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奴並沒有去勸說劉仲,她覺得平常一些小事自己可以喳喳呼呼,這麽重要的事情還是應該劉仲自己決定,她不想影響劉仲的判斷。
他們趕到華陽寨休整了一下,這是儻駱道最大的驛站,隨後又頂風冒雪出發了。不久,驛站傳來信報,阿奴聽得侍衛們竊竊私語,劉暢之前曾放出消息走陳倉道,信報上說:陳倉道上已經發現刺客行蹤。
阿奴恍悟,原來劉暢是為了掩人耳目。難怪他們這些天在莽莽群山中皚皚雪地裏艱難跋涉,沿途人跡稀少,一路上重崗絕澗,危崖亂石,難度堪比大相嶺。阿奴發現這條道並不像劉仲和劉暢等人說的那樣快捷繁華,還不如她以前走過的那條陳倉道。沿途有的棧道和驛站甚至被大雪壓塌,顯出一種年久失修的破敗寂寥。明顯這條路正處在廢棄的時期。
相比在頂著風雪爬山,阿奴還是喜歡走在懸崖峭壁的棧道上。雖然看著艱險走著濕滑,但是有護欄,其實比雅礱江河穀的那種羊腸小道要好走的多,特別是有一段像九曲回腸的棧道有頂棚,這為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墜砸傷來往人畜的。長長地透明冰淩從頂棚上垂掛下來,雪飄進棧道上結了一層冰,整條棧道像一條水晶回廊,在冬日稀薄的陽光下閃著七彩的光。從棧道往外看,腳下被雪覆蓋的群山峽穀如雲海茫茫,疑似身處九天之上的九曲廊橋。
阿奴很遺憾,這麽美的時刻,自己和阿寶兩個小美眉卻穿著灰撲撲的寬大軍服跟一群煞風景的丘八們在一起。他們覺得好玩,把冰淩都掰下來了。
往後的路一點也不比打箭爐到察木多好走。阿奴數了數,九天之內他們一共翻越了五座大山,每一座都跟吐蕃的雪山有的拚,道路的艱險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青泥嶺一段沿著太白山上上下下迂回轉折,峭壁千仞,高聳入雲,腳下驚濤拍岸,江水吼聲如雷。劉暢說道,這就是李白走過的蜀道,所寫《蜀道難》中的那句‘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就是指這裏(陝西略陽和安徽歙縣之間)。這是儻駱道最為恐怖的一段,山高穀深,野獸出沒,沒有人煙,是被稱為‘黃泉’的險地,生長的毒蟲和有毒植物,有著不散的瘴氣,讓人談之變色。後來朝廷下令修成自河池驛至興州長舉驛新路五十裏,叫做白飛路。沿途作棧道閣道、郵亭、營屋、綱院,縮短舊路裏程三十多裏,廢掉了青泥驛,人們舍危從安,改走白水路,這裏就荒廢了。但是這條路阿奴看著也平常,再糟糕的路也比不過白瑪崗的。
第九天他們到達盩厔,而後折向長安。
當劉仲終於看見長安焦黑的城門的時候,不由得跪在地上放聲大哭。他想過千百遍回來時的情景,卻絕想不到昔日胡人眼裏天堂般繁華的都城會破敗如斯。
劉暢不想進城,轉頭吩咐令狐文帶他們進入長安城。
一路上景物全非,到處是火燒過後黑乎乎的斷壁殘垣,上麵還有殘雪,幾年過去,已經是衰草枯楊,一片荒涼。城裏還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地方,有人住著,沿路還可以看見有人做些小買賣。他們大都衣衫破舊,兩眼茫然,走路時遮遮掩掩,躲躲閃閃,劫後餘生的恐懼讓他們提心吊膽。
皇城裏昔日龐大的木質宮殿群早已化為焦土,隻有湖邊稀稀拉拉的幾座獨立的樓閣幸存,隻剩下拴馬石的宮門前劉暢有派衛兵把守。劉仲和令狐文直奔那幾座樓閣而去,而其他人都被攔在外麵。
阿波問道:“這就是漢人的皇宮?”
