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裁衣製鞋
逃荒被丟下,我選擇躺平 作者:陸米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肖大腳得空了,背著三罐染料就來了。
染料的顏色也比較單一——蓼藍草製成的靛藍,梔子製成的黃色,板栗殼製成黑色,是趙大匠家先前就做好的染料。
一大家人先前在老家也是染過布的,自給自足的農民,倒是多多少少都會一點。
陳大舅抱出建房剩餘的石灰,放進盆裏裏加水,一秒鍾就沸騰了起來,煙竄的老高,石灰在盆中產生激烈的化學反應。
陳二舅則把過濾好的草木灰水,一桶倒進了石灰中。
後麵就是一些危險操作,幾個孩子都被攆走了,讓他們越發地好奇。
等幾個孩子終於能靠近去看時,布都已經泡完掛曬衣杆上晾著了。
用蓼藍草染出來的前麵的幾匹布染出來是靛藍,後麵幾匹布染出來就是月藍了。
用梔子染出來的幾匹布,倒是黃的亮眼。
用板栗殼染出來的幾匹布,有幾匹是黑色,到後麵就染成了煙灰色。
林秋緣看到染料和剩下的粗布,突然就想到了紮染,她倒是很想試一試,奈何有這個賊心,沒這個賊膽。
布染好了,就等著製衣。
家裏的男人們又開始他們的彈棉花大業,棚屋裏滿是飛舞的棉絮。
女人們則開始量體裁衣,抓緊為一家人趕製新衣,預備留著過年穿。
“哦喲,這幾個崽這幾個月長了不少嘞,就連冬至都躥了一截。”朱氏拿著木徑挨個給幾個孩子量著,見幾個孩子都長個了,很是滿意。
何氏也側頭來看,果然,量出來的結果,比用夏布製衣的時候,多出不少。
柳芸娘和衛氏的針線活好一些,負責做裏衣。
何氏裁衣的動作麻利,就負責打板裁衣。
朱氏和陳氏則負責襇棉——將棉花夾在上下兩層布中間,然後用線按一定的距離縫製起來,防止跑棉。
男人們也是有活兒幹的,在做布鞋的千層底。
做鞋子要先納鞋底,納鞋底前要先打袼褙。
把先前立秋前織好的夏布拿出來,裁成差不多的大小,鋪在長桌上,用漿糊一層層地糊在一起,用刮板刮平漿糊。
就這樣依次糊上五層後,便啪嘰一下甩牆上去,經過晾曬,才能形成硬挺的布板,袼褙就成了。
這是個精細活,陳二舅和柳二舅做的很仔細。
柳幺舅默默地搓麻繩和棕繩,留著納鞋底用,幾個孩子幫忙挽線團。
忙活了好幾天,衣服都快製成了,硬挺的袼褙才完全幹。
說是農閑,林秋緣覺得一點都不閑,隻是去地裏幹活兒的時間少了,在家還是有幹不完的活計,自給自足的農民百姓,一年到頭都忙活不完。
何氏用一塊布板,讓每個人都伸出腳來,用炭筆畫了鞋樣子。
原本是有鞋樣子的,逃荒為了輕裝簡行,他們舍去了太多的東西。
幾個大人的腳倒是不會再長了,主要是幾個孩子長得快,連帶著腳也在長,以後還得做新的鞋樣。
打好鞋樣,就得裁底了。
每隻鞋要五層底,一雙鞋就得十層的底。
剪刀都快剪出火星子了,全家人的鞋底才勉強裁出來。
女人們負責裁底,男人們負責包邊。
用漿糊和碎布條把每層底的邊都包上,蓋在木板上,用大塊的磨刀石壓實定型。
何氏幾人忙著裁黑布做鞋麵,先在袼褙上畫出馬蹄樣的鞋樣,裁剪出來,糊上漿糊,黏上白色裏布,又裱上黑色或藍色的麵布,把邊緣修剪齊整,放一旁等著晾幹後,才用針線把後跟縫合上。
最後用小木錘把後跟錘平整,這活兒被林夏至和陳家和搶去做了。
錘平整的鞋麵放置一旁,等著幾個婦女縫製包邊。
