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人實行天葬或者火葬,由喇嘛占卜決定。因為此時是夏天,根據察雅農村習慣,農作物旺盛之際,不允許出葬,認為此時出葬禮會觸犯神靈,降下冰雹、霜等來懲罰人們,因此,夏天一般不進行任何形式的火葬或別的葬禮。夏天人死後,先請喇嘛,給死者舉行“普哇”儀式,將屍體作防腐處理以坑葬,或裝箱保存。火葬要待秋收結束後,選定良辰吉日,把幹縮的屍體抬到喇嘛選定的地點,架柴焚屍,然後把骨灰合泥做成“擦擦”(即用模子印造的小泥塔)放入高山洞穴,或專門放“擦擦”的土房中。如果是天葬就送入天葬台。
向巴是個喇嘛,他占卜的結果是火葬。他以做“普哇”為由,將察雅武士們指揮的團團轉。古戈與德欽趁隙帶著雲丹偷偷先走了,同行的還有雲丹的獨眼‘朗生’(家生奴隸),兩位多吉的心腹武士。約好和阿奴在打箭爐回合
隔了半天,阿奴特地在眾人麵前辭行。向巴在做儀式,不能打擾,不過該看到的人都看到了。帶著向巴送的五匹馬,他們上路了。劉仲等人一步三回頭,身後的祖國已經是硝煙彌漫,不知何日才能重回故鄉。
向巴是個喇嘛,他以做“普哇”為由,將察雅武士們指揮的團團轉。古戈與德欽趁隙帶著雲丹偷偷先走了,同行的還有雲丹的獨眼‘朗生’(家生奴隸),兩位多吉的心腹武士。約好和阿奴在打箭爐回合
隔了半天,阿奴特地在眾人麵前辭行。向巴在做儀式,不能打擾,不過該看到的人都看到了。帶著向巴送的五匹馬,他們上路了。劉仲等人一步三回頭,黯然神傷,身後的祖國已經是硝煙彌漫,不知何日才能重回故鄉。
路上不敢耽擱,阿奴他們日夜不停的趕路。
過了烹壩,快到冷竹關時,那群一起逃出生天的背夫跟上來。
阿奴一隊雖走在前麵,但是這裏的路是在堅硬的岩石上鑿出來的,遠遠看去不過是纏繞在峽穀上的一條細線,下麵是洶湧暴躁的大渡河,隆隆水聲震耳欲聾,比之劍閣更讓人心驚。劉仲幾人戰戰兢兢,行進緩慢。
不過小半天功夫,熟門熟路的背夫們已經插進阿奴的隊伍中,他們緊緊跟隨,餓了不過邊走邊啃幾口糠團,累了就拄著拐子,靠著岩壁喘幾口氣。背夫們有四五十人,瞥見其中有幾人步履輕便,阿奴毛骨悚然。
隻是已經到了大崗山,這裏原本沒有路,後來用木頭和石塊在懸崖上架起的棧道,又窄又險,寬處不及三尺,一隻跳蚤也能把人踹下去,一失足便是蹤影全無。阿奴見哥哥等人也是一臉陰沉,知道情況凶險,心裏發涼,她又一次深深後悔招惹了劉仲這麽個禍害。財貨動人心,此話真真不假,以後這個毛病得改了,如果這次能逃出生天的話。
路如此駭目驚心,即使走熟的背夫們也是步履維艱,雙方一時相安無事。
天陰沉欲雨,風呼啦作響,阿奴心中忐忑。忽然,一聲驚叫,身後傳來‘稀裏嘩啦’石塊掉落的聲音,阿奴渾身發麻,戰戰兢兢抓住石壁上突出的石塊,轉身一看,目瞪口呆。
劉仲以一個奇怪的姿勢弓著腰趴著,一手拉住棧道上的木條,一隻手伸入懸崖下麵,一隻腳卡在木條之間的石縫裏,木條已經開始鬆動,千鈞一發之際,阿奴甩出一根銀線爪鉤,纏住劉仲的另外一隻沒有著落的腳,將另一頭快速的繞在自己腳下的木條上,那銀線正是阿奴帶在手上的銀線鐲子。劉仲身後的一個背夫迅速扔下茶包,趴下,一手抓住棧道上的突出的石塊,一手抓住了劉仲的那支拉住木條的手。在阿奴前麵的阿錯同時卸下行李,貼著阿奴交錯而過,試了試附近的岩石,還是在棧道上扣住一塊石塊,慢慢收緊銀線,拉住了劉仲那支被銀線纏住的腳,與那背夫同時發力,拉了幾次拉不起,阿奴趴下摳住石塊,往棧道外一看,氣不打一處來,原來劉仲手上還拉著一個,那人吊在半空中晃蕩,背上的茶包傾斜著,是個背夫。
隻見那背夫艱難的將一隻手從茶包的背侉裏脫出來,然後用力的向上伸,呼呼的風刮得他搖搖晃晃,用力了幾次終於抓住了劉仲的手腕,原來被劉仲拽住的那隻手想脫出來,不料劉仲抓的很緊,他試了幾次,終於力竭,艱難的仰起頭來,阿奴目力極好,可以看見他滿臉絕望,還是個孩子。阿奴大聲對著劉仲喊道:“放——手!放——手!”
