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陛下怎麽什麽都知道?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愛卿請起,不在刑部忙活,找朕有什麽急事?”朱由校問道。
“皇上,微臣有罪!”趙海又跪下了。
“微臣辜負了皇上的信賴,張三思,他,沒了。”
朱由校倒吸一口氣,這家夥,這才多大會兒,一到刑部就出狀況。
“趙卿,這就你給我的答案?你們刑部做事真是‘麻利’啊。”
“皇上,微臣知罪。張三思一到刑部,我就吩咐人把他關進單間,還安排專人看守。”趙海解釋說。
“人是怎麽沒了的?”
“刑部的老吏進去看看,沒過多久就傳來說人沒了的消息。”趙海說。
“那個老吏呢?別告訴朕也沒了。”
“是的,微臣發現張三思的事後,立刻派人查,發現和那位老吏有關,等我們趕到他家裏,他已經上吊死了。”
趙海低頭,滿心羞愧。
“他家人呢?”
“不見了。”
“好好好!傳東廠提督太監魏忠賢,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過來。”朱由校冷言道。
“好得很,你們敢在朕眼皮底下動手,難道覺得朕的刀不夠快?”
趙海深深伏地磕頭,一陣寒意從腳底直竄上來。
很快!
兩人趕至!
“老奴在這裏給陛下行禮了。”
“微臣許顯純,向陛下叩見。”
“都起來吧,大檔、許顯純,你們可清楚,如今的東廠和錦衣衛,還能不能為我所用?”
“皇上,東廠一切準備就緒,隨時等待您的命令。”
“錦衣衛也是同樣狀態。”
“張三思已經解決了,必須把和這案子有關的人全部給朕找出來,一個都不能少。”
“誰敢擋路,就地處決。”
“這次,東廠和錦衣衛如果再內部鬧矛盾,別怪朕心狠。去執行吧。”
“魏忠賢,許顯純,領旨。”
“廠臣,你親自跑一趟,把漕幫抓在手裏。”
“漕運是京城的生命線,絕不能出錯。”
“帶上熊大熊二,放手去做,朕隻要你做到一點,控製住漕幫,確保南北交通順暢無阻。”
“微臣此去,陛下的安全…”
雨化田滿麵憂慮地詢問。
“你一走,朕立刻前往北苑,調用內操軍隊一同行動。”
“一是鍛煉部隊,二是有軍隊在側,我住在軍營,自然安全無憂。”朱由校說道。
“放心吧,先皇多年不上朝,國家大事不是也正常運轉?”
“再說了,就算朕上朝,短時間內怎麽和那些老滑頭較量?”
“朕已經召回帝師孫無極,讓他們慢慢鬥去吧。你幫我整頓禦馬監,擴大京營編製,等一切就緒,我們大幹一場。”
“既然陛下已經有了打算,臣這就去安排,南下去接管漕幫。”
“廠臣,這次不僅要控製漕幫,還要查清楚護漕的兵力是否可靠。”
“臣遵旨。”雨化田應道。
“去吧,快去快回,廠臣。”
“陛下您保重。”
……
天人閣中,幾位東林黨的官員正在熱烈討論時局,吳昌時厚著臉皮參與其中。
上次是他煽動大家去皇宮請願,關鍵時刻卻又退縮了。
因為他的風波,導致一些官員和學者丟了性命或至今仍被囚禁,這樣的政治對手自然人人戒備。
吳昌時卻不以為意,即便重新來過,他或許還是會選擇同樣的路。
名聲雖然好聽,但終究比不上性命重要,沒了命,哪還有機會享受名聲。
因此,他避風頭躲了幾天,今天才出來透透氣,沒想到在天人閣恰好碰到幾位東林的同僚、
盡管不受他們歡迎,但也還沒到被趕出去的地步。
“這次,陛下真是丟盡了麵子,剛在朝會上發言,禦史張三思就出了意外,不知道是誰下的手。”
“柳兄,說話注意點。”
“柳兄,慎言啊。”
吳昌時連忙提醒。
私下裏議論皇上已屬不明智,更不用說在這麽多人麵前,他開始後悔今天的決定,更後悔和這群同僚聚在一起。
一旦被錦衣衛的密探聽了去,記錄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多虧吳兄提醒!”
