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草長鶯飛。劍門古蜀道上,蹄聲和鈴聲混雜響起,一支漢族商隊緩緩行進,中間夾雜了十幾個異族人。
領頭的漢族男子虎背熊腰,一臉絡腮胡,手拿馬鞭指著路邊巨大的古柏道:“相傳蜀漢大將張飛行軍至此,因山路崎嶇難以辨認,鳴令士卒於蜀道兩側種植柏樹,這一條道就叫‘張飛道’,柏樹叫做‘張飛柏’。如今道上綠蔭森森,古柏參天,如一條綠色的翡翠長廊,行其道上,夏不知熱,冬不曉寒。”
“這條古柏道就是‘翠雲廊’吧?”阿奴問道,她轉頭對共乘一騎的哥哥阿錯說,“聽說唐朝的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她的丈夫,就是皇帝,叫人從四川快馬運荔枝進京,走的就是這條道,所以這條道又叫‘荔枝道’。”
阿錯一笑:“荔枝很好吃,路很不好走。。。。。。”他搖搖頭,很是同情運荔枝的人。
絡腮胡聞言笑道:“阿奴真是外族人麽?這蜀道的典故,我說個開頭,你就能接尾。漢話越說越好啦,換身漢家姑娘的裝束,別人可認不出來了。”
阿奴跟著調侃:“馬大叔真是馬鍋頭麽?說話咬文嚼字,引經據典,穿上長袍,剃掉胡子,就是秀才啦,別人可認不出。”
絡腮胡哈哈大笑。他是這支商隊的馬鍋頭,叫馬奎。馬鍋頭就是馬幫的頭領的稱呼。阿奴這句話是打趣他。
他回道:“阿奴這次說錯了。這條‘張飛道’不叫翠雲廊,荔枝道是另外一條,是從四川萬源到漢中的。”
“啊,那是我記錯啦。”阿奴漫應道。心想,‘翠雲廊’這個名字好像是清代才有的吧。
馬奎看著阿奴覺得奇怪,來中原的夷人很少對典故如此熟悉,據說她才學了四個月的漢話而已。在長安的時候,這幫夷人找上他,說要搭夥去四川成都,他走南闖北也有二十年了,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異族人,說話像鳥鳴,穿著像是擺夷,又有些不同。男子剃著寸長的短發,披著白色羊毛氈,穿著白色棉布對襟卦子,淡青色寬腿褲,五彩的編織寬腰帶,腰間挎著長刀,有的還背著弩箭。惟一的一個小姑娘阿奴穿的衣服更怪,窄袖緊身湖藍色短上衣,繡著幾圈孔雀翎花紋的同色百褶裙,走動開來,才發現是裙褲,頭頂發髻上隻纏著一圈白色的珍珠,一條細細的銀絲繞了好幾圈纏在右手腕上,連繡花鞋都是一水的湖藍色,遠遠看去像一隻美麗的小藍孔雀。這些人有老有少,五官都有點像,倒像是一家人,都是皮膚微黑,俊眼修眉,直鼻薄唇,個個好相貌,特別是阿奴和她的哥哥阿錯,兩兄妹笑起來像是雲破日出,光華耀眼。
鴻臚寺給的通關文牒上寫著吐蕃白瑪崗阿依族,十三人,從日期上看,他們進入中原四個月了,這次準備走蜀道至成都,再走茶馬古道返鄉。據說他們一進中原就被阿奴逼著學漢話,還專門請了個教漢話的先生,如今都能說上幾句。說的最好的是阿奴,再去掉點口音,那就是標準的大漢官話,連成語都用的很順溜,誰能相信她才學了四個月的漢話。
蜀道雖然艱難,沿途卻風光無限,這次從長安走貨,東西帶的不多,交貨時間很充裕,馬奎也不急。馬隊緩緩而行,替阿奴他們講解各處的風俗人情,順便嚐嚐各地小吃,他第一次覺得這條走熟的老路也生動有趣起來。
在古柏道上走了兩天,眼看到了‘攔馬牆’。前麵忽然傳來‘叮叮當當’的兵器碰撞的聲音,大家神色一凝,都緊張起來。
馬奎疑惑,這條古蜀道很安全,他還沒有碰到過劫道的,怕是江湖恩怨?又或是官府辦案?他想了想,還是叫了一個護衛上去看看。那人迅速回來了,說是五個蒙麵大漢追殺一對婦孺。馬奎猶豫了一下,想想是女人孩子,他一咬牙,揮手帶上幾個護衛。阿奴見到,轉頭對哥哥說了幾句,幾個阿依族人也跟了上去。
阿奴跟哥哥也遠遠的跟著。
到了一個山坡下,隻見坡頂上一棵大樹下一個青衣婦人揮著長劍和幾個蒙麵大漢鬥在一處,那些大漢招招致命,她還要護著身後一個胖墩墩的男孩,已是吃力難支。那個小胖墩粗眉大眼,看著眼熟,阿奴目力極好,眯了眯眼,眼見馬奎等人準備衝上去,怕他們來不及,忙說道:“阿哥,快射箭,那個男孩我認識。”
阿錯忙用族語大呼:“射箭!救那個男孩子!”
