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抓魚割稻
逃荒被丟下,我選擇躺平 作者:陸米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雨連著下了小半個月,總算是停了,漫漲的河水這才慢慢退去,河邊的三分地還是被淹著,估摸著搭的架子也被衝走了。
天空放晴,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灑在濕潤的土地上,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
陽光明媚,但並未驅散一家人臉上帶著的幾分擔憂。
幾個孩子留下清掃院子,大人們都扛著鋤頭,踏上雨後泥濘的田埂,向稻田急急走去。
幾人兵分幾路,分別往河邊,山腳,小灣等幾處地去查看。
謝天謝地,巡視完的結果讓他們鬆一口氣。
棉花地占了個地勢優勢,在斜坡上,倒是沒有澇坡。
雖然,護著根部的泥土被衝走了不少,挑了幾挑土來給重新保上就行。
暴雨倒是把棉花花鈴打下來不少,讓何氏心疼的不行。
紅苕地倒是一股鮮活的樣子,很是頑強和茂密,壟間有些許積水,不過問題不大,讓太陽曬幾天,就幹了,這倒是讓何氏白擔心了一場。
而水田的景象更是讓眾人驚喜。
雖然部分田埂被雨水衝刷得有些鬆動,但大部分稻田的水位已經退去,稻穀看起來還算茂盛。
看到這一幕,眾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慶幸。幸虧他們急急忙忙地提前在田埂挖缺口排水的功勞,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隻有靠近溪邊的十幾挑稻田因為地勢較低,被河水倒灌,導致水位較高,稻穀浸泡在水中,顯得有些萎靡不振,稻穗上還掛著些蟲子還有粉色的田螺卵。
不僅是他們家,村裏凡是靠近溪邊,地勢較低的田都被倒灌過,村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碌著。
陳舅公當機立斷,把水沒排幹淨的稻田重新挖了排水口。
又喚幾個孩子把鴨子趕到田邊的稻田裏,啄稻穀上的蟲子。
大人們則挑了草木灰在鴨子遊過的田裏拋灑著。
高粱被暴雨砸彎了腰,一家子又出動,把高粱收回來攤開曬上在山上。
孩子們抱著甜滋滋的高粱杆直啃,眼睛都笑彎了。
陳氏還摘了半背簍綠色的果子,把籽給扣出來曬上。
稻田裏的魚也被水衝走了不少,撒完灰後,男人們就在有魚的那塊稻田裏移開河蔸,開挖魚溝,在田角挖了塊較深的魚溜,等魚自己遊過去,就把田裏的水放完,方便把魚全抓起來。
等了一兩天,幾個舅舅提著木桶,拿著編好的簍子,去田裏撈魚去。
幾個小尾巴興奮地跟著去捉魚。
林秋緣最是興奮,她可沒少往田裏放魚苗呢!
舅舅們用包抄戰術,魚溜裏的魚不一會兒就被一網打盡。
還在田裏摸了不少田螺,提回家養了幾天,等田螺差不多把髒東西吐幹淨之後,陳氏直接爆炒田螺,香得林秋緣口水直流,不停地嗦螺,那叫一個心安理得,畢竟這時候沒有福壽螺的入侵。
打穀子是很耗費體力的事情,所以立秋前幾天,何氏和陳氏就安排家裏開始一天吃三頓了飯了,且至少兩頓都是有肉菜,還磨了不少蕎麥粉、苞穀粉,扛了兩大包穀子用檑子脫粒。
秋前十天無穀打,秋後十天打不贏。
立秋頭一天,村長在曬穀場敲響了鑼,把村民都召集到曬穀場上,舉行了簡單的“開鐮”儀式,說等收完稻穀,請大家喝“豐收酒”,一村子的人都高聲叫好。
立秋當天,他們一家子也磨刀霍霍向稻穀。
按照先前插秧的順序,一家子從坡前的幾畝地開始。
天蒙蒙亮,陳大舅陳二舅抬著拌桶,裝著穀架、圍折、鐮刀等工具,放到了田埂上。
陳氏和何氏在烙蕎麥餅,朱氏在泡薄荷茶,衛氏在給神仙豆腐拌糖水,以免打穀子的時候餓了渴了,這時候可沒有“士力架”,墊肚子的食物是要準備上的。
柳芸娘則已經把壇子肉混合洋芋的箜飯燜上,隻等中午打完穀子回來就能吃上飯。