阿奴唏噓:“上次來的時候可壯觀了,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的緊,現在都燒得精光。”
雲丹曾經到過長安,亦是感歎不已。
阿波想看看,橫豎無事可做,她帶著阿波、阿羅等人一路指指點點,這裏曾是鴻臚寺,那裏曾是長安最大的酒樓,這裏曾是一間瓦肆,那裏。。。。。,末了告訴他們:“反正也要去開封,那裏是陪都,據說也很繁華。。。。。。”
阿奴還沒說完,他們的注意力被旁邊一對青年夫妻吸引住了,那女子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藍衣,頭上一根荊釵,她兩眼翻白,分明是個得了白內障的瞎子。那青衣男子扶著她,不停的提醒她地上障礙物的位置。這裏很雜亂,雪地上滿是斷磚碎瓦。那男子滿臉小心翼翼,沒有半點不耐。
這男人看著身體健康,沒有殘疾。阿奴想,這樣的男人倒是難得。
那男子忽然發現了他們,看見是幾個麵目黧黑的小兵,連忙低下頭。阿奴不由得多看了幾眼。他低頭跟那瞎眼女子不知道說了什麽,兩人攙扶著磕磕絆絆的迅速離去。大概是怕了他們的軍服。阿奴也沒在意。
等他們逛回來,劉仲還沒有出來,十二等人早已作鳥獸散,各自懷古思今去了。隻有李長風留在那裏等。他的叔叔跟著瀘定橋邊造反的李全上前線了,戰場在天水一帶。他這次就是準備去投靠叔叔他們。據說李全打仗拚命,悍不畏死,已經擢升到副將。
盡管皇宮已經焚毀,但是進去看看也好啊,就當參觀圓明園了,說不定能摸到文物什麽的,就算現在不是,幾十年以後也是了。阿奴無聊之極,淘寶的渴望讓她心癢難耐,她跟阿羅和阿寶打個眼色,一行人偷偷摸摸的拐到守兵們看不見的地方,從一處斷牆爬進去。基本上這些兵跟門鑰匙一樣,守君子不守小偷。
在一處比較大的宮殿遺址前麵,阿奴辨認了一下房間的大致方位,走到主屋的位置上。殘雪下露出一點一點熏黑的石階,燒化成炭條的窗欞門柱,一按就化為齏粉。她撿了塊石頭,慢慢扒開上麵的堆積物,露出了黑乎乎的石頭地板。一群人扒拉了半日,除了一些黑墨墨的瓷器碎片,居然被阿奴發現了一塊燒得變形發黑的金子,黏在一截木炭上。阿奴不小心蹭掉了金子上的炭灰,露出了一抹金光。
她來了興致,正準備擴大搜索範圍。忽然,不遠處傳來一個聲音:“你就在這坐著,我去去就來。”
他們伸長脖子,隻看見一個青衣男子,遮遮掩掩往這邊而來,是剛才那個盲女的丈夫。難道他也想淘寶,總不可能是考古吧。
阿奴等人蹲在地上,周圍有那些燒毀的斷壁殘垣擋著,那男子沒有發現,直直蹭到近處,才發現眼前蹲著幾個小兵,男子嚇得‘哎喲’一聲轉身就逃。
阿奴心中惻隱之心大起,這人帶著盲妻,麵有菜色,衣衫上都是補丁,隻怕日子不好過,可能是想在廢墟裏扒拉些可以糊口的東西。她對這男子很有好感,連忙出聲叫住他。
男子已經逃開幾步,見阿奴叫他,嚇得不敢再走,綣成一團縮在牆根,如果那還是牆的話。
阿奴走到眼前,將那塊金子遞過去,說道:“給你,我剛剛找到的。”
男子聽得口音古怪,聲音清脆,分明是個女子,不由得抬眼看了看阿奴,是一個黑臉的小姑娘。亂世之中,生存不易,女子裝成男子從軍也不稀罕。他也不覺得奇怪,說聲‘“謝謝”。伸手接過那金塊。
阿奴見他臉色青黃,骨瘦如柴,麵貌還算端正,眼神卻躲躲閃閃,看著有些鬼祟。她也不以為意,問道:“你想找值錢的東西?金銀之類的隻怕早就被搜光了,瓷器都成碎片,書畫更別指望了。”她指了指他腳邊一個疑似獸頭的東西,“咦?這個不知道是什麽?”
