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反抗者格殺勿論!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活著,我心裏就不踏實。”
王百戶語帶冷漠,刀尖上滴著血。
範三拔的眼睛空洞無神,死了也沒閉上眼睛,到死也不明白,既然收了賄賂,為什麽還是逃不過一死?
“府裏的人處理好了嗎?”
“都已經安排好了,大人。”
“留下小旗在這裏守著,其他人跟我去下一個地方。”
王百戶把刀收回鞘裏,語氣堅定。
“遵命,大人。”
“今晚,很多人會步入黃泉,不管是清奴的鐵蹄,還是新練的步兵,甚至是咱們自己,生死都難以預料。”
“別讓內部爭鬥成為我們的終點,別讓敵人看笑話。”
王百戶反複叮囑留下的小旗。
“百戶大人,屬下明白了。”
小旗低下頭答應著。
“你能明白最好,記住,不義之財不能拿,那會要人命的。”
王百戶警告說,“家法不留情,我可不想親手執行。”
說完,王百戶大步離開,仿佛耳邊已經響起了秀春刀嗜血的歡歌聲。
等到王百戶一行人走後,幾個校尉互相看了看,小心翼翼地問:
“這回……?”
“剛才大人的警告,你們都聽到了吧。手腳幹淨點,別讓我難做。”
“我們同吃同住,我不想做得太過分,難道你們想體驗錦衣衛的家法不成?”
一想到那殘忍的家法,所有校尉都不由得打了個寒顫,知道雖然金銀誘人,但也得有命花才行。
小旗見狀,又安慰他們說:“別灰心,按規矩,得到的東西自然有你們一份,作為大家辛苦的獎勵。”
想到這次行動的目標和即將到手的財富,校尉們重新振作起來,開始忙碌,仔細分類整理搜刮來的財物。
一個經驗豐富的校尉提議:“大人,是不是該處理門上的屍體?還要派人看好門,以免有人不小心闖進來。”
小旗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低聲說:“不是有管家幫我們看門嗎?”
老校尉沒明白他的意思,繼續問:“大人,範家到底犯了什麽錯,以至於遭此抄家之災?”
小旗猛地拔出刀,鋒芒畢露,沒有多說什麽,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老錦衣的臉色猛地一變,就像烏雲遮住了太陽似的,“大人,我隻是隨口問問,真沒想到會這樣。”
小旗官眼神冷冷的,說話時帶著刺,“錦衣衛的規矩,你應該記在心裏。不該打聽的事,就別張嘴。你打算怎麽辦?”
“乖乖認栽呢,還是得我親自出手給你點教訓?”
“大人,您要是對我下手太狠,就不怕留下個欺負同事的壞名聲嗎?”老錦衣想用最後一絲努力找回些麵子。
“如果這同事心裏藏著壞主意,還算得上是同事嗎?”
小旗官話還沒說完,就已經提著刀逼近,其他校尉也一擁而上,把他團團圍住。
老校尉無奈地歎了口氣,臉上滿是不甘和無奈。
“我就收了他一點點錢,大家交情不錯而已。看他犯錯,我隻是想多知道一點情況,免得自己無故受牽連。”
“大人,何必把多年的戰友逼到絕路上呢?”
“這些話,還是留著給願意聽的人吧。決定權在你,要麽束手就擒,要麽自行了斷。”
小旗官說話時,語氣裏沒有一點感情色彩。
老校尉最終放棄抵抗,解下腰間的刀,重重扔到一邊。
幾個校尉立刻上來,把他緊緊綁了起來。
小旗官湊近老校尉的耳邊,聲音冷冰冰的。
“如果你真有陰謀,今天就是自食其果。”
“如果像你說的,你隻是個看門的,收了點好處費,那你也夠倒黴的。”
“誰讓你總私下抱怨我搶了你的小旗官位?”
“我這人膽子小,哪敢留個心懷不滿的人在身邊呢?”
就在錦衣衛內部爭鬥的時候,王百戶已經帶著人馬再次出發去抄家了。
幾支像王百戶那樣的隊伍正不斷清除那些私通清軍的晉商。
相比起來,錦衣衛對付晉商輕而易舉,但對付那些貴族就麻煩多了。
雨化田望著眼前那座氣派的大宅,輕輕一揮手,一門大炮緩緩移到了前麵。
成國公朱純臣驚恐之中爬上了府邸的牆頭,聲嘶力竭地喊:
“雨賊,你瘋了嗎?你知道我是誰嗎?居然這樣對我!你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居然敢用大炮!”
