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什麽?還得擴大範圍?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得到這門花大錢也難買到的大炮,趙老三心裏樂開了花,“公公,我們真的要把這麽好的炮賣給外人嗎?太浪費了。”
海大富笑嗬嗬地說:“有錢賺,為啥不賣?”
“可是這些炮一旦賣了,以後再想弄到就難了。我說句不好聽的,要是上麵追究起來……”
趙老三真心替海大富感到擔心。
海大富的笑容更加真誠,“你的心意我領了,放心,賣一門炮的錢足夠我們造好幾門新的。”
“賣得越多,我們造得也越多。”
“這樣我就安心了。”
趙老三心裏踏實了。
這筆簡單的賬,他還是算得清的,賣一些出去,自己能擁有更多,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沒有這些武器,怎麽和那些西洋強國對抗。”
“他們現在越來越狂妄,賣給他們一些重炮,也算給他們找點麻煩。”海大富接著說道。
趙老三想起西洋大船的傲慢,不由得點頭表示同意。
海大富繼續安排:“別的事你先別管,專心訓練水手,還是老規矩,一對一教,三個月一輪換,一撥接一撥,三個月後,就算不能操作自如,至少能讓船動起來。”
“是,公公。”
趙老三答應著。
至於海大富為什麽不停地訓練水手,目的是什麽,鯊魚佬趙老三不清楚,也不想了解。
他知道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從最底層摸爬滾打的經驗告訴他,知道太多往往會招惹是非。
等趙老三走後,孫理刑問海大富:“公公,趙老三現在勢力越來越大,要不要提前埋點釘子,以防萬一?”
海大富說:“趙老三還算機靈,不過這釘子還是要做齊全,這是規定,非到逼不得已,別隨便拿出來用,就當作是擺了個閑棋吧。”
“清楚了,廠公。”孫理刑連忙回答。
海大富接著布置:“讓手下人悄悄行動,別急,別讓趙老三察覺了,免得節外生枝。現在最要緊的還是擴大港口規模!”
“如今月港運行得挺順,是時候琢磨再加一個了。”
孫雲鶴翻了個白眼。
心裏暗暗想,月港這事兒要是被人舉報上去,你的奏折書都能堆成小山了!
再這麽搞,不知道還有多少彈劾在路上等著你呢?
搶別人的飯碗,就像從人身上割肉,你這一搞,不知道斷了多少家庭的活路,還想擴大,真是不怕活得不耐煩了。
你這一搞,那些彈劾的奏折,恐怕能把你淹死。
可孫雲鶴哪敢勸啊,這位海公公表麵總是笑嗬嗬的,其實心裏城府深得很。
主意特別堅定,就拿月港這事兒來說,誰能想到這招?
更關鍵的是,就算想到了,誰又有那個膽子去做?
“公公心裏有沒有新港口的位置想法?”孫理刑小心翼翼地問。
海大富淡淡地說:“地方不重要,大明的海岸線長著呢,挨著月港往兩邊延伸就行了,關鍵是得方便建炮台守衛,能讓大船停靠!”
孫雲鶴心裏吐槽:你這計劃,真是夠大膽的,難道真想一條路走到黑嗎?
……
而朱由校並沒有被奏折壓垮。
自從海公公離開京城後,這位大明天子除了緊緊抓著軍權不放手。
經常檢查京營,喜歡和士兵打成一片,顯得不太嚴肅外。
在大臣們眼裏,他幾乎是個模範皇帝,平時就和後宮的美女們忙活著給皇家增添後代。
這才是皇帝該幹的活嘛,國家不能一天沒有繼承人,你就專心為大明的未來努力吧,至於治理國家,自然有我們這群能幹的大臣在。
朱由校倒是輕鬆了,內閣的大臣們卻苦不堪言。
東北建州的戰報,西北民眾起義的消息,就連南方也不安寧,新上任的內閣大學士施鳳來愁得不行。
回想剛進內閣時的風光,家門口車馬絡繹不絕,連他自己回家都得擠,再看看桌上堆成山的奏折,還是苦不堪言。
施鳳來有時候會想,自己費那麽大勁兒進內閣,到底是為了啥?