風把她的話音吹的破碎,阿奴喊了幾次,嗓子都啞了,劉仲終於聽懂,他搖搖頭,原來他看不見。
那個背童似乎也明白了,後來抓著劉仲的那隻手開始用力,連續握緊放鬆了幾次,劉仲忽然福至心靈,張開了手掌,那個背童往下墜了一下,茶包掉下萬丈深淵,連聲響也沒聽見。
少了大幾十斤的茶包,劉仲實際上大半個身子還在棧道上,背童瘦的皮包骨,阿錯和那個背夫大喝一聲,用力將劉仲往後拉,那個背童慢慢的一點一點的露出頭,露出半個肩膀,他很靈活,空出一隻手摸索,摳住石縫,,一用力,整個人已經上來半個,再一使力,腳搭上來,再翻個身,就躺倒在棧道上大口喘氣。劉仲已經呼哧呼哧的半靠在岩壁上,臉色灰青。四個人歇了好一會,方疲憊地爬起,繼續前行。
所幸馬由別的阿依族人牽著走在最前頭,沒有受到驚嚇。
此時下起雨來,一行人最後是趴著慢慢的走。
等到了黃草坪的時候,已經像是一群落湯雞。背夫們的茶包吸了雨水,越發沉重,他們走的更慢了。阿奴心道可惜,雨天裏,大家都走不快。
雨越來越大,最後在背夫們在一個幺店子裏歇下來。阿依族人和沈家護衛開始在雨地裏搭帳篷。
那名救人的背夫跑過來,請劉仲和阿錯去他們住的幺店子。沈青娘遲疑了一下,劉仲卻答應了,阿奴見了,皺皺眉頭,心想探探對方的用意也好,她牽著納達岩,一起跟著去了。
劉仲還是第一次親身走進幺店子。就是個破爛的草寮,四周用篾席包著一半,上麵空著,雨斜著可以飄進來,地上的稻草肮髒潮濕,屋裏暗暗地坐著滿地的人,一股子怪味,聞之欲嘔。腳上似乎有什麽東西在爬,他低頭一看,黑色的小點已經星星點點的爬上了他的鞋,他嚇得跳起來。見他驚駭欲絕,阿奴奇道:“你沒有見過臭蟲麽?”
周圍的背夫們‘嘿嘿’地怪笑起來。
劉仲很不自在,他的全身濕透,頭皮發麻,從來沒有這麽難受過。
那名背夫用川西話罵了幾句,背夫們安靜下來。一名背童走出來,正是劉仲救過的那個,昏暗的光線下,可以看見他的臉,赤裸的上身都是擦傷的血痕,他端端正正的跪好,給劉仲磕了三個響頭,轉身又給阿錯磕了三個響頭。兩人被嚇了一跳,忙轉開。
那名年長背夫用帶著口音的官話說道:“這是謝過兩位救命之恩。狗娃子是我親戚,若不是這位小哥不顧性命拖住他,他早沒命了,屍骨都找不著。”他也跪下對著兩人磕了一個頭,站起來很難堪地說:“兩位如此仗義,我們也不能做那種沒良心的事。隻是那五個人,咱們實在得罪不起。”原來他們被五個二郎山的土匪脅迫,想在半道上截住阿奴一行人,殺了劉仲,說是有人懸賞一萬兩黃金買劉仲的人頭。成功之後,大家分錢。
漢蕃眼看開戰,他們這些靠著背茶生活的背夫沒有了收入,怕隻有做土匪一條路可走。聽見有錢可賺,紛紛動了心。隻是見到劉仲雖然身形高胖,但是滿臉稚氣,分明是個孩子,他們又猶豫起來。總算這些人尚有一絲天良未泯,對著個孩童怎麽也起不了殺心,所以一直拖著。直到劉仲救了那個狗娃子。
阿奴急問:“人呢?”
