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小小的誤導
嬌軟崽崽在仙尊懷裏哭唧唧 作者:糍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收徒儀式,但若是傳揚出去,必定會引起三界的巨大震動。
佑德帝也站起身來,神情莊重地向琢光行禮。
此刻琢光願意收下淮安為徒,那麽他日後便無需再擔心淮安的前途和命運。
他們一族自古以來便是雙生子,然而由於這種不平衡的因果關係,兄弟之間往往相互殘害,不死不休的那種。
無論在位的皇帝如何為民為國,麵對自己的親兄弟時,都絕不會心慈手軟。
否則,曆經如此多代傳承,他們一族應該會有許多老祖在世,但如今卻隻剩下他們四人。
每一代帝王都抱著與自己血親一同赴死的決心。
就連他的父親也不例外,而到了他這一代,終於打破了這個傳統,他也將這些事情全部封存起來,血親相殘的事情就從他這一代斷掉。
他甘願鎮守人間界,讓自己的弟弟安心前往修仙界闖蕩。
正是由於這種相互支持,才有了如今統治王朝長達數萬年的佑德帝楚聽衍。
以及修仙界穆陽仙宗威震天下的大長老楚尹舟。
也正因如此,佑德帝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們過早地麵對這些壓力,所以他一直堅持,並從小就教導兩兄弟要相互扶持。
然而,對於楚淮安來說,佑德帝心中始終懷有一份愧疚。
如今,這份愧疚終於得到了彌補,佑德帝不禁喜極而泣,眼眶泛紅。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琢光深刻體會到了擁有徒弟的好處。
這個徒弟非常貼心,悟性極高,一點即通,性格穩重,完全不用人操心。
經過這幾日的相處,琢光看到了這對兄弟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這種親情在傳承已久的皇族中實屬罕見。
有了這麽一個稱心如意的徒弟,琢光也開始尋找其他合適的徒弟,希望回到鏡花澤時能夠更加熱鬧。
而且琢光最近也經常邀請嵐塵一起喝酒,期間也提到了收新徒弟的事情。
嵐塵聽後非常讚同,並向琢光分享了很多關於收徒的經驗和心得。
這讓琢光感到有些驚訝,因為以前從未見過嵐塵如此熱心地談論這個話題。
難道嵐塵心懷叵測?但琢光很快想到,嵐塵已經收了三個出色的徒弟,他們都表現得極為優秀。
所以嵐塵的話應該是真誠的建議。
然而事實上,嵐塵是故意這麽做的。
自從琢光收了楚淮安為徒之後,他終於有了事情可做,不再整天纏著他家的渺渺。
現在琢光打算再收一名弟子,嵐塵當然樂意順水推舟。
不過,在分享收徒心得時,嵐塵還是夾雜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楚淮安太過穩重,幾乎不需要人操心,就像他的大弟子澤遙一樣。
如果能給琢光找一個性格活潑、調皮搗蛋的徒弟,比如他的三弟子旭白那樣,琢光恐怕會更加忙碌。
其實嵐塵早就物色好了人選,現在就是一點點引導著琢光,幾句話,一段時間,琢光就已經慢慢的發生了改變。
等半月後,楚淮安的身子已經好了大半,佑德帝也終於又有心情整頓一下朝中那些臭魚爛蝦。
這半個月一直是休朝的狀態,無論是佑德帝亦或者是楚淮安都沒有露麵。
那一天,那些幾乎被人抬回去的老臣們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裏一直提心吊膽地生活著。
這段時間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回想起來,楚君俞曾提醒他們第二天要上朝,並且明確表示不能缺席。
回到家後的朝臣們根本無法入睡,整晚都在焦慮和擔憂中度過。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們卻接到了休沐的通知。
這個消息讓他們原本緊繃的神經終於得到了放鬆,心中的大石也落了下來。
楚君俞聽到暗探匯報的這些情況後,不禁覺得十分有趣,並把這些當作笑料講給雲渺聽。
