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明知是死的衝鋒
三國:我劉備也是絕世武將 作者:一點墨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文聘說出這句話之後,拿起了自己的長槍,三兩步便下了城牆,他必須要拚一把,否則絕對一敗塗地。
這群跟著文聘許久的士兵,都不是什麽孬種,如果真的是懦夫的話,他們也不會隨著文聘征戰四方。
從他們登上城牆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沒再將生死放在心上,現在雖說恐懼那陌生的武器,但他們依舊拿起了戰刀。
很快,文聘身邊便聚集了兩三萬人,霹靂車的殺傷力雖然強,但襄陽的城牆也不是那麽容易攻破的。
剛剛一陣轟擊,受損最多的是整個襄陽的城牆,並不是襄陽城牆上的人。
文聘帶著人來到城門邊,他感受著自己劇烈的心跳,慢慢的深呼吸,將自己的呼吸不斷的放緩。
他必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恐懼會幹擾他的判斷,他必須要讓自己擁有足夠的判斷力,才能帶領這支軍隊取得勝利。
剛剛這些武器的強大殺傷力,讓他非常震驚,文聘覺得他必須要摧毀這些武器,他們才能有勝算。
如果再任由他們這樣攻擊下去,最多一兩天,襄陽城牆便會被轟破,到時候,就是任人宰割的局麵。
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文聘對於這種武器不了解的情況下,才會造成的判斷。
如果文聘知道於禁隻有一百箱這種炮彈,他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他會老老實實的等待?
信息差,讓他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但他在做出決定之前,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文聘對著自己的副將說道:“小楊,你跟隨我也有很多年了,現在我交給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你必須要對我發誓,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這件事,如果在這件事上需要你獻出生命,你也不能猶豫。”
小楊本來是文聘從難民中拯救出來的孤兒,文聘在他心中的地位就如同父親一般偉大,自然是無所不從。
他直接對天發誓,說道:“將軍,我對天發誓,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前,我如果選擇了其他的事情,五雷轟頂,不得好死。”
文聘看到小楊發誓,心中鬆了一口氣,對他囑咐道:“小楊,這件事情非常重要,接下來我說的話你都要全部記住。
我會帶著二十萬人和於禁決一死戰,他有這樣的武器,最後等待著我的,就隻有死亡這一條路。
但是在死亡之前我必須為主公撤離,爭取足夠的時間,你要做的就是現在帶著我的兵符去找蔡瑁將軍。
讓他調集水軍,帶著這些兵馬和主公一同前往江夏,到了江夏之後,主公自然會做出他自己的選擇。
最後,告訴主公,文聘能夠有幸做他手下的將領,是人生幸事,如果有來生,還做他的將領。”
說完之後,文聘便讓小楊拿著他的虎符離開了,他對於小楊的能力很信任,他會完成這件事情的。
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文聘開始全心全意的準備起接下來的這場戰爭,他將手底下的二十多萬兵馬聚集起來。
這一次,他知道他沒有退路了,他最少要給劉琮爭取三到五天的時間。
在那樣強大的武器之下,文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這件事,但他會為了這件事付出自己的生命。
文聘將士兵聚集在一起後,大聲喊道:“兄弟們,我知道你們之中有的人想要離開,我不會阻攔。
在十分鍾之內,想要離開活命的人可以直接走了,我不會追究你們責任,並且會給你們合理的身份。
接下來的這一場戰爭非常的危險,你們這些人中能夠活下來的最多不會超過一成,所以我給你們機會,讓你們自己做選擇。”
給予士兵選擇後,文聘站在一旁,閉上眼睛,靜靜的等待著,他希望他睜開眼睛之後還能有一半人留下。
十分鍾很快便悄然流逝,文聘緩緩睜眼,卻看到了一個讓他驚訝不已的場景。
所有的士兵整整齊齊的站成隊形,沒有任何人選擇離開,看到文聘睜開眼睛,齊聲喊道:
“將軍,我們不走,既然我們選擇了這條路,那算是死,我們也不會後退一步。
身後就是我們守護的家人,我們又能退到哪裏去呢?逃走是懦夫的選擇,我們既然站在這裏,那就不是懦夫。
與其逃出去苟且偷生,還不如就這樣絢爛的死在戰場之上。”
文聘聽到這些話,整個人感動的,眼角浸出了淚花,他沒有多言,在這個時刻語言是蒼白無力的。
文聘看著這一張張熟悉的臉,點了點頭,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這樣仔細的辨認這些人,等一會兒,或許就不再是這些人了。
文聘問道:“兄弟們,這一場仗咱們要想贏,必須得摧毀那些強大的武器,你們有沒有人自願去報名的?