前麵幾個跟上去的阿依族人拍拍馬奎,示意他們蹲下,隨後雙腿分開,張弓搭箭,上麵的幾個大漢見下麵來了人,還沒有回過神來,弩箭呼嘯而來,支支命中,一個大漢左手臂中箭,一晃躲至那個婦人身後,被那婦人一劍砍下,劈中肩膀,倒在地上,一會就斷氣了。
馬奎等人衝上去查看,眼見其中兩個已經是出氣多,進氣少,都是一箭穿透心窩,還有一個射中胸口,倒下來時一頭砸在路邊石墩上,滾下石階時暈了過去,一個射中腹部,靠在一塊石墩上,見他們上來,兀自喝到:“不要多管閑事,梁王府拿人,誰敢幹涉!”
阿奴也趕上來,笑道:“我們不管,等著你被這個阿姨一劍刺死好啦。”
馬奎等人撕下那幾個大漢的蒙麵巾,在他們身上搜了搜,拿出一塊腰牌,驚道:“還真是梁王府。”心裏暗暗叫苦,眼下還出了人命,惹上皇家的人可怎辦才好?
阿奴冷笑:“梁王世子在這裏,他們敢弑主?”
那個小胖墩叫了起來:“他們不是王府的人。”
馬奎一聽,把心一橫,心想不管怎樣,事涉皇家,這次都要滅口。看向那個被射中腹部的大漢眼神就陰冷起來。
那人忙道:“世子爺幾年沒有回梁都了?不認識幾個侍衛有什麽奇怪的?實是奉梁王之命請世子爺回去。”他見風頭不對,忙改了說法。
小胖墩說道:“剛剛你們不是要拿我的命回去交差?”
見那個漢子說話不清不實,阿奴不耐煩了,叫了一聲“阿岩”,一個阿依族青年上來拿著一根香點燃了在他的麵前一圈一圈的晃,阿奴忙叫人都退後,那個人的眼神慢慢迷離起來,阿奴問一句,他答一句,沒兩下底都抖摟出來了。
原來真是梁王和側妃華氏交代要帶世子劉仲回去,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阿奴看向劉仲,劉仲臉色發白,哭起來:“他們從父王的枕頭底下拿出一個木偶小人,就硬說是母妃要對父王下咒,要害死父王,母妃被他們逼得自盡了,連母妃宮裏的人都被殺的幹淨,他們還要殺我,要不是青姨,我早死了。。。。。。”
那個青姨急急的奔向前麵,道旁一個石墩的後麵躺著一個年輕文士,一身的血,已是昏迷。
劉仲哭著對阿奴說:“那是我的先生,他快死啦,快救救他。”
阿奴斜睨著他。見他身上血跡斑斑,哼了一聲,這廝淪落到這幅慘狀居然還是頤指氣使的德性。
阿錯在身後問道:“你怎麽認識這個胖子?”