放水放了五六天,田裏的淤泥都幹結了,也不會下陷,大人小孩齊上陣。
頭戴草帽,肩帶汗巾,一大家子就開始割稻。
先割開一片稻穀,把兩個拌桶抬進田裏,插上圍折。
陳舅公帶著兩個兒子為一組,柳外公帶著倆兒子女婿為一組,分別在兩個拌桶裏開始打穀子。
割穀子都講究快,四個女人家負責割稻,幾個孩子負責把割好的稻穗抱去拌桶旁,方便幾人摔打,順帶把摔打完的稻草捆起來,堆在田邊。
三個環節,主要講究一個快準狠還有連貫性。
如果割下來的稻穗,沒來得及打,在太陽暴曬下,穀杆就會失水,被曬軟了,打穀子的人一使勁,穀子杆就向後麵軟去,有勁兒都變成了綿力。
以前家裏沒有那麽多地,孩子們倒是不用去地裏幫忙。
今年地多田多,孩子雖然幹不了什麽重活,幫著幹些輕巧些的活計也能頂一個大人了,幾個孩子也乖巧,勤勤懇懇地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村裏到處都能聽見往拌桶裏摔打稻杆的聲音,此起彼伏,像是農忙時的交響樂似的。
林秋緣和陳念負責帶著冬至,不讓她亂跑。
冬至自從學會跑之後,小短腿撲騰得可快,時常一眨眼人就從一處地閃現到了另一處地。
林秋緣帶著倆妹妹,用剪子剪了紅苕藤用籃子提著去丟給雞鴨鵝後,又拿鐮刀去割了苜蓿喂牛羊兔。
退水之後,田埂邊上長了不少苜蓿,很是鮮嫩,是牲畜都愛的草料。
林秋緣芯子裏是個大人,用起鐮刀來還是很趁手,畢竟先前她還在空間裏哼哧哼哧種地來著,所以陳念想拿刀的時候,被林秋緣攔住了,害怕她傷到自己,隻讓她幫忙提空籃子,牽著冬至。
做完這些,就去田裏遞水給打穀子幾人喝,陳念小朋友被誇得小胸脯挺得高高的,端水更起勁了。
半個上午過去,門口的兩畝地已經收割完。
幾人直接把曬墊鋪在地裏,用篩子把拌桶裏的殘渣揚出去,又用撮箕把有水分的稻穀裝進籮筐裏,挑去曬墊上曬著,用推耙推開。
兩畝地,挑了九挑稻穀,一挑籮筐能裝一百斤,九挑,約摸有七百多斤,但曬幹之後,重量肯定會縮水。
上午打完穀子,在太陽暴曬下,人人都汗流浹背,身上連褲腰都沒有一點幹的。
幾人完全不敢打赤膊,蜀地有種蟲子,叫蠓蟲,俗稱麥蚊,咬人不知不覺的。
幾個孩子愛去竹林裏逛,嫩嫩的的小臉蛋,霎時間布滿了個“大紅包”,簡直比蚊子還毒!
割穀打穀的幾人就著院子裏曬熱的水,提起來從頭往身上倒,衝去身上的黏膩,那滋味,可是涼爽了。
衝完之後,男人們又把桶裏的水給續上,晚上回來還可以衝洗一遍,夏天出了汗若是不洗澡,人都要餿了。
幾個孩子則熟門熟路地直接跳進天井內的蓄水池裏,你潑我我潑你,玩起了打水仗。
吃完飯,日頭太大,眾人也很累,何氏讓大家都去休息休息,納納涼。
陳大舅幾個小輩,自覺地讓自家爹娘歇歇,他們幾人去地裏翻曬穀子去了。
朱氏又把罐子裏的水續上,又把井裏湃著的神仙豆腐端出來,拌上糖水。
衛氏和柳芸娘在做晚上的飯,南瓜肉粥熬的很稠,隻等下午放涼了,晚上回來從泡菜罐裏抓上一把泡豇豆切上就能吃上晚飯。
幾個孩子還在搓斑鳩葉,中午把斑鳩葉的汁水和草木灰水混合上,晚上回來,又有神仙豆腐吃。
林秋緣很想幫忙做飯來著,隻是人還沒灶頭高,她也不會應打火鐮生火,鑽木取火她更也不會,沒有打火機是真的很不方便!發明火柴和打火機的人真是個天才。
申時左右,一大家子又扛著拌桶去了另外兩塊田,一直忙碌到戌時二刻左右。
男人女人們都忙著收稻穀,一挑一挑地挑回家去,放在前廳裏。
一天下來,倒是打了接近四畝地的穀子。
後麵幾天,打穀子的速度也開始慢了下來。
彎腰割穀,速度要快,腰杆長時間彎曲會變得難受,而打穀子,每一下都是甩動膀子、扭動腰杆的重力氣活,更不要說還要挑稻穀。
大人們早上就把挑回來的穀子倒在曬墊上推開曬上,林秋緣在家時不時就拿著推耙把稻穀推一推。
喂完牲畜後,林秋緣就會帶著兩個妹妹去收割完穀子的稻田裏“撿漏”——撿拾大人們打穀子時掉落的穀穗,或從沒完全打幹淨的稻草上,把殘留的未黃的穀粒搓下來。
這活兒她老熟了!小時候她可沒少跟著眾多表哥表姐身後幫忙撿穀子,經驗豐富。
幾天下來,倒是撿了不少。
他們住的偏,把院子一鎖,倒是不怕別人翻牆來偷,畢竟毛毛在院子裏可不是吃素的!
