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不接受投降!直接殺!
大明:我,朱由校,溺水未死! 作者:冰冰橙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到群臣想說什麽,朱由校搶先把話說了:“別提海禁,海禁之下,私自航行的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多,又何時真正阻斷過財路?
“過去的既往不咎,但從今往後,如果不願意捐,那麽海上任由別人侵擾,而且遇到大明海軍,立即扣船抓人。”
“如果逃跑,那就得看他們有沒有活命的速度,能不能躲過炮火。”
孫承宗還想再說什麽,朱由校打斷了他,
“孫閣老,你想說什麽?別提和百姓爭利,這些人不是百姓,他們是奸商海盜,不捐錢私自航行,大明海軍沒有保護他們的責任。”
孫老無言以對,隻能黯然退下。
“朱以海。”
“臣在。”
朱以海恭敬地走上前。
“海軍司的重擔,你要努力承擔。朕沒有其他要求,隻希望金銀如雨,不斷注入天津、登州、龍門等造船廠,擴建不停。
“造艦造炮,練兵勵誌,建立一支前所未有的艦隊。假以時日,大明海軍能夠克服一切困難,無論是紅毛番邦還是其他國家。”
“臣領旨。”朱以海麵帶喜色,充滿信心。
“好!成功之日,朕必定重賞,如果你的能力出眾,功勳卓越,裂土封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朱由校言辭堅定,目光穿透殿堂,似乎已經看到了那片屬於大明的蔚藍海域,波瀾壯闊,威震四海。
“微臣感激不盡,萬死不辭,誓死效忠皇上。”
朱以海滿臉喜色,額頭貼地,恭敬地磕頭。
“皇上,請三思啊!”
孫承宗連忙勸說,“不管怎樣,割地分封絕對不是上上之策。”
“孫大人?”朱由校微微抬起眉毛。
“皇上,別的條件我們或許還能商量,但是割地這事兒,實在難以遵從。”
孫承宗的話語中透著堅定,他清楚這話一說出來,風波必然難免。
“孫愛卿,朕心意已決,”
朱由校沉聲說道,“朕既然說了,就不會改變。不過,分封的地方隻限於海外,大明的領土內,不能容忍國中有國的情況。”
“這樣,孫大人還有什麽疑慮嗎?”
“臣一時衝動,望皇上寬恕。”
孫承宗自知說錯話了,但如果能在未開化的土地上分封,對大明來說,未嚐不是擴大疆域的好機會。
至於分割土地,如果放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見群臣都默認了,朱由校接著吩咐:“朱以海,這事你要趕緊籌劃。記住,朕要更大的船,更強的炮。做成此事的,有賞;做不成,後果自負。”
“皇上放心,隻是巴達維亞該怎麽處理?”朱以海追問道。
“大明的艦隊會護送朕的精兵前往巴達維亞。”
朱由校語氣冷酷,“既然他們敢屠殺我們的華人,那片土地上,不管是原住民還是紅毛夷人,都得和死去的人一起下地獄。”
“他們活著時同在一個地方,死了朕怎能讓他們分開呢?”
“這次攻打巴達維亞,不收俘虜,不接納投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臣們齊聲讚頌,紛紛跪拜。
……
很快。
東江鎮!
副將陳大人登上旗艦發令:“揚帆,起航,目標巴達維亞!”
巨大的船隻緩緩展開風帆,艦隊之後,更多的船隻滿載著士兵和糧草也拉起帆,緩緩離開港口,如同雁陣一樣布滿了海麵。
鄭芝龍帶領剩下的鄭氏海盜船隊環繞四周,隨著大軍浩浩蕩蕩前進。
“大哥,我們真的要去攻打巴達維亞?”鄭芝鳳問道。
“當然。不然我們跟著來幹什麽?”鄭芝龍回答。
“巴達維亞不是輕易就能打下來的,那些紅毛夷人經營多年,我們的實力已經削弱了不少。”鄭芝鳳有些擔心。
鄭芝龍望著鄭氏的船隊,心中五味雜陳。
曾經強大的軍隊,如今早已不同往日,一些小勢力已經散去,兵力、船隻都所剩無幾。
“別擔心。我們不去攻打城市,隻要清理周邊的土人部落就行。”
鄭芝龍對這個任務還算是滿意的,土人的戰鬥力弱,清理起來輕鬆得多。
“別人爭先恐後想做這事,我們又有什麽不滿意?”