“開門投降,或者一死。”
雨化田的話簡單而冷酷,沒有商量的餘地。
朱純臣不但不怕,反而瞪大了眼睛。
“雨賊,你算什麽玩意兒?我可是成國公,隻要大明朝還在,我們朱家就跟國家同在。你想動我,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沒等朱純臣罵完,大炮的轟鳴已經劃破天空,紅色的火光映在他臉上,恐懼藏不住。
同時,番子們帶著士兵像潮水一樣湧來,喊著:
“衝進去,反抗的格殺勿論!”
雨化田眼睛緊緊盯著朱純臣,心裏卻有些無奈。
原以為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朱純臣的拚命抵抗,不得不使用武力。
雖然靠西廠和調動的兵力,拿下成國公府不難,但這意味著,人人都知道,堂堂成國公府不是毀在亂世,而是被西廠毫不留情地摧毀了。
要絞殺世代承襲的國公,沒有十足的理由,西廠、他自己,還有整個朝廷都將麵臨巨大的壓力。
希望一切都能順利,雨化田已經準備好承擔所有後果。
隨著番子們的叫喊聲衝進府邸,雨化田心中也不禁生出一絲悲哀。
數百年的成國公府,底蘊深厚,本以為萬無一失的計劃,現在卻出了岔子。
朱純臣可能忘了,再深厚的根基,在權力的洪流前,也有撐不住的時候。
西廠一旦動手,就沒有回頭路。
信王離開京城,清軍進城,朱純臣一步沒動。
宮中的車駕開出,他還堅守在府邸。
既沒收拾金銀細軟,也沒帶家人避難,甚至連家中年輕一輩都沒疏散,減少風險的打算都沒有。
至於成國公朱純臣心裏到底打的什麽算盤,沒人知道。
直到清軍撤離京城,朱純臣的表情複雜,既有慶幸,又有點放鬆。
王百戶語帶冷漠,刀尖上滴著血。
範三拔的眼睛空洞無神,死了也沒閉上眼睛,到死也不明白,既然收了賄賂,為什麽還是逃不過一死?
“府裏的人處理好了嗎?”
“都已經安排好了,大人。”
“留下小旗在這裏守著,其他人跟我去下一個地方。”
王百戶把刀收回鞘裏,語氣堅定。
“遵命,大人。”
“今晚,很多人會步入黃泉,不管是清奴的鐵蹄,還是新練的步兵,甚至是咱們自己,生死都難以預料。”
“別讓內部爭鬥成為我們的終點,別讓敵人看笑話。”
王百戶反複叮囑留下的小旗。
“百戶大人,屬下明白了。”
小旗低下頭答應著。
“你能明白最好,記住,不義之財不能拿,那會要人命的。”
王百戶警告說,“家法不留情,我可不想親手執行。”
說完,王百戶大步離開,仿佛耳邊已經響起了秀春刀嗜血的歡歌聲。
等到王百戶一行人走後,幾個校尉互相看了看,小心翼翼地問:
“這回……?”
“剛才大人的警告,你們都聽到了吧。手腳幹淨點,別讓我難做。”
“我們同吃同住,我不想做得太過分,難道你們想體驗錦衣衛的家法不成?”
一想到那殘忍的家法,所有校尉都不由得打了個寒顫,知道雖然金銀誘人,但也得有命花才行。
小旗見狀,又安慰他們說:“別灰心,按規矩,得到的東西自然有你們一份,作為大家辛苦的獎勵。”
想到這次行動的目標和即將到手的財富,校尉們重新振作起來,開始忙碌,仔細分類整理搜刮來的財物。
一個經驗豐富的校尉提議:“大人,是不是該處理門上的屍體?還要派人看好門,以免有人不小心闖進來。”
小旗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低聲說:“不是有管家幫我們看門嗎?”
老校尉沒明白他的意思,繼續問:“大人,範家到底犯了什麽錯,以至於遭此抄家之災?”