柳二舅拿出新做好的鞋底夾子、錐子和粗硬的針和先前搓好的麻線,準備納鞋底。
鞋底夾子由簡單的兩塊木板和兩根木條組成,兩塊木板呈三角形結構,木板中間開有長槽,兩根木條起到緊固連接作用。
使用時,隻需將上麵的木條輕輕地往上一抬,讓木板張開“嘴巴”,把放五雙鞋底放平整,再下壓木條,兩塊木板就被收緊並夾住鞋底,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鞋底夾子呈三角形,所以穩定性非常好。
納鞋的時候,夾子放地上,人坐在矮凳子上,用雙腿壓住夾子兩邊的支架橫杆,夾子就不會來回晃動,輕輕把下方的橫軸轉動到凹槽內,上方的口子就能緊緊地咬住鞋底。
三角形的夾子穩定性非常好,可以直接放在地上。
納鞋的時候,用雙腿夾住夾子兩邊,夾子就不會來回晃動。
這時候雙手就解放出來,一手握著錐子,一手帶上頂針,頂住鞋底,用力地把五層鞋底紮穿,再用粗硬的大針,開始穿針引線。
一隻手拿針,順著錐子紮好的孔穿過去,另一隻手則需要把穿過的線拉得緊緊的,用平針針法,把幾層鞋底牢牢底固定住。
一雙鞋底要反複做這樣的動作,一直將整個鞋底麵縫完,大概需要紮上一兩千個孔,縫上一兩千針。
這倒是個力氣活,適合男人做。
五個青壯男人人手一個鞋底夾子,共用兩個錐子,從早到晚地戳著鞋底,手指都快磨出泡了,一人一天頂多也才納好一雙鞋底。
林秋緣光是看著都覺得手疼,她倒也是頭一回看納鞋底,大為震撼。
鞋底納好,便是幾個孩子最喜歡的環節——用錘子敲打鞋底。
這下幾個孩子不用爭了,人手一把小木槌,敲打鞋底的沉悶聲,大晚上的,都還在不停地從院子裏傳出。
等終於做好全家人的鞋子後,秋天已經過去,轉眼就到了立冬。
何氏把鞋子收好,等著過年的時候再給幾個孩子穿。
現在給,幾人也穿不了。
孩子的腳長得很快,幾個孩子的鞋子,特意做大了二指寬,防止到了過年的時候穿不上。
等做完衣服鞋子,全家人這才真正地閑了下來。
幾個孩子也放開了往村裏找小夥伴一同玩耍,躲貓貓、抓蜻蜓、玩螞蟻、玩泥巴、辦家家酒什麽的,玩的不亦樂乎。
大人們也開始在村裏四處溜達,何氏幾人還趕了幾次大集,賣掉了一窩成年的兔子。
柳二舅也發現家裏的母羊懷上了,肚子已經開始顯懷,便把羊鵬也隔離開來,母羊也住上了單間,單間內已經鋪上了厚厚的稻草。
家裏的母牛也進入了發情期,在牛棚裏哼哼唧唧,焦躁不安。
去放牛的時候,還會去頂那頭三歲的公牛的屁股,幾個孩子倒是被震驚的目瞪口呆。
陳舅公去村裏轉了一圈回來,便牽著母牛出去了,去了老半天,空手回家來,背著背簍拿了鐮刀就出去了。
陳念以為她爺把牛弄丟了,急得大哭,鬧著要去找牛牛。
“牛牛隻是去雲哥兒家中住幾天,過幾天就牽回來了。念丫兒不哭嗷,奶給你做蕎粑吃。”何氏欲言又止,最後還是伸手把小丫頭抱起來,拍打幹淨她身上的灰,輕聲哄道。
一聽有吃的,陳念好像暫時忘記了牛牛,高高興興地由著她奶牽著去了灶房。
林秋緣很不想秒懂的,母牛發情什麽的,她也是頭一回見哈。
其實林秋緣也懷疑,是不是家裏的公牛不行,她舅公才要牽著母牛去配種?
倒是有人先替她問出了這個問題,陳家和成功收獲他奶的一個爆栗。
何氏倒也是講道理的人,也沒想著敷衍孩子,想了想還是委婉地告訴幾個孩子是家裏的公牛年齡小,還不太適合配種。
林秋緣這才表示,學到了,這可是硬知識!