鄭芝龍指著周圍的商船,“這些人,有利可圖就聚在一起,朝廷這次的決心很大,不留俘虜,不接受投降,是想要徹底解決問題。”
“他們敢屠殺我們漢人,就應該想到這樣的下場。”鄭芝龍淡淡地說,“殺了便殺個幹淨,正好給流浪的人開辟家園。”
“大哥,你這番見解,真是高瞻遠矚。”
“多看看邸報就知道了。你不屑一看,就喜歡逛花樓。不是我境界高,實在是看透了世態炎涼。”
“南來北往的流民,北邊的去遼東,南邊的往海邊,出路何在?
“有大哥明察秋毫,一旦攻下巴達維亞,自然歸我們大明所有。”
……
熱遮蘭城高高地矗立著。
城牆裏麵,熱遮蘭總督望著又一次敗興而歸的明軍,嘴角勾起一絲嘲諷的笑容。
城裏寶貴的火藥因為抵擋一次次進攻而逐漸減少,但總督心裏已經有了打算,要嚴格節省使用,等待關鍵時刻。
他估計,等明軍多次攻打城池不成功後,肯定會轉而采用包圍戰術,到時候,火藥的消耗自然會慢下來。
可是,讓總督十分煩惱的是,明軍的快速逼近使得城裏的糧食隻夠吃三個月了。
他不知道該不該減少大家的飯量,延長抵抗時間,還是期盼巴達維亞的援軍,或者試試和明軍談判,這些問題像石頭一樣壓在他的心上。
就在總督心裏亂成一團的時候,副官急忙走過來,畢恭畢敬地遞上一封信:“總督大人,這是明軍送來的信。”
“哼,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勸我們投降的話。”
總督一邊漫不經心地撕開信封,一邊不屑地說,“想讓我們低頭,得看他們有沒有那個本事。”
但是,副官看到總督的臉色突然變了,心裏不由得起了疑問:“大人,什麽事讓您這麽吃驚?”
總督裝作沒事一樣把信收起來,沉穩地說:
“沒事,我隻是在想別的事情。你去告訴議會的成員們,我們馬上開個緊急會議。”
“過去的既往不咎,但從今往後,如果不願意捐,那麽海上任由別人侵擾,而且遇到大明海軍,立即扣船抓人。”
“如果逃跑,那就得看他們有沒有活命的速度,能不能躲過炮火。”
孫承宗還想再說什麽,朱由校打斷了他,
“孫閣老,你想說什麽?別提和百姓爭利,這些人不是百姓,他們是奸商海盜,不捐錢私自航行,大明海軍沒有保護他們的責任。”
孫老無言以對,隻能黯然退下。
“朱以海。”
“臣在。”
朱以海恭敬地走上前。
“海軍司的重擔,你要努力承擔。朕沒有其他要求,隻希望金銀如雨,不斷注入天津、登州、龍門等造船廠,擴建不停。
“造艦造炮,練兵勵誌,建立一支前所未有的艦隊。假以時日,大明海軍能夠克服一切困難,無論是紅毛番邦還是其他國家。”
“臣領旨。”朱以海麵帶喜色,充滿信心。
“好!成功之日,朕必定重賞,如果你的能力出眾,功勳卓越,裂土封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朱由校言辭堅定,目光穿透殿堂,似乎已經看到了那片屬於大明的蔚藍海域,波瀾壯闊,威震四海。
“微臣感激不盡,萬死不辭,誓死效忠皇上。”
朱以海滿臉喜色,額頭貼地,恭敬地磕頭。
“皇上,請三思啊!”
孫承宗連忙勸說,“不管怎樣,割地分封絕對不是上上之策。”
“孫大人?”朱由校微微抬起眉毛。
“皇上,別的條件我們或許還能商量,但是割地這事兒,實在難以遵從。”
孫承宗的話語中透著堅定,他清楚這話一說出來,風波必然難免。
“孫愛卿,朕心意已決,”
朱由校沉聲說道,“朕既然說了,就不會改變。不過,分封的地方隻限於海外,大明的領土內,不能容忍國中有國的情況。”
“這樣,孫大人還有什麽疑慮嗎?”