小旗猛地拔出刀,鋒芒畢露,沒有多說什麽,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老錦衣的臉色猛地一變,就像烏雲遮住了太陽似的,“大人,我隻是隨口問問,真沒想到會這樣。”
小旗官眼神冷冷的,說話時帶著刺,“錦衣衛的規矩,你應該記在心裏。不該打聽的事,就別張嘴。你打算怎麽辦?”
“乖乖認栽呢,還是得我親自出手給你點教訓?”
“大人,您要是對我下手太狠,就不怕留下個欺負同事的壞名聲嗎?”老錦衣想用最後一絲努力找回些麵子。
“如果這同事心裏藏著壞主意,還算得上是同事嗎?”
小旗官話還沒說完,就已經提著刀逼近,其他校尉也一擁而上,把他團團圍住。
老校尉無奈地歎了口氣,臉上滿是不甘和無奈。
“我就收了他一點點錢,大家交情不錯而已。看他犯錯,我隻是想多知道一點情況,免得自己無故受牽連。”
“大人,何必把多年的戰友逼到絕路上呢?”
“這些話,還是留著給願意聽的人吧。決定權在你,要麽束手就擒,要麽自行了斷。”
小旗官說話時,語氣裏沒有一點感情色彩。
老校尉最終放棄抵抗,解下腰間的刀,重重扔到一邊。
幾個校尉立刻上來,把他緊緊綁了起來。
小旗官湊近老校尉的耳邊,聲音冷冰冰的。
“如果你真有陰謀,今天就是自食其果。”
“如果像你說的,你隻是個看門的,收了點好處費,那你也夠倒黴的。”
“誰讓你總私下抱怨我搶了你的小旗官位?”
“我這人膽子小,哪敢留個心懷不滿的人在身邊呢?”
就在錦衣衛內部爭鬥的時候,王百戶已經帶著人馬再次出發去抄家了。
幾支像王百戶那樣的隊伍正不斷清除那些私通清軍的晉商。
相比起來,錦衣衛對付晉商輕而易舉,但對付那些貴族就麻煩多了。
雨化田望著眼前那座氣派的大宅,輕輕一揮手,一門大炮緩緩移到了前麵。
成國公朱純臣驚恐之中爬上了府邸的牆頭,聲嘶力竭地喊:
“雨賊,你瘋了嗎?你知道我是誰嗎?居然這樣對我!你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居然敢用大炮!”
“開門投降,或者一死。”
雨化田的話簡單而冷酷,沒有商量的餘地。
朱純臣不但不怕,反而瞪大了眼睛。
“雨賊,你算什麽玩意兒?我可是成國公,隻要大明朝還在,我們朱家就跟國家同在。你想動我,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沒等朱純臣罵完,大炮的轟鳴已經劃破天空,紅色的火光映在他臉上,恐懼藏不住。
同時,番子們帶著士兵像潮水一樣湧來,喊著:
“衝進去,反抗的格殺勿論!”
雨化田眼睛緊緊盯著朱純臣,心裏卻有些無奈。
原以為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朱純臣的拚命抵抗,不得不使用武力。
雖然靠西廠和調動的兵力,拿下成國公府不難,但這意味著,人人都知道,堂堂成國公府不是毀在亂世,而是被西廠毫不留情地摧毀了。
要絞殺世代承襲的國公,沒有十足的理由,西廠、他自己,還有整個朝廷都將麵臨巨大的壓力。
希望一切都能順利,雨化田已經準備好承擔所有後果。
隨著番子們的叫喊聲衝進府邸,雨化田心中也不禁生出一絲悲哀。
數百年的成國公府,底蘊深厚,本以為萬無一失的計劃,現在卻出了岔子。
朱純臣可能忘了,再深厚的根基,在權力的洪流前,也有撐不住的時候。
西廠一旦動手,就沒有回頭路。
信王離開京城,清軍進城,朱純臣一步沒動。
宮中的車駕開出,他還堅守在府邸。
既沒收拾金銀細軟,也沒帶家人避難,甚至連家中年輕一輩都沒疏散,減少風險的打算都沒有。
至於成國公朱純臣心裏到底打的什麽算盤,沒人知道。
直到清軍撤離京城,朱純臣的表情複雜,既有慶幸,又有點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