我不能保證你們能夠在這一場戰役中活下來,可以肯定的說,去摧毀那些武器就是敢死隊,並且還要前赴後繼的上。
如果沒有人,那也沒關係,我能夠理解,但我會親自帶著三萬人頂上去,到時候被選中的兄弟們也不要抱怨。”
文聘話音未落,便有許多人齊齊的舉起了自己的手,他們自願去摧毀這些武器。
文聘更加感動了,幾乎就要掉下來眼淚,但他還是強行忍住,現在煽情不是時候,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選夠三萬人後,文聘找了一名將領帶領,他原本是準備親自去的,可這名將領出來主動請纓。
這名將領的話非常簡單,“將軍,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些兄弟們還需要靠您。
像送死這樣的小事,還是讓我去吧,在軍隊中我發揮的作用不及您的萬餘分之一,您活著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聞言,文聘答應了這名將領,對其說道:“兄弟,此去或是有去無回,放心,我不會讓他們好過的。
就算是死,最後我也得讓這些曹軍留個十多萬下來,隻要你能摧毀那些武器,我就要帶著於禁去死。”
兩人對視,沉默無言。
這群跟著文聘許久的士兵,都不是什麽孬種,如果真的是懦夫的話,他們也不會隨著文聘征戰四方。
從他們登上城牆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沒再將生死放在心上,現在雖說恐懼那陌生的武器,但他們依舊拿起了戰刀。
很快,文聘身邊便聚集了兩三萬人,霹靂車的殺傷力雖然強,但襄陽的城牆也不是那麽容易攻破的。
剛剛一陣轟擊,受損最多的是整個襄陽的城牆,並不是襄陽城牆上的人。
文聘帶著人來到城門邊,他感受著自己劇烈的心跳,慢慢的深呼吸,將自己的呼吸不斷的放緩。
他必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恐懼會幹擾他的判斷,他必須要讓自己擁有足夠的判斷力,才能帶領這支軍隊取得勝利。
剛剛這些武器的強大殺傷力,讓他非常震驚,文聘覺得他必須要摧毀這些武器,他們才能有勝算。
如果再任由他們這樣攻擊下去,最多一兩天,襄陽城牆便會被轟破,到時候,就是任人宰割的局麵。
當然,這一切都是基於文聘對於這種武器不了解的情況下,才會造成的判斷。
如果文聘知道於禁隻有一百箱這種炮彈,他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他會老老實實的等待?
信息差,讓他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但他在做出決定之前,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文聘對著自己的副將說道:“小楊,你跟隨我也有很多年了,現在我交給你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你必須要對我發誓,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這件事,如果在這件事上需要你獻出生命,你也不能猶豫。”
小楊本來是文聘從難民中拯救出來的孤兒,文聘在他心中的地位就如同父親一般偉大,自然是無所不從。
他直接對天發誓,說道:“將軍,我對天發誓,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前,我如果選擇了其他的事情,五雷轟頂,不得好死。”
文聘看到小楊發誓,心中鬆了一口氣,對他囑咐道:“小楊,這件事情非常重要,接下來我說的話你都要全部記住。
我會帶著二十萬人和於禁決一死戰,他有這樣的武器,最後等待著我的,就隻有死亡這一條路。
但是在死亡之前我必須為主公撤離,爭取足夠的時間,你要做的就是現在帶著我的兵符去找蔡瑁將軍。
讓他調集水軍,帶著這些兵馬和主公一同前往江夏,到了江夏之後,主公自然會做出他自己的選擇。
最後,告訴主公,文聘能夠有幸做他手下的將領,是人生幸事,如果有來生,還做他的將領。”
說完之後,文聘便讓小楊拿著他的虎符離開了,他對於小楊的能力很信任,他會完成這件事情的。
解決了自己的後顧之憂,文聘開始全心全意的準備起接下來的這場戰爭,他將手底下的二十多萬兵馬聚集起來。
這一次,他知道他沒有退路了,他最少要給劉琮爭取三到五天的時間。
在那樣強大的武器之下,文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這件事,但他會為了這件事付出自己的生命。
文聘將士兵聚集在一起後,大聲喊道:“兄弟們,我知道你們之中有的人想要離開,我不會阻攔。
在十分鍾之內,想要離開活命的人可以直接走了,我不會追究你們責任,並且會給你們合理的身份。
接下來的這一場戰爭非常的危險,你們這些人中能夠活下來的最多不會超過一成,所以我給你們機會,讓你們自己做選擇。”
給予士兵選擇後,文聘站在一旁,閉上眼睛,靜靜的等待著,他希望他睜開眼睛之後還能有一半人留下。
十分鍾很快便悄然流逝,文聘緩緩睜眼,卻看到了一個讓他驚訝不已的場景。
所有的士兵整整齊齊的站成隊形,沒有任何人選擇離開,看到文聘睜開眼睛,齊聲喊道:
“將軍,我們不走,既然我們選擇了這條路,那算是死,我們也不會後退一步。
身後就是我們守護的家人,我們又能退到哪裏去呢?逃走是懦夫的選擇,我們既然站在這裏,那就不是懦夫。
與其逃出去苟且偷生,還不如就這樣絢爛的死在戰場之上。”
文聘聽到這些話,整個人感動的,眼角浸出了淚花,他沒有多言,在這個時刻語言是蒼白無力的。
文聘看著這一張張熟悉的臉,點了點頭,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這樣仔細的辨認這些人,等一會兒,或許就不再是這些人了。
文聘問道:“兄弟們,這一場仗咱們要想贏,必須得摧毀那些強大的武器,你們有沒有人自願去報名的?
我不能保證你們能夠在這一場戰役中活下來,可以肯定的說,去摧毀那些武器就是敢死隊,並且還要前赴後繼的上。
如果沒有人,那也沒關係,我能夠理解,但我會親自帶著三萬人頂上去,到時候被選中的兄弟們也不要抱怨。”
文聘話音未落,便有許多人齊齊的舉起了自己的手,他們自願去摧毀這些武器。
文聘更加感動了,幾乎就要掉下來眼淚,但他還是強行忍住,現在煽情不是時候,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選夠三萬人後,文聘找了一名將領帶領,他原本是準備親自去的,可這名將領出來主動請纓。
這名將領的話非常簡單,“將軍,您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些兄弟們還需要靠您。
像送死這樣的小事,還是讓我去吧,在軍隊中我發揮的作用不及您的萬餘分之一,您活著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聞言,文聘答應了這名將領,對其說道:“兄弟,此去或是有去無回,放心,我不會讓他們好過的。
就算是死,最後我也得讓這些曹軍留個十多萬下來,隻要你能摧毀那些武器,我就要帶著於禁去死。”
兩人對視,沉默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