那男子拿起獸頭,蹭了蹭炭灰,抬臉朝阿奴笑了笑,在阿奴看來就像是個骷髏咧咧嘴,他說道:“這是個屋子上的蹲獸的頭,這個叫行什,長得像猴子,背上有翅膀,它是雷公。用來避雷的。”
阿奴拿過獸頭又擦了擦,果然是個鐵鑄的猴頭。她就愛聽掌故和風土人情,覺得有趣,正想再問,外麵一陣響動。劉仲劈裏啪啦的跑過來,氣喘籲籲的問道:“你們也來了。”
他和令狐文從湖邊過來,本想看看自己住過的宮殿,沒想到阿奴已經跑進來了,她向來是個好奇寶寶,劉仲也不以為杵。
那男子看見有人來,又嚇得垂頭縮腦,阿奴安慰道:“不怕,粽子人很好的,他不會怪你。”見他還是害怕,阿奴說道:“怪可憐的,令狐校尉,放他走吧。”
令狐文也不說話,揮揮手。男子低頭掩麵而去。
阿奴問道:“你怎麽跑裏麵來了?”
劉仲甕聲甕氣:“這是我住過的地方。”
誰也沒有留意才走開幾步的男子忽然停了下來。
令狐文看看天色不早,說道:“世子爺,早些回營地休息吧,明日再來也不遲。”
劉仲搖搖頭,在這裏走來走去,他指了指一個地方:“這是個我住的,隔壁是太子哥哥住的。當年我們誰也不喜歡自己的住處,後來皇伯父沒法子,隻好互相調換了一下,沒想到我們又覺得原來的更好,最後又鬧著換回來。”他嘴角噙著一絲笑意。那還是他三歲,太子哥哥五歲時候的事,他早忘記了,是皇伯父和皇祖母一直掛在嘴邊,宮裏頭人盡皆知。
阿奴看見那男子又折返回來,奇怪道:“你還不走?”
男子不答,徑直走到劉仲跟前問道:“你是誰?”
劉仲抬起臉來,男子倒抽一口涼氣:“對不住,我搞錯了。”匆忙想走,劉仲一把抓住他急急問道:“你又是誰?”(未完待續)
他們趕到華陽寨休整了一下,這是儻駱道最大的驛站,隨後又頂風冒雪出發了。不久,驛站傳來信報,阿奴聽得侍衛們竊竊私語,劉暢之前曾放出消息走陳倉道,信報上說:陳倉道上已經發現刺客行蹤。
阿奴恍悟,原來劉暢是為了掩人耳目。難怪他們這些天在莽莽群山中皚皚雪地裏艱難跋涉,沿途人跡稀少,一路上重崗絕澗,危崖亂石,難度堪比大相嶺。阿奴發現這條道並不像劉仲和劉暢等人說的那樣快捷繁華,還不如她以前走過的那條陳倉道。沿途有的棧道和驛站甚至被大雪壓塌,顯出一種年久失修的破敗寂寥。明顯這條路正處在廢棄的時期。
相比在頂著風雪爬山,阿奴還是喜歡走在懸崖峭壁的棧道上。雖然看著艱險走著濕滑,但是有護欄,其實比雅礱江河穀的那種羊腸小道要好走的多,特別是有一段像九曲回腸的棧道有頂棚,這為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墜砸傷來往人畜的。長長地透明冰淩從頂棚上垂掛下來,雪飄進棧道上結了一層冰,整條棧道像一條水晶回廊,在冬日稀薄的陽光下閃著七彩的光。從棧道往外看,腳下被雪覆蓋的群山峽穀如雲海茫茫,疑似身處九天之上的九曲廊橋。
阿奴很遺憾,這麽美的時刻,自己和阿寶兩個小美眉卻穿著灰撲撲的寬大軍服跟一群煞風景的丘八們在一起。他們覺得好玩,把冰淩都掰下來了。