還不如逍遙自在,喝酒吟詩,和朋友們一起欣賞書畫。
如果真讓施閣老在隱居田園和內閣忙碌之間選,他會覺得,自己身體還硬朗,還能為大明出力幾年,隱居的事兒不妨等身體不行了再說。
施閣老調整好心態,繼續和桌上的奏折書較勁。
這一份,又是關於海公公的,他匆匆看了一眼,隨手扔進了旁邊的籃子裏。
下一份,還是跟海公公有關,施閣老幹淨利落地一揮手,籃子裏又多了一份。
不知不覺,籃子快被塞滿了,施閣老伸了個懶腰。
正當他準備繼續,太監進來提醒,內閣成員的碰頭會時間到了。
施鳳來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這半天是怎麽混過去的。
現在的大明內閣,有點不一般。
堂堂大明,前任首相進了監獄後,到現在還沒任命新的首相,說出來都沒人相信。
更奇怪的是,沒有首相,皇帝又一門心思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國家機器竟然還能正常運轉,真是不可思議。
這多虧了內閣定期的碰頭會議。
不久,內閣的四位成員,孫承宗、顧秉謙、施鳳來和李國普在特設的房間聚齊了。
李國普和施鳳來一樣,也是新來的。
至於為什麽不在某個閣臣的辦公室開會,理由很簡單,大家都是閣老,沒有首相,去誰那兒都不合適。
“各位,今天有什麽大事需要討論?”
孫承宗邊喝茶邊習慣性地問。
“各位,有沒有人注意到了關於海公公的奏折書?”施鳳來提出了問題。
幾個人互相瞅了一眼,心裏都有譜了,這段時間大家十有八九是在跟海公公的那些爛攤子較勁呢。
“各位同僚,對於各地都在議論海公公這檔子事,你們怎麽看?”孫承宗開口問。
施鳳來接茬說:“我怎麽看?我當然是瞪大眼睛看的,可光看有啥用?”
“海公公現在手握東廠大權,沒上麵點頭,誰能動他一根汗李?”
李老閣部長歎一口氣:“海廠公這事確實做得過分,占了月港不說,還想繼續擴大地盤,這海禁政策以後還怎麽執行得下去?”
“行了,海禁那點事大家心裏都有數,這裏就不提了。”
海大富笑嗬嗬地說:“有錢賺,為啥不賣?”
“可是這些炮一旦賣了,以後再想弄到就難了。我說句不好聽的,要是上麵追究起來……”
趙老三真心替海大富感到擔心。
海大富的笑容更加真誠,“你的心意我領了,放心,賣一門炮的錢足夠我們造好幾門新的。”
“賣得越多,我們造得也越多。”
“這樣我就安心了。”
趙老三心裏踏實了。
這筆簡單的賬,他還是算得清的,賣一些出去,自己能擁有更多,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沒有這些武器,怎麽和那些西洋強國對抗。”
“他們現在越來越狂妄,賣給他們一些重炮,也算給他們找點麻煩。”海大富接著說道。
趙老三想起西洋大船的傲慢,不由得點頭表示同意。
海大富繼續安排:“別的事你先別管,專心訓練水手,還是老規矩,一對一教,三個月一輪換,一撥接一撥,三個月後,就算不能操作自如,至少能讓船動起來。”
“是,公公。”
趙老三答應著。
至於海大富為什麽不停地訓練水手,目的是什麽,鯊魚佬趙老三不清楚,也不想了解。
他知道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從最底層摸爬滾打的經驗告訴他,知道太多往往會招惹是非。
等趙老三走後,孫理刑問海大富:“公公,趙老三現在勢力越來越大,要不要提前埋點釘子,以防萬一?”
海大富說:“趙老三還算機靈,不過這釘子還是要做齊全,這是規定,非到逼不得已,別隨便拿出來用,就當作是擺了個閑棋吧。”
“清楚了,廠公。”孫理刑連忙回答。
海大富接著布置:“讓手下人悄悄行動,別急,別讓趙老三察覺了,免得節外生枝。現在最要緊的還是擴大港口規模!”
“如今月港運行得挺順,是時候琢磨再加一個了。”
孫雲鶴翻了個白眼。
心裏暗暗想,月港這事兒要是被人舉報上去,你的奏折書都能堆成小山了!
