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當下時局,暫且不要輕舉妄動!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丈驚訝地睜大了眼。
“女兒啊,你之前不是支持信王的嗎?”
“那時候皇上生死不明,大明朝不能沒有君主,不立信王還能立誰?”
“那時候如果不立信王,我還能依靠誰去對付客氏、魏忠賢?”
“現在客氏已經被除了,魏忠賢雖然還在,但他的權力已經大大不如前了。”
“我是皇後,魏忠賢又能拿我怎樣?”
國丈沒想到張嫣的想法如此堅定。
“客氏這些人暗中傷害我腹中的孩子,孩子還沒出生就離開了我,我自然要報仇。”
“現在客氏已經死了,我為什麽還要立信王,廢掉我的丈夫?”
張嫣反問。
“女兒啊,皇上如今可是親近宦官,疏遠賢良的大臣!”
國丈依然苦口婆心。
“皇上是君主,他們是臣子。”
“您說的那些所謂的‘賢良大臣’,在背後算計皇上,哪裏來的忠誠?”
“皇上親自帶兵為大明浴血奮戰,他們卻在盤算自己的小九九,不顧皇上和士兵們的安危,這又算哪門子的賢良?”
“父親,您怎麽看?”
張嫣反問道。
國丈無言以對。
“我雖然不懂太多大道理,但記得您從小教我的,嫁為人妻就要跟隨丈夫。”
“現在我的丈夫在遼東安然無恙,要我另立監國,我做不到。”
國丈無話可說,反駁隻會承認自己教育失誤。
“本宮累了。”
張嫣下了逐客令。
國丈行了個禮,腳還沒邁出宮門,張嫣的聲音就從後麵傳來:
“要是皇上有什麽不測,我自然會支持信王上位。”
“隻要皇上平安,其他想法都先放一邊。”
“國丈,本宮知道你和他們關係挺好,但是你得想清楚了再行動。”
“皇上在位時,我是皇後,你是國丈。”
“幫了他們,他們能給你啥好處?”
“別說那些遠大的理想,那些空話你自己信嗎?”
“先把事情想明白了,再動手也不遲,最近少管閑事,不更好嗎?”
國丈聽了,轉過來又行了個禮,然後默默地走了。
馬車出了皇宮,往家裏走的路上,他思慮再三,隨後對管家說:
“對外稱,我這幾日身體有點不舒服,這幾天別讓人來拜訪我!”
“好的,老爺,要不要找大夫看看?”管家馬上答應。
國丈瞅了他一眼,心想你這小子是盼著我生病呢?
轉念一想,這倒是個不錯的借口,拍了拍管家的肩膀:
“你這小子機靈,我喜歡!”
“去辦吧,辦好了到賬房領二兩銀子喝酒去。”
說完,哼著小曲兒進了後院。
沒人的時候,國丈又開始發愁了。
夫人見了,不由得關心起來:
“老爺,什麽事讓你這麽愁眉苦臉的,不是說身體不舒服嗎?怎麽還裝起病來了?”
“你怎麽知道我裝病?”國丈反問道。
“那個管家見到人就說你得了風寒,正在找大夫,害我擔心了半天。”
“看你這樣子,哪裏像生病的,不是裝病是什麽?”夫人笑著說。
“機靈鬼。”
國丈心裏暗暗誇了一句。
“他胡說,你還誇他?”
夫人不解。
“他沒說錯,是我讓他那麽說的。”
“其實啊,我這病不在身上,在心裏,心裏堵得慌!”
國丈歎了口氣。
“哎呀,真的病了?”
“嚴重不嚴重,要不要告訴宮裏,讓禦醫來看看?”
夫人急了。
“別急,我雖然沒有身體上的病,但心裏的病卻不輕。”國丈說。
“心病?”夫人更迷惑了。
“我不是得了風寒,而是心裏擔心的事情太多。”
“這幾天我就在家好好休息,不見外人,等我想明白了再說。”
“老爺,這到底是為了啥?”
夫人從沒見過他這麽憂心。
“最近有沒有聽說什麽消息?”國丈問。
“皇上?可是你今天不是去見女兒了嗎?”夫人接話。
“對,就是這個,這一去,我的心病就來了。”國丈皺著眉頭。
“為什麽呢?”夫人不明白。
“女兒不肯幫忙,我仔細想了想,她這麽做是對的。”
“但我太了解那些人了,如果不幫他們,以後我怎麽能脫身呢?”
“那就幫他們?”夫人提議。
“幫?怎麽幫?”
