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立柱橫梁
逃荒被丟下,我選擇躺平 作者:陸米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個多月,林守義的腿也好得差不多了,大夫交代先不要做重活,還是得細細養一段時間,等骨頭完全愈合。
得知這一消息的幾個孩子都很高興,但具體在高興些什麽,他們也不是很清楚,隻覺得確實應當為爹爹(姑父)高興。
林秋緣確實是高興極了,終於,她爹在外敷內補的雙重治療下快好了,不枉費她外婆燉的那麽多骨頭湯和豬蹄,也不枉費她三天兩頭拿加了“料”的水給爹喝。
最開心的莫過於林守義本人了,傷了三個多月,終於不用拄拐了。
先前春耕是時候他完全幫不上忙,心裏很是愧疚,這下終於他也能幫著做些輕巧活計了。
偏僻的小坡上,歡聲笑語伴隨著雞鴨鵝的叫聲,更顯得鮮活了幾分。
……
趙大匠在小滿前的幾天,又來了一趟他們的小山坡,主要是為了檢查了一下木材的風幹情況。
檢查完,這才拍板決定過兩天可以安排給房子立柱了,又交代讓他們多砍些竹子放一旁,到時候有大用處。
交代完又急匆匆地離去,說是要去喊人準備著上工了。
何氏和陳氏又趕了次集,買夠了在下次趕集前要吃的肉菜米麵。
早春播撒的豌豆,已經能采摘,吃了幾次嫩豌豆後,陳氏就不準幾個孩子去摘豌豆了,說是要等豌豆老了,才去摘回來,豌豆杆什麽的,要就地翻進旱地裏用於肥地。
他們的小山坡上再一次熱鬧起來了,為了避免幾個孩子好奇去宅基地偷看之類的事情再次發生,陳氏直接打發幾個孩子去幹些放鴨放鵝放羊采摘桑葉的輕巧活計。
幾個孩子當然樂於做這些事,他們終於從柳幺舅這個摳門老財手裏搶過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活計。
每天早上幾個孩子就早早起床,把已經換過一茬毛的鴨子攆去田裏,等他們吃水田裏的雜草和害蟲,又把開始變白的小鵝攆去旱地裏,吃雜草,時不時還得注意看著,不讓鵝誤食作物,傍晚時又去把鵝和鴨子攆回來,毛毛特別樂意效勞,常常把鵝和鴨子攆得到處飛。
林秋緣看著已經長大一圈的在田埂上逍遙自在的毛毛,心裏偷偷笑,等過一段時間鵝長大了,那可是會咬人的主,她小時候還把鵝追著攆過呢。
門口的稻田被鴨子巡邏過兩輪後,陳舅公去趙大匠家買了些魚苗,倒進了門口的兩畝稻田中。
林秋緣被這時候就有的魚稻共生的理念所撼動,古人真的簡直不要太聰明!
想到以前看的那些種田文,簡直是把古人當傻子了,就為突出主角的聰明伶俐,得虧她是個喜歡躺平的平平無奇的大學生,在這被襯托得更像個傻子(╥_╥)。
時不時還能看見在田裏覓食的白鷺,頭一回看見白鷺飛來時,林秋緣被驚得長大了下巴,這玩意兒她很小的時候見過,長大後反而很少見,不過近些年來,在呼籲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下,倒是又看見它們出來活動了。
從立夏起,山坡上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就沒停過,時不時還能聽見幾聲號子。
立夏後,各家各戶的枇杷熟了,每次來做工的時候,村民們總會給幾個孩子帶些來。
林秋緣時不時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空間的枇杷放出來混入其中。
“咦,我這個枇杷好大好甜呀!”林夏至隨手一摸就摸到空間出品的大枇杷,跟吃的前一個小一些還泛酸的枇杷的味道很是不同。
林秋緣表示,哥啊,你就吃吧,一吃一個不吱聲就行了!