那背夫囁嚅:“他們已經走了,我們父母妻兒都在碉門,那些土匪很知道我們的底細。所以不敢得罪他。”
阿奴忙衝出草寮,煙雨茫茫,哪裏還有人影。
她轉回來,恨聲道:“你不會是等他們走遠了,才說的吧?”
那位背夫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地道,低著頭不敢啃聲。
狗娃子忽然用川西話開口:“他們前麵有人接應。”
阿奴念了兩遍,方明白他的意思:“你知道他們的情況?”
狗娃子顯然聽得來官話,點點頭。
阿奴轉向那名年長背夫:“你說。要是不盡不實,我們遭難之日,你們統統腸穿肚爛,死無全屍,下到十八層地獄。”阿奴怒極。
背夫們不安起來,‘嗡嗡嗡’地聲音不絕於耳。他們素來迷信,這些惡話讓他們很不安。
阿奴冷笑一聲:“那些土匪沒有告訴你,我們是什麽人?”
那背夫搖頭,心道雖沒有見過你們的裝束,但分明就是群蠻子。
阿奴從袖口裏拿出紅紅,紅紅很不高興,過了雅安,氣溫降下來,它開始冬眠,平常都睡在阿奴的背簍裏,包的暖和舒服。今天阿奴為了壯膽,把它弄出來,用火烤醒了,雖然阿奴的袖子裏滿溫暖的,它還是很惱怒,抬著頭,信子‘哧溜溜’吐著。背夫們恐懼的騷動起來。
那背夫忽然想起去年在打箭爐,聽說有群土匪搶了一個蠻子女娃娃,結果被那女娃子的族人追上來,土匪人多,本以為萬無一失,不料忽然眼前大霧迷茫,人人暈頭轉向,最後清醒時發現他們居然站在大風灣的‘白骨塔’裏,那原來是路上累死餓死冷死的背夫們被棄屍的地方,白骨成山。頭領‘三隻眼’嚇得屁滾尿流,好容易爬出來,一點人數,隻剩下十人,別的人連屍體也沒找著。那個女娃子就聽說帶著一條罕見的紅蛇。
他這輩子隻有這麽一次聽過有紅色的蛇,那眼前這個一身狼狽,長的象朵花的女娃子就是那個巫女了。
他腿一軟,跪在地上拚命磕頭,恐懼地說不出話來。
阿奴指著劉仲,又加了一句:“你們知道他是什麽身份?也敢來殺他,不怕有命來沒有命回去?”阿奴環顧一周,繼續危言聳聽:“一萬兩金子?真好笑,那土匪憑什麽給你,事成之日就是你們沒命的時候!”
一個老人站起來:“是咯,那‘歪脖子’名聲壞的很,那會給你講什麽信用?早跟你們說過這種缺德事情做不得撒。”
眾背夫紛紛附和。
那名背夫很羞愧,顯然他就是打頭跟隨土匪‘歪脖子’的人。
阿奴不理他,轉身叫沈家的十二過來問話。他是個機靈的大眼睛矮個子,會講川西話。劉仲忙不迭的跑出草寮。阿奴叫住他:“你就這樣跑進帳篷?不怕青姨洗脫你兩層皮?”
