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俊歎道:“孤如今一合上眼,仿佛就看見慧兒臨去時的樣子,悔恨的心都麻木了,在這件事上,孤不如你和老五有決斷,生生的害了她,也害了自己。”
林琛勸道:“殿下是國之儲君,與我等並不相同,您的心思我豈有不知道的,實在是為了護著她,您這是投鼠忌器呢。”
徒俊的眼圈兒紅了,他伸手拍著林琛的肩說道:“知孤者,卿也。”
轉而又對林琛說道:“錚兒如今怎樣了?”
周側妃所出皇長孫徒錚,自從一生下來就被袁怡帶回了公主府,後又帶回威遠侯府。
見太子殿下問起了皇孫,林琛答道:“殿下不必惦記,小皇孫好著呢,每日裏能吃能睡的,待皇後娘娘好些了,將小皇孫接進宮裏,殿下便能父子團圓了。”
徒俊聞言鼻子一酸,點點頭說道:“孤也盼著那一天呢。”
……
黛玉出閣之前,迎春惜春寶釵湘雲都來給她添妝,卻發現黛玉清減了好些。
自從周慧去後,黛玉一連數日淚水便未幹過,午夜夢回,總夢到在平安州時的情形。還夢見上一次進宮裏,周慧歡喜的衝她跑過來的樣子,夢醒早已經淚流滿麵。
近些日子她總是到嫂子那邊去看侄兒侄女並錚哥兒,一坐便是一整日,今日姐妹們約了來看她,方才沒有過去。
迎春已經有了身孕,黛玉將她安置在太師椅上,問道:“二姐姐如今有了身子,可覺得怎麽樣呢?”
迎春笑道:“我這整日裏,不是吃就是睡的,好著呢,倒是你看起來清減了好些。”
湘雲納悶兒的圍著她轉了一圈兒:“你怎的消瘦至此?誰給你氣受了不成?”
黛玉聞言眼圈兒一紅,將話岔了過去。
“聽說你要出門子了?怎麽還到我這裏來了?”
湘雲一拍手,說道:“都說一入侯門深似海。依我說一入宮門才深似海的,我這不是怕以後少見你,才急著過來了麽。”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包括寶玉在內,都是因為皇後娘娘鳳體欠安,才急著成婚的,畢竟國喪三年,不是人人都等得起的。
黛玉坐在椅子上,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清茶,方才舒了一口氣,歎息道:“不過幾年的光景兒,姐妹們都各奔東西了,三丫頭上月來信,也同我說起來她那裏的事。”
迎春忙道:“我也接到了三妹妹的信,信裏說她那邊不太平,竟然打了好幾回的仗,聽著就嚇人。”
黛玉歎道:“可不是麽,聽說南安郡王領兵往前頭去了,已經同真真國開了戰,三妹夫奉聖命在後頭接應著,隻不知現如今怎麽樣了?”
湘雲皺眉說道:“烽火連天的,也不知探丫頭是個什麽光景?”
寶釵搖著扇子說道:“昨個兒兵部的好幾位大人都徹夜未歸,街上有人傳說前方戰事吃緊,隻是不知他們哪裏得來的消息?既然都擔心三丫頭,我家裏最近有人去南邊走貨,不如我們寫封信去問問罷?”