“那是你女婿,幫別人對我們有啥好處?”
“而且,如果皇上平安回來了,我們該怎麽辦?”
國丈搖搖頭。
“那怎麽辦呢?”
夫人也發起愁來。
“什麽都不做,我們就說病了。”
“皇上回來,頂多不高興我們;如果回不來,不管誰當權,那些人就算不喜歡我們,也不會把我們怎麽樣。”
“我想明白了,這趟渾水絕對不能趟,不然全家都要遭殃。”
國丈語氣堅定。
“那我也一起‘病’了!”
夫人也感到害怕。
沒過多久,國丈夫婦生病的消息不翼而飛,傳到了一些人的耳朵裏。
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一起“生病”,確實引人深思。
自從朱由校放下木工活,吳昌時的好運似乎也到頭了,曾經東林黨的智囊,現在卻左右為難。
還好朱由校去了遼東,吳昌時才稍微鬆了口氣。
但聽說大明軍隊在遼東大敗,朱由校生死不明,他就四下活動,幫信王造勢。
而信王現在被皇上的一句話困在府裏。
如果能扶持信王監國,那可是大功勞一件!
但今天這個消息一出,吳昌時敏感的神經被觸動了。
他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肯定有貓膩。
左思右想,他發現了一個漏洞。
到現在還沒有遼東的確切消息,這很不正常。
如果是真輸了,這麽大的事,遼東怎麽可能瞞得住?
吳昌時心裏那股氣又癟了下來。
還好,支持信王的人多如牛毛,多他不顯多,少他不顯少。
這段日子,也沒人注意到他。
有人膽怯不敢上前,自然就有人暗自盤算,想著怎麽趁亂撈點軍功。
山海關的總兵高第心裏頭正是這麽打算的。
常聽人說,救駕的功勞無人能比,擁立的功績無人能超。
高總兵也盼著能有這樣的榮耀,聽了說客的話,就悄悄安排起來。
既要把遼東的消息進京路給堵上,也要防止京城的風吹草動傳到遼東。
除非逼不得已,這消息就得繞個大彎子走。
可剛弄好,高第心裏就開始嘀咕上了。
別人離得遠,消息慢點正常。
他自己守著山海關,反倒成了最後一個知道自己家門口事兒的人。
這事兒有點不對頭!
“女兒啊,你之前不是支持信王的嗎?”
“那時候皇上生死不明,大明朝不能沒有君主,不立信王還能立誰?”
“那時候如果不立信王,我還能依靠誰去對付客氏、魏忠賢?”
“現在客氏已經被除了,魏忠賢雖然還在,但他的權力已經大大不如前了。”
“我是皇後,魏忠賢又能拿我怎樣?”
國丈沒想到張嫣的想法如此堅定。
“客氏這些人暗中傷害我腹中的孩子,孩子還沒出生就離開了我,我自然要報仇。”
“現在客氏已經死了,我為什麽還要立信王,廢掉我的丈夫?”
張嫣反問。
“女兒啊,皇上如今可是親近宦官,疏遠賢良的大臣!”
國丈依然苦口婆心。
“皇上是君主,他們是臣子。”
“您說的那些所謂的‘賢良大臣’,在背後算計皇上,哪裏來的忠誠?”
“皇上親自帶兵為大明浴血奮戰,他們卻在盤算自己的小九九,不顧皇上和士兵們的安危,這又算哪門子的賢良?”
“父親,您怎麽看?”
張嫣反問道。
國丈無言以對。
“我雖然不懂太多大道理,但記得您從小教我的,嫁為人妻就要跟隨丈夫。”
“現在我的丈夫在遼東安然無恙,要我另立監國,我做不到。”
國丈無話可說,反駁隻會承認自己教育失誤。
“本宮累了。”
張嫣下了逐客令。
國丈行了個禮,腳還沒邁出宮門,張嫣的聲音就從後麵傳來:
“要是皇上有什麽不測,我自然會支持信王上位。”
“隻要皇上平安,其他想法都先放一邊。”
“國丈,本宮知道你和他們關係挺好,但是你得想清楚了再行動。”
“皇上在位時,我是皇後,你是國丈。”
“幫了他們,他們能給你啥好處?”
“別說那些遠大的理想,那些空話你自己信嗎?”
“先把事情想明白了,再動手也不遲,最近少管閑事,不更好嗎?”
國丈聽了,轉過來又行了個禮,然後默默地走了。
馬車出了皇宮,往家裏走的路上,他思慮再三,隨後對管家說:
“對外稱,我這幾日身體有點不舒服,這幾天別讓人來拜訪我!”
