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倆正在談論林琛,可是林如海絕對想不到,林琛此時正在跟賈璉相談甚歡。
賈璉原本對這位便宜表弟是敬而遠之的。
他雖然擅長庶務,卻是個一拿起書本就頭疼的,這位表弟可是兩榜進士出身,更別說人家自幼兒就是勳貴子弟的表率,還做過幾年的皇子伴讀,跟他不是一路人。
如今兩人坐下吃茶閑談,未曾料想,他這位光風霽月的表弟對風流之道也是極精通的,這可真是大大出賈璉的意料之外。
隻不過表弟不愧是兩榜進士出身,將風月之事說得極為雅致,聽得賈璉驚歎連連,連聲稱妙。
兩人不多時便親熱的如同至親骨肉兄弟一般。
“愚兄再沒想到能與表弟如此相得,當真是相見恨晚。”賈璉連連拍手笑歎。
“其實兄弟原本不擅長此道,年少時喜歡閑遊,在平安州得遇岐王殿下,蒙殿下抬愛提攜高樂了幾日,遂有涉獵,與此道略知一二。”
賈璉心裏一驚,看著林琛的目光有些驚疑不定:“岐王殿下?”
林琛的表情依然平靜,隱隱有些歎息:“是啊,歧王殿下素有賢名,三皇子殿下常來安國公府走動,我二人每每閑聊提及,都是極歎服呢。”
賈璉了然,這件事他聽說過,三皇子跟安國公府走得很近,他有好幾次都遇見三皇子跟林琛一起吃茶。
這麽說來,大家都不是外人。
看著賈璉了然的目光,林琛一挑眉,他是跟三皇子吃過幾次茶不假,可是大家當時都在打太極,三皇子為了拉攏他上船,故意給別人一種兩人是同道的假像,就為了逼他就範,到時候就算他說自己不是三皇子黨,也沒人肯信。
林琛是順水推舟, 大家各取所需。
榮國府如今勢微,這些底細的事,想來岐王和三皇子都不會跟賈家的人細說的。
果然,賈璉的笑意更真誠了,他笑著說道:“去歲我奉父親的命令去往平安州,還見了岐王殿下一麵,承蒙殿下賜宴,哎喲喲,好大的排場,更別說那些舞娘有些還是番邦來的,小腰扭的比蛇還妖嬈呢,隻是可歎愚兄沒福氣摸上一摸的。”
他的表情回味無窮,似乎仍在懷念當日的場景,還有著無盡的遺憾。
“番邦來的舞女算什麽?岐王殿下宮中還有金發美人兒呢,眼睛是藍色的,身上的肌膚比象牙還白。”
賈璉拍手笑道:“我倒是沒看到金發的美人兒,卻看見那個金發的小王子了,眼窩那麽深,簡直想讓人醉死在裏頭,比我身邊的小幺兒可俊多了。”
林琛知道賈璉有龍陽之好,是個葷素不忌的,遂笑道:“璉二哥也算是個俊俏的郎君,就沒跟那小王子多聊上幾句嗎?”
“他們說的話嘰裏咕嚕的,言語也不通啊,那個小王子雖然會幾句咱們的話,見了我卻是沒話的,人家隻跟王爺說呢,不過,他跟王爺的關係還真不一般,我聽一個灑掃婆子說,這小王子每年都來一趟平安州呢,走的時候跟王爺難舍難分的,我再也沒想到岐王殿下好這一口兒。”
林琛的眼睛一閃,笑道:“岐王殿下安享尊榮,自然不是我們可比的。”
賈璉歎息著說道:“天潢貴胄也未必如意,岐王殿下也有著心事呢,此事再也不必提了,明天我請表弟去花船上吃酒如何?”
“如今璉二哥到了此處,本應該我盡地主之誼,哪裏還用璉二哥破費呢?明日我們一同去鬆散鬆散,璉二哥可不要推辭啊?”