一路上隻有兩個女子,阿奴常常跟著沈青娘,有腳店時往往兩人一起睡。沈青娘很喜歡阿奴,阿奴也覺得沈青娘讓人欽佩。這些日子兩人感情急速升溫。
劉仲聞言,一臉為難:“那要怎麽辦?沒有地方洗。”
阿奴想想,從店家那裏要來兩桶水,一桶放在前麵,叫劉仲等幾個男的在外麵先洗洗換了衣衫再進去。一桶放到帳篷後麵,她叫來沈青娘。雨小了一些,她們迅速的換好幹的衣服,跑進帳篷裏,髒的衣服就扔進桶裏泡,臭蟲,跳蚤怕水。自從沈謙走後,這些日子都沒有洗澡,身上泛著酸臭,還好大家都一樣,也聞不出來。女子出行的不便阿奴已經習慣,沈青娘覺得受不了,一路上對於個人衛生問題更是呶呶不休地挑剔。
換了身衣服,氣味好聞了些,沈青娘長舒一口氣。劉仲等人已經在帳篷裏躺著了,沈嘉木堅持自己走完大崗山,此時已經躺倒說不出話來。
十二這時問完話準備進來,眾人大叫“洗完再進來。”十二一臉囧然。他們常常在外出任務,不要說什麽臭蟲跳蚤,就是螞蟥也挨過。隊裏多了個十一姑娘,每天宿客棧的時候,都會被逼著去洗澡換衣服,沒法洗的時候,她就會喋喋不休。誰能想到平日裏那麽豪爽不拘的一個人,對於洗澡的問題會斤斤計較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女人真是麻煩,不管是小姐還是俠女。
等十二洗完進來,大夥兒已經啃完幹糧在等著他。
十二說那群土匪經常流竄在二郎山和打箭爐之間,做的是販賣人口的勾當,有時也打劫背夫,小商隊什麽的。。這隻土匪有三四十幾人,有漢人也有吐蕃人,還有烏蠻人。
裏麵也有碉門人,他們都認識,就是那個‘歪脖子’,頭領不知道是誰。這次‘歪脖子’帶著十幾個人過瀘定橋來哨探,為的就是那江湖傳說的一萬兩黃金,不想碰上嘩變,隻有五個人僥幸逃脫,怕回去不好交差,就想提前將劉仲殺了,所以才聯係上那個背夫,許諾分金子。
阿奴冷笑,什麽怕不好交差,分明是想獨吞。她看向劉仲,這廝身上到底有什麽,讓他的父親下手如此狠毒,一萬兩黃金的人頭價都叫出來了,雖然事後不認賬的可能性很大。劉仲在沈謙的契約上才值五百兩黃金,差太多了吧,阿奴開始算虧了多少金子,故態複萌。
她勾起哥哥的耳朵,嘰嘰咕咕交代了一番,阿錯怪笑兩聲,拖起劉仲就往他們自己的帳篷走去。劉仲隻喊了一聲:“你要幹什麽?”就被兩個阿依族人抬進去。
隨後隻聽見阿依族人嘰嘰喳喳的說話聲,沈青娘和十二麵麵相覷。
過了一會兒,阿錯回來,手上提著一堆東西,笑道:“身上光光的,什麽記號也沒有,屁股上有一顆黑痣。”沈青娘滿臉通紅,一看他拿給阿奴那些東西,是劉仲身上的物件,什麽荷包,香囊,金鎖,項鏈,發簪,腰帶,還有鞋子。
阿奴嗤笑:“一個男人,身上這麽多叮叮當當的?”
阿錯摸摸鼻子,誰身上沒有飾物。
阿奴很仔細的檢查了一番,什麽也沒有,荷包裏有個小紅錦袋,是個平安符,裏麵有張朱砂畫的符紙;香囊裏隻有一塊香料,味道很衝,有股子腥味,不知道是什麽;腰帶裏,阿奴一點一點撚過去,沒有;發簪,是根獸頭羊脂白玉簪,通體透白,沒有機關什麽的;鞋子阿奴嫌臭,扔給十二,十二仔細檢查了一下鞋子,忽然想起來:“這鞋子是三爺買給世子爺的。”
“那原來那雙呢?”
“破了,扔了吧?”十二有些不確定。
沈青娘插入一句:“扔了。”
阿奴泄氣,拿起金鎖敲了敲,雖是空心的,卻是整塊鑄的,沒看見縫,她拿出刀子,準備撬開看看,劉仲裹著阿依族的毯子衝進來:“那是我從小不離身的東西。”
阿奴挑眉;:“你母妃給的?”
劉仲點頭,阿奴又敲了敲,沒聽見裏麵有什麽,戀戀不舍的將金鎖還給劉仲。劉仲鬆了口氣,以阿奴拜金的程度,他還真怕阿奴不還他,或者用牙齒咬咬什麽的。
沈青娘好笑地說:“三哥檢查過了一遍。”
阿奴更是鬱悶,沈謙做事精細,他沒有找到,自己也很難再發現什麽了。
想起剛才說起那萬兩賞金的時候,劉仲一臉漠然,阿奴指指草寮子,問道:“他們說賞金的時候,你都不怕嗎?”