“好的,老爺,要不要找大夫看看?”管家馬上答應。
國丈瞅了他一眼,心想你這小子是盼著我生病呢?
轉念一想,這倒是個不錯的借口,拍了拍管家的肩膀:
“你這小子機靈,我喜歡!”
“去辦吧,辦好了到賬房領二兩銀子喝酒去。”
說完,哼著小曲兒進了後院。
沒人的時候,國丈又開始發愁了。
夫人見了,不由得關心起來:
“老爺,什麽事讓你這麽愁眉苦臉的,不是說身體不舒服嗎?怎麽還裝起病來了?”
“你怎麽知道我裝病?”國丈反問道。
“那個管家見到人就說你得了風寒,正在找大夫,害我擔心了半天。”
“看你這樣子,哪裏像生病的,不是裝病是什麽?”夫人笑著說。
“機靈鬼。”
國丈心裏暗暗誇了一句。
“他胡說,你還誇他?”
夫人不解。
“他沒說錯,是我讓他那麽說的。”
“其實啊,我這病不在身上,在心裏,心裏堵得慌!”
國丈歎了口氣。
“哎呀,真的病了?”
“嚴重不嚴重,要不要告訴宮裏,讓禦醫來看看?”
夫人急了。
“別急,我雖然沒有身體上的病,但心裏的病卻不輕。”國丈說。
“心病?”夫人更迷惑了。
“我不是得了風寒,而是心裏擔心的事情太多。”
“這幾天我就在家好好休息,不見外人,等我想明白了再說。”
“老爺,這到底是為了啥?”
夫人從沒見過他這麽憂心。
“最近有沒有聽說什麽消息?”國丈問。
“皇上?可是你今天不是去見女兒了嗎?”夫人接話。
“對,就是這個,這一去,我的心病就來了。”國丈皺著眉頭。
“為什麽呢?”夫人不明白。
“女兒不肯幫忙,我仔細想了想,她這麽做是對的。”
“但我太了解那些人了,如果不幫他們,以後我怎麽能脫身呢?”
“那就幫他們?”夫人提議。
“幫?怎麽幫?”
“那是你女婿,幫別人對我們有啥好處?”
“而且,如果皇上平安回來了,我們該怎麽辦?”
國丈搖搖頭。
“那怎麽辦呢?”
夫人也發起愁來。
“什麽都不做,我們就說病了。”
“皇上回來,頂多不高興我們;如果回不來,不管誰當權,那些人就算不喜歡我們,也不會把我們怎麽樣。”
“我想明白了,這趟渾水絕對不能趟,不然全家都要遭殃。”
國丈語氣堅定。
“那我也一起‘病’了!”
夫人也感到害怕。
沒過多久,國丈夫婦生病的消息不翼而飛,傳到了一些人的耳朵裏。
偏偏在這個關鍵時刻一起“生病”,確實引人深思。
自從朱由校放下木工活,吳昌時的好運似乎也到頭了,曾經東林黨的智囊,現在卻左右為難。
還好朱由校去了遼東,吳昌時才稍微鬆了口氣。
但聽說大明軍隊在遼東大敗,朱由校生死不明,他就四下活動,幫信王造勢。
而信王現在被皇上的一句話困在府裏。
如果能扶持信王監國,那可是大功勞一件!
但今天這個消息一出,吳昌時敏感的神經被觸動了。
他覺得事情沒那麽簡單,肯定有貓膩。
左思右想,他發現了一個漏洞。
到現在還沒有遼東的確切消息,這很不正常。
如果是真輸了,這麽大的事,遼東怎麽可能瞞得住?
吳昌時心裏那股氣又癟了下來。
還好,支持信王的人多如牛毛,多他不顯多,少他不顯少。
這段日子,也沒人注意到他。
有人膽怯不敢上前,自然就有人暗自盤算,想著怎麽趁亂撈點軍功。
山海關的總兵高第心裏頭正是這麽打算的。
常聽人說,救駕的功勞無人能比,擁立的功績無人能超。
高總兵也盼著能有這樣的榮耀,聽了說客的話,就悄悄安排起來。
既要把遼東的消息進京路給堵上,也要防止京城的風吹草動傳到遼東。
除非逼不得已,這消息就得繞個大彎子走。
可剛弄好,高第心裏就開始嘀咕上了。
別人離得遠,消息慢點正常。
他自己守著山海關,反倒成了最後一個知道自己家門口事兒的人。
這事兒有點不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