賈璉拍手笑道:“如此甚好。”
這廂徒淵小臉繃得緊緊的,正在跟袁怡說話。
“父皇最近也不知道怎麽想的,上一陣子倒突然跟母後生分了,甄妃卻很受寵,父皇一個月倒有半個月在她那裏,母後如今都清減了不少,我央告姑媽去說過一回,也是不中用。”
“甄妃也是伴駕多年的人了,算得上盛寵不衰,這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兒。”
“你不知道,父親近日又寵了一個什麽賈女官兒?終日在禦書房侍奉筆硯,風頭都快壓過甄妃了,如今這兩個女人在宮裏明爭暗鬥的,聽說三哥都遭了父皇的訓斥。
我來之前這兩個女人還去鳳安宮找母後評理呢,簡直是豈有此理,我在京裏實在待著鬱悶,就來找你了。”
“賈女官?賈元春?”袁怡不由得有些失態。
“是啊,好像是叫什麽春兒的,原來是我母後的丫頭,也不知道怎麽的就入了父皇的眼,弄得我母後如今沒少在背後被甄妃他們笑,真真是氣死人了。”
袁怡若有所思,按照原定的時間線,這時候林如海應該已經去世了,賈璉是隨著黛玉回南的,還沒回家,元春就已經封妃了,他是快馬加鞭趕回去的。
按這麽算,離賈元春封妃的日子也不遠了,而且聽這個意思,皇帝舅舅是有意讓甄家和賈家打擂台,這就有意思了,這兩家是老親,關係一向不錯,聽說當年賈元春進宮就是走的甄妃的路子。
怪不得如今甄妃要跳腳呢,她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不是嘔出一口老血嗎?
不過他們兩家都是鐵杆的岐王的黨,岐王是決計不會讓他們內鬥的,可是如果元春懷孕了呢?兩家的爭鬥就更白熱化了,賈家是否還願意做岐王黨?如果不做,他們會聯係誰?南安郡王?
要說這天下岐王最恨誰,那鐵定是南安郡王了,隻怕挫骨揚灰,岐王都不解恨。
書中說賈璉去了平安州,難道跟這件事有關?
探春最後遠嫁也是替南安郡王府的姑娘去的,難道這兩家這麽快就要化幹戈為玉帛了?
徒淵推了袁怡一下。
“姐,你走什麽神呢?人家跟你說正經事,你還走神?”
“你別瞎操心了,舅舅舅媽心裏有數,你一個小孩子瞎摻和什麽?”
“這是瞎摻和嗎?我那是幫我母後。”
然後越幫越忙,袁怡終於懂了,為啥皇帝舅舅和皇後舅媽把徒淵給踢出來了,這小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太礙事了。
賈璉原本對這位便宜表弟是敬而遠之的。
他雖然擅長庶務,卻是個一拿起書本就頭疼的,這位表弟可是兩榜進士出身,更別說人家自幼兒就是勳貴子弟的表率,還做過幾年的皇子伴讀,跟他不是一路人。
如今兩人坐下吃茶閑談,未曾料想,他這位光風霽月的表弟對風流之道也是極精通的,這可真是大大出賈璉的意料之外。
隻不過表弟不愧是兩榜進士出身,將風月之事說得極為雅致,聽得賈璉驚歎連連,連聲稱妙。
兩人不多時便親熱的如同至親骨肉兄弟一般。
“愚兄再沒想到能與表弟如此相得,當真是相見恨晚。”賈璉連連拍手笑歎。
“其實兄弟原本不擅長此道,年少時喜歡閑遊,在平安州得遇岐王殿下,蒙殿下抬愛提攜高樂了幾日,遂有涉獵,與此道略知一二。”
賈璉心裏一驚,看著林琛的目光有些驚疑不定:“岐王殿下?”
林琛的表情依然平靜,隱隱有些歎息:“是啊,歧王殿下素有賢名,三皇子殿下常來安國公府走動,我二人每每閑聊提及,都是極歎服呢。”
賈璉了然,這件事他聽說過,三皇子跟安國公府走得很近,他有好幾次都遇見三皇子跟林琛一起吃茶。
這麽說來,大家都不是外人。
看著賈璉了然的目光,林琛一挑眉,他是跟三皇子吃過幾次茶不假,可是大家當時都在打太極,三皇子為了拉攏他上船,故意給別人一種兩人是同道的假像,就為了逼他就範,到時候就算他說自己不是三皇子黨,也沒人肯信。
林琛是順水推舟, 大家各取所需。
榮國府如今勢微,這些底細的事,想來岐王和三皇子都不會跟賈家的人細說的。
果然,賈璉的笑意更真誠了,他笑著說道:“去歲我奉父親的命令去往平安州,還見了岐王殿下一麵,承蒙殿下賜宴,哎喲喲,好大的排場,更別說那些舞娘有些還是番邦來的,小腰扭的比蛇還妖嬈呢,隻是可歎愚兄沒福氣摸上一摸的。”
他的表情回味無窮,似乎仍在懷念當日的場景,還有著無盡的遺憾。
“番邦來的舞女算什麽?岐王殿下宮中還有金發美人兒呢,眼睛是藍色的,身上的肌膚比象牙還白。”
賈璉拍手笑道:“我倒是沒看到金發的美人兒,卻看見那個金發的小王子了,眼窩那麽深,簡直想讓人醉死在裏頭,比我身邊的小幺兒可俊多了。”
林琛知道賈璉有龍陽之好,是個葷素不忌的,遂笑道:“璉二哥也算是個俊俏的郎君,就沒跟那小王子多聊上幾句嗎?”