往後的路一點也不比打箭爐到察木多好走。阿奴數了數,九天之內他們一共翻越了五座大山,每一座都跟吐蕃的雪山有的拚,道路的艱險有過之而無不及。特別青泥嶺一段沿著太白山上上下下迂回轉折,峭壁千仞,高聳入雲,腳下驚濤拍岸,江水吼聲如雷。劉暢說道,這就是李白走過的蜀道,所寫《蜀道難》中的那句‘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就是指這裏(陝西略陽和安徽歙縣之間)。這是儻駱道最為恐怖的一段,山高穀深,野獸出沒,沒有人煙,是被稱為‘黃泉’的險地,生長的毒蟲和有毒植物,有著不散的瘴氣,讓人談之變色。後來朝廷下令修成自河池驛至興州長舉驛新路五十裏,叫做白飛路。沿途作棧道閣道、郵亭、營屋、綱院,縮短舊路裏程三十多裏,廢掉了青泥驛,人們舍危從安,改走白水路,這裏就荒廢了。但是這條路阿奴看著也平常,再糟糕的路也比不過白瑪崗的。
第九天他們到達盩厔,而後折向長安。
當劉仲終於看見長安焦黑的城門的時候,不由得跪在地上放聲大哭。他想過千百遍回來時的情景,卻絕想不到昔日胡人眼裏天堂般繁華的都城會破敗如斯。
劉暢不想進城,轉頭吩咐令狐文帶他們進入長安城。
一路上景物全非,到處是火燒過後黑乎乎的斷壁殘垣,上麵還有殘雪,幾年過去,已經是衰草枯楊,一片荒涼。城裏還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地方,有人住著,沿路還可以看見有人做些小買賣。他們大都衣衫破舊,兩眼茫然,走路時遮遮掩掩,躲躲閃閃,劫後餘生的恐懼讓他們提心吊膽。
皇城裏昔日龐大的木質宮殿群早已化為焦土,隻有湖邊稀稀拉拉的幾座獨立的樓閣幸存,隻剩下拴馬石的宮門前劉暢有派衛兵把守。劉仲和令狐文直奔那幾座樓閣而去,而其他人都被攔在外麵。
阿波問道:“這就是漢人的皇宮?”
阿奴唏噓:“上次來的時候可壯觀了,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的緊,現在都燒得精光。”
雲丹曾經到過長安,亦是感歎不已。
阿波想看看,橫豎無事可做,她帶著阿波、阿羅等人一路指指點點,這裏曾是鴻臚寺,那裏曾是長安最大的酒樓,這裏曾是一間瓦肆,那裏。。。。。,末了告訴他們:“反正也要去開封,那裏是陪都,據說也很繁華。。。。。。”
阿奴還沒說完,他們的注意力被旁邊一對青年夫妻吸引住了,那女子穿著打補丁的粗布藍衣,頭上一根荊釵,她兩眼翻白,分明是個得了白內障的瞎子。那青衣男子扶著她,不停的提醒她地上障礙物的位置。這裏很雜亂,雪地上滿是斷磚碎瓦。那男子滿臉小心翼翼,沒有半點不耐。
這男人看著身體健康,沒有殘疾。阿奴想,這樣的男人倒是難得。
那男子忽然發現了他們,看見是幾個麵目黧黑的小兵,連忙低下頭。阿奴不由得多看了幾眼。他低頭跟那瞎眼女子不知道說了什麽,兩人攙扶著磕磕絆絆的迅速離去。大概是怕了他們的軍服。阿奴也沒在意。
等他們逛回來,劉仲還沒有出來,十二等人早已作鳥獸散,各自懷古思今去了。隻有李長風留在那裏等。他的叔叔跟著瀘定橋邊造反的李全上前線了,戰場在天水一帶。他這次就是準備去投靠叔叔他們。據說李全打仗拚命,悍不畏死,已經擢升到副將。
盡管皇宮已經焚毀,但是進去看看也好啊,就當參觀圓明園了,說不定能摸到文物什麽的,就算現在不是,幾十年以後也是了。阿奴無聊之極,淘寶的渴望讓她心癢難耐,她跟阿羅和阿寶打個眼色,一行人偷偷摸摸的拐到守兵們看不見的地方,從一處斷牆爬進去。基本上這些兵跟門鑰匙一樣,守君子不守小偷。