劉仲一副慷慨狀:“少了點。”
沈青娘兩眼一紅,低頭不語。
他們跟著背夫們繼續上路,背夫們都知道了阿依族人的身份,看著他們的眼神敬畏交加。那狗娃子沒有了茶包和拐子,從那名年長背夫那裏拿來三個個茶包,幫他背著。他一路上緊緊跟著劉仲,也不說話。阿奴見他沒有惡意,也不管他。
此後一路大都是上坡,很是吃力。路旁伴隨著他們的已經是折多河,翻滾的白浪急促的向下狂奔。路變成了一根細帶子,還是很狹窄,但是比大崗山寬很多,路邊的小店一半建在山腰上,另外一半懸空在翻滾的河麵上,下麵斜斜的木樁撐著。
到了打箭爐,背夫們自去鍋莊交付茶葉。阿奴他們徑直去了上一次來過的,卓瑪嬸嬸的‘白瑪’鍋莊,那也是拉格頭人的產業。古戈一行人早到了。(未完待續)
向巴是個喇嘛,他占卜的結果是火葬。他以做“普哇”為由,將察雅武士們指揮的團團轉。古戈與德欽趁隙帶著雲丹偷偷先走了,同行的還有雲丹的獨眼‘朗生’(家生奴隸),兩位多吉的心腹武士。約好和阿奴在打箭爐回合
隔了半天,阿奴特地在眾人麵前辭行。向巴在做儀式,不能打擾,不過該看到的人都看到了。帶著向巴送的五匹馬,他們上路了。劉仲等人一步三回頭,身後的祖國已經是硝煙彌漫,不知何日才能重回故鄉。
向巴是個喇嘛,他以做“普哇”為由,將察雅武士們指揮的團團轉。古戈與德欽趁隙帶著雲丹偷偷先走了,同行的還有雲丹的獨眼‘朗生’(家生奴隸),兩位多吉的心腹武士。約好和阿奴在打箭爐回合
隔了半天,阿奴特地在眾人麵前辭行。向巴在做儀式,不能打擾,不過該看到的人都看到了。帶著向巴送的五匹馬,他們上路了。劉仲等人一步三回頭,黯然神傷,身後的祖國已經是硝煙彌漫,不知何日才能重回故鄉。
路上不敢耽擱,阿奴他們日夜不停的趕路。
過了烹壩,快到冷竹關時,那群一起逃出生天的背夫跟上來。
阿奴一隊雖走在前麵,但是這裏的路是在堅硬的岩石上鑿出來的,遠遠看去不過是纏繞在峽穀上的一條細線,下麵是洶湧暴躁的大渡河,隆隆水聲震耳欲聾,比之劍閣更讓人心驚。劉仲幾人戰戰兢兢,行進緩慢。
不過小半天功夫,熟門熟路的背夫們已經插進阿奴的隊伍中,他們緊緊跟隨,餓了不過邊走邊啃幾口糠團,累了就拄著拐子,靠著岩壁喘幾口氣。背夫們有四五十人,瞥見其中有幾人步履輕便,阿奴毛骨悚然。
隻是已經到了大崗山,這裏原本沒有路,後來用木頭和石塊在懸崖上架起的棧道,又窄又險,寬處不及三尺,一隻跳蚤也能把人踹下去,一失足便是蹤影全無。阿奴見哥哥等人也是一臉陰沉,知道情況凶險,心裏發涼,她又一次深深後悔招惹了劉仲這麽個禍害。財貨動人心,此話真真不假,以後這個毛病得改了,如果這次能逃出生天的話。
路如此駭目驚心,即使走熟的背夫們也是步履維艱,雙方一時相安無事。
天陰沉欲雨,風呼啦作響,阿奴心中忐忑。忽然,一聲驚叫,身後傳來‘稀裏嘩啦’石塊掉落的聲音,阿奴渾身發麻,戰戰兢兢抓住石壁上突出的石塊,轉身一看,目瞪口呆。
劉仲以一個奇怪的姿勢弓著腰趴著,一手拉住棧道上的木條,一隻手伸入懸崖下麵,一隻腳卡在木條之間的石縫裏,木條已經開始鬆動,千鈞一發之際,阿奴甩出一根銀線爪鉤,纏住劉仲的另外一隻沒有著落的腳,將另一頭快速的繞在自己腳下的木條上,那銀線正是阿奴帶在手上的銀線鐲子。劉仲身後的一個背夫迅速扔下茶包,趴下,一手抓住棧道上的突出的石塊,一手抓住了劉仲的那支拉住木條的手。在阿奴前麵的阿錯同時卸下行李,貼著阿奴交錯而過,試了試附近的岩石,還是在棧道上扣住一塊石塊,慢慢收緊銀線,拉住了劉仲那支被銀線纏住的腳,與那背夫同時發力,拉了幾次拉不起,阿奴趴下摳住石塊,往棧道外一看,氣不打一處來,原來劉仲手上還拉著一個,那人吊在半空中晃蕩,背上的茶包傾斜著,是個背夫。
隻見那背夫艱難的將一隻手從茶包的背侉裏脫出來,然後用力的向上伸,呼呼的風刮得他搖搖晃晃,用力了幾次終於抓住了劉仲的手腕,原來被劉仲拽住的那隻手想脫出來,不料劉仲抓的很緊,他試了幾次,終於力竭,艱難的仰起頭來,阿奴目力極好,可以看見他滿臉絕望,還是個孩子。阿奴大聲對著劉仲喊道:“放——手!放——手!”