“他們說的話嘰裏咕嚕的,言語也不通啊,那個小王子雖然會幾句咱們的話,見了我卻是沒話的,人家隻跟王爺說呢,不過,他跟王爺的關係還真不一般,我聽一個灑掃婆子說,這小王子每年都來一趟平安州呢,走的時候跟王爺難舍難分的,我再也沒想到岐王殿下好這一口兒。”
林琛的眼睛一閃,笑道:“岐王殿下安享尊榮,自然不是我們可比的。”
賈璉歎息著說道:“天潢貴胄也未必如意,岐王殿下也有著心事呢,此事再也不必提了,明天我請表弟去花船上吃酒如何?”
“如今璉二哥到了此處,本應該我盡地主之誼,哪裏還用璉二哥破費呢?明日我們一同去鬆散鬆散,璉二哥可不要推辭啊?”
賈璉拍手笑道:“如此甚好。”
這廂徒淵小臉繃得緊緊的,正在跟袁怡說話。
“父皇最近也不知道怎麽想的,上一陣子倒突然跟母後生分了,甄妃卻很受寵,父皇一個月倒有半個月在她那裏,母後如今都清減了不少,我央告姑媽去說過一回,也是不中用。”
“甄妃也是伴駕多年的人了,算得上盛寵不衰,這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兒。”
“你不知道,父親近日又寵了一個什麽賈女官兒?終日在禦書房侍奉筆硯,風頭都快壓過甄妃了,如今這兩個女人在宮裏明爭暗鬥的,聽說三哥都遭了父皇的訓斥。
我來之前這兩個女人還去鳳安宮找母後評理呢,簡直是豈有此理,我在京裏實在待著鬱悶,就來找你了。”
“賈女官?賈元春?”袁怡不由得有些失態。
“是啊,好像是叫什麽春兒的,原來是我母後的丫頭,也不知道怎麽的就入了父皇的眼,弄得我母後如今沒少在背後被甄妃他們笑,真真是氣死人了。”
袁怡若有所思,按照原定的時間線,這時候林如海應該已經去世了,賈璉是隨著黛玉回南的,還沒回家,元春就已經封妃了,他是快馬加鞭趕回去的。
按這麽算,離賈元春封妃的日子也不遠了,而且聽這個意思,皇帝舅舅是有意讓甄家和賈家打擂台,這就有意思了,這兩家是老親,關係一向不錯,聽說當年賈元春進宮就是走的甄妃的路子。
怪不得如今甄妃要跳腳呢,她這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不是嘔出一口老血嗎?
不過他們兩家都是鐵杆的岐王的黨,岐王是決計不會讓他們內鬥的,可是如果元春懷孕了呢?兩家的爭鬥就更白熱化了,賈家是否還願意做岐王黨?如果不做,他們會聯係誰?南安郡王?
要說這天下岐王最恨誰,那鐵定是南安郡王了,隻怕挫骨揚灰,岐王都不解恨。
書中說賈璉去了平安州,難道跟這件事有關?
探春最後遠嫁也是替南安郡王府的姑娘去的,難道這兩家這麽快就要化幹戈為玉帛了?
徒淵推了袁怡一下。
“姐,你走什麽神呢?人家跟你說正經事,你還走神?”
“你別瞎操心了,舅舅舅媽心裏有數,你一個小孩子瞎摻和什麽?”
“這是瞎摻和嗎?我那是幫我母後。”
然後越幫越忙,袁怡終於懂了,為啥皇帝舅舅和皇後舅媽把徒淵給踢出來了,這小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太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