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種事話,都說這種份上了。
別說貴為九五之尊的趙構了,就是換了任何一個常人,誰敢阻擋他救自己母親,那誰就是自己天大的仇人!
估計都恨不得直接捅死對方。
哎!
老天總是公平的,給了你嶽飛超級優秀的軍事才能,卻沒有給你足夠優秀的政治智慧和嗅覺!
本來趙構還沒這麽大氣性,這還得從好心辦壞事的另一個“濫好人”——趙鼎身上說起!
這哥們兒也是一個特別神奇的人!
神奇之處正好和張浚相反!
張大仙是一個極度自私自利、驕傲自大、眼高手低、擅長甩鍋、人品差勁,還死不要臉的人。
要不是因為他始終堅定不移的推動北伐事業,還順道提拔了很多名臣名將。
比如吳玠、吳璘、劉錡、韓世忠、虞允文、王十朋、趙開等,這些個個都名震當時、功業彪炳的人。
而張浚的這份“識人之明”,也是被南宋官方所承認的,正如同他“坑王”的名頭一樣,伴隨了他的一生……
因為他太坑了!
連趙構都罵他坑嗶!
而趙鼎為人處世卻與之截然相反,他是一位恪守君子之節,讀書人的風度不缺的清流君子!
總結下來就是太要臉了!
就拿曾經兩度搭班子合作的這哥倆兒來說,趙鼎最開始露臉躋身相位,是在1130年的五月。
因為小暴脾氣的宰相呂頤浩,非要逼著趙構禦駕親征金國。
可是,趙構當時怕的要死,實在是不敢去啊!
就在這時,時任禦史言官清流的趙鼎彈劾了老呂,導致老呂被罷相。
趙構一看,這老小子行啊!
不僅解了我的尷尬,處事還頗符合我的心思!
因為趙鼎本就是主和派代表人物,思維保守懦弱,所以被趙構順位火速提拔為宰相。
可惜好景不長,才短短幾個月工夫。
就在1130年冬,撻懶猛攻楚州,趙鼎讓張俊馳援,張俊拒不出兵,直接把老趙氣木了。
小弟都指揮不動,趙鼎感覺自己很沒麵子,德不配位,所以自請辭相!
時隔四年,終於在1134年九月,老趙又在“官場老油條”朱勝非手裏,接過宰相的接力棒。
1134年上位伊始,趙鼎又極力舉薦因富平戰敗被貶福州的張浚,硬是把他給撈回到了朝堂中樞,然後開始和張浚一起並相搭班子。
可是,在1136年的十二月,趙鼎和張浚在是否罷免劉光世的問題上,產生巨大分歧。
老趙個死要臉的,為了維護同僚關係和張浚偉大的軍事形象,主動給張浚讓路,又一次主動請辭相位!
看到這裏,筆者都懷疑是張浚故意利用呂祉和趙鼎鬧掰,使招把老趙弄下去的。
因為他相中了另外一個即將和他搭班子的人——“官場老騙子”秦檜!
這其中到底有沒有秦檜的影子,那也不可知。
有這兩個貨沆瀣一氣,加之全天下人都知道趙鼎是出了名的要臉、愛惜官聲。
都不用什麽下作的手段,隻需略施小計,就能把老趙自己逼走。
鑒於上麵兩個貨的尿性,這種事兒是極有可能的!
不,是百分之百的事!
以至於秦檜以後也學會了這招,為了獨自攬權,更是用同樣招數加陷害,在1138年十月將趙鼎再一次排擠走!
本來這一次因為淮西兵變的事兒,趙構就恨透了張浚,就差直接上手掐死他了!
但是,1137年九月,老趙這個記吃不記打的“濫好人”,第一件事又是去撈張浚!
你說氣人不?
不止你氣,趙構也很氣!
但是,老趙腹稿早就打好了。
這理由還很是清新出奇!
直接讓趙構醍醐灌頂!
然後便順理成章的恨上了“囂張跋扈”的嶽飛!
具體對話如下:
“臣奏請赦免張浚,保留其相位,將他留在朝堂,繼續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趙構當場就懵逼了!
你他娘的腦袋秀逗了吧?
我把你提拔上來當宰相,是讓你來為我排憂解難辦事情的,不是讓你來給我胡攪毛添堵的!
趙構忍了好幾忍,他想知道這老趙到底打的什麽主意,才緩緩的問道。
“趙愛卿,這是何意?張浚先有富平之敗,傷了國體。現在又因其一己之私,搞的淮西軍變,國家五大軍區去其一,如此大的過錯,有罪不罰,能對的起天下乎?”
老趙不慌不忙的說道。
“陛下,現在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挽回淮西兵變的損失,確認事故責任人啊。”
趙構心說你知道就好!