風把她的話音吹的破碎,阿奴喊了幾次,嗓子都啞了,劉仲終於聽懂,他搖搖頭,原來他看不見。
那個背童似乎也明白了,後來抓著劉仲的那隻手開始用力,連續握緊放鬆了幾次,劉仲忽然福至心靈,張開了手掌,那個背童往下墜了一下,茶包掉下萬丈深淵,連聲響也沒聽見。
少了大幾十斤的茶包,劉仲實際上大半個身子還在棧道上,背童瘦的皮包骨,阿錯和那個背夫大喝一聲,用力將劉仲往後拉,那個背童慢慢的一點一點的露出頭,露出半個肩膀,他很靈活,空出一隻手摸索,摳住石縫,,一用力,整個人已經上來半個,再一使力,腳搭上來,再翻個身,就躺倒在棧道上大口喘氣。劉仲已經呼哧呼哧的半靠在岩壁上,臉色灰青。四個人歇了好一會,方疲憊地爬起,繼續前行。
所幸馬由別的阿依族人牽著走在最前頭,沒有受到驚嚇。
此時下起雨來,一行人最後是趴著慢慢的走。
等到了黃草坪的時候,已經像是一群落湯雞。背夫們的茶包吸了雨水,越發沉重,他們走的更慢了。阿奴心道可惜,雨天裏,大家都走不快。
雨越來越大,最後在背夫們在一個幺店子裏歇下來。阿依族人和沈家護衛開始在雨地裏搭帳篷。
那名救人的背夫跑過來,請劉仲和阿錯去他們住的幺店子。沈青娘遲疑了一下,劉仲卻答應了,阿奴見了,皺皺眉頭,心想探探對方的用意也好,她牽著納達岩,一起跟著去了。
劉仲還是第一次親身走進幺店子。就是個破爛的草寮,四周用篾席包著一半,上麵空著,雨斜著可以飄進來,地上的稻草肮髒潮濕,屋裏暗暗地坐著滿地的人,一股子怪味,聞之欲嘔。腳上似乎有什麽東西在爬,他低頭一看,黑色的小點已經星星點點的爬上了他的鞋,他嚇得跳起來。見他驚駭欲絕,阿奴奇道:“你沒有見過臭蟲麽?”
周圍的背夫們‘嘿嘿’地怪笑起來。
劉仲很不自在,他的全身濕透,頭皮發麻,從來沒有這麽難受過。
那名背夫用川西話罵了幾句,背夫們安靜下來。一名背童走出來,正是劉仲救過的那個,昏暗的光線下,可以看見他的臉,赤裸的上身都是擦傷的血痕,他端端正正的跪好,給劉仲磕了三個響頭,轉身又給阿錯磕了三個響頭。兩人被嚇了一跳,忙轉開。
那名年長背夫用帶著口音的官話說道:“這是謝過兩位救命之恩。狗娃子是我親戚,若不是這位小哥不顧性命拖住他,他早沒命了,屍骨都找不著。”他也跪下對著兩人磕了一個頭,站起來很難堪地說:“兩位如此仗義,我們也不能做那種沒良心的事。隻是那五個人,咱們實在得罪不起。”原來他們被五個二郎山的土匪脅迫,想在半道上截住阿奴一行人,殺了劉仲,說是有人懸賞一萬兩黃金買劉仲的人頭。成功之後,大家分錢。
漢蕃眼看開戰,他們這些靠著背茶生活的背夫沒有了收入,怕隻有做土匪一條路可走。聽見有錢可賺,紛紛動了心。隻是見到劉仲雖然身形高胖,但是滿臉稚氣,分明是個孩子,他們又猶豫起來。總算這些人尚有一絲天良未泯,對著個孩童怎麽也起不了殺心,所以一直拖著。直到劉仲救了那個狗娃子。
阿奴急問:“人呢?”
那背夫囁嚅:“他們已經走了,我們父母妻兒都在碉門,那些土匪很知道我們的底細。所以不敢得罪他。”
阿奴忙衝出草寮,煙雨茫茫,哪裏還有人影。
她轉回來,恨聲道:“你不會是等他們走遠了,才說的吧?”
