亮獲得了額外一個回合。
當然這是在趙鴻腦中出現的畫麵,他感覺劉偉模仿劉禪起來還真是沒有一絲違和感,就好像他就是劉禪一樣。
諸葛亮在收到劉偉的示意之後,走到了所有人的麵前,開口說道:“今日朝會,我要先給你們介紹一位忠於漢室的青年將軍!”
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在場的眾人就已經將目光看向了位於前列的趙鴻,他們這段時間都聽過趙鴻的事情。
畢竟當南方各地叛亂的消息傳回成都的時候,這些大臣們一時之間都亂了陣腳,一個個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甚至有些人都已經開始商量要如何才能守住成都這個都城了,成都以南的很多城池他們都做好了放棄的準備。
然而就在這時,朱提郡太守趙鴻毅然出兵,解決了叛軍之一之後還為他們擋住了大半叛軍,讓他們隻需要牽製住越巂郡就能安穩下來,趙鴻的作用不言而喻。
“就是這位,我們大漢的鎮南大將軍,趙鴻!”
在諸葛亮的介紹下,趙鴻向龍椅上的劉偉行了一禮,這一幕他在之前的副本裏麵就已經做過了。
隨後他又向眾人拱了拱手,算是與他們打過了招呼。
在做過這些事情之後,諸葛亮才繼續安排朝會事項。
其實就是因為劉備死後各地都有反心,他需要拉攏那些還在猶豫的勢力,並且在北邊曹魏、東邊東吳、南邊叛軍的邊境上布置防守的軍隊。
除此之外,就是安排各地的耕種屯田事項,這些諸葛亮屬於各種事情都要親力親為的類型,這樣自然是能將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上,但是也同樣導致了他積勞成疾。
完全沒有司馬懿能苟。
要說司馬懿的能力,反正在演義當中是肯定沒有諸葛亮強的,但是司馬懿能苟啊!
他二百五十一年才死的,諸葛亮二百三十四年就病死五丈原了,曹丕更是二百二十六年死亡,還有曹操留下來的曹真、曹仁等人了。
要是那些人有一個還活著,司馬懿也不敢那麽囂張的發展司馬家的勢力,可他就是這麽能苟,七十二年的壽命在三國這個時期算的上是高壽了。
等諸葛亮完成了事情安排之後,朝會也就算是結束了,在諸葛亮宣布結束的那一刻,上方的劉偉突然喊道:“鎮南將軍趙鴻,且隨朕去偏殿議事,相父也來!”
諸葛亮原本是想要去處理政務的,但是聽見劉偉這麽說,自然也是拱手稱是,畢竟現在劉偉是劉禪的身份,他才是皇帝。
他其實也不介意趙鴻和諸葛亮去後殿議事,但這不符合規矩。
等到達偏殿之後,劉偉先一步說道:“相父,有件事情你可能不知,父皇還在時,曾經在私下與朕說過,南方蠻族各部與我們心不齊,在雍闓的蠱惑下可能會反,而之所以讓朱提郡太守趙鴻率領三萬兵馬駐守朱提,正是為了防止叛亂。”
“父皇對趙將軍誇讚有加,甚至直言若不是年紀尚小,也足以作為輔國大臣,還提前寫好了密信準備發出,隻可惜還未發出之前父皇就遭遇不測。”
劉偉一邊歎息,一邊從身上拿出了一封信件,遞交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拆開來看了一段時間,隨後又交給了趙鴻。
這封信是劉偉在得知趙鴻身份之後讓人根據劉備留下來的書信偽造字跡,隨後又拿著印章蓋上製作出來的。
這種事情他們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諸葛亮對於這封信的真實性沒有太大的懷疑,畢竟這可是劉禪拿出來的,劉備已經死了,劉禪又有什麽理由去騙他?
至於印章,劉備死後所有的印章都在劉偉手上,這印章自然也不是偽造的。
趙鴻看了一眼,這封信基本上就是在講要如何防止南方各郡的叛軍,看這布置,恐怕不是出自劉偉之手。
他看了一眼劉偉身後的年輕版諸葛亮,這個諸葛亮雖然稍微年輕一點,但是已經在劉備手下待過了,對於劉備的口吻和習慣自然非常熟悉,所以模仿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趙鴻在看完之後將信件遞交回去,開口說道:“先帝果然有先見之明,提前知道了哪些人會行那反賊之事。”
對此諸葛亮也讚同的點了點頭。
雖然說很多人對於劉備統兵的能力很是懷疑,但基本上沒有人對他識人的能力有質疑。
“如今父皇殯天,很多事情相父一人可能忙不過來,因此朕想要趙卿為相父分擔一部分的壓力。”
“朕欲將趙卿任命為荊州州牧,暫代朱提與牂牁太守,不知相父以為如何?”