“很好,張浚那廝,就是此次事件的最大直接責任人,這事都是因他而起!”
趙構自動忽略了他自己在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以及秦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於是乎,當“甩鍋俠”張浚,碰到“甩鍋王”趙構,那也隻能無可奈何的自己背鍋……
“可是,浚已除職,懲罰已經夠了,就不用流放吧?”
趙構大怒,他算是琢磨出味來了,敢情你老小子在這等著來找我的茬兒呢吧?
真是豈有此理!
“張浚誤國誤君,造成淮西十萬餘軍民投敵,單單一個撤職查辦,就可以抵罪了嗎?”
“濫好人”老趙一臉悲天憫人的說道。
“張浚老母年歲已高,還望陛下念在他勤王有功的份上,怎能忍心讓他們母子不相見呢?”
趙構都被趙鼎的歪理氣木了,恨不得衝上前去,在他那張老臉上“邦邦”來那麽兩拳……
“勤王之功,朕已封賞。但功是功,過是過,難不成還要功過相抵?”
按理說,話說到這份兒上,把趙構惹毛了的趙鼎也該閉嘴了。
畢竟這剛一上台,就把大老板氣成這樣,他以後還能有什麽好果子吃?
可他偏偏沒有,老趙真正的殺手鐧還在後麵!
“臣認為此次淮西兵變,真正急需處置的不是張浚,而是要關注軍方那些驕傲蠻橫將領的態度!”
趙構的耳朵立即豎了起來:“你什麽意思?”
趙鼎說:“淮西之變的根本性原因,是軍隊和將領驕橫過分的表現。從朝廷角度來看,無論皇上作出什麽樣的決定,軍隊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從,軍隊乃是國家的軍隊!此乃根本!”
對啊!
這軍隊吃的、喝的都是朝廷的,就應該都姓“趙”!
而不應該是某一家之私軍!
這也是趙構最近這段時間最擔憂的事!
趙鼎又一次成功戳中趙構的心窩窩!
趙構頷首“嗯”了一聲,示意趙鼎繼續講下去。
“此時所有軍隊將領都在盯著朝堂對此事的處置結果,如果將領無責,反而要嚴厲懲處決策人的話,恐怕隻會讓那些將領行事更加驕縱!臣覺得應該對張浚高拿輕放,並順勢觀察軍隊的動態!”
這話如同洪鍾大閭,趙構十分認同。
就算是宋齊魯在場的話,也會為老趙鼓掌!
看的太透徹了,就是在張浚的問題上還是有失偏頗。
“可是如今淮西空虛總是大患!張浚此人在淮西軍事任命上,的確也有不當之處!所有軍隊都在觀望等待結果,豈容我們靜以觀之?對張浚處置太輕,怕是難以服眾啊!”
“我朝擁兵數十萬,即使劉豫南侵,足以自保無虞!可是此次淮西兵將,僅因為個人待遇和職務不公之類的事就造反了,這到底是朝廷的錯,還是他們的錯?”
是啊!
這怎麽可能是朝廷的錯呢?
明明都是他們的不對!
趙構立即又聯想到了兩人。
比如,嶽飛——“隻要我不高興,我就辭職”!
還有酈瓊——“隻要我幹的不爽,那我就造反”!
這一下子點燃了趙構心中的怒火!
宋齊魯有句話說的很對,“軍人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看來自己之前對這些人,還是太過於仁慈了啊!
趙鼎看著趙構若有所思的模樣,繼續說道。
“所以,根源在軍隊那裏!絕對不能助長這股歪風邪氣,慣他們毛病!”
“現在全國的軍隊,都在看著朝廷的處置決議,朝廷一旦示弱,那這幫軍痞以後都會有樣學樣,蹬鼻子上臉的!”
不得不承認,老趙這眼光很刁鑽。
為了替張浚脫罪,說的這些話也是十分誅心!
趙鼎的話成功打在了趙構的七寸之上,成功激起了趙構與各大領兵將領之間的矛盾。
趙構想起他太祖老人家的“發家史”,不禁後脖頸裏麵直灌冷風。
趙鼎說的很有水平,也很有道理,但是趙構還是忘不了張浚個坑貨帶給他的傷害。
所以,也並沒有立即答應趙鼎為張浚開罪的請求。
幾日後,斟酌再三的趙構,還是覺得需要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
所以趙構維持了對張浚的原判沒有變更。
趙鼎看著宮裏傳出來的批示,他並沒有在內閣放行。
次日早朝,趙鼎個老執拗遍邀同僚,一起繼續為張浚開罪!
可是趙構的怒火仍舊還沒有消退,一點也不鬆口!
