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撿破爛
港綜:從給大D當馬仔開始崛起 作者:白白了開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玟龍和林祥在辦公室裏閑聊了一陣。
主要是李玟龍在了解林祥的計劃。
以前,兩人雖然多有合作,但他們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並不會因為關係而徇私。
更不會直接插手對方的事務。
當然,這是因為李玟龍的集團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公司的事會被很多人盯著,受規章製度製約。
另一方麵,李玟龍對林祥其實也不是完全放心的。
夫妻之間反目成仇的都多了去,這年輕人就是和自己女兒談了個戀愛而已,以後誰知道他們的關係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而李玟龍在集團的股份,他本來是要交給自己女兒的,也隻能交給她,作為最後的安身之本。
所以李玟龍防備的不是文祥集團,而是防備著林祥。
直到現在,雙方關係親密無間,李玟龍才正式對林祥毫無保留,其中,甚至還包括他很多公司機密。
不可否認,這次的合作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李玟龍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對。
利益捆綁比聯姻還要牢靠。
如果林祥和餘文慧關係始終密切,那這份利益就是錦上添花。
如果林祥和餘文慧哪一天不幸走向決裂,至少利益會讓兩人都有所顧慮,不至於打得頭破血流。
何樂而不為?
“商業的根本,都敵不過開源節流四個字,開源很難,但節流……能做的就多了。”
到了自己的專業領域,李玟龍說得振振有詞,仿佛要在林祥麵前掰回一城似的。
“原料,工人,技術……但其中最關鍵的,或者說,把這些統統整合到一起的,是機器。”
他豎起一根手指,無比認真。
“一條好的流水線,能節省原料,節約工人,更能生產出更優秀的產品,內地如今在工業上的困境,以及港島曾經的輝煌,都源於此。”
林祥輕輕頷首,聽得很認真。
未來華夏被稱為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國,即使是他,耳濡目染下也是略有了解。
當然,在他以未來的經驗來看,基建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包括建工廠、收購航運公司,甚至支持走私路線,就是林祥試圖在用另一種方式複刻基建帶來的整體效益。
不過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事,所以林祥隻是認真傾聽著。
看到他這副模樣,李玟龍露出滿意的笑容,豎起的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
“不怕你笑話,我當初其實是撿洋人和霓虹人的破爛機器才起家的,至今,也非常依賴國外的生產技術。”
破爛隻是個說法。
實際上,港島在過去的世界大戰裏經曆了日落國——霓虹——日落國的統治輪回。
一開始,日落國把港島當作殖民地來經營時,雖然主要是看中其港口,但洋商帶來的輕工業技術和機器,依然讓港島小步快跑,進入了工業化社會。
然後霓虹軍隊就來了。
洋人被迫跑路,他們可不會為了一個殖民地浪費自己的小命。
隻不過帶不走的機器設備,自然就隻能選擇賤賣。
這是李玟龍父輩,乃至港島很多第一代商人發家的契機。
在霓虹人占領時期,他們之中的幸運兒依然保留了這些工廠,緊鑼密鼓地生產著城市需要的各種工業品。
甚至於,軍用品。
為了滿足戰爭需求,霓虹人不得不把一部分軍用物資的生產放到了港島。
巧合的是,等他們戰敗後,又又留下了一批在當時堪稱寶貴的生產機器。
本就積累了財富的港島商人,在這時期獲得了第二次的發展機會,期間,港島如今赫赫有名的雙李等等富商順勢崛起。
一直到了李玟龍這一代。
“本來我以為,好機會就這麽多了,結果沒想到,公司到我手裏的時候,居然還能迎來爆發的機會。”
對於這種事情,林祥是聽得一愣一愣的。
他對港島的認識都僅限於看過的電影,以及曆史課本上偶有的提及,根本沒有細究過,更不會在意這片土地上的過去。
他要的是未來!
李玟龍卻是嗬嗬一笑,有些自嘲地搖了搖頭。
“這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事情,二戰後歐洲急於重建,再加上生活被壓抑得久了,當時歐洲發展起了非常強大和全麵的工業。”
“歐洲?那和港島有什麽關係?而且您發家的時機,應該是指二戰後二十年?”