吏部的柳深海意識到不對,向吳昌時致謝。
“陛下這次召回孫大人,恐怕是要讓孫大人入內閣了。”戶部的陳大人說道。
“孫大人身為帝師,這次進京,除了進入內閣,還有什麽位置更適合他呢?看樣子,我們以後要稱呼他為孫閣老了。”
翰林院的李大人接話說。
“李兄說得對,孫大人入閣,對我們東林是個大喜訊。”
“不過,孫大人似乎不太看好我們這一派。”
“不管怎樣,孫大人和東林有著不解之緣,他入閣總是對我們有益。難道各位還想讓閹黨再多一個閣臣嗎?”吳昌時反問道。
孫大人,就是那位備受尊崇的帝柳之師,孫無極,這會兒已經到了京城的城門口。
身邊隻跟著一匹馬、一輛車,還有一個仆人相隨,沒有半點豪華排場。
如果不是熟悉的人,誰能猜到這位穿著樸素的老者曾經是皇帝的老師呢?
看到城門外那些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孫無極心裏一緊,暗暗感歎世道真是太艱難了。
“老爺,咱們到京城啦,是先找地方住下,還是先把拜訪的帖子送到宮裏,等著皇上召見呢?”仆人問了起來。
“咱們先去吏部送個帖子吧。”孫無極輕聲吩咐道。
......
京城的北苑裏,朱由校和孫無極一邊在湖邊散步,一邊聊著。
“皇上,宮裏那麽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您做決定,您怎麽還這麽胡鬧呢,關於禦馬監的事情,找個懂行的軍人整頓一下就好了。”
可能也隻有孫無極敢這麽直接地跟這個任性的天子說話了。
“國家大事有各位大臣在處理,重要的事情他們會及時告訴我的,先生何必這麽擔心呢?”
“記得我皇爺爺好多年沒親自管理朝廷事務,不也都挺好的嘛?”朱由校笑著說道。
“皇上,時代變了,現在的大明,東邊有後金侵擾,北邊有異族威脅,正是內憂外患的時候,作為皇上怎能放鬆警惕呢?”
孫無極苦口婆心地勸說。
“就算朕不偷懶,又能怎麽樣呢?”朱由校反問道。
“希望皇上能夠勵精圖治,讓朝廷重新振作起來。”孫無極回答。
“皇上,微臣有罪!”趙海又跪下了。
“微臣辜負了皇上的信賴,張三思,他,沒了。”
朱由校倒吸一口氣,這家夥,這才多大會兒,一到刑部就出狀況。
“趙卿,這就你給我的答案?你們刑部做事真是‘麻利’啊。”
“皇上,微臣知罪。張三思一到刑部,我就吩咐人把他關進單間,還安排專人看守。”趙海解釋說。
“人是怎麽沒了的?”
“刑部的老吏進去看看,沒過多久就傳來說人沒了的消息。”趙海說。
“那個老吏呢?別告訴朕也沒了。”
“是的,微臣發現張三思的事後,立刻派人查,發現和那位老吏有關,等我們趕到他家裏,他已經上吊死了。”
趙海低頭,滿心羞愧。
“他家人呢?”
“不見了。”
“好好好!傳東廠提督太監魏忠賢,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過來。”朱由校冷言道。
“好得很,你們敢在朕眼皮底下動手,難道覺得朕的刀不夠快?”
趙海深深伏地磕頭,一陣寒意從腳底直竄上來。
很快!
兩人趕至!
“老奴在這裏給陛下行禮了。”
“微臣許顯純,向陛下叩見。”
“都起來吧,大檔、許顯純,你們可清楚,如今的東廠和錦衣衛,還能不能為我所用?”
“皇上,東廠一切準備就緒,隨時等待您的命令。”
“錦衣衛也是同樣狀態。”
“張三思已經解決了,必須把和這案子有關的人全部給朕找出來,一個都不能少。”
“誰敢擋路,就地處決。”
“這次,東廠和錦衣衛如果再內部鬧矛盾,別怪朕心狠。去執行吧。”
“魏忠賢,許顯純,領旨。”
“廠臣,你親自跑一趟,把漕幫抓在手裏。”
“漕運是京城的生命線,絕不能出錯。”
“帶上熊大熊二,放手去做,朕隻要你做到一點,控製住漕幫,確保南北交通順暢無阻。”
“微臣此去,陛下的安全…”
雨化田滿麵憂慮地詢問。
“你一走,朕立刻前往北苑,調用內操軍隊一同行動。”
“一是鍛煉部隊,二是有軍隊在側,我住在軍營,自然安全無憂。”朱由校說道。
“放心吧,先皇多年不上朝,國家大事不是也正常運轉?”