“估摸著這個是向陽處的枇杷吧,太陽照得它比較多,所以長得好一些。”陳氏也被吸引過來,挑了顆大的枇杷,剝皮塞進嘴裏嚐了嚐味道,才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陳氏交代他們把大枇杷的核留下來,到時候好種上,以後就有很多枇杷吃了,幾個孩子細心地挑揀著。
覃家的黃泥瓦房也完工了,期間他們還去了吃了暖房酒。
男人人忙著做木工,女人們和孩子們也沒閑著。
陳氏何氏帶著女兒、兒媳以及幾個娃娃兵,把第一茬洋芋給挖了出來,又把紅薯藤移栽去挖完洋芋的地裏,或是在豆田和種有玉米的旱地裏進行套種,幾人忙得團團轉,就連幾個孩子都有些忙不過來。
小滿前,各家各戶田埂上的桑葚紅到發紫,倒是把幾個孩子饞得不行。
趙大匠家種的桑樹很多,今年桑葚長得特別多,很是大方地讓幾個孩子隨便去摘。
春耕完,何氏又重新選了蠶種育上,幾個孩子的任務便是每五天去趙大匠家的田埂上薅桑葉喂蠶,他們順帶薅了許多桑葚回家,嘴巴和手被桑葚染得像鬼一樣,倒是把突然回頭柳幺舅嚇了一大跳。
桑葚汁染色特別強,幾個孩子洗不掉,急得直掉眼淚。
何氏幾人笑夠了,才把他們抓到田埂上,扯了幾個生桑葚讓他們在手裏搓,又讓他們一人抓兩張桑葉,在手裏慢慢搓出汁,然後抹在手上和嘴上,最後,幾個紫手黨才把手和嘴完全清洗幹淨。
過了小滿,各種菜陸陸續續能上桌了,菜園裏的四季豆最先熟,最先被端上桌。
四季豆箜飯,四季豆湯,幹煸四季豆,燜四季豆,四季豆炒肉……
終於,在林秋緣快被吃成四季豆時,各種青菜終於開始爭奇鬥豔——藤藤菜、豇豆、茄子、甘薯葉等等,爭相端上飯桌。
他們的房子的大致框架也快完成,趙大匠也在挑合適的良辰吉日上大梁。
何氏和陳氏幾人也在忙著打年糕,肖大腳和李忠家的張氏以及覃家的莫氏也來幫忙。
日子選在了四月二十六的巳時一刻,是個吉日吉時。
趙大匠辰時三刻左右就到了,陳大舅幾人已經把桌子抬到宅基地的堂屋前,擺上了刀頭酒水。
用於祭祀儀式的活雞活鴨用背簍倒扣著放在一旁。
這下幾個孩子總算被允許近距離參觀了。
林秋緣激動地站在最前排,看趙大匠指揮兩個舅舅堂屋貼上“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橫批為“上梁大吉”的對聯,堂屋的橫梁上則掛上福金和銀紙,象征聚財。
辰時七刻時,前來幫忙的人也陸陸續續到了。
由陳舅公領頭,陳家的子子孫孫站在身後,趙大匠和村長一人提雞一人提鴨,繞著供桌嘴裏念叨著吉祥話,而後,陳家的眾人燒香叩拜,柳幺舅幫忙點燃了鞭炮,幾個娃娃在一旁興奮得哇哇叫。
做完這些後,趙大匠給正梁綁上了紅花,指揮眾人做好準備,估摸著吉時快到,嘴裏開始高聲念道上梁文。
“時吉日良,天地開場,主家請我祭棟梁,棟梁棟梁,你生在後山上,長在河落旁,魯班賜你一根梁,兒孫代代坐華堂,魯班賜你一丈錢,兒孫代代中狀元……”
一段段福事被趙大匠吟誦著,為主家即將完成的新屋送上美好祝福。
陳舅公和陳大舅則抱著雞鴨對著正梁進行祭拜,在陳二舅點燃鞭炮後,趙大匠高聲喊道,“吉時已到,起!”