阿奴回答:“在鴻臚寺啊,你們拿通關文牒去蓋印的時候,這個死胖子跟一個很猥瑣的瘦子說要收我做小妾,被我的紅紅嚇跑啦。他們才幾歲,毛還沒有長齊,真不要臉。”紅紅是阿奴的寵物,一隻紅褐色的幼血蟒。
阿奴故意用漢語回答,阿錯沒有聽懂小妾是什麽東西,周圍的幾個馬隊護衛卻邊清理現場邊聳著肩膀偷笑,個子還沒有扁擔高,就想娶妾。劉仲還在抽泣,卻聽得明白,急忙辯白:“我是救你啊,那是我太子堂兄,他說要你做側妃,我要是不說我也看中你,你真會被他給弄回宮去。其實一開始也就是開開玩笑。”他的聲音越說越小。
阿奴的臉色稍霽,貴族子弟為了麵子,有可能做出搶人的事情,畢竟自己在他們眼裏隻是蠻夷小部落。阿錯這回明白了,不過搶親對他們來說司空見慣,他也不以為忤,隻是瞄了一眼劉仲的身材。阿奴笑著對哥哥說:“我跟他們說,隻要親一下我的紅紅,我就跟他們走。”阿錯大笑。
劉仲很尷尬,那天阿奴的那條紅蛇剛剛探出頭來,大家嚇得一哄而散,後來他再也沒有看見阿奴。沒想到這次卻被阿奴救了。
馬奎上前給那個先生看看,作為一個馬鍋頭,看個一般的外傷還是在行。
阿奴問劉仲以後怎辦?劉仲說:“本想回京城,一路被人追到這裏,京城肯定去不了,已經到了這裏,隻有去漢嘉郡,找我九皇叔,他也是我外公沈浙的弟子。”
阿奴見他冷靜的很快,臉上眼淚還沒有幹呢,不禁有點佩服,畢竟是皇室子弟,平常人家的孩子遇到這麽大的事,隻怕已經暈頭轉向了。
說話之間,馬奎他們已經把那些侍衛一人補了一刀,統統滅了口,拖到後麵的樹林裏挖個深坑,都埋了,周圍的痕跡都消除掉,那個燃香的納達岩把弩箭都拔出來,清理一下,回收了。
忙了好一陣,馬奎出來見到劉仲,遲疑了一下,嘴才一動。劉仲忙忙的開口道:“阿奴跟我說了,是你救了我。放心,我們不會說出去。”馬奎臉一紅。劉仲頓了一下,裝作沒有看見,對他行了個大禮,馬奎嚇了一跳,忙轉開,連說:“不敢當,不敢當。”劉仲懇切說道:“救命之恩,沒齒難忘。若是保得這條小命,他日。。。。。。”他又頓了一下,他長這麽大,還沒有跟人道過一個‘謝’字,正斟酌要怎麽說,期期艾艾了一會,阿奴聽得好笑,往前一步,幫著說道:“他日馬大叔有事找你幫忙,你不能推脫就是了,對吧?叫什麽‘但有差遣,定不容辭’,我說的可對?”
後麵這句話是對著馬大叔說的。見兩小孩說話老氣橫秋,偏偏不倫不類,剛剛精神緊繃的一群漢子都覺得好笑,氣氛也輕鬆起來。劉仲應道:“對對,我一定竭盡所能。”
阿奴說:“你給個東西做標記吧,不然以後人家怎麽找你?”現在阿奴說什麽都是對的,劉仲馬上在荷包裏掏一掏,掏出一個平安符,遞給馬奎,說道:“出來的倉促,沒有別的東西,這個先拿著。。。。。。”
馬奎一看是平安符,哪裏肯要,劉仲悵然說道:“這個沒什麽的,沒有皇家記號,本是我在京城廟裏給母妃求的,母妃身子不好,不過她也用不著了。”
阿奴滿臉黑線,他那個母妃不是死了麽?死人的東西也不怕人家忌諱。
結果馬奎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了。劉仲鬆了口氣,去看他的先生。
因為官府非常重視這條蜀道,法令規定,破壞蜀道上一塊石頭的人,就要把手砍下來作為懲罰。而曆代官員卸任時,必須清點古柏數量,移交下任官員,以確保古柏不受損毀。所以一塊石頭,一棵小柏樹苗他們都不敢動。馬隊裏沒有多餘的長竿,他們沒法做擔架,馬奎隻好自己抱著劉仲的先生一起騎馬。
這邊馬隊已經跟上來。那個青姨這才走過來一一見禮,忙不迭的道謝。阿奴先前以為她是個英姿颯爽的俠女,哪知卻是個眉目溫婉,言語輕柔,舉止優雅的小婦人,要不是手上還拎著長劍,分明是個大家閨秀。大夥顯然也出乎意料之外,一群馬幫的漢子哪見過這樣的女子,紛紛回禮,一時人人縮手縮腳,規矩了不少。
傍晚時分,已經到了七曲山。馬隊在一塊空地上搭營,生火做飯。
阿奴前世是個草根,今生出生在蠻夷小部落,就差沒有茹毛飲血。都沒有跟所謂的真正貴族打過交道,眼前就有一個,還是個九代皇族。她很興奮,抓著劉仲喋喋不休,從身上的服飾問到人家家裏的廁所。。。。。。(未完待續)