據傳聞,休沐的通知一經下達,那群朝臣中有一大半人居然病倒了,甚至連床都下不了。
皇城中的醫師頓時變得異常搶手,忙碌得不可開交。
各個朝臣的家中彌漫著濃烈的藥味。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休沐竟然持續了半個月之久,且毫無消息。
這群朝臣此刻頭上仿佛懸掛著一把隨時可能落下的利劍,整日處於惶恐不安之中。
佑德帝雖然沒有正式開朝,但實際上這些朝臣的所有信息和罪證都已經全部被送到了他手中。
他之所以現在不發動,隻是因為他覺得看著這些人每天提心吊膽地數著日子很有趣罷了。
畢竟,他家淮安遭受了這麽大的罪過,說到底還是這群人鬧出來的。
所以,他這樣嚇唬嚇唬他們,已經算是非常仁慈了。
與此同時,兩人正在這裏熱烈地討論著皇城的熱鬧景象。
而坐在一旁的琢光則將目光投向了楚君俞,他的神色也發生了變化。
一開始,他看待楚君俞就像是看待一個小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眼神逐漸增添了幾分欣賞。
這半個月以來,事實正如嵐塵所說的那樣,大弟子性格穩重,而後邊的弟子們可以適當收取一些活潑開朗的,這樣大家相互彌補,偶爾還能給琢光帶來一些驚喜。
琢光看著楚君俞,心中越發滿意起來。
而他家中的小乖崽兒也十分喜歡和楚君俞一起玩。
或許,這便是同齡人之間獨特的相處方式吧。
經過半個月的精心治療,楚淮安終於能夠重新開始正常的修煉了。
於是,琢光選擇了一個午膳人都齊的時間,提出了想要將楚君俞收歸門下的想法。
原本安靜享用午餐的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反應各異。
雲渺正咬著雞腿,聽到琢光的話後,手中的動作頓了一下。嵐塵倒是淡定的抿了口茶,隻是嘴邊多了幾分不可察的笑意。
佑德帝和大長老則激動地放下了筷子,臉上滿是期待之色。
楚淮安對目前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還算鎮定,但眼中也流露出幾分喜悅。
然而,隻有楚君俞似乎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事情。
佑德帝也站起身來,神情莊重地向琢光行禮。
此刻琢光願意收下淮安為徒,那麽他日後便無需再擔心淮安的前途和命運。
他們一族自古以來便是雙生子,然而由於這種不平衡的因果關係,兄弟之間往往相互殘害,不死不休的那種。
無論在位的皇帝如何為民為國,麵對自己的親兄弟時,都絕不會心慈手軟。
否則,曆經如此多代傳承,他們一族應該會有許多老祖在世,但如今卻隻剩下他們四人。
每一代帝王都抱著與自己血親一同赴死的決心。
就連他的父親也不例外,而到了他這一代,終於打破了這個傳統,他也將這些事情全部封存起來,血親相殘的事情就從他這一代斷掉。
他甘願鎮守人間界,讓自己的弟弟安心前往修仙界闖蕩。
正是由於這種相互支持,才有了如今統治王朝長達數萬年的佑德帝楚聽衍。
以及修仙界穆陽仙宗威震天下的大長老楚尹舟。
也正因如此,佑德帝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們過早地麵對這些壓力,所以他一直堅持,並從小就教導兩兄弟要相互扶持。
然而,對於楚淮安來說,佑德帝心中始終懷有一份愧疚。
如今,這份愧疚終於得到了彌補,佑德帝不禁喜極而泣,眼眶泛紅。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琢光深刻體會到了擁有徒弟的好處。
這個徒弟非常貼心,悟性極高,一點即通,性格穩重,完全不用人操心。
經過這幾日的相處,琢光看到了這對兄弟之間親密無間的關係,這種親情在傳承已久的皇族中實屬罕見。
有了這麽一個稱心如意的徒弟,琢光也開始尋找其他合適的徒弟,希望回到鏡花澤時能夠更加熱鬧。
而且琢光最近也經常邀請嵐塵一起喝酒,期間也提到了收新徒弟的事情。