在一處比較大的宮殿遺址前麵,阿奴辨認了一下房間的大致方位,走到主屋的位置上。殘雪下露出一點一點熏黑的石階,燒化成炭條的窗欞門柱,一按就化為齏粉。她撿了塊石頭,慢慢扒開上麵的堆積物,露出了黑乎乎的石頭地板。一群人扒拉了半日,除了一些黑墨墨的瓷器碎片,居然被阿奴發現了一塊燒得變形發黑的金子,黏在一截木炭上。阿奴不小心蹭掉了金子上的炭灰,露出了一抹金光。
她來了興致,正準備擴大搜索範圍。忽然,不遠處傳來一個聲音:“你就在這坐著,我去去就來。”
他們伸長脖子,隻看見一個青衣男子,遮遮掩掩往這邊而來,是剛才那個盲女的丈夫。難道他也想淘寶,總不可能是考古吧。
阿奴等人蹲在地上,周圍有那些燒毀的斷壁殘垣擋著,那男子沒有發現,直直蹭到近處,才發現眼前蹲著幾個小兵,男子嚇得‘哎喲’一聲轉身就逃。
阿奴心中惻隱之心大起,這人帶著盲妻,麵有菜色,衣衫上都是補丁,隻怕日子不好過,可能是想在廢墟裏扒拉些可以糊口的東西。她對這男子很有好感,連忙出聲叫住他。
男子已經逃開幾步,見阿奴叫他,嚇得不敢再走,綣成一團縮在牆根,如果那還是牆的話。
阿奴走到眼前,將那塊金子遞過去,說道:“給你,我剛剛找到的。”
男子聽得口音古怪,聲音清脆,分明是個女子,不由得抬眼看了看阿奴,是一個黑臉的小姑娘。亂世之中,生存不易,女子裝成男子從軍也不稀罕。他也不覺得奇怪,說聲‘“謝謝”。伸手接過那金塊。
阿奴見他臉色青黃,骨瘦如柴,麵貌還算端正,眼神卻躲躲閃閃,看著有些鬼祟。她也不以為意,問道:“你想找值錢的東西?金銀之類的隻怕早就被搜光了,瓷器都成碎片,書畫更別指望了。”她指了指他腳邊一個疑似獸頭的東西,“咦?這個不知道是什麽?”
那男子拿起獸頭,蹭了蹭炭灰,抬臉朝阿奴笑了笑,在阿奴看來就像是個骷髏咧咧嘴,他說道:“這是個屋子上的蹲獸的頭,這個叫行什,長得像猴子,背上有翅膀,它是雷公。用來避雷的。”
阿奴拿過獸頭又擦了擦,果然是個鐵鑄的猴頭。她就愛聽掌故和風土人情,覺得有趣,正想再問,外麵一陣響動。劉仲劈裏啪啦的跑過來,氣喘籲籲的問道:“你們也來了。”
他和令狐文從湖邊過來,本想看看自己住過的宮殿,沒想到阿奴已經跑進來了,她向來是個好奇寶寶,劉仲也不以為杵。
那男子看見有人來,又嚇得垂頭縮腦,阿奴安慰道:“不怕,粽子人很好的,他不會怪你。”見他還是害怕,阿奴說道:“怪可憐的,令狐校尉,放他走吧。”
令狐文也不說話,揮揮手。男子低頭掩麵而去。
阿奴問道:“你怎麽跑裏麵來了?”
劉仲甕聲甕氣:“這是我住過的地方。”
誰也沒有留意才走開幾步的男子忽然停了下來。
令狐文看看天色不早,說道:“世子爺,早些回營地休息吧,明日再來也不遲。”
劉仲搖搖頭,在這裏走來走去,他指了指一個地方:“這是個我住的,隔壁是太子哥哥住的。當年我們誰也不喜歡自己的住處,後來皇伯父沒法子,隻好互相調換了一下,沒想到我們又覺得原來的更好,最後又鬧著換回來。”他嘴角噙著一絲笑意。那還是他三歲,太子哥哥五歲時候的事,他早忘記了,是皇伯父和皇祖母一直掛在嘴邊,宮裏頭人盡皆知。
阿奴看見那男子又折返回來,奇怪道:“你還不走?”
男子不答,徑直走到劉仲跟前問道:“你是誰?”
劉仲抬起臉來,男子倒抽一口涼氣:“對不住,我搞錯了。”匆忙想走,劉仲一把抓住他急急問道:“你又是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