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看了王夫人一眼,她這個小兒媳婦兒啊,看著佛爺似的,其實比誰都貪心。
不過有一句話說對了,一事不煩二主,既然張口問林家借銀子,那不如就一步到位,反正定下兩個孩子的親事,林家的家當本來就應該是黛玉的,別說家裏急用,隻借三十萬兩,便是五十萬兩也不多。
到了晚間,賈母親自寫信去揚州借銀子,順便又寫了一封信給賈璉,讓他拿著銀票趕緊回來,家裏等著急用。
卻說揚州這邊,到了林琛加冠禮的當日,禦史府中門大開,官轎車馬停了大半條街,還有官員和夫人們絡繹不絕的進來。
今日林琛加冠禮的大賓請的是兩江總督秦英,秦英是林如海的同年,也是在書院時的同門師兄,隻因這些年林如海不肯表明立場,兩個人的關係有點微妙。
如今林如海投靠了聖上,算是四皇子黨,那跟秦英就是一家人,本來就是同年,如今又是同氣連枝的,關係自然是一日千裏。
秦英一大早就來到了林家,他為了參加林琛的加冠禮,特意趕到了揚州,林如海親自迎出門去,拱手深深一揖。
“多謝師兄舟車勞頓來參加小兒的加冠禮,如海感激不盡。”
“師弟客氣了,能為林賢侄做大賓,是為兄的榮幸啊。”
兩人相視而笑,攜著手走進門去。
內宅裏,袁怡也帶著先到的眾位夫人迎出門去,同秦夫人執手而入。
兩江總督是封疆大吏,秦夫人是從一品誥命夫人,從前也是常進宮的,宮宴上兩個人見過,並不算陌生。
她笑著說道:“許久未見郡主了,著實惦念著,偏偏前些日子我病了,等我好些了,又聽說你們出發去了平安州,思量著竟是沒有機會見了,再也沒想到,今日還能再見一麵,可見這是天定的緣分,你我怎麽都是要見的。”
“既然是上天注定的緣分,怎麽不見你家二姑娘?我心裏實在惦記她,自從她跟著你們赴任之後,我們便沒見過了,你也是的,怎麽不帶著她過來?難道怕我吃了她不成?”
秦夫人笑著說道:“哪裏是因為這個,她倒是想來呢,隻是不方便。”她悄悄的湊到袁怡的耳朵邊上:“二丫頭定親了,最近在家裏繡嫁妝,不便見人的”。
袁怡驚訝的說道:“我怎麽沒聽說?你這捂的夠嚴實的,到底是哪一家呢?”
“江寧將軍他們家三小子,長得挺結實,人也憨憨厚厚的,把二丫頭交給他,我放心。”
“當真是好姻緣,你們兩家也算是門當戶對的。”
可不是麽,一個兩江總督,一個江寧將軍,一文一武,都是從一品大員,確實門當戶對。
秦夫人又問道:“聽說大姑娘回來了?今日怎麽不見?”