領頭的漢族男子虎背熊腰,一臉絡腮胡,手拿馬鞭指著路邊巨大的古柏道:“相傳蜀漢大將張飛行軍至此,因山路崎嶇難以辨認,鳴令士卒於蜀道兩側種植柏樹,這一條道就叫‘張飛道’,柏樹叫做‘張飛柏’。如今道上綠蔭森森,古柏參天,如一條綠色的翡翠長廊,行其道上,夏不知熱,冬不曉寒。”
“這條古柏道就是‘翠雲廊’吧?”阿奴問道,她轉頭對共乘一騎的哥哥阿錯說,“聽說唐朝的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她的丈夫,就是皇帝,叫人從四川快馬運荔枝進京,走的就是這條道,所以這條道又叫‘荔枝道’。”
阿錯一笑:“荔枝很好吃,路很不好走。。。。。。”他搖搖頭,很是同情運荔枝的人。
絡腮胡聞言笑道:“阿奴真是外族人麽?這蜀道的典故,我說個開頭,你就能接尾。漢話越說越好啦,換身漢家姑娘的裝束,別人可認不出來了。”
阿奴跟著調侃:“馬大叔真是馬鍋頭麽?說話咬文嚼字,引經據典,穿上長袍,剃掉胡子,就是秀才啦,別人可認不出。”
絡腮胡哈哈大笑。他是這支商隊的馬鍋頭,叫馬奎。馬鍋頭就是馬幫的頭領的稱呼。阿奴這句話是打趣他。
他回道:“阿奴這次說錯了。這條‘張飛道’不叫翠雲廊,荔枝道是另外一條,是從四川萬源到漢中的。”
“啊,那是我記錯啦。”阿奴漫應道。心想,‘翠雲廊’這個名字好像是清代才有的吧。
馬奎看著阿奴覺得奇怪,來中原的夷人很少對典故如此熟悉,據說她才學了四個月的漢話而已。在長安的時候,這幫夷人找上他,說要搭夥去四川成都,他走南闖北也有二十年了,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異族人,說話像鳥鳴,穿著像是擺夷,又有些不同。男子剃著寸長的短發,披著白色羊毛氈,穿著白色棉布對襟卦子,淡青色寬腿褲,五彩的編織寬腰帶,腰間挎著長刀,有的還背著弩箭。惟一的一個小姑娘阿奴穿的衣服更怪,窄袖緊身湖藍色短上衣,繡著幾圈孔雀翎花紋的同色百褶裙,走動開來,才發現是裙褲,頭頂發髻上隻纏著一圈白色的珍珠,一條細細的銀絲繞了好幾圈纏在右手腕上,連繡花鞋都是一水的湖藍色,遠遠看去像一隻美麗的小藍孔雀。這些人有老有少,五官都有點像,倒像是一家人,都是皮膚微黑,俊眼修眉,直鼻薄唇,個個好相貌,特別是阿奴和她的哥哥阿錯,兩兄妹笑起來像是雲破日出,光華耀眼。
鴻臚寺給的通關文牒上寫著吐蕃白瑪崗阿依族,十三人,從日期上看,他們進入中原四個月了,這次準備走蜀道至成都,再走茶馬古道返鄉。據說他們一進中原就被阿奴逼著學漢話,還專門請了個教漢話的先生,如今都能說上幾句。說的最好的是阿奴,再去掉點口音,那就是標準的大漢官話,連成語都用的很順溜,誰能相信她才學了四個月的漢話。
蜀道雖然艱難,沿途卻風光無限,這次從長安走貨,東西帶的不多,交貨時間很充裕,馬奎也不急。馬隊緩緩而行,替阿奴他們講解各處的風俗人情,順便嚐嚐各地小吃,他第一次覺得這條走熟的老路也生動有趣起來。
在古柏道上走了兩天,眼看到了‘攔馬牆’。前麵忽然傳來‘叮叮當當’的兵器碰撞的聲音,大家神色一凝,都緊張起來。
馬奎疑惑,這條古蜀道很安全,他還沒有碰到過劫道的,怕是江湖恩怨?又或是官府辦案?他想了想,還是叫了一個護衛上去看看。那人迅速回來了,說是五個蒙麵大漢追殺一對婦孺。馬奎猶豫了一下,想想是女人孩子,他一咬牙,揮手帶上幾個護衛。阿奴見到,轉頭對哥哥說了幾句,幾個阿依族人也跟了上去。
阿奴跟哥哥也遠遠的跟著。
到了一個山坡下,隻見坡頂上一棵大樹下一個青衣婦人揮著長劍和幾個蒙麵大漢鬥在一處,那些大漢招招致命,她還要護著身後一個胖墩墩的男孩,已是吃力難支。那個小胖墩粗眉大眼,看著眼熟,阿奴目力極好,眯了眯眼,眼見馬奎等人準備衝上去,怕他們來不及,忙說道:“阿哥,快射箭,那個男孩我認識。”
阿錯忙用族語大呼:“射箭!救那個男孩子!”