如今荊州已經幾乎全部落入了東吳的手裏,劉偉就算給趙鴻一個荊州州牧的身份,那也沒有任何的實權。
但他這麽做,為的是以後做打算,首先讓趙鴻有了州牧這一個身份,在地位上有所提高,其次就是他對趙鴻有自信!
自信趙鴻能將荊州重新打回來,到時候整個荊州就都是趙鴻的了!
諸葛亮眉頭微皺,趙鴻他並不熟悉,對於劉偉要給他這麽大的權利地位覺得有些不妥。
但任命的是荊州州牧,並不是益州州牧,他也就鬆緩了下來,再加上有劉備密信在這裏,他若是反對那就是有些不尊重先帝了。
他點了點頭,開口說道:“隻是趙將軍如今功勞不夠,臣的意思是等趙將軍下次有了功勞,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封賞。”
“那就依相父所言。”
劉偉笑著點了點頭,他們三人互相商量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各自回家了,趙鴻也回到了自己在成都的住所。
然而就在第二天,一條消息傳入了成都之內,讓劉偉緊急召集大臣們去大殿議事!
“遼西羌兵發兵十萬,正在向西平關前進!”
“南蠻王孟獲起兵十萬,正在北上準備攻伐朱提和牂牁!”
“東吳孫權起兵十萬,如今已經快要達到涪城!”
“孟達於上庸騎兵十萬,兵發漢中!”
“曹魏曹真率軍二十萬,兵分兩路直逼陽平關和巴東郡!”
在小官說完這情況之後,劉偉在龍椅上有些焦急的說道:“六十萬大軍即將圍攻益州,各位可有何良策啊?”
他話音落下,眾人左右互相對視了一眼,整個大殿開始嘈雜了起來。
可在今天,諸葛亮稱病並沒有上朝,眾人沒了主心骨,自然是顯得有些慌亂。
然而熟知這一段劇情的趙鴻知道,諸葛亮哪裏是生病了,分明就是想要借著這件事情敲打敲打劉偉,讓他以後好好聽相父的話。
如果放在其他人那裏,可能就是一位權臣要誕生了,好在諸葛亮的忠心毋庸置疑,他隻是單純的將劉禪也看成自己的孩子,但又怕他不服管教,讓他吃點苦頭罷了。
這種招數在諸葛亮剛剛進入劉備陣營當中,就已經在關羽張飛身上用過了。
不過.....
他趙鴻就是故意挑在這種時候來成都的!
他上前幾步,向劉偉拱手行禮,隨後高聲道:“陛下,臣有解決之法!”
“哦?”
劉偉表現出了一副十分驚喜的神色,對趙鴻說道:“愛卿有何解決之法?”
“陛下!”
既然要回答問題,趙鴻走出來站在了最前方,確保大臣們都能看見自己,然後說道:“還請隻留諸位重臣在此。”
劉偉也沒多想,既然趙鴻要他屏蔽那些小官,那就照做便是,這種大事也確實應該開小會討論才行。
他揮了揮手,下方的眾臣子們開始退出去,隻剩下了七八名位高權重的文臣武將。
這時候趙鴻才開口說道:“想要退敵並不困難,這第一路,西番國王軻比能最為簡單,隻需要派快馬前往通知馬將軍在西平關外設伏,若是羌人來犯便讓馬將軍對其發動奇襲!”
“馬將軍一家在羌人心中威勢正盛,羌人以超為神威天將軍,隻需要將馬將軍駐守西平關的事情大肆宣傳,羌人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在東漢時期,周圍的遊牧民族一直都是被各個諸侯暴打的,而羌人就是一直被馬騰馬超一家給吊起來打,馬超的名號更是能止小兒夜啼的地步。
隻要將馬超駐守西平關的事情傳播出去,然後再伏擊成功那麽一兩次,羌人就不敢再進犯。
“至於南蠻王孟獲,生性多疑,隻需要遣一員大將設疑兵牽製,他定會舉棋不定,則這一路亦可不必懼怕。”
“至於孟達.....”
趙鴻看向了一旁的李嚴,雖然這個時候李嚴應該在白帝城,而不是在成都,但大方向不變就行。
“臣聽聞尚書令大人與那孟達乃是生死之交,不知若是大人修書一封勸其投降或者稱病推脫不出兵,能否成功?”