“臣一時衝動,望皇上寬恕。”
孫承宗自知說錯話了,但如果能在未開化的土地上分封,對大明來說,未嚐不是擴大疆域的好機會。
至於分割土地,如果放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見群臣都默認了,朱由校接著吩咐:“朱以海,這事你要趕緊籌劃。記住,朕要更大的船,更強的炮。做成此事的,有賞;做不成,後果自負。”
“皇上放心,隻是巴達維亞該怎麽處理?”朱以海追問道。
“大明的艦隊會護送朕的精兵前往巴達維亞。”
朱由校語氣冷酷,“既然他們敢屠殺我們的華人,那片土地上,不管是原住民還是紅毛夷人,都得和死去的人一起下地獄。”
“他們活著時同在一個地方,死了朕怎能讓他們分開呢?”
“這次攻打巴達維亞,不收俘虜,不接納投降。”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臣們齊聲讚頌,紛紛跪拜。
……
很快。
東江鎮!
副將陳大人登上旗艦發令:“揚帆,起航,目標巴達維亞!”
巨大的船隻緩緩展開風帆,艦隊之後,更多的船隻滿載著士兵和糧草也拉起帆,緩緩離開港口,如同雁陣一樣布滿了海麵。
鄭芝龍帶領剩下的鄭氏海盜船隊環繞四周,隨著大軍浩浩蕩蕩前進。
“大哥,我們真的要去攻打巴達維亞?”鄭芝鳳問道。
“當然。不然我們跟著來幹什麽?”鄭芝龍回答。
“巴達維亞不是輕易就能打下來的,那些紅毛夷人經營多年,我們的實力已經削弱了不少。”鄭芝鳳有些擔心。
鄭芝龍望著鄭氏的船隊,心中五味雜陳。
曾經強大的軍隊,如今早已不同往日,一些小勢力已經散去,兵力、船隻都所剩無幾。
“別擔心。我們不去攻打城市,隻要清理周邊的土人部落就行。”
鄭芝龍對這個任務還算是滿意的,土人的戰鬥力弱,清理起來輕鬆得多。
“別人爭先恐後想做這事,我們又有什麽不滿意?”
鄭芝龍指著周圍的商船,“這些人,有利可圖就聚在一起,朝廷這次的決心很大,不留俘虜,不接受投降,是想要徹底解決問題。”
“他們敢屠殺我們漢人,就應該想到這樣的下場。”鄭芝龍淡淡地說,“殺了便殺個幹淨,正好給流浪的人開辟家園。”
“大哥,你這番見解,真是高瞻遠矚。”
“多看看邸報就知道了。你不屑一看,就喜歡逛花樓。不是我境界高,實在是看透了世態炎涼。”
“南來北往的流民,北邊的去遼東,南邊的往海邊,出路何在?
“有大哥明察秋毫,一旦攻下巴達維亞,自然歸我們大明所有。”
……
熱遮蘭城高高地矗立著。
城牆裏麵,熱遮蘭總督望著又一次敗興而歸的明軍,嘴角勾起一絲嘲諷的笑容。
城裏寶貴的火藥因為抵擋一次次進攻而逐漸減少,但總督心裏已經有了打算,要嚴格節省使用,等待關鍵時刻。
他估計,等明軍多次攻打城池不成功後,肯定會轉而采用包圍戰術,到時候,火藥的消耗自然會慢下來。
可是,讓總督十分煩惱的是,明軍的快速逼近使得城裏的糧食隻夠吃三個月了。
他不知道該不該減少大家的飯量,延長抵抗時間,還是期盼巴達維亞的援軍,或者試試和明軍談判,這些問題像石頭一樣壓在他的心上。
就在總督心裏亂成一團的時候,副官急忙走過來,畢恭畢敬地遞上一封信:“總督大人,這是明軍送來的信。”
“哼,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勸我們投降的話。”
總督一邊漫不經心地撕開信封,一邊不屑地說,“想讓我們低頭,得看他們有沒有那個本事。”
但是,副官看到總督的臉色突然變了,心裏不由得起了疑問:“大人,什麽事讓您這麽吃驚?”
總督裝作沒事一樣把信收起來,沉穩地說:
“沒事,我隻是在想別的事情。你去告訴議會的成員們,我們馬上開個緊急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