抬梁的眾人各司其職,奮力地把大梁擺到了正確的的位置。
這時趙大匠扛著大木錘也上了房梁,舉起木錘,一下下地錘著,嘴裏高聲唱道,“此錘不是非凡錘,魯班賜我金銀錘,我上不打天來,下不打地,專打五方五地,治妖魔邪氣,我法槌落地,是百無禁忌,福事已畢……”
扛著木錘的幾人隨著趙大匠的口號,把大梁的一錘錘地敲進了立柱中。
“上梁禮成,敬告主人,大吉大利!”
聽完趙大匠禮成的話畢,陳舅公帶著兩個兒子背著背簍也爬上大梁,往地下撒著幹年糕、幹花生和幹桂圓。
地上觀禮的人這時才一哄而上,撿著主家分享的福氣,一個個臉上滿是喜悅。
原本上梁是要請上梁宴的,村裏人體諒幾家人還在住棚屋,也還沒打院落,辦席根本擺不開,直言等著吃暖房酒後,就陸續告辭。
在給幫忙抬梁的眾人一人發了個月月紅(十二文),又人手發了一包年糕、一包花生桂圓後,陳氏和陳舅公幾人才喜氣洋洋地把眾人送走。
趙大匠則跟陳舅公交代,過幾天要去磚瓦作坊拉瓦,需要好幾架牛車,陳舅公連忙詢問張李覃三家,得到答複後,才和趙大匠約好了具體的時間。
林秋緣幾個小崽子從未見過如此熱鬧的場麵,小臉激動得通紅,兩隻手也因為鼓掌鼓太多,有些紅腫,喉嚨也因為高聲喝彩而有些沙啞。
一扭頭,發現她哥臉蛋紅撲撲,林秋緣還大言不慚地笑話林夏至的臉是猴子屁股,等到她娘提醒她時,她才後知後覺地用手背貼上自己的臉(つД`)。
村長家和趙大匠家還有李張覃五家人留下來簡單吃了個飯,陳家的上梁的儀式才算完全結束。
夜晚,大人們還在喋喋不休地談論著今日的熱鬧,小孩子們卻撐不住打起了瞌睡。
;
得知這一消息的幾個孩子都很高興,但具體在高興些什麽,他們也不是很清楚,隻覺得確實應當為爹爹(姑父)高興。
林秋緣確實是高興極了,終於,她爹在外敷內補的雙重治療下快好了,不枉費她外婆燉的那麽多骨頭湯和豬蹄,也不枉費她三天兩頭拿加了“料”的水給爹喝。
最開心的莫過於林守義本人了,傷了三個多月,終於不用拄拐了。
先前春耕是時候他完全幫不上忙,心裏很是愧疚,這下終於他也能幫著做些輕巧活計了。
偏僻的小坡上,歡聲笑語伴隨著雞鴨鵝的叫聲,更顯得鮮活了幾分。
……
趙大匠在小滿前的幾天,又來了一趟他們的小山坡,主要是為了檢查了一下木材的風幹情況。
檢查完,這才拍板決定過兩天可以安排給房子立柱了,又交代讓他們多砍些竹子放一旁,到時候有大用處。
交代完又急匆匆地離去,說是要去喊人準備著上工了。
何氏和陳氏又趕了次集,買夠了在下次趕集前要吃的肉菜米麵。
早春播撒的豌豆,已經能采摘,吃了幾次嫩豌豆後,陳氏就不準幾個孩子去摘豌豆了,說是要等豌豆老了,才去摘回來,豌豆杆什麽的,要就地翻進旱地裏用於肥地。
他們的小山坡上再一次熱鬧起來了,為了避免幾個孩子好奇去宅基地偷看之類的事情再次發生,陳氏直接打發幾個孩子去幹些放鴨放鵝放羊采摘桑葉的輕巧活計。
幾個孩子當然樂於做這些事,他們終於從柳幺舅這個摳門老財手裏搶過了他們夢寐以求的活計。
每天早上幾個孩子就早早起床,把已經換過一茬毛的鴨子攆去田裏,等他們吃水田裏的雜草和害蟲,又把開始變白的小鵝攆去旱地裏,吃雜草,時不時還得注意看著,不讓鵝誤食作物,傍晚時又去把鵝和鴨子攆回來,毛毛特別樂意效勞,常常把鵝和鴨子攆得到處飛。
林秋緣看著已經長大一圈的在田埂上逍遙自在的毛毛,心裏偷偷笑,等過一段時間鵝長大了,那可是會咬人的主,她小時候還把鵝追著攆過呢。
門口的稻田被鴨子巡邏過兩輪後,陳舅公去趙大匠家買了些魚苗,倒進了門口的兩畝稻田中。
林秋緣被這時候就有的魚稻共生的理念所撼動,古人真的簡直不要太聰明!