“沒錯。”李玟龍點頭承認。
“就是歐洲重建結束後,他們本土開始淘汰落後產能,或者因為本土工人薪資過高,還是轉移一些價值不高的產能,這才給了我機會。”
林祥這才恍然大悟。
這方麵他就熟悉多了。
“由於前期的積累,再加上全世界各個殖民地的獨立風波,港島成為了不錯的產能轉移地,也是那個時候,我的公司正式升級為集團,從此和歐洲資本建立了密切的渠道關係,但也有了新的困擾。”
李玟龍似乎失去了興致,說起這個,語氣隱隱有些失落。
林祥皺起眉頭,陷入了思索。
“是……太過於密切的原因?”
李玟龍總算是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沒錯,”他又有些沉重地點了點頭,“集團那幾位股東實際上就是歐洲的資本,而集團賴以為生的生產線,同樣全都來自於歐洲,無一例外。”
在這個年代,來自歐洲的生產線就是品質的保證。
“我雖然承接了來自歐洲的產能,但這部分產能隻能依賴歐洲的機器……在過去,利潤低點就低點,至少還能賺錢,但現在,如果我們想把生產線搬進迦沙,要應對的麻煩就沒那麽容易解決了。”
什麽洋人工程師來一趟要一萬美元、維護生產線的支出比生產線本身的成本還要高等等,這可不是故事本上的文章傳言,而是實打實存在於生產生活之中。
而其中最麻煩的是,這些生產線的廠家,未必會被允許把機器賣到迦沙。
“我的人幹幹維護還行,但生產線來自歐洲,其中購買、運輸,乃至調試,可沒辦法在迦沙進行。”
李玟龍坦然地看著林祥。
說實話,他一開始都完全沒想到雙方的合作會如此順利。
順利到,他連提及這個問題的合適時機都沒有。
但聽到心腹回傳的報告,意識到迦沙實打實的百萬級人口城市帶來的商機和潛力,李玟龍就知道,他這個問題拖延越久,他們賺錢的機會就越少。
主要是李玟龍在了解林祥的計劃。
以前,兩人雖然多有合作,但他們都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並不會因為關係而徇私。
更不會直接插手對方的事務。
當然,這是因為李玟龍的集團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公司的事會被很多人盯著,受規章製度製約。
另一方麵,李玟龍對林祥其實也不是完全放心的。
夫妻之間反目成仇的都多了去,這年輕人就是和自己女兒談了個戀愛而已,以後誰知道他們的關係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而李玟龍在集團的股份,他本來是要交給自己女兒的,也隻能交給她,作為最後的安身之本。
所以李玟龍防備的不是文祥集團,而是防備著林祥。
直到現在,雙方關係親密無間,李玟龍才正式對林祥毫無保留,其中,甚至還包括他很多公司機密。
不可否認,這次的合作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李玟龍並不覺得這有什麽不對。
利益捆綁比聯姻還要牢靠。
如果林祥和餘文慧關係始終密切,那這份利益就是錦上添花。
如果林祥和餘文慧哪一天不幸走向決裂,至少利益會讓兩人都有所顧慮,不至於打得頭破血流。
何樂而不為?