趙鼎見此,隻能竭力懇求。
別說貴為九五之尊的趙構了,就是換了任何一個常人,誰敢阻擋他救自己母親,那誰就是自己天大的仇人!
估計都恨不得直接捅死對方。
哎!
老天總是公平的,給了你嶽飛超級優秀的軍事才能,卻沒有給你足夠優秀的政治智慧和嗅覺!
本來趙構還沒這麽大氣性,這還得從好心辦壞事的另一個“濫好人”——趙鼎身上說起!
這哥們兒也是一個特別神奇的人!
神奇之處正好和張浚相反!
張大仙是一個極度自私自利、驕傲自大、眼高手低、擅長甩鍋、人品差勁,還死不要臉的人。
要不是因為他始終堅定不移的推動北伐事業,還順道提拔了很多名臣名將。
比如吳玠、吳璘、劉錡、韓世忠、虞允文、王十朋、趙開等,這些個個都名震當時、功業彪炳的人。
而張浚的這份“識人之明”,也是被南宋官方所承認的,正如同他“坑王”的名頭一樣,伴隨了他的一生……
因為他太坑了!
連趙構都罵他坑嗶!
而趙鼎為人處世卻與之截然相反,他是一位恪守君子之節,讀書人的風度不缺的清流君子!
總結下來就是太要臉了!
就拿曾經兩度搭班子合作的這哥倆兒來說,趙鼎最開始露臉躋身相位,是在1130年的五月。
因為小暴脾氣的宰相呂頤浩,非要逼著趙構禦駕親征金國。
可是,趙構當時怕的要死,實在是不敢去啊!
就在這時,時任禦史言官清流的趙鼎彈劾了老呂,導致老呂被罷相。
趙構一看,這老小子行啊!
不僅解了我的尷尬,處事還頗符合我的心思!
因為趙鼎本就是主和派代表人物,思維保守懦弱,所以被趙構順位火速提拔為宰相。
可惜好景不長,才短短幾個月工夫。
就在1130年冬,撻懶猛攻楚州,趙鼎讓張俊馳援,張俊拒不出兵,直接把老趙氣木了。
小弟都指揮不動,趙鼎感覺自己很沒麵子,德不配位,所以自請辭相!
時隔四年,終於在1134年九月,老趙又在“官場老油條”朱勝非手裏,接過宰相的接力棒。
1134年上位伊始,趙鼎又極力舉薦因富平戰敗被貶福州的張浚,硬是把他給撈回到了朝堂中樞,然後開始和張浚一起並相搭班子。
可是,在1136年的十二月,趙鼎和張浚在是否罷免劉光世的問題上,產生巨大分歧。
老趙個死要臉的,為了維護同僚關係和張浚偉大的軍事形象,主動給張浚讓路,又一次主動請辭相位!
看到這裏,筆者都懷疑是張浚故意利用呂祉和趙鼎鬧掰,使招把老趙弄下去的。
因為他相中了另外一個即將和他搭班子的人——“官場老騙子”秦檜!
這其中到底有沒有秦檜的影子,那也不可知。
有這兩個貨沆瀣一氣,加之全天下人都知道趙鼎是出了名的要臉、愛惜官聲。
都不用什麽下作的手段,隻需略施小計,就能把老趙自己逼走。
鑒於上麵兩個貨的尿性,這種事兒是極有可能的!
不,是百分之百的事!
以至於秦檜以後也學會了這招,為了獨自攬權,更是用同樣招數加陷害,在1138年十月將趙鼎再一次排擠走!
本來這一次因為淮西兵變的事兒,趙構就恨透了張浚,就差直接上手掐死他了!
但是,1137年九月,老趙這個記吃不記打的“濫好人”,第一件事又是去撈張浚!
你說氣人不?
不止你氣,趙構也很氣!
但是,老趙腹稿早就打好了。
這理由還很是清新出奇!
直接讓趙構醍醐灌頂!
然後便順理成章的恨上了“囂張跋扈”的嶽飛!
具體對話如下:
“臣奏請赦免張浚,保留其相位,將他留在朝堂,繼續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趙構當場就懵逼了!
你他娘的腦袋秀逗了吧?
我把你提拔上來當宰相,是讓你來為我排憂解難辦事情的,不是讓你來給我胡攪毛添堵的!
趙構忍了好幾忍,他想知道這老趙到底打的什麽主意,才緩緩的問道。
“趙愛卿,這是何意?張浚先有富平之敗,傷了國體。現在又因其一己之私,搞的淮西軍變,國家五大軍區去其一,如此大的過錯,有罪不罰,能對的起天下乎?”
老趙不慌不忙的說道。
“陛下,現在最重要的事,莫過於挽回淮西兵變的損失,確認事故責任人啊。”
趙構心說你知道就好!