染料的顏色也比較單一——蓼藍草製成的靛藍,梔子製成的黃色,板栗殼製成黑色,是趙大匠家先前就做好的染料。
一大家人先前在老家也是染過布的,自給自足的農民,倒是多多少少都會一點。
陳大舅抱出建房剩餘的石灰,放進盆裏裏加水,一秒鍾就沸騰了起來,煙竄的老高,石灰在盆中產生激烈的化學反應。
陳二舅則把過濾好的草木灰水,一桶倒進了石灰中。
後麵就是一些危險操作,幾個孩子都被攆走了,讓他們越發地好奇。
等幾個孩子終於能靠近去看時,布都已經泡完掛曬衣杆上晾著了。
用蓼藍草染出來的前麵的幾匹布染出來是靛藍,後麵幾匹布染出來就是月藍了。
用梔子染出來的幾匹布,倒是黃的亮眼。
用板栗殼染出來的幾匹布,有幾匹是黑色,到後麵就染成了煙灰色。
林秋緣看到染料和剩下的粗布,突然就想到了紮染,她倒是很想試一試,奈何有這個賊心,沒這個賊膽。
布染好了,就等著製衣。
家裏的男人們又開始他們的彈棉花大業,棚屋裏滿是飛舞的棉絮。
女人們則開始量體裁衣,抓緊為一家人趕製新衣,預備留著過年穿。
“哦喲,這幾個崽這幾個月長了不少嘞,就連冬至都躥了一截。”朱氏拿著木徑挨個給幾個孩子量著,見幾個孩子都長個了,很是滿意。
何氏也側頭來看,果然,量出來的結果,比用夏布製衣的時候,多出不少。
柳芸娘和衛氏的針線活好一些,負責做裏衣。
何氏裁衣的動作麻利,就負責打板裁衣。
朱氏和陳氏則負責襇棉——將棉花夾在上下兩層布中間,然後用線按一定的距離縫製起來,防止跑棉。
男人們也是有活兒幹的,在做布鞋的千層底。
做鞋子要先納鞋底,納鞋底前要先打袼褙。
把先前立秋前織好的夏布拿出來,裁成差不多的大小,鋪在長桌上,用漿糊一層層地糊在一起,用刮板刮平漿糊。
就這樣依次糊上五層後,便啪嘰一下甩牆上去,經過晾曬,才能形成硬挺的布板,袼褙就成了。
這是個精細活,陳二舅和柳二舅做的很仔細。
柳幺舅默默地搓麻繩和棕繩,留著納鞋底用,幾個孩子幫忙挽線團。
忙活了好幾天,衣服都快製成了,硬挺的袼褙才完全幹。
說是農閑,林秋緣覺得一點都不閑,隻是去地裏幹活兒的時間少了,在家還是有幹不完的活計,自給自足的農民百姓,一年到頭都忙活不完。
何氏用一塊布板,讓每個人都伸出腳來,用炭筆畫了鞋樣子。
原本是有鞋樣子的,逃荒為了輕裝簡行,他們舍去了太多的東西。
幾個大人的腳倒是不會再長了,主要是幾個孩子長得快,連帶著腳也在長,以後還得做新的鞋樣。
打好鞋樣,就得裁底了。
每隻鞋要五層底,一雙鞋就得十層的底。
剪刀都快剪出火星子了,全家人的鞋底才勉強裁出來。
女人們負責裁底,男人們負責包邊。
用漿糊和碎布條把每層底的邊都包上,蓋在木板上,用大塊的磨刀石壓實定型。
何氏幾人忙著裁黑布做鞋麵,先在袼褙上畫出馬蹄樣的鞋樣,裁剪出來,糊上漿糊,黏上白色裏布,又裱上黑色或藍色的麵布,把邊緣修剪齊整,放一旁等著晾幹後,才用針線把後跟縫合上。
最後用小木錘把後跟錘平整,這活兒被林夏至和陳家和搶去做了。
錘平整的鞋麵放置一旁,等著幾個婦女縫製包邊。
柳二舅拿出新做好的鞋底夾子、錐子和粗硬的針和先前搓好的麻線,準備納鞋底。
鞋底夾子由簡單的兩塊木板和兩根木條組成,兩塊木板呈三角形結構,木板中間開有長槽,兩根木條起到緊固連接作用。