想到以前看的那些種田文,簡直是把古人當傻子了,就為突出主角的聰明伶俐,得虧她是個喜歡躺平的平平無奇的大學生,在這被襯托得更像個傻子(╥_╥)。
時不時還能看見在田裏覓食的白鷺,頭一回看見白鷺飛來時,林秋緣被驚得長大了下巴,這玩意兒她很小的時候見過,長大後反而很少見,不過近些年來,在呼籲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下,倒是又看見它們出來活動了。
從立夏起,山坡上叮叮當當的敲打聲就沒停過,時不時還能聽見幾聲號子。
立夏後,各家各戶的枇杷熟了,每次來做工的時候,村民們總會給幾個孩子帶些來。
林秋緣時不時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空間的枇杷放出來混入其中。
“咦,我這個枇杷好大好甜呀!”林夏至隨手一摸就摸到空間出品的大枇杷,跟吃的前一個小一些還泛酸的枇杷的味道很是不同。
林秋緣表示,哥啊,你就吃吧,一吃一個不吱聲就行了!
“估摸著這個是向陽處的枇杷吧,太陽照得它比較多,所以長得好一些。”陳氏也被吸引過來,挑了顆大的枇杷,剝皮塞進嘴裏嚐了嚐味道,才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陳氏交代他們把大枇杷的核留下來,到時候好種上,以後就有很多枇杷吃了,幾個孩子細心地挑揀著。
覃家的黃泥瓦房也完工了,期間他們還去了吃了暖房酒。
男人人忙著做木工,女人們和孩子們也沒閑著。
陳氏何氏帶著女兒、兒媳以及幾個娃娃兵,把第一茬洋芋給挖了出來,又把紅薯藤移栽去挖完洋芋的地裏,或是在豆田和種有玉米的旱地裏進行套種,幾人忙得團團轉,就連幾個孩子都有些忙不過來。
小滿前,各家各戶田埂上的桑葚紅到發紫,倒是把幾個孩子饞得不行。
趙大匠家種的桑樹很多,今年桑葚長得特別多,很是大方地讓幾個孩子隨便去摘。
春耕完,何氏又重新選了蠶種育上,幾個孩子的任務便是每五天去趙大匠家的田埂上薅桑葉喂蠶,他們順帶薅了許多桑葚回家,嘴巴和手被桑葚染得像鬼一樣,倒是把突然回頭柳幺舅嚇了一大跳。
桑葚汁染色特別強,幾個孩子洗不掉,急得直掉眼淚。
何氏幾人笑夠了,才把他們抓到田埂上,扯了幾個生桑葚讓他們在手裏搓,又讓他們一人抓兩張桑葉,在手裏慢慢搓出汁,然後抹在手上和嘴上,最後,幾個紫手黨才把手和嘴完全清洗幹淨。
過了小滿,各種菜陸陸續續能上桌了,菜園裏的四季豆最先熟,最先被端上桌。
四季豆箜飯,四季豆湯,幹煸四季豆,燜四季豆,四季豆炒肉……
終於,在林秋緣快被吃成四季豆時,各種青菜終於開始爭奇鬥豔——藤藤菜、豇豆、茄子、甘薯葉等等,爭相端上飯桌。
他們的房子的大致框架也快完成,趙大匠也在挑合適的良辰吉日上大梁。
何氏和陳氏幾人也在忙著打年糕,肖大腳和李忠家的張氏以及覃家的莫氏也來幫忙。
日子選在了四月二十六的巳時一刻,是個吉日吉時。