較遠的幾塊田,天天挑回來不劃算,大人們夜觀星象,判斷出晚上不會下雨後,幹脆卷了席子,帶了吃食和蚊香去地裏守夜去。
為了保險起見,幾人直接在遠一些的地裏搭了個竹子的茅草棚屋,以防突然下雨,收稻不及時。
隻要有人守,穀子沒人偷。
幾個男人每天輪流,他們守夜的武器也很簡單,就是一根挑穀子的扁擔,直直地立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
連著打了五天的穀子後,第六天的中午,大人還在吃飯,幾個孩子先放下碗筷,跑到天井就率先發現天色大變,開始刮起了狂風,看著是要下天東雨(雷陣雨)一樣。
連忙呼喚幾個還在吃飯的大人,開始搶收穀子。
大人們丟下碗筷就開始兵分兩路,女人們在家收,男人們全去遠一點兒的地裏收。
刮穀子的刮穀子,掃穀子的掃穀子,鏟穀子的鏟穀子·····
那狀態,簡直不擺咯。
活像身後有惡狗攆著似的,每個人都拿出自己的極限速度收著稻穀,能搶一點是一點。
田間地頭院壩裏全是搶著收稻穀的身影,要是發現四鄰沒動靜,就算平常也再大仇恨的人學會好心上前去拍門,提醒收稻穀。
先收完的也會去還在搶著收稻穀的家裏幫忙,這時候似乎大家又變得異常和諧。
這大概就是骨子裏對糧食的敬畏之情吧。
天空放晴,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灑在濕潤的土地上,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
陽光明媚,但並未驅散一家人臉上帶著的幾分擔憂。
幾個孩子留下清掃院子,大人們都扛著鋤頭,踏上雨後泥濘的田埂,向稻田急急走去。
幾人兵分幾路,分別往河邊,山腳,小灣等幾處地去查看。
謝天謝地,巡視完的結果讓他們鬆一口氣。
棉花地占了個地勢優勢,在斜坡上,倒是沒有澇坡。
雖然,護著根部的泥土被衝走了不少,挑了幾挑土來給重新保上就行。
暴雨倒是把棉花花鈴打下來不少,讓何氏心疼的不行。
紅苕地倒是一股鮮活的樣子,很是頑強和茂密,壟間有些許積水,不過問題不大,讓太陽曬幾天,就幹了,這倒是讓何氏白擔心了一場。
而水田的景象更是讓眾人驚喜。
雖然部分田埂被雨水衝刷得有些鬆動,但大部分稻田的水位已經退去,稻穀看起來還算茂盛。
看到這一幕,眾人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慶幸。幸虧他們急急忙忙地提前在田埂挖缺口排水的功勞,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隻有靠近溪邊的十幾挑稻田因為地勢較低,被河水倒灌,導致水位較高,稻穀浸泡在水中,顯得有些萎靡不振,稻穗上還掛著些蟲子還有粉色的田螺卵。
不僅是他們家,村裏凡是靠近溪邊,地勢較低的田都被倒灌過,村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碌著。
陳舅公當機立斷,把水沒排幹淨的稻田重新挖了排水口。
又喚幾個孩子把鴨子趕到田邊的稻田裏,啄稻穀上的蟲子。
大人們則挑了草木灰在鴨子遊過的田裏拋灑著。
高粱被暴雨砸彎了腰,一家子又出動,把高粱收回來攤開曬上在山上。
孩子們抱著甜滋滋的高粱杆直啃,眼睛都笑彎了。
陳氏還摘了半背簍綠色的果子,把籽給扣出來曬上。
稻田裏的魚也被水衝走了不少,撒完灰後,男人們就在有魚的那塊稻田裏移開河蔸,開挖魚溝,在田角挖了塊較深的魚溜,等魚自己遊過去,就把田裏的水放完,方便把魚全抓起來。
等了一兩天,幾個舅舅提著木桶,拿著編好的簍子,去田裏撈魚去。
幾個小尾巴興奮地跟著去捉魚。
林秋緣最是興奮,她可沒少往田裏放魚苗呢!