眾人當即歡喜,由黛玉執筆,寫了一封信交與寶釵帶往平安州。
……
為了給皇後衝喜,成康皇帝親自下旨,由禮部尚書持六禮會同司禮監,內務府手捧奉節奉詔前往威遠侯府納采,問名。
林如海帶著林琛在正門奉迎,受禮後,將書寫著黛玉姓名八字的“表書”交與天使捧回。
擇吉日,永寧長公主乘鳳輦親送八十八抬彩禮至林府,大婚的前一日,這八十八台彩禮並黛玉的嫁妝又一路被抬往鳳安宮。
皇後娘娘看著滿院的紅綢,歡喜的晚上多用了一碗飯,成康皇帝龍心大悅。
到了吉日,徒淵一身大紅喜袍,寬衣廣袖,頭束金冠,在禮部導引下前往威遠侯府迎親。
連日來愁眉不展的眉眼,今日也平添了幾分喜氣。
這是他盼望已久的日子,在夢裏都夢過好幾回了,每一次他都是笑的合不攏嘴,而真正到了這一日,他卻眼角濕潤,心中酸楚。
剛剛在鳳安宮拜過母後將要啟程迎親的時候,看著母後強撐著虛弱的病體,輕輕的為他整理著衣袍,徒淵恨不得放聲大哭。
他強忍著悲痛出了鳳安宮,直到迎親隊伍出現在威遠侯府的街前, 他的眼中才有了幾分喜色。
婚禮辦的很盛大,也很熱鬧,可是眾人眼中卻都有著抹不去的哀愁。
拜別老父兄嫂,黛玉頭戴金冠身披鳳祆,伏在哥哥的背上,上了鳳輦,女官手捧冊寶金印隨行。
林琛輕輕的拍了兩下徒淵的肩膀,二人無言拱手別過,袁怡親自將黛玉送出了儀門,看著她在太監宮娥的簇擁下,跟著徒淵一路去了。
林如海回身以袖掩麵,哽咽難言。
也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一場大婚使得皇後娘娘的病情漸漸有了起色,徒淵和黛玉每日都在鳳安宮賴著不走,時日一久,成康皇帝開始看小兒子和小兒媳不順眼了。
還沒等他發作,前方戰報,南安郡王以身殉國,西海沿子失守了。
成康皇帝勃然大怒,命鎮海侯為元帥世子周昌為先鋒,重整旗鼓,再戰!
東宮裏,徒俊拍著林琛的肩膀說道:“母後的情形你也知道,孤是萬萬不能離開的,你在平安州多年,對那裏的情形比較了解,替孤走一遭罷,朝廷當此非常之時,倘若能和談,就先罷手,待日後朝局穩定了再說。”
林琛知道太子的意思,皇後娘娘病體沉重,成康皇帝己有禪位之心,當此非常之時,以穩定朝局為重,倘若能和談,暫息刀兵是最好。
從東宮回來,林琛與林如海密談半日,方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袁怡心事重重的替他整理行裝,“可用去辭過太太?”
林琛搖頭:“我今夜就走,家裏的事你不必惦記,有父親在。外頭有拿不定主意的就回公主府去問母親,幾個孩子你要當心,萬萬不能出了差錯。”
袁怡點頭,她已經將幾個孩子都安排在她的內室,就是林琛不說,她也不敢大意。
林琛勸道:“殿下是國之儲君,與我等並不相同,您的心思我豈有不知道的,實在是為了護著她,您這是投鼠忌器呢。”
徒俊的眼圈兒紅了,他伸手拍著林琛的肩說道:“知孤者,卿也。”
轉而又對林琛說道:“錚兒如今怎樣了?”
周側妃所出皇長孫徒錚,自從一生下來就被袁怡帶回了公主府,後又帶回威遠侯府。
見太子殿下問起了皇孫,林琛答道:“殿下不必惦記,小皇孫好著呢,每日裏能吃能睡的,待皇後娘娘好些了,將小皇孫接進宮裏,殿下便能父子團圓了。”
徒俊聞言鼻子一酸,點點頭說道:“孤也盼著那一天呢。”
……
黛玉出閣之前,迎春惜春寶釵湘雲都來給她添妝,卻發現黛玉清減了好些。
自從周慧去後,黛玉一連數日淚水便未幹過,午夜夢回,總夢到在平安州時的情形。還夢見上一次進宮裏,周慧歡喜的衝她跑過來的樣子,夢醒早已經淚流滿麵。
近些日子她總是到嫂子那邊去看侄兒侄女並錚哥兒,一坐便是一整日,今日姐妹們約了來看她,方才沒有過去。
迎春已經有了身孕,黛玉將她安置在太師椅上,問道:“二姐姐如今有了身子,可覺得怎麽樣呢?”
迎春笑道:“我這整日裏,不是吃就是睡的,好著呢,倒是你看起來清減了好些。”
湘雲納悶兒的圍著她轉了一圈兒:“你怎的消瘦至此?誰給你氣受了不成?”
黛玉聞言眼圈兒一紅,將話岔了過去。
“聽說你要出門子了?怎麽還到我這裏來了?”
