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大明人,都是狡猾的很!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果不是因為明朝百姓膽小怕事,恐怕現在我們已經被包圍了,讓整個戰局翻轉過來。”
“唉,隻能歎息時運不佳,你現在已經是進退兩難,而我也絕不會給你任何活路。”
話音剛落不久,前方就傳來了轟隆隆的炮火聲,而且聲音越來越大。
沒過多久,八旗未來的猛將,鼇拜,滿身是土,飛快地跑了過來。
“大汗,蒙古的軍隊已經快撐不住了,是戰還是撤,請大汗快拿個主意。”
鼇拜向來以勇猛著稱,但這次說話時都藏不住心裏的驚慌,顯然被戰場的殘酷嚇到了。
“前麵的情況怎麽樣了?還沒有攻打下朱由校的主營嗎?”
“大汗,主營堅如磐石,明朝的援軍已經趕到了。”
“除了那個小小的主營外,其他明朝軍隊算得了什麽?”
“鼇拜,你帶著你的隊伍先把援軍解決掉,然後再一鼓作氣掃平朱由校的老窩。”
鼇拜心裏暗暗苦笑,如果真的能輕易打敗援軍,主營早就被攻下來了。
“大汗,援軍的實力和主營的差不多,戰術、武器、陣型都一樣!”
“火槍密布,大炮轟鳴,鐵甲衝鋒,這不是靠人力就能抗衡的,這是一場消耗戰,沒人能填補這個缺口。”
鼇拜沒說完的話是,哪怕拚上所有的士兵,能不能打贏都是個未知數,因為那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清楚地表明敵人多得讓我們望塵莫及。
“什麽意思?”
皇太極心裏充滿了疑惑,得到的情報和實際情況差得太遠了。
“敵人的數量遠遠超過我們的估計,至少是我們在主營遇到兵力的好幾倍。”
“我們麵對的,是十萬大軍,而不是兩萬。”
“是戰是逃,大汗,必須馬上決定,時間不等人。”
“狡猾的大明,居然敢欺騙我!”
皇太極憤怒不已,他花了大價錢,結果商人居然敢撒謊,說朱由校在西山練兵的隻有兩三萬人,能打的更少,他覺得自己一片真心被當作了驢肝肺。
阿敏在整理他的兩藍旗時插話說:
“之前我早就說過大明的人不可信,你卻不以為然。”
“如果明朝人說的話可信,老汗怎麽會一次次地下令征討他們?”
“你這是在拿老汗來壓我嗎,阿敏?”
麵對困難,皇太極不再隱藏,直接針鋒相對。
“老汗既然走了,你也要學他的樣子嗎?”
“你試試看!我是承認你是大汗,但如果我不認同,對我來說,你在我這兩藍旗下的分量能有多重?”
阿敏沒有屈服的意思。
“麵對強敵,你們還有心思吵架?”
連莽古爾泰這樣粗獷的人都覺得不滿意,現在當務之急並非是吵架!
“阿敏,是我失禮了。”
皇太極同意退一步,為了大家能團結起來。
阿敏冷哼了一聲,爭論似乎暫時結束了,但沒有人注意到天聰汗眼睛裏閃過的冷光。
坐在這個可汗的位置上讓他憋了一肚子火,阿敏成了絆腳石,如果不除掉他,八旗就無法團結一致。
攻打明朝的大業就會變成一個笑話。
皇太極已經下定了決心。
“李永芳有什麽用?商人糊弄也就算了,連他都不知道西山大營到底有多少兵馬,這是欺騙君主嗎?”
幸好李永芳不在這裏,不然聽到這話肯定會嚇得半死。
在八旗鐵蹄之下,漢人的生死就像野草一樣微不足道,一旦得罪了大汗,又背叛了明朝,李永芳就無處安身了。
“看來大明的人確實不可信,還是想想怎麽對付敵人吧。”
阿敏的話裏帶著諷刺。
“如果不是你輕率地進了城,我們八旗的鐵騎怎麽會落到這步田地?”
“那就出城再打。”
“你想打就打,想退就退,朱由校和明軍會答應嗎?誰來斷後?誰來抵擋追擊的主營部隊?”
“別忘了,我們現在在城裏,難道要讓我們兩藍旗來墊後不成?”