舅舅們用包抄戰術,魚溜裏的魚不一會兒就被一網打盡。
還在田裏摸了不少田螺,提回家養了幾天,等田螺差不多把髒東西吐幹淨之後,陳氏直接爆炒田螺,香得林秋緣口水直流,不停地嗦螺,那叫一個心安理得,畢竟這時候沒有福壽螺的入侵。
打穀子是很耗費體力的事情,所以立秋前幾天,何氏和陳氏就安排家裏開始一天吃三頓了飯了,且至少兩頓都是有肉菜,還磨了不少蕎麥粉、苞穀粉,扛了兩大包穀子用檑子脫粒。
秋前十天無穀打,秋後十天打不贏。
立秋頭一天,村長在曬穀場敲響了鑼,把村民都召集到曬穀場上,舉行了簡單的“開鐮”儀式,說等收完稻穀,請大家喝“豐收酒”,一村子的人都高聲叫好。
立秋當天,他們一家子也磨刀霍霍向稻穀。
按照先前插秧的順序,一家子從坡前的幾畝地開始。
天蒙蒙亮,陳大舅陳二舅抬著拌桶,裝著穀架、圍折、鐮刀等工具,放到了田埂上。
陳氏和何氏在烙蕎麥餅,朱氏在泡薄荷茶,衛氏在給神仙豆腐拌糖水,以免打穀子的時候餓了渴了,這時候可沒有“士力架”,墊肚子的食物是要準備上的。
柳芸娘則已經把壇子肉混合洋芋的箜飯燜上,隻等中午打完穀子回來就能吃上飯。
放水放了五六天,田裏的淤泥都幹結了,也不會下陷,大人小孩齊上陣。
頭戴草帽,肩帶汗巾,一大家子就開始割稻。
先割開一片稻穀,把兩個拌桶抬進田裏,插上圍折。
陳舅公帶著兩個兒子為一組,柳外公帶著倆兒子女婿為一組,分別在兩個拌桶裏開始打穀子。
割穀子都講究快,四個女人家負責割稻,幾個孩子負責把割好的稻穗抱去拌桶旁,方便幾人摔打,順帶把摔打完的稻草捆起來,堆在田邊。
三個環節,主要講究一個快準狠還有連貫性。
如果割下來的稻穗,沒來得及打,在太陽暴曬下,穀杆就會失水,被曬軟了,打穀子的人一使勁,穀子杆就向後麵軟去,有勁兒都變成了綿力。
以前家裏沒有那麽多地,孩子們倒是不用去地裏幫忙。
今年地多田多,孩子雖然幹不了什麽重活,幫著幹些輕巧些的活計也能頂一個大人了,幾個孩子也乖巧,勤勤懇懇地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村裏到處都能聽見往拌桶裏摔打稻杆的聲音,此起彼伏,像是農忙時的交響樂似的。
林秋緣和陳念負責帶著冬至,不讓她亂跑。
冬至自從學會跑之後,小短腿撲騰得可快,時常一眨眼人就從一處地閃現到了另一處地。
林秋緣帶著倆妹妹,用剪子剪了紅苕藤用籃子提著去丟給雞鴨鵝後,又拿鐮刀去割了苜蓿喂牛羊兔。
退水之後,田埂邊上長了不少苜蓿,很是鮮嫩,是牲畜都愛的草料。
林秋緣芯子裏是個大人,用起鐮刀來還是很趁手,畢竟先前她還在空間裏哼哧哼哧種地來著,所以陳念想拿刀的時候,被林秋緣攔住了,害怕她傷到自己,隻讓她幫忙提空籃子,牽著冬至。
做完這些,就去田裏遞水給打穀子幾人喝,陳念小朋友被誇得小胸脯挺得高高的,端水更起勁了。
半個上午過去,門口的兩畝地已經收割完。
幾人直接把曬墊鋪在地裏,用篩子把拌桶裏的殘渣揚出去,又用撮箕把有水分的稻穀裝進籮筐裏,挑去曬墊上曬著,用推耙推開。
兩畝地,挑了九挑稻穀,一挑籮筐能裝一百斤,九挑,約摸有七百多斤,但曬幹之後,重量肯定會縮水。
上午打完穀子,在太陽暴曬下,人人都汗流浹背,身上連褲腰都沒有一點幹的。
幾人完全不敢打赤膊,蜀地有種蟲子,叫蠓蟲,俗稱麥蚊,咬人不知不覺的。
幾個孩子愛去竹林裏逛,嫩嫩的的小臉蛋,霎時間布滿了個“大紅包”,簡直比蚊子還毒!