前麵幾個跟上去的阿依族人拍拍馬奎,示意他們蹲下,隨後雙腿分開,張弓搭箭,上麵的幾個大漢見下麵來了人,還沒有回過神來,弩箭呼嘯而來,支支命中,一個大漢左手臂中箭,一晃躲至那個婦人身後,被那婦人一劍砍下,劈中肩膀,倒在地上,一會就斷氣了。
馬奎等人衝上去查看,眼見其中兩個已經是出氣多,進氣少,都是一箭穿透心窩,還有一個射中胸口,倒下來時一頭砸在路邊石墩上,滾下石階時暈了過去,一個射中腹部,靠在一塊石墩上,見他們上來,兀自喝到:“不要多管閑事,梁王府拿人,誰敢幹涉!”
阿奴也趕上來,笑道:“我們不管,等著你被這個阿姨一劍刺死好啦。”
馬奎等人撕下那幾個大漢的蒙麵巾,在他們身上搜了搜,拿出一塊腰牌,驚道:“還真是梁王府。”心裏暗暗叫苦,眼下還出了人命,惹上皇家的人可怎辦才好?
阿奴冷笑:“梁王世子在這裏,他們敢弑主?”
那個小胖墩叫了起來:“他們不是王府的人。”
馬奎一聽,把心一橫,心想不管怎樣,事涉皇家,這次都要滅口。看向那個被射中腹部的大漢眼神就陰冷起來。
那人忙道:“世子爺幾年沒有回梁都了?不認識幾個侍衛有什麽奇怪的?實是奉梁王之命請世子爺回去。”他見風頭不對,忙改了說法。
小胖墩說道:“剛剛你們不是要拿我的命回去交差?”
見那個漢子說話不清不實,阿奴不耐煩了,叫了一聲“阿岩”,一個阿依族青年上來拿著一根香點燃了在他的麵前一圈一圈的晃,阿奴忙叫人都退後,那個人的眼神慢慢迷離起來,阿奴問一句,他答一句,沒兩下底都抖摟出來了。
原來真是梁王和側妃華氏交代要帶世子劉仲回去,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阿奴看向劉仲,劉仲臉色發白,哭起來:“他們從父王的枕頭底下拿出一個木偶小人,就硬說是母妃要對父王下咒,要害死父王,母妃被他們逼得自盡了,連母妃宮裏的人都被殺的幹淨,他們還要殺我,要不是青姨,我早死了。。。。。。”
那個青姨急急的奔向前麵,道旁一個石墩的後麵躺著一個年輕文士,一身的血,已是昏迷。
劉仲哭著對阿奴說:“那是我的先生,他快死啦,快救救他。”
阿奴斜睨著他。見他身上血跡斑斑,哼了一聲,這廝淪落到這幅慘狀居然還是頤指氣使的德性。
阿錯在身後問道:“你怎麽認識這個胖子?”