再這麽搞,不知道還有多少彈劾在路上等著你呢?
搶別人的飯碗,就像從人身上割肉,你這一搞,不知道斷了多少家庭的活路,還想擴大,真是不怕活得不耐煩了。
你這一搞,那些彈劾的奏折,恐怕能把你淹死。
可孫雲鶴哪敢勸啊,這位海公公表麵總是笑嗬嗬的,其實心裏城府深得很。
主意特別堅定,就拿月港這事兒來說,誰能想到這招?
更關鍵的是,就算想到了,誰又有那個膽子去做?
“公公心裏有沒有新港口的位置想法?”孫理刑小心翼翼地問。
海大富淡淡地說:“地方不重要,大明的海岸線長著呢,挨著月港往兩邊延伸就行了,關鍵是得方便建炮台守衛,能讓大船停靠!”
孫雲鶴心裏吐槽:你這計劃,真是夠大膽的,難道真想一條路走到黑嗎?
……
而朱由校並沒有被奏折壓垮。
自從海公公離開京城後,這位大明天子除了緊緊抓著軍權不放手。
經常檢查京營,喜歡和士兵打成一片,顯得不太嚴肅外。
在大臣們眼裏,他幾乎是個模範皇帝,平時就和後宮的美女們忙活著給皇家增添後代。
這才是皇帝該幹的活嘛,國家不能一天沒有繼承人,你就專心為大明的未來努力吧,至於治理國家,自然有我們這群能幹的大臣在。
朱由校倒是輕鬆了,內閣的大臣們卻苦不堪言。
東北建州的戰報,西北民眾起義的消息,就連南方也不安寧,新上任的內閣大學士施鳳來愁得不行。
回想剛進內閣時的風光,家門口車馬絡繹不絕,連他自己回家都得擠,再看看桌上堆成山的奏折,還是苦不堪言。
施鳳來有時候會想,自己費那麽大勁兒進內閣,到底是為了啥?
還不如逍遙自在,喝酒吟詩,和朋友們一起欣賞書畫。
如果真讓施閣老在隱居田園和內閣忙碌之間選,他會覺得,自己身體還硬朗,還能為大明出力幾年,隱居的事兒不妨等身體不行了再說。
施閣老調整好心態,繼續和桌上的奏折書較勁。
這一份,又是關於海公公的,他匆匆看了一眼,隨手扔進了旁邊的籃子裏。
下一份,還是跟海公公有關,施閣老幹淨利落地一揮手,籃子裏又多了一份。
不知不覺,籃子快被塞滿了,施閣老伸了個懶腰。
正當他準備繼續,太監進來提醒,內閣成員的碰頭會時間到了。
施鳳來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這半天是怎麽混過去的。
現在的大明內閣,有點不一般。
堂堂大明,前任首相進了監獄後,到現在還沒任命新的首相,說出來都沒人相信。
更奇怪的是,沒有首相,皇帝又一門心思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國家機器竟然還能正常運轉,真是不可思議。
這多虧了內閣定期的碰頭會議。
不久,內閣的四位成員,孫承宗、顧秉謙、施鳳來和李國普在特設的房間聚齊了。
李國普和施鳳來一樣,也是新來的。
至於為什麽不在某個閣臣的辦公室開會,理由很簡單,大家都是閣老,沒有首相,去誰那兒都不合適。
“各位,今天有什麽大事需要討論?”
孫承宗邊喝茶邊習慣性地問。
“各位,有沒有人注意到了關於海公公的奏折書?”施鳳來提出了問題。
幾個人互相瞅了一眼,心裏都有譜了,這段時間大家十有八九是在跟海公公的那些爛攤子較勁呢。
“各位同僚,對於各地都在議論海公公這檔子事,你們怎麽看?”孫承宗開口問。
施鳳來接茬說:“我怎麽看?我當然是瞪大眼睛看的,可光看有啥用?”
“海公公現在手握東廠大權,沒上麵點頭,誰能動他一根汗李?”
李老閣部長歎一口氣:“海廠公這事確實做得過分,占了月港不說,還想繼續擴大地盤,這海禁政策以後還怎麽執行得下去?”
“行了,海禁那點事大家心裏都有數,這裏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