使用時,隻需將上麵的木條輕輕地往上一抬,讓木板張開“嘴巴”,把放五雙鞋底放平整,再下壓木條,兩塊木板就被收緊並夾住鞋底,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
鞋底夾子呈三角形,所以穩定性非常好。
納鞋的時候,夾子放地上,人坐在矮凳子上,用雙腿壓住夾子兩邊的支架橫杆,夾子就不會來回晃動,輕輕把下方的橫軸轉動到凹槽內,上方的口子就能緊緊地咬住鞋底。
三角形的夾子穩定性非常好,可以直接放在地上。
納鞋的時候,用雙腿夾住夾子兩邊,夾子就不會來回晃動。
這時候雙手就解放出來,一手握著錐子,一手帶上頂針,頂住鞋底,用力地把五層鞋底紮穿,再用粗硬的大針,開始穿針引線。
一隻手拿針,順著錐子紮好的孔穿過去,另一隻手則需要把穿過的線拉得緊緊的,用平針針法,把幾層鞋底牢牢底固定住。
一雙鞋底要反複做這樣的動作,一直將整個鞋底麵縫完,大概需要紮上一兩千個孔,縫上一兩千針。
這倒是個力氣活,適合男人做。
五個青壯男人人手一個鞋底夾子,共用兩個錐子,從早到晚地戳著鞋底,手指都快磨出泡了,一人一天頂多也才納好一雙鞋底。
林秋緣光是看著都覺得手疼,她倒也是頭一回看納鞋底,大為震撼。
鞋底納好,便是幾個孩子最喜歡的環節——用錘子敲打鞋底。
這下幾個孩子不用爭了,人手一把小木槌,敲打鞋底的沉悶聲,大晚上的,都還在不停地從院子裏傳出。
等終於做好全家人的鞋子後,秋天已經過去,轉眼就到了立冬。
何氏把鞋子收好,等著過年的時候再給幾個孩子穿。
現在給,幾人也穿不了。
孩子的腳長得很快,幾個孩子的鞋子,特意做大了二指寬,防止到了過年的時候穿不上。
等做完衣服鞋子,全家人這才真正地閑了下來。
幾個孩子也放開了往村裏找小夥伴一同玩耍,躲貓貓、抓蜻蜓、玩螞蟻、玩泥巴、辦家家酒什麽的,玩的不亦樂乎。
大人們也開始在村裏四處溜達,何氏幾人還趕了幾次大集,賣掉了一窩成年的兔子。
柳二舅也發現家裏的母羊懷上了,肚子已經開始顯懷,便把羊鵬也隔離開來,母羊也住上了單間,單間內已經鋪上了厚厚的稻草。
家裏的母牛也進入了發情期,在牛棚裏哼哼唧唧,焦躁不安。
去放牛的時候,還會去頂那頭三歲的公牛的屁股,幾個孩子倒是被震驚的目瞪口呆。
陳舅公去村裏轉了一圈回來,便牽著母牛出去了,去了老半天,空手回家來,背著背簍拿了鐮刀就出去了。
陳念以為她爺把牛弄丟了,急得大哭,鬧著要去找牛牛。
“牛牛隻是去雲哥兒家中住幾天,過幾天就牽回來了。念丫兒不哭嗷,奶給你做蕎粑吃。”何氏欲言又止,最後還是伸手把小丫頭抱起來,拍打幹淨她身上的灰,輕聲哄道。
一聽有吃的,陳念好像暫時忘記了牛牛,高高興興地由著她奶牽著去了灶房。
林秋緣很不想秒懂的,母牛發情什麽的,她也是頭一回見哈。
其實林秋緣也懷疑,是不是家裏的公牛不行,她舅公才要牽著母牛去配種?
倒是有人先替她問出了這個問題,陳家和成功收獲他奶的一個爆栗。
何氏倒也是講道理的人,也沒想著敷衍孩子,想了想還是委婉地告訴幾個孩子是家裏的公牛年齡小,還不太適合配種。
林秋緣這才表示,學到了,這可是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