阿奴回答:“在鴻臚寺啊,你們拿通關文牒去蓋印的時候,這個死胖子跟一個很猥瑣的瘦子說要收我做小妾,被我的紅紅嚇跑啦。他們才幾歲,毛還沒有長齊,真不要臉。”紅紅是阿奴的寵物,一隻紅褐色的幼血蟒。
阿奴故意用漢語回答,阿錯沒有聽懂小妾是什麽東西,周圍的幾個馬隊護衛卻邊清理現場邊聳著肩膀偷笑,個子還沒有扁擔高,就想娶妾。劉仲還在抽泣,卻聽得明白,急忙辯白:“我是救你啊,那是我太子堂兄,他說要你做側妃,我要是不說我也看中你,你真會被他給弄回宮去。其實一開始也就是開開玩笑。”他的聲音越說越小。
阿奴的臉色稍霽,貴族子弟為了麵子,有可能做出搶人的事情,畢竟自己在他們眼裏隻是蠻夷小部落。阿錯這回明白了,不過搶親對他們來說司空見慣,他也不以為忤,隻是瞄了一眼劉仲的身材。阿奴笑著對哥哥說:“我跟他們說,隻要親一下我的紅紅,我就跟他們走。”阿錯大笑。
劉仲很尷尬,那天阿奴的那條紅蛇剛剛探出頭來,大家嚇得一哄而散,後來他再也沒有看見阿奴。沒想到這次卻被阿奴救了。
馬奎上前給那個先生看看,作為一個馬鍋頭,看個一般的外傷還是在行。
阿奴問劉仲以後怎辦?劉仲說:“本想回京城,一路被人追到這裏,京城肯定去不了,已經到了這裏,隻有去漢嘉郡,找我九皇叔,他也是我外公沈浙的弟子。”
阿奴見他冷靜的很快,臉上眼淚還沒有幹呢,不禁有點佩服,畢竟是皇室子弟,平常人家的孩子遇到這麽大的事,隻怕已經暈頭轉向了。
說話之間,馬奎他們已經把那些侍衛一人補了一刀,統統滅了口,拖到後麵的樹林裏挖個深坑,都埋了,周圍的痕跡都消除掉,那個燃香的納達岩把弩箭都拔出來,清理一下,回收了。
忙了好一陣,馬奎出來見到劉仲,遲疑了一下,嘴才一動。劉仲忙忙的開口道:“阿奴跟我說了,是你救了我。放心,我們不會說出去。”馬奎臉一紅。劉仲頓了一下,裝作沒有看見,對他行了個大禮,馬奎嚇了一跳,忙轉開,連說:“不敢當,不敢當。”劉仲懇切說道:“救命之恩,沒齒難忘。若是保得這條小命,他日。。。。。。”他又頓了一下,他長這麽大,還沒有跟人道過一個‘謝’字,正斟酌要怎麽說,期期艾艾了一會,阿奴聽得好笑,往前一步,幫著說道:“他日馬大叔有事找你幫忙,你不能推脫就是了,對吧?叫什麽‘但有差遣,定不容辭’,我說的可對?”
後麵這句話是對著馬大叔說的。見兩小孩說話老氣橫秋,偏偏不倫不類,剛剛精神緊繃的一群漢子都覺得好笑,氣氛也輕鬆起來。劉仲應道:“對對,我一定竭盡所能。”
阿奴說:“你給個東西做標記吧,不然以後人家怎麽找你?”現在阿奴說什麽都是對的,劉仲馬上在荷包裏掏一掏,掏出一個平安符,遞給馬奎,說道:“出來的倉促,沒有別的東西,這個先拿著。。。。。。”
馬奎一看是平安符,哪裏肯要,劉仲悵然說道:“這個沒什麽的,沒有皇家記號,本是我在京城廟裏給母妃求的,母妃身子不好,不過她也用不著了。”
阿奴滿臉黑線,他那個母妃不是死了麽?死人的東西也不怕人家忌諱。
結果馬奎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了。劉仲鬆了口氣,去看他的先生。
因為官府非常重視這條蜀道,法令規定,破壞蜀道上一塊石頭的人,就要把手砍下來作為懲罰。而曆代官員卸任時,必須清點古柏數量,移交下任官員,以確保古柏不受損毀。所以一塊石頭,一棵小柏樹苗他們都不敢動。馬隊裏沒有多餘的長竿,他們沒法做擔架,馬奎隻好自己抱著劉仲的先生一起騎馬。
這邊馬隊已經跟上來。那個青姨這才走過來一一見禮,忙不迭的道謝。阿奴先前以為她是個英姿颯爽的俠女,哪知卻是個眉目溫婉,言語輕柔,舉止優雅的小婦人,要不是手上還拎著長劍,分明是個大家閨秀。大夥顯然也出乎意料之外,一群馬幫的漢子哪見過這樣的女子,紛紛回禮,一時人人縮手縮腳,規矩了不少。
傍晚時分,已經到了七曲山。馬隊在一塊空地上搭營,生火做飯。
阿奴前世是個草根,今生出生在蠻夷小部落,就差沒有茹毛飲血。都沒有跟所謂的真正貴族打過交道,眼前就有一個,還是個九代皇族。她很興奮,抓著劉仲喋喋不休,從身上的服飾問到人家家裏的廁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