“商業的根本,都敵不過開源節流四個字,開源很難,但節流……能做的就多了。”
到了自己的專業領域,李玟龍說得振振有詞,仿佛要在林祥麵前掰回一城似的。
“原料,工人,技術……但其中最關鍵的,或者說,把這些統統整合到一起的,是機器。”
他豎起一根手指,無比認真。
“一條好的流水線,能節省原料,節約工人,更能生產出更優秀的產品,內地如今在工業上的困境,以及港島曾經的輝煌,都源於此。”
林祥輕輕頷首,聽得很認真。
未來華夏被稱為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國,即使是他,耳濡目染下也是略有了解。
當然,在他以未來的經驗來看,基建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包括建工廠、收購航運公司,甚至支持走私路線,就是林祥試圖在用另一種方式複刻基建帶來的整體效益。
不過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事,所以林祥隻是認真傾聽著。
看到他這副模樣,李玟龍露出滿意的笑容,豎起的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
“不怕你笑話,我當初其實是撿洋人和霓虹人的破爛機器才起家的,至今,也非常依賴國外的生產技術。”
破爛隻是個說法。
實際上,港島在過去的世界大戰裏經曆了日落國——霓虹——日落國的統治輪回。
一開始,日落國把港島當作殖民地來經營時,雖然主要是看中其港口,但洋商帶來的輕工業技術和機器,依然讓港島小步快跑,進入了工業化社會。
然後霓虹軍隊就來了。
洋人被迫跑路,他們可不會為了一個殖民地浪費自己的小命。
隻不過帶不走的機器設備,自然就隻能選擇賤賣。
這是李玟龍父輩,乃至港島很多第一代商人發家的契機。
在霓虹人占領時期,他們之中的幸運兒依然保留了這些工廠,緊鑼密鼓地生產著城市需要的各種工業品。
甚至於,軍用品。
為了滿足戰爭需求,霓虹人不得不把一部分軍用物資的生產放到了港島。
巧合的是,等他們戰敗後,又又留下了一批在當時堪稱寶貴的生產機器。
本就積累了財富的港島商人,在這時期獲得了第二次的發展機會,期間,港島如今赫赫有名的雙李等等富商順勢崛起。
一直到了李玟龍這一代。
“本來我以為,好機會就這麽多了,結果沒想到,公司到我手裏的時候,居然還能迎來爆發的機會。”
對於這種事情,林祥是聽得一愣一愣的。
他對港島的認識都僅限於看過的電影,以及曆史課本上偶有的提及,根本沒有細究過,更不會在意這片土地上的過去。
他要的是未來!
李玟龍卻是嗬嗬一笑,有些自嘲地搖了搖頭。
“這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事情,二戰後歐洲急於重建,再加上生活被壓抑得久了,當時歐洲發展起了非常強大和全麵的工業。”
“歐洲?那和港島有什麽關係?而且您發家的時機,應該是指二戰後二十年?”
“沒錯。”李玟龍點頭承認。
“就是歐洲重建結束後,他們本土開始淘汰落後產能,或者因為本土工人薪資過高,還是轉移一些價值不高的產能,這才給了我機會。”
林祥這才恍然大悟。
這方麵他就熟悉多了。
“由於前期的積累,再加上全世界各個殖民地的獨立風波,港島成為了不錯的產能轉移地,也是那個時候,我的公司正式升級為集團,從此和歐洲資本建立了密切的渠道關係,但也有了新的困擾。”
李玟龍似乎失去了興致,說起這個,語氣隱隱有些失落。
林祥皺起眉頭,陷入了思索。
“是……太過於密切的原因?”
李玟龍總算是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沒錯,”他又有些沉重地點了點頭,“集團那幾位股東實際上就是歐洲的資本,而集團賴以為生的生產線,同樣全都來自於歐洲,無一例外。”
在這個年代,來自歐洲的生產線就是品質的保證。
“我雖然承接了來自歐洲的產能,但這部分產能隻能依賴歐洲的機器……在過去,利潤低點就低點,至少還能賺錢,但現在,如果我們想把生產線搬進迦沙,要應對的麻煩就沒那麽容易解決了。”
什麽洋人工程師來一趟要一萬美元、維護生產線的支出比生產線本身的成本還要高等等,這可不是故事本上的文章傳言,而是實打實存在於生產生活之中。
而其中最麻煩的是,這些生產線的廠家,未必會被允許把機器賣到迦沙。
“我的人幹幹維護還行,但生產線來自歐洲,其中購買、運輸,乃至調試,可沒辦法在迦沙進行。”
李玟龍坦然地看著林祥。
說實話,他一開始都完全沒想到雙方的合作會如此順利。
順利到,他連提及這個問題的合適時機都沒有。
但聽到心腹回傳的報告,意識到迦沙實打實的百萬級人口城市帶來的商機和潛力,李玟龍就知道,他這個問題拖延越久,他們賺錢的機會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