“她在後頭待客呢,跟一眾小姐妹在一起,正在頑呢,回頭你就見著了。”
被秦夫人問起的黛玉帶著丫頭婆子們在後頭正廳上款待各府的小姐們。
黛玉今日打扮的十分靈巧喜慶,頭上戴著整套的粉色水晶簪子,脖子上掛著金色盤龍瓔珞翡翠的項圈,穿著一身粉嫩薄紗的襦衫襦裙,顯得小姑娘嬌嬌嫩嫩的,十分惹人喜愛。
她是頭一次待客,心裏難免有些緊張,從前她在揚州的時候,一則她年紀尚小,二則母親一直病著,也沒機會。
黛玉捏著帕子,臉上笑得有幾分僵硬,心中暗自小心,今天是哥哥的大日子,萬萬不能行差踏錯,被人恥笑了去。
明心站在她的身後,偶爾提點著她,從服飾上辨認著眾位小姐的身份,不可將嫡女和庶女弄混了,會惹人笑的,又寬慰她放平心態,不必緊張。
黛玉安排著諸位小姐一一入座,陪著小姐妹們說笑,大家年齡相當,氣氛倒也和睦。
這廂,袁怡邀請秦夫人跟她一起坐在上頭,陸陸續續的又有一些夫人到來。
丫頭們來報吉時到了,袁怡方才起身,邀請眾位夫人一起到樓上觀禮,又打發人去叫姑娘們。
樓上張燈結彩,一張張雅座擺在窗前,方便夫人們觀禮。
眾人互相謙讓著入了座,樓下高搭的玉台之上,隻聽得絲竹聲繞梁,林琛一襲青衫端坐在香案前,案上香煙嫋嫋。
正賓秦英並讚者劉明坐在香案一側,林如海並安國公坐在另一側,安國公麵沉如水,始終寒著一張臉,一言不發。
林如海起身向秦英深深一揖,恭請正賓。
秦英回了一禮,淨手上前,為林琛束發,一加其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二加其冠,祝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服。”
因著林琛已經授了官職,三加其冠,加的便是其四品官服,緋色的官袍襯得林琛麵如冠玉,唇若塗丹,袍袖輕拂之間,身姿灑脫,眉目宛然若神,看得樓上一眾小娘子麵紅耳赤。
秦英祝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揚州知府劉明上前撤去冠禮物品,他今日充當讚者,向秦英遞上酒樽,秦英接過到席前麵向林琛祝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林琛輕揮袍袖,長身玉立,向秦英深施一禮,接過酒樽,在席略一祭酒,仰頭一飲而盡,動作揮灑自如,如行雲流水,向秦英又深施一禮,此為謝禮,以感謝秦英為其加冠。
秦英才要回答,便聽得台下一陣大亂,心中十分驚訝。
且不說林如海本是二品大員,又在揚州經營多年,眾人私下裏縱然有些齟齬,當麵上也不會掃他的麵子。
更別說秦英本是封疆大吏,在這兩江地界以他為尊,今日他來加冠,竟然有人來鬧場,這就是在打他的臉。
秦英的臉色沉了下來,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雙目如電,直直望向台下。
不過有一句話說對了,一事不煩二主,既然張口問林家借銀子,那不如就一步到位,反正定下兩個孩子的親事,林家的家當本來就應該是黛玉的,別說家裏急用,隻借三十萬兩,便是五十萬兩也不多。
到了晚間,賈母親自寫信去揚州借銀子,順便又寫了一封信給賈璉,讓他拿著銀票趕緊回來,家裏等著急用。
卻說揚州這邊,到了林琛加冠禮的當日,禦史府中門大開,官轎車馬停了大半條街,還有官員和夫人們絡繹不絕的進來。
今日林琛加冠禮的大賓請的是兩江總督秦英,秦英是林如海的同年,也是在書院時的同門師兄,隻因這些年林如海不肯表明立場,兩個人的關係有點微妙。
如今林如海投靠了聖上,算是四皇子黨,那跟秦英就是一家人,本來就是同年,如今又是同氣連枝的,關係自然是一日千裏。
秦英一大早就來到了林家,他為了參加林琛的加冠禮,特意趕到了揚州,林如海親自迎出門去,拱手深深一揖。
“多謝師兄舟車勞頓來參加小兒的加冠禮,如海感激不盡。”
“師弟客氣了,能為林賢侄做大賓,是為兄的榮幸啊。”
兩人相視而笑,攜著手走進門去。
內宅裏,袁怡也帶著先到的眾位夫人迎出門去,同秦夫人執手而入。
兩江總督是封疆大吏,秦夫人是從一品誥命夫人,從前也是常進宮的,宮宴上兩個人見過,並不算陌生。
她笑著說道:“許久未見郡主了,著實惦念著,偏偏前些日子我病了,等我好些了,又聽說你們出發去了平安州,思量著竟是沒有機會見了,再也沒想到,今日還能再見一麵,可見這是天定的緣分,你我怎麽都是要見的。”
“既然是上天注定的緣分,怎麽不見你家二姑娘?我心裏實在惦記她,自從她跟著你們赴任之後,我們便沒見過了,你也是的,怎麽不帶著她過來?難道怕我吃了她不成?”