嵐塵聽後非常讚同,並向琢光分享了很多關於收徒的經驗和心得。
這讓琢光感到有些驚訝,因為以前從未見過嵐塵如此熱心地談論這個話題。
難道嵐塵心懷叵測?但琢光很快想到,嵐塵已經收了三個出色的徒弟,他們都表現得極為優秀。
所以嵐塵的話應該是真誠的建議。
然而事實上,嵐塵是故意這麽做的。
自從琢光收了楚淮安為徒之後,他終於有了事情可做,不再整天纏著他家的渺渺。
現在琢光打算再收一名弟子,嵐塵當然樂意順水推舟。
不過,在分享收徒心得時,嵐塵還是夾雜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楚淮安太過穩重,幾乎不需要人操心,就像他的大弟子澤遙一樣。
如果能給琢光找一個性格活潑、調皮搗蛋的徒弟,比如他的三弟子旭白那樣,琢光恐怕會更加忙碌。
其實嵐塵早就物色好了人選,現在就是一點點引導著琢光,幾句話,一段時間,琢光就已經慢慢的發生了改變。
等半月後,楚淮安的身子已經好了大半,佑德帝也終於又有心情整頓一下朝中那些臭魚爛蝦。
這半個月一直是休朝的狀態,無論是佑德帝亦或者是楚淮安都沒有露麵。
那一天,那些幾乎被人抬回去的老臣們在接下來的半個月裏一直提心吊膽地生活著。
這段時間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回想起來,楚君俞曾提醒他們第二天要上朝,並且明確表示不能缺席。
回到家後的朝臣們根本無法入睡,整晚都在焦慮和擔憂中度過。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們卻接到了休沐的通知。
這個消息讓他們原本緊繃的神經終於得到了放鬆,心中的大石也落了下來。
楚君俞聽到暗探匯報的這些情況後,不禁覺得十分有趣,並把這些當作笑料講給雲渺聽。
據傳聞,休沐的通知一經下達,那群朝臣中有一大半人居然病倒了,甚至連床都下不了。
皇城中的醫師頓時變得異常搶手,忙碌得不可開交。
各個朝臣的家中彌漫著濃烈的藥味。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休沐竟然持續了半個月之久,且毫無消息。
這群朝臣此刻頭上仿佛懸掛著一把隨時可能落下的利劍,整日處於惶恐不安之中。
佑德帝雖然沒有正式開朝,但實際上這些朝臣的所有信息和罪證都已經全部被送到了他手中。
他之所以現在不發動,隻是因為他覺得看著這些人每天提心吊膽地數著日子很有趣罷了。
畢竟,他家淮安遭受了這麽大的罪過,說到底還是這群人鬧出來的。
所以,他這樣嚇唬嚇唬他們,已經算是非常仁慈了。
與此同時,兩人正在這裏熱烈地討論著皇城的熱鬧景象。
而坐在一旁的琢光則將目光投向了楚君俞,他的神色也發生了變化。
一開始,他看待楚君俞就像是看待一個小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眼神逐漸增添了幾分欣賞。
這半個月以來,事實正如嵐塵所說的那樣,大弟子性格穩重,而後邊的弟子們可以適當收取一些活潑開朗的,這樣大家相互彌補,偶爾還能給琢光帶來一些驚喜。
琢光看著楚君俞,心中越發滿意起來。
而他家中的小乖崽兒也十分喜歡和楚君俞一起玩。
或許,這便是同齡人之間獨特的相處方式吧。
經過半個月的精心治療,楚淮安終於能夠重新開始正常的修煉了。
於是,琢光選擇了一個午膳人都齊的時間,提出了想要將楚君俞收歸門下的想法。
原本安靜享用午餐的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反應各異。
雲渺正咬著雞腿,聽到琢光的話後,手中的動作頓了一下。嵐塵倒是淡定的抿了口茶,隻是嘴邊多了幾分不可察的笑意。
佑德帝和大長老則激動地放下了筷子,臉上滿是期待之色。
楚淮安對目前的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還算鎮定,但眼中也流露出幾分喜悅。
然而,隻有楚君俞似乎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