“很好,張浚那廝,就是此次事件的最大直接責任人,這事都是因他而起!”
趙構自動忽略了他自己在這件事上扮演的角色,以及秦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於是乎,當“甩鍋俠”張浚,碰到“甩鍋王”趙構,那也隻能無可奈何的自己背鍋……
“可是,浚已除職,懲罰已經夠了,就不用流放吧?”
趙構大怒,他算是琢磨出味來了,敢情你老小子在這等著來找我的茬兒呢吧?
真是豈有此理!
“張浚誤國誤君,造成淮西十萬餘軍民投敵,單單一個撤職查辦,就可以抵罪了嗎?”
“濫好人”老趙一臉悲天憫人的說道。
“張浚老母年歲已高,還望陛下念在他勤王有功的份上,怎能忍心讓他們母子不相見呢?”
趙構都被趙鼎的歪理氣木了,恨不得衝上前去,在他那張老臉上“邦邦”來那麽兩拳……
“勤王之功,朕已封賞。但功是功,過是過,難不成還要功過相抵?”
按理說,話說到這份兒上,把趙構惹毛了的趙鼎也該閉嘴了。
畢竟這剛一上台,就把大老板氣成這樣,他以後還能有什麽好果子吃?
可他偏偏沒有,老趙真正的殺手鐧還在後麵!
“臣認為此次淮西兵變,真正急需處置的不是張浚,而是要關注軍方那些驕傲蠻橫將領的態度!”
趙構的耳朵立即豎了起來:“你什麽意思?”
趙鼎說:“淮西之變的根本性原因,是軍隊和將領驕橫過分的表現。從朝廷角度來看,無論皇上作出什麽樣的決定,軍隊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從,軍隊乃是國家的軍隊!此乃根本!”
對啊!
這軍隊吃的、喝的都是朝廷的,就應該都姓“趙”!
而不應該是某一家之私軍!
這也是趙構最近這段時間最擔憂的事!
趙鼎又一次成功戳中趙構的心窩窩!
趙構頷首“嗯”了一聲,示意趙鼎繼續講下去。
“此時所有軍隊將領都在盯著朝堂對此事的處置結果,如果將領無責,反而要嚴厲懲處決策人的話,恐怕隻會讓那些將領行事更加驕縱!臣覺得應該對張浚高拿輕放,並順勢觀察軍隊的動態!”
這話如同洪鍾大閭,趙構十分認同。
就算是宋齊魯在場的話,也會為老趙鼓掌!
看的太透徹了,就是在張浚的問題上還是有失偏頗。
“可是如今淮西空虛總是大患!張浚此人在淮西軍事任命上,的確也有不當之處!所有軍隊都在觀望等待結果,豈容我們靜以觀之?對張浚處置太輕,怕是難以服眾啊!”
“我朝擁兵數十萬,即使劉豫南侵,足以自保無虞!可是此次淮西兵將,僅因為個人待遇和職務不公之類的事就造反了,這到底是朝廷的錯,還是他們的錯?”
是啊!
這怎麽可能是朝廷的錯呢?
明明都是他們的不對!
趙構立即又聯想到了兩人。
比如,嶽飛——“隻要我不高興,我就辭職”!
還有酈瓊——“隻要我幹的不爽,那我就造反”!
這一下子點燃了趙構心中的怒火!
宋齊魯有句話說的很對,“軍人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看來自己之前對這些人,還是太過於仁慈了啊!
趙鼎看著趙構若有所思的模樣,繼續說道。
“所以,根源在軍隊那裏!絕對不能助長這股歪風邪氣,慣他們毛病!”
“現在全國的軍隊,都在看著朝廷的處置決議,朝廷一旦示弱,那這幫軍痞以後都會有樣學樣,蹬鼻子上臉的!”
不得不承認,老趙這眼光很刁鑽。
為了替張浚脫罪,說的這些話也是十分誅心!
趙鼎的話成功打在了趙構的七寸之上,成功激起了趙構與各大領兵將領之間的矛盾。
趙構想起他太祖老人家的“發家史”,不禁後脖頸裏麵直灌冷風。
趙鼎說的很有水平,也很有道理,但是趙構還是忘不了張浚個坑貨帶給他的傷害。
所以,也並沒有立即答應趙鼎為張浚開罪的請求。
幾日後,斟酌再三的趙構,還是覺得需要兩手抓,而且兩手都要硬!
所以趙構維持了對張浚的原判沒有變更。
趙鼎看著宮裏傳出來的批示,他並沒有在內閣放行。
次日早朝,趙鼎個老執拗遍邀同僚,一起繼續為張浚開罪!
可是趙構的怒火仍舊還沒有消退,一點也不鬆口!
趙鼎見此,隻能竭力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