湘雲一拍手,說道:“都說一入侯門深似海。依我說一入宮門才深似海的,我這不是怕以後少見你,才急著過來了麽。”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包括寶玉在內,都是因為皇後娘娘鳳體欠安,才急著成婚的,畢竟國喪三年,不是人人都等得起的。
黛玉坐在椅子上,端起茶碗呷了一口清茶,方才舒了一口氣,歎息道:“不過幾年的光景兒,姐妹們都各奔東西了,三丫頭上月來信,也同我說起來她那裏的事。”
迎春忙道:“我也接到了三妹妹的信,信裏說她那邊不太平,竟然打了好幾回的仗,聽著就嚇人。”
黛玉歎道:“可不是麽,聽說南安郡王領兵往前頭去了,已經同真真國開了戰,三妹夫奉聖命在後頭接應著,隻不知現如今怎麽樣了?”
湘雲皺眉說道:“烽火連天的,也不知探丫頭是個什麽光景?”
寶釵搖著扇子說道:“昨個兒兵部的好幾位大人都徹夜未歸,街上有人傳說前方戰事吃緊,隻是不知他們哪裏得來的消息?既然都擔心三丫頭,我家裏最近有人去南邊走貨,不如我們寫封信去問問罷?”
眾人當即歡喜,由黛玉執筆,寫了一封信交與寶釵帶往平安州。
……
為了給皇後衝喜,成康皇帝親自下旨,由禮部尚書持六禮會同司禮監,內務府手捧奉節奉詔前往威遠侯府納采,問名。
林如海帶著林琛在正門奉迎,受禮後,將書寫著黛玉姓名八字的“表書”交與天使捧回。
擇吉日,永寧長公主乘鳳輦親送八十八抬彩禮至林府,大婚的前一日,這八十八台彩禮並黛玉的嫁妝又一路被抬往鳳安宮。
皇後娘娘看著滿院的紅綢,歡喜的晚上多用了一碗飯,成康皇帝龍心大悅。
到了吉日,徒淵一身大紅喜袍,寬衣廣袖,頭束金冠,在禮部導引下前往威遠侯府迎親。
連日來愁眉不展的眉眼,今日也平添了幾分喜氣。
這是他盼望已久的日子,在夢裏都夢過好幾回了,每一次他都是笑的合不攏嘴,而真正到了這一日,他卻眼角濕潤,心中酸楚。
剛剛在鳳安宮拜過母後將要啟程迎親的時候,看著母後強撐著虛弱的病體,輕輕的為他整理著衣袍,徒淵恨不得放聲大哭。
他強忍著悲痛出了鳳安宮,直到迎親隊伍出現在威遠侯府的街前, 他的眼中才有了幾分喜色。
婚禮辦的很盛大,也很熱鬧,可是眾人眼中卻都有著抹不去的哀愁。
拜別老父兄嫂,黛玉頭戴金冠身披鳳祆,伏在哥哥的背上,上了鳳輦,女官手捧冊寶金印隨行。
林琛輕輕的拍了兩下徒淵的肩膀,二人無言拱手別過,袁怡親自將黛玉送出了儀門,看著她在太監宮娥的簇擁下,跟著徒淵一路去了。
林如海回身以袖掩麵,哽咽難言。
也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這一場大婚使得皇後娘娘的病情漸漸有了起色,徒淵和黛玉每日都在鳳安宮賴著不走,時日一久,成康皇帝開始看小兒子和小兒媳不順眼了。
還沒等他發作,前方戰報,南安郡王以身殉國,西海沿子失守了。
成康皇帝勃然大怒,命鎮海侯為元帥世子周昌為先鋒,重整旗鼓,再戰!
東宮裏,徒俊拍著林琛的肩膀說道:“母後的情形你也知道,孤是萬萬不能離開的,你在平安州多年,對那裏的情形比較了解,替孤走一遭罷,朝廷當此非常之時,倘若能和談,就先罷手,待日後朝局穩定了再說。”
林琛知道太子的意思,皇後娘娘病體沉重,成康皇帝己有禪位之心,當此非常之時,以穩定朝局為重,倘若能和談,暫息刀兵是最好。
從東宮回來,林琛與林如海密談半日,方才回了自己的院子。
袁怡心事重重的替他整理行裝,“可用去辭過太太?”
林琛搖頭:“我今夜就走,家裏的事你不必惦記,有父親在。外頭有拿不定主意的就回公主府去問母親,幾個孩子你要當心,萬萬不能出了差錯。”
袁怡點頭,她已經將幾個孩子都安排在她的內室,就是林琛不說,她也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