他的話像尖銳的刀片,割破了沉寂的空氣:
“此地,是大明天子腳下的土地,四周都是大明的子民,如果我們勝券在握,他們不過是微不足道的螻蟻,會比順從的狗還聽話,不然的話,就隻有用血來償還了。”
“但是,如果我們的失敗暴露了弱點,阿敏,你認為那些被視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京城守軍,會不會像餓狼一樣撲向我們,對我們的八旗子孫殘忍無情?”
“拖延不是辦法,隻能讓我們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莽古爾泰緊皺著眉頭,擔心兩藍旗的行動可能會把大汗和兩白旗一起拖入災難的深淵。
“戰鬥,不戰而逃不是勇士所為。隻有先下手為強,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壓倒皇帝的親衛軍。”
“再次派人縱火,今晚鮮血已經染紅了大地,怎能沒有火光相襯?”
“我想要親眼看到,當熊熊大火衝天而起時,那個朱由校小子是放棄京城追擊我們,還是先穩定大局去滅火?”
“如果他追擊,大明的京城就危險了;如果留下,就會失去報仇的機會。”
阿敏、莽古爾泰以及在場的清奴貴族看著四處蔓延的火苗,心中暗自感歎:大汗確實是個梟雄,京城已經被破壞得夠嗆,他還專門派人負責縱火。
隨著天聰汗的命令下達,戰場變得更加慘烈,火焰如同盛開的紅蓮,照亮了半個天空。
孫承宗隨著皇帝行進,心裏百感交集,昔日的學生如今已徹底改變,在無聲中策劃布局,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鍛造出了這樣一支鋼鐵之師,卻並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世人多關注京營,卻沒看透其真正的目的!
以練兵為首要,而不是覬覦利益。
孫承宗難以斷定這對大明是福還是禍,隻是覺得文官的日子可能會變得艱難。
前方就是勝利的歡呼,八旗騎兵暫時撤退,而孫閣老的喜悅卻被滿天的火光照得黯淡無光。
平時,無論火勢多麽猛烈,總有被撲滅的時候,但此時,戰事膠著,百姓四散逃避,無人滅火,大明的心髒可能將化為灰燼。
如果戰勝了清兵,最終卻毀於自己點燃的火海,這難道不是一個諷刺?
“唉,隻能歎息時運不佳,你現在已經是進退兩難,而我也絕不會給你任何活路。”
話音剛落不久,前方就傳來了轟隆隆的炮火聲,而且聲音越來越大。
沒過多久,八旗未來的猛將,鼇拜,滿身是土,飛快地跑了過來。
“大汗,蒙古的軍隊已經快撐不住了,是戰還是撤,請大汗快拿個主意。”
鼇拜向來以勇猛著稱,但這次說話時都藏不住心裏的驚慌,顯然被戰場的殘酷嚇到了。
“前麵的情況怎麽樣了?還沒有攻打下朱由校的主營嗎?”
“大汗,主營堅如磐石,明朝的援軍已經趕到了。”
“除了那個小小的主營外,其他明朝軍隊算得了什麽?”
“鼇拜,你帶著你的隊伍先把援軍解決掉,然後再一鼓作氣掃平朱由校的老窩。”
鼇拜心裏暗暗苦笑,如果真的能輕易打敗援軍,主營早就被攻下來了。
“大汗,援軍的實力和主營的差不多,戰術、武器、陣型都一樣!”
“火槍密布,大炮轟鳴,鐵甲衝鋒,這不是靠人力就能抗衡的,這是一場消耗戰,沒人能填補這個缺口。”
鼇拜沒說完的話是,哪怕拚上所有的士兵,能不能打贏都是個未知數,因為那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清楚地表明敵人多得讓我們望塵莫及。
“什麽意思?”
皇太極心裏充滿了疑惑,得到的情報和實際情況差得太遠了。
“敵人的數量遠遠超過我們的估計,至少是我們在主營遇到兵力的好幾倍。”
“我們麵對的,是十萬大軍,而不是兩萬。”
“是戰是逃,大汗,必須馬上決定,時間不等人。”
“狡猾的大明,居然敢欺騙我!”