趙大匠辰時三刻左右就到了,陳大舅幾人已經把桌子抬到宅基地的堂屋前,擺上了刀頭酒水。
用於祭祀儀式的活雞活鴨用背簍倒扣著放在一旁。
這下幾個孩子總算被允許近距離參觀了。
林秋緣激動地站在最前排,看趙大匠指揮兩個舅舅堂屋貼上“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橫批為“上梁大吉”的對聯,堂屋的橫梁上則掛上福金和銀紙,象征聚財。
辰時七刻時,前來幫忙的人也陸陸續續到了。
由陳舅公領頭,陳家的子子孫孫站在身後,趙大匠和村長一人提雞一人提鴨,繞著供桌嘴裏念叨著吉祥話,而後,陳家的眾人燒香叩拜,柳幺舅幫忙點燃了鞭炮,幾個娃娃在一旁興奮得哇哇叫。
做完這些後,趙大匠給正梁綁上了紅花,指揮眾人做好準備,估摸著吉時快到,嘴裏開始高聲念道上梁文。
“時吉日良,天地開場,主家請我祭棟梁,棟梁棟梁,你生在後山上,長在河落旁,魯班賜你一根梁,兒孫代代坐華堂,魯班賜你一丈錢,兒孫代代中狀元……”
一段段福事被趙大匠吟誦著,為主家即將完成的新屋送上美好祝福。
陳舅公和陳大舅則抱著雞鴨對著正梁進行祭拜,在陳二舅點燃鞭炮後,趙大匠高聲喊道,“吉時已到,起!”
抬梁的眾人各司其職,奮力地把大梁擺到了正確的的位置。
這時趙大匠扛著大木錘也上了房梁,舉起木錘,一下下地錘著,嘴裏高聲唱道,“此錘不是非凡錘,魯班賜我金銀錘,我上不打天來,下不打地,專打五方五地,治妖魔邪氣,我法槌落地,是百無禁忌,福事已畢……”
扛著木錘的幾人隨著趙大匠的口號,把大梁的一錘錘地敲進了立柱中。
“上梁禮成,敬告主人,大吉大利!”
聽完趙大匠禮成的話畢,陳舅公帶著兩個兒子背著背簍也爬上大梁,往地下撒著幹年糕、幹花生和幹桂圓。
地上觀禮的人這時才一哄而上,撿著主家分享的福氣,一個個臉上滿是喜悅。
原本上梁是要請上梁宴的,村裏人體諒幾家人還在住棚屋,也還沒打院落,辦席根本擺不開,直言等著吃暖房酒後,就陸續告辭。
在給幫忙抬梁的眾人一人發了個月月紅(十二文),又人手發了一包年糕、一包花生桂圓後,陳氏和陳舅公幾人才喜氣洋洋地把眾人送走。
趙大匠則跟陳舅公交代,過幾天要去磚瓦作坊拉瓦,需要好幾架牛車,陳舅公連忙詢問張李覃三家,得到答複後,才和趙大匠約好了具體的時間。
林秋緣幾個小崽子從未見過如此熱鬧的場麵,小臉激動得通紅,兩隻手也因為鼓掌鼓太多,有些紅腫,喉嚨也因為高聲喝彩而有些沙啞。
一扭頭,發現她哥臉蛋紅撲撲,林秋緣還大言不慚地笑話林夏至的臉是猴子屁股,等到她娘提醒她時,她才後知後覺地用手背貼上自己的臉(つД`)。
村長家和趙大匠家還有李張覃五家人留下來簡單吃了個飯,陳家的上梁的儀式才算完全結束。
夜晚,大人們還在喋喋不休地談論著今日的熱鬧,小孩子們卻撐不住打起了瞌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