“再說了,就算朕上朝,短時間內怎麽和那些老滑頭較量?”
“朕已經召回帝師孫無極,讓他們慢慢鬥去吧。你幫我整頓禦馬監,擴大京營編製,等一切就緒,我們大幹一場。”
“既然陛下已經有了打算,臣這就去安排,南下去接管漕幫。”
“廠臣,這次不僅要控製漕幫,還要查清楚護漕的兵力是否可靠。”
“臣遵旨。”雨化田應道。
“去吧,快去快回,廠臣。”
“陛下您保重。”
……
天人閣中,幾位東林黨的官員正在熱烈討論時局,吳昌時厚著臉皮參與其中。
上次是他煽動大家去皇宮請願,關鍵時刻卻又退縮了。
因為他的風波,導致一些官員和學者丟了性命或至今仍被囚禁,這樣的政治對手自然人人戒備。
吳昌時卻不以為意,即便重新來過,他或許還是會選擇同樣的路。
名聲雖然好聽,但終究比不上性命重要,沒了命,哪還有機會享受名聲。
因此,他避風頭躲了幾天,今天才出來透透氣,沒想到在天人閣恰好碰到幾位東林的同僚、
盡管不受他們歡迎,但也還沒到被趕出去的地步。
“這次,陛下真是丟盡了麵子,剛在朝會上發言,禦史張三思就出了意外,不知道是誰下的手。”
“柳兄,說話注意點。”
“柳兄,慎言啊。”
吳昌時連忙提醒。
私下裏議論皇上已屬不明智,更不用說在這麽多人麵前,他開始後悔今天的決定,更後悔和這群同僚聚在一起。
一旦被錦衣衛的密探聽了去,記錄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多虧吳兄提醒!”
吏部的柳深海意識到不對,向吳昌時致謝。
“陛下這次召回孫大人,恐怕是要讓孫大人入內閣了。”戶部的陳大人說道。
“孫大人身為帝師,這次進京,除了進入內閣,還有什麽位置更適合他呢?看樣子,我們以後要稱呼他為孫閣老了。”
翰林院的李大人接話說。
“李兄說得對,孫大人入閣,對我們東林是個大喜訊。”
“不過,孫大人似乎不太看好我們這一派。”
“不管怎樣,孫大人和東林有著不解之緣,他入閣總是對我們有益。難道各位還想讓閹黨再多一個閣臣嗎?”吳昌時反問道。
孫大人,就是那位備受尊崇的帝柳之師,孫無極,這會兒已經到了京城的城門口。
身邊隻跟著一匹馬、一輛車,還有一個仆人相隨,沒有半點豪華排場。
如果不是熟悉的人,誰能猜到這位穿著樸素的老者曾經是皇帝的老師呢?
看到城門外那些流離失所的老百姓,孫無極心裏一緊,暗暗感歎世道真是太艱難了。
“老爺,咱們到京城啦,是先找地方住下,還是先把拜訪的帖子送到宮裏,等著皇上召見呢?”仆人問了起來。
“咱們先去吏部送個帖子吧。”孫無極輕聲吩咐道。
......
京城的北苑裏,朱由校和孫無極一邊在湖邊散步,一邊聊著。
“皇上,宮裏那麽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您做決定,您怎麽還這麽胡鬧呢,關於禦馬監的事情,找個懂行的軍人整頓一下就好了。”
可能也隻有孫無極敢這麽直接地跟這個任性的天子說話了。
“國家大事有各位大臣在處理,重要的事情他們會及時告訴我的,先生何必這麽擔心呢?”
“記得我皇爺爺好多年沒親自管理朝廷事務,不也都挺好的嘛?”朱由校笑著說道。
“皇上,時代變了,現在的大明,東邊有後金侵擾,北邊有異族威脅,正是內憂外患的時候,作為皇上怎能放鬆警惕呢?”
孫無極苦口婆心地勸說。
“就算朕不偷懶,又能怎麽樣呢?”朱由校反問道。
“希望皇上能夠勵精圖治,讓朝廷重新振作起來。”孫無極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