割穀打穀的幾人就著院子裏曬熱的水,提起來從頭往身上倒,衝去身上的黏膩,那滋味,可是涼爽了。
衝完之後,男人們又把桶裏的水給續上,晚上回來還可以衝洗一遍,夏天出了汗若是不洗澡,人都要餿了。
幾個孩子則熟門熟路地直接跳進天井內的蓄水池裏,你潑我我潑你,玩起了打水仗。
吃完飯,日頭太大,眾人也很累,何氏讓大家都去休息休息,納納涼。
陳大舅幾個小輩,自覺地讓自家爹娘歇歇,他們幾人去地裏翻曬穀子去了。
朱氏又把罐子裏的水續上,又把井裏湃著的神仙豆腐端出來,拌上糖水。
衛氏和柳芸娘在做晚上的飯,南瓜肉粥熬的很稠,隻等下午放涼了,晚上回來從泡菜罐裏抓上一把泡豇豆切上就能吃上晚飯。
幾個孩子還在搓斑鳩葉,中午把斑鳩葉的汁水和草木灰水混合上,晚上回來,又有神仙豆腐吃。
林秋緣很想幫忙做飯來著,隻是人還沒灶頭高,她也不會應打火鐮生火,鑽木取火她更也不會,沒有打火機是真的很不方便!發明火柴和打火機的人真是個天才。
申時左右,一大家子又扛著拌桶去了另外兩塊田,一直忙碌到戌時二刻左右。
男人女人們都忙著收稻穀,一挑一挑地挑回家去,放在前廳裏。
一天下來,倒是打了接近四畝地的穀子。
後麵幾天,打穀子的速度也開始慢了下來。
彎腰割穀,速度要快,腰杆長時間彎曲會變得難受,而打穀子,每一下都是甩動膀子、扭動腰杆的重力氣活,更不要說還要挑稻穀。
大人們早上就把挑回來的穀子倒在曬墊上推開曬上,林秋緣在家時不時就拿著推耙把稻穀推一推。
喂完牲畜後,林秋緣就會帶著兩個妹妹去收割完穀子的稻田裏“撿漏”——撿拾大人們打穀子時掉落的穀穗,或從沒完全打幹淨的稻草上,把殘留的未黃的穀粒搓下來。
這活兒她老熟了!小時候她可沒少跟著眾多表哥表姐身後幫忙撿穀子,經驗豐富。
幾天下來,倒是撿了不少。
他們住的偏,把院子一鎖,倒是不怕別人翻牆來偷,畢竟毛毛在院子裏可不是吃素的!
較遠的幾塊田,天天挑回來不劃算,大人們夜觀星象,判斷出晚上不會下雨後,幹脆卷了席子,帶了吃食和蚊香去地裏守夜去。
為了保險起見,幾人直接在遠一些的地裏搭了個竹子的茅草棚屋,以防突然下雨,收稻不及時。
隻要有人守,穀子沒人偷。
幾個男人每天輪流,他們守夜的武器也很簡單,就是一根挑穀子的扁擔,直直地立在離自己最近的地方。
連著打了五天的穀子後,第六天的中午,大人還在吃飯,幾個孩子先放下碗筷,跑到天井就率先發現天色大變,開始刮起了狂風,看著是要下天東雨(雷陣雨)一樣。
連忙呼喚幾個還在吃飯的大人,開始搶收穀子。
大人們丟下碗筷就開始兵分兩路,女人們在家收,男人們全去遠一點兒的地裏收。
刮穀子的刮穀子,掃穀子的掃穀子,鏟穀子的鏟穀子·····
那狀態,簡直不擺咯。
活像身後有惡狗攆著似的,每個人都拿出自己的極限速度收著稻穀,能搶一點是一點。
田間地頭院壩裏全是搶著收稻穀的身影,要是發現四鄰沒動靜,就算平常也再大仇恨的人學會好心上前去拍門,提醒收稻穀。
先收完的也會去還在搶著收稻穀的家裏幫忙,這時候似乎大家又變得異常和諧。
這大概就是骨子裏對糧食的敬畏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