皇太極憤怒不已,他花了大價錢,結果商人居然敢撒謊,說朱由校在西山練兵的隻有兩三萬人,能打的更少,他覺得自己一片真心被當作了驢肝肺。
阿敏在整理他的兩藍旗時插話說:
“之前我早就說過大明的人不可信,你卻不以為然。”
“如果明朝人說的話可信,老汗怎麽會一次次地下令征討他們?”
“你這是在拿老汗來壓我嗎,阿敏?”
麵對困難,皇太極不再隱藏,直接針鋒相對。
“老汗既然走了,你也要學他的樣子嗎?”
“你試試看!我是承認你是大汗,但如果我不認同,對我來說,你在我這兩藍旗下的分量能有多重?”
阿敏沒有屈服的意思。
“麵對強敵,你們還有心思吵架?”
連莽古爾泰這樣粗獷的人都覺得不滿意,現在當務之急並非是吵架!
“阿敏,是我失禮了。”
皇太極同意退一步,為了大家能團結起來。
阿敏冷哼了一聲,爭論似乎暫時結束了,但沒有人注意到天聰汗眼睛裏閃過的冷光。
坐在這個可汗的位置上讓他憋了一肚子火,阿敏成了絆腳石,如果不除掉他,八旗就無法團結一致。
攻打明朝的大業就會變成一個笑話。
皇太極已經下定了決心。
“李永芳有什麽用?商人糊弄也就算了,連他都不知道西山大營到底有多少兵馬,這是欺騙君主嗎?”
幸好李永芳不在這裏,不然聽到這話肯定會嚇得半死。
在八旗鐵蹄之下,漢人的生死就像野草一樣微不足道,一旦得罪了大汗,又背叛了明朝,李永芳就無處安身了。
“看來大明的人確實不可信,還是想想怎麽對付敵人吧。”
阿敏的話裏帶著諷刺。
“如果不是你輕率地進了城,我們八旗的鐵騎怎麽會落到這步田地?”
“那就出城再打。”
“你想打就打,想退就退,朱由校和明軍會答應嗎?誰來斷後?誰來抵擋追擊的主營部隊?”
“別忘了,我們現在在城裏,難道要讓我們兩藍旗來墊後不成?”
他的話像尖銳的刀片,割破了沉寂的空氣:
“此地,是大明天子腳下的土地,四周都是大明的子民,如果我們勝券在握,他們不過是微不足道的螻蟻,會比順從的狗還聽話,不然的話,就隻有用血來償還了。”
“但是,如果我們的失敗暴露了弱點,阿敏,你認為那些被視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京城守軍,會不會像餓狼一樣撲向我們,對我們的八旗子孫殘忍無情?”
“拖延不是辦法,隻能讓我們陷入更危險的境地。”
莽古爾泰緊皺著眉頭,擔心兩藍旗的行動可能會把大汗和兩白旗一起拖入災難的深淵。
“戰鬥,不戰而逃不是勇士所為。隻有先下手為強,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壓倒皇帝的親衛軍。”
“再次派人縱火,今晚鮮血已經染紅了大地,怎能沒有火光相襯?”
“我想要親眼看到,當熊熊大火衝天而起時,那個朱由校小子是放棄京城追擊我們,還是先穩定大局去滅火?”
“如果他追擊,大明的京城就危險了;如果留下,就會失去報仇的機會。”
阿敏、莽古爾泰以及在場的清奴貴族看著四處蔓延的火苗,心中暗自感歎:大汗確實是個梟雄,京城已經被破壞得夠嗆,他還專門派人負責縱火。
隨著天聰汗的命令下達,戰場變得更加慘烈,火焰如同盛開的紅蓮,照亮了半個天空。
孫承宗隨著皇帝行進,心裏百感交集,昔日的學生如今已徹底改變,在無聲中策劃布局,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鍛造出了這樣一支鋼鐵之師,卻並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世人多關注京營,卻沒看透其真正的目的!
以練兵為首要,而不是覬覦利益。
孫承宗難以斷定這對大明是福還是禍,隻是覺得文官的日子可能會變得艱難。
前方就是勝利的歡呼,八旗騎兵暫時撤退,而孫閣老的喜悅卻被滿天的火光照得黯淡無光。
平時,無論火勢多麽猛烈,總有被撲滅的時候,但此時,戰事膠著,百姓四散逃避,無人滅火,大明的心髒可能將化為灰燼。
如果戰勝了清兵,最終卻毀於自己點燃的火海,這難道不是一個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