那位背夫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地道,低著頭不敢啃聲。
狗娃子忽然用川西話開口:“他們前麵有人接應。”
阿奴念了兩遍,方明白他的意思:“你知道他們的情況?”
狗娃子顯然聽得來官話,點點頭。
阿奴轉向那名年長背夫:“你說。要是不盡不實,我們遭難之日,你們統統腸穿肚爛,死無全屍,下到十八層地獄。”阿奴怒極。
背夫們不安起來,‘嗡嗡嗡’地聲音不絕於耳。他們素來迷信,這些惡話讓他們很不安。
阿奴冷笑一聲:“那些土匪沒有告訴你,我們是什麽人?”
那背夫搖頭,心道雖沒有見過你們的裝束,但分明就是群蠻子。
阿奴從袖口裏拿出紅紅,紅紅很不高興,過了雅安,氣溫降下來,它開始冬眠,平常都睡在阿奴的背簍裏,包的暖和舒服。今天阿奴為了壯膽,把它弄出來,用火烤醒了,雖然阿奴的袖子裏滿溫暖的,它還是很惱怒,抬著頭,信子‘哧溜溜’吐著。背夫們恐懼的騷動起來。
那背夫忽然想起去年在打箭爐,聽說有群土匪搶了一個蠻子女娃娃,結果被那女娃子的族人追上來,土匪人多,本以為萬無一失,不料忽然眼前大霧迷茫,人人暈頭轉向,最後清醒時發現他們居然站在大風灣的‘白骨塔’裏,那原來是路上累死餓死冷死的背夫們被棄屍的地方,白骨成山。頭領‘三隻眼’嚇得屁滾尿流,好容易爬出來,一點人數,隻剩下十人,別的人連屍體也沒找著。那個女娃子就聽說帶著一條罕見的紅蛇。
他這輩子隻有這麽一次聽過有紅色的蛇,那眼前這個一身狼狽,長的象朵花的女娃子就是那個巫女了。
他腿一軟,跪在地上拚命磕頭,恐懼地說不出話來。
阿奴指著劉仲,又加了一句:“你們知道他是什麽身份?也敢來殺他,不怕有命來沒有命回去?”阿奴環顧一周,繼續危言聳聽:“一萬兩金子?真好笑,那土匪憑什麽給你,事成之日就是你們沒命的時候!”
一個老人站起來:“是咯,那‘歪脖子’名聲壞的很,那會給你講什麽信用?早跟你們說過這種缺德事情做不得撒。”
眾背夫紛紛附和。
那名背夫很羞愧,顯然他就是打頭跟隨土匪‘歪脖子’的人。
阿奴不理他,轉身叫沈家的十二過來問話。他是個機靈的大眼睛矮個子,會講川西話。劉仲忙不迭的跑出草寮。阿奴叫住他:“你就這樣跑進帳篷?不怕青姨洗脫你兩層皮?”
一路上隻有兩個女子,阿奴常常跟著沈青娘,有腳店時往往兩人一起睡。沈青娘很喜歡阿奴,阿奴也覺得沈青娘讓人欽佩。這些日子兩人感情急速升溫。
劉仲聞言,一臉為難:“那要怎麽辦?沒有地方洗。”
阿奴想想,從店家那裏要來兩桶水,一桶放在前麵,叫劉仲等幾個男的在外麵先洗洗換了衣衫再進去。一桶放到帳篷後麵,她叫來沈青娘。雨小了一些,她們迅速的換好幹的衣服,跑進帳篷裏,髒的衣服就扔進桶裏泡,臭蟲,跳蚤怕水。自從沈謙走後,這些日子都沒有洗澡,身上泛著酸臭,還好大家都一樣,也聞不出來。女子出行的不便阿奴已經習慣,沈青娘覺得受不了,一路上對於個人衛生問題更是呶呶不休地挑剔。
換了身衣服,氣味好聞了些,沈青娘長舒一口氣。劉仲等人已經在帳篷裏躺著了,沈嘉木堅持自己走完大崗山,此時已經躺倒說不出話來。
十二這時問完話準備進來,眾人大叫“洗完再進來。”十二一臉囧然。他們常常在外出任務,不要說什麽臭蟲跳蚤,就是螞蟥也挨過。隊裏多了個十一姑娘,每天宿客棧的時候,都會被逼著去洗澡換衣服,沒法洗的時候,她就會喋喋不休。誰能想到平日裏那麽豪爽不拘的一個人,對於洗澡的問題會斤斤計較到令人發指的地步。女人真是麻煩,不管是小姐還是俠女。