孟達這人也是在各個諸侯手下反複橫跳的,他原本是和法正一起效命於劉璋,後來又與法正一起商量投降劉備,隻是他因為和劉封不和,又得罪了關羽,害怕被清算所以率眾投降了魏國。
隻是他在魏國深受曹丕重視,官至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領新城太守,直到曹丕死後他才又想要反叛回到蜀國,但被司馬懿察覺斬殺。
李嚴搖了搖頭,開口說道:“子度深受曹丕恩寵,想要他反叛過來十分困難,但若是隻是要讓他稱病不出兵,倒是沒有多大的問題,他本就心向著大漢。”
在得到李嚴的答複之後,趙鴻繼續開口道:“曹真那一路也不難,陽平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僅需派遣一員大將駐守不出,對方若是強攻必定死傷慘重,不主動攻擊則日久自退。”
蜀道難,運糧難,但同樣的外界要想打進來也十分困難。
特別是陽平關這種地方,隻要堅守不出,十萬大軍都難以攻下。
“至於攻打巴東郡的那十萬大軍,臣願意領命前往駐守巴東郡,定然要他們有來無回!”
“最後一路東吳,需要一名能言巧辯,且熟悉東吳之人前往說曉利害關係,東吳自然會退去。”
趙鴻話音落下,幾位大臣都開始思考起了這個計劃的可行性,最終的結論是....
好像真的可以!
趙鴻所說的這方法,好像是找到了每一路的最優解,讓他們蜀漢能以最低成本的方法去解決這五條進攻路線。
彈幕見到這一幕也都是開始刷起了彈幕。
“這事件我翻遍了資治通鑒都沒有翻到,如果趙鴻領主並沒有提前知道這五路兵馬,那也就是說他是真的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梳理完所有人的人際關係,並且做出最準確的判斷?”
“臥槽!太強了!這就是趙鴻領主!”
“我就說趙鴻領主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並不隻是他在選擇關聯詞上麵的運氣,更多的是他自己本身的實力!這麽快做出判斷,這得要對這一段曆史多熟悉才能做到!”
“我剛剛都還為蜀漢捏了一把汗,以如今蜀漢的情況要怎麽才能擋住對麵六十萬大軍!”
“這六十萬大軍恐怕有十萬大軍是其他國家的領主吧?”
“確實,我剛剛去對麵直播間看了,往巴東郡去的那一路就是對麵的領主,也就是說趙鴻領主非常精準的猜到了對麵會打哪,並且準備去狙擊,這簡直就是料事如神!”
“恐怕百年之後,趙鴻領主在擂台戰當中也是頂流人才吧,如果到時候還有擂台戰的話。”
這安居平五路的事情發生在三國演義當中,但除了演義之外,不管是資治通鑒還是三國誌都沒有發生過這件事情。
在劉備死後,曹魏和東吳都選擇了暫時休養,隻有這南蠻孟獲和南中地區的叛軍是真的起兵造反了的。
僅僅是孟獲那些人,諸葛亮在休整過來之後很快就平定了。
但是彈幕並沒有看過三國演義,自然是把諸葛亮的戲份誤以為真的是趙鴻所為。
不過趙鴻之所以有自信能幫劉偉贏下這場副本擂台戰,就是因為不管是演義還是其他史書,他都知道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而對麵的那些領主卻隻知道資治通鑒中的記載,還可能知道的不全。
隻可惜,劉偉手下的諸葛亮並不是年老時期的諸葛亮,不然現在趕來戰場的就是事後諸葛亮形態了。
眾人在稍微思考一會兒之後,並沒有人有異議,因此劉偉暫且讓趙鴻和其他大臣們先退下,他則是親自前往了諸葛亮的住所。
在他踏入諸葛亮宅院的時候,卻一眼就見到了諸葛亮坐在小亭當中,一邊飲茶一邊看著麵前的造景,樣子一點都不像是生病。
在見到劉偉之後,他立刻站起身來對其行禮,然後劉偉也回禮,畢竟對方可是他的相父。
“相父今日並沒有前往朝會,朝堂之上倒是發生了好多事情。”
諸葛亮點了點頭,然後開口說道:“那六路兵馬之事,我已知曉,之所以稱病在家,就是為了思考破敵之法。”
“破敵之法不宜讓太多人知曉,還請陛下恕罪。”
他說到這裏又是拱手行禮。
“相父哪裏的話,你也不過是為了這大漢的社稷,不過朕想說的並不是這件事情!”
“哦?!”諸葛亮這時候臉色有了一絲驚訝,除了這件事情,還能有什麽事情比這更加重要?
劉偉見狀將趙鴻今天開小會說的事情向諸葛亮複述了一遍,這下諸葛亮更加驚訝了!
“這趙小將軍,居然與老夫所想,如此相似!”
“甚至老夫都還在考慮!”
他在這一刻第一時間想到的倒不是趙鴻有多聰明,而是先帝劉備果然有識人之明,居然提前為陛下找尋了這麽一位忠義之士。
他終究是年紀大了,幫不了陛下多久了,遲早有一天是要追隨先帝而去的,若是沒能為陛下留下一名可靠之人,他心有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