秦夫人笑著說道:“哪裏是因為這個,她倒是想來呢,隻是不方便。”她悄悄的湊到袁怡的耳朵邊上:“二丫頭定親了,最近在家裏繡嫁妝,不便見人的”。
袁怡驚訝的說道:“我怎麽沒聽說?你這捂的夠嚴實的,到底是哪一家呢?”
“江寧將軍他們家三小子,長得挺結實,人也憨憨厚厚的,把二丫頭交給他,我放心。”
“當真是好姻緣,你們兩家也算是門當戶對的。”
可不是麽,一個兩江總督,一個江寧將軍,一文一武,都是從一品大員,確實門當戶對。
秦夫人又問道:“聽說大姑娘回來了?今日怎麽不見?”
“她在後頭待客呢,跟一眾小姐妹在一起,正在頑呢,回頭你就見著了。”
被秦夫人問起的黛玉帶著丫頭婆子們在後頭正廳上款待各府的小姐們。
黛玉今日打扮的十分靈巧喜慶,頭上戴著整套的粉色水晶簪子,脖子上掛著金色盤龍瓔珞翡翠的項圈,穿著一身粉嫩薄紗的襦衫襦裙,顯得小姑娘嬌嬌嫩嫩的,十分惹人喜愛。
她是頭一次待客,心裏難免有些緊張,從前她在揚州的時候,一則她年紀尚小,二則母親一直病著,也沒機會。
黛玉捏著帕子,臉上笑得有幾分僵硬,心中暗自小心,今天是哥哥的大日子,萬萬不能行差踏錯,被人恥笑了去。
明心站在她的身後,偶爾提點著她,從服飾上辨認著眾位小姐的身份,不可將嫡女和庶女弄混了,會惹人笑的,又寬慰她放平心態,不必緊張。
黛玉安排著諸位小姐一一入座,陪著小姐妹們說笑,大家年齡相當,氣氛倒也和睦。
這廂,袁怡邀請秦夫人跟她一起坐在上頭,陸陸續續的又有一些夫人到來。
丫頭們來報吉時到了,袁怡方才起身,邀請眾位夫人一起到樓上觀禮,又打發人去叫姑娘們。
樓上張燈結彩,一張張雅座擺在窗前,方便夫人們觀禮。
眾人互相謙讓著入了座,樓下高搭的玉台之上,隻聽得絲竹聲繞梁,林琛一襲青衫端坐在香案前,案上香煙嫋嫋。
正賓秦英並讚者劉明坐在香案一側,林如海並安國公坐在另一側,安國公麵沉如水,始終寒著一張臉,一言不發。
林如海起身向秦英深深一揖,恭請正賓。
秦英回了一禮,淨手上前,為林琛束發,一加其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二加其冠,祝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服。”
因著林琛已經授了官職,三加其冠,加的便是其四品官服,緋色的官袍襯得林琛麵如冠玉,唇若塗丹,袍袖輕拂之間,身姿灑脫,眉目宛然若神,看得樓上一眾小娘子麵紅耳赤。
秦英祝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揚州知府劉明上前撤去冠禮物品,他今日充當讚者,向秦英遞上酒樽,秦英接過到席前麵向林琛祝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林琛輕揮袍袖,長身玉立,向秦英深施一禮,接過酒樽,在席略一祭酒,仰頭一飲而盡,動作揮灑自如,如行雲流水,向秦英又深施一禮,此為謝禮,以感謝秦英為其加冠。
秦英才要回答,便聽得台下一陣大亂,心中十分驚訝。
且不說林如海本是二品大員,又在揚州經營多年,眾人私下裏縱然有些齟齬,當麵上也不會掃他的麵子。
更別說秦英本是封疆大吏,在這兩江地界以他為尊,今日他來加冠,竟然有人來鬧場,這就是在打他的臉。
秦英的臉色沉了下來,看向林如海。
林如海雙目如電,直直望向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