等十二洗完進來,大夥兒已經啃完幹糧在等著他。
十二說那群土匪經常流竄在二郎山和打箭爐之間,做的是販賣人口的勾當,有時也打劫背夫,小商隊什麽的。。這隻土匪有三四十幾人,有漢人也有吐蕃人,還有烏蠻人。
裏麵也有碉門人,他們都認識,就是那個‘歪脖子’,頭領不知道是誰。這次‘歪脖子’帶著十幾個人過瀘定橋來哨探,為的就是那江湖傳說的一萬兩黃金,不想碰上嘩變,隻有五個人僥幸逃脫,怕回去不好交差,就想提前將劉仲殺了,所以才聯係上那個背夫,許諾分金子。
阿奴冷笑,什麽怕不好交差,分明是想獨吞。她看向劉仲,這廝身上到底有什麽,讓他的父親下手如此狠毒,一萬兩黃金的人頭價都叫出來了,雖然事後不認賬的可能性很大。劉仲在沈謙的契約上才值五百兩黃金,差太多了吧,阿奴開始算虧了多少金子,故態複萌。
她勾起哥哥的耳朵,嘰嘰咕咕交代了一番,阿錯怪笑兩聲,拖起劉仲就往他們自己的帳篷走去。劉仲隻喊了一聲:“你要幹什麽?”就被兩個阿依族人抬進去。
隨後隻聽見阿依族人嘰嘰喳喳的說話聲,沈青娘和十二麵麵相覷。
過了一會兒,阿錯回來,手上提著一堆東西,笑道:“身上光光的,什麽記號也沒有,屁股上有一顆黑痣。”沈青娘滿臉通紅,一看他拿給阿奴那些東西,是劉仲身上的物件,什麽荷包,香囊,金鎖,項鏈,發簪,腰帶,還有鞋子。
阿奴嗤笑:“一個男人,身上這麽多叮叮當當的?”
阿錯摸摸鼻子,誰身上沒有飾物。
阿奴很仔細的檢查了一番,什麽也沒有,荷包裏有個小紅錦袋,是個平安符,裏麵有張朱砂畫的符紙;香囊裏隻有一塊香料,味道很衝,有股子腥味,不知道是什麽;腰帶裏,阿奴一點一點撚過去,沒有;發簪,是根獸頭羊脂白玉簪,通體透白,沒有機關什麽的;鞋子阿奴嫌臭,扔給十二,十二仔細檢查了一下鞋子,忽然想起來:“這鞋子是三爺買給世子爺的。”
“那原來那雙呢?”
“破了,扔了吧?”十二有些不確定。
沈青娘插入一句:“扔了。”
阿奴泄氣,拿起金鎖敲了敲,雖是空心的,卻是整塊鑄的,沒看見縫,她拿出刀子,準備撬開看看,劉仲裹著阿依族的毯子衝進來:“那是我從小不離身的東西。”
阿奴挑眉;:“你母妃給的?”
劉仲點頭,阿奴又敲了敲,沒聽見裏麵有什麽,戀戀不舍的將金鎖還給劉仲。劉仲鬆了口氣,以阿奴拜金的程度,他還真怕阿奴不還他,或者用牙齒咬咬什麽的。
沈青娘好笑地說:“三哥檢查過了一遍。”
阿奴更是鬱悶,沈謙做事精細,他沒有找到,自己也很難再發現什麽了。
想起剛才說起那萬兩賞金的時候,劉仲一臉漠然,阿奴指指草寮子,問道:“他們說賞金的時候,你都不怕嗎?”
劉仲一副慷慨狀:“少了點。”
沈青娘兩眼一紅,低頭不語。
他們跟著背夫們繼續上路,背夫們都知道了阿依族人的身份,看著他們的眼神敬畏交加。那狗娃子沒有了茶包和拐子,從那名年長背夫那裏拿來三個個茶包,幫他背著。他一路上緊緊跟著劉仲,也不說話。阿奴見他沒有惡意,也不管他。
此後一路大都是上坡,很是吃力。路旁伴隨著他們的已經是折多河,翻滾的白浪急促的向下狂奔。路變成了一根細帶子,還是很狹窄,但是比大崗山寬很多,路邊的小店一半建在山腰上,另外一半懸空在翻滾的河麵上,下麵斜斜的木樁撐著。
到了打箭爐,背夫們自去鍋莊交付茶葉。阿奴他們徑直去了上一次來過的,卓瑪嬸嬸的‘白瑪’鍋莊,那也是拉格頭人的產業。古戈一行人早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