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轉頭看見永林公主哀求的看著他。這個大姐為人很傻很天真,幼年時也曾對自己多方維護。如今幾個哥哥都死了,隻剩下永林與他。他心一軟,想起劉瑉如今尾大不掉,隻有在朝廷上留著華家給他慢慢消磨,緩衝一段時間,自己再慢慢謀劃,方能立與不敗之地
永林公主說的那段秘聞,與他知道的截然不同,他所知道的是華氏構陷母妃。現在想起來,的確經不起推敲。陳年往事像黑白片一樣在他腦海裏回放,一些以往被忽略的細節慢慢的從記憶的塵沙中浮起。
父皇當年就像五哥依靠華家一樣依靠令狐氏,才從幾個兄弟中脫穎而出榮登大寶,對外公和母妃感恩戴德,曾許諾永不再娶。那時候他年紀雖幼,也知道母親對他極為溫柔和藹,轉臉對宮人特別是對華氏極為嚴苛,常常斥罵父皇忘恩負義,父皇每每要做小伏低方能回轉。他曾看見華氏在大雪天被罰跪在過道上,堂堂皇妃,顏麵盡失,而父皇竟不敢出麵維護。也曾隱約聽到宮人說今天貴妃娘娘又對華娘娘如何如何了,口氣極為同情。小時候不知事,一聽就過,沒去深思,此刻一回味,令狐家族一度淩駕於皇權之上,哪個皇帝能夠容忍?
這一段秘辛在令狐氏被滅族之後,就被老皇帝強行掩蓋住了,以至於無人敢說。母妃在宮中的勢力自從令狐家族失勢後,殺的殺、趕的趕,剩下的被邊緣化的厲害,對華家恨之入骨,哪裏會去替華家說話。
華家遲早要滅,不過他等了這麽多年,不在乎再等。眼下最主要的是日後的權利分配,這關乎自己和令狐文等人的性命。劉瑉可不是阿仲,這一役可以看出此人心深似海,難以琢磨,得多費思量,好生對付。
劉暢心中計議一定,轉頭就替華家求情:“殿下若是連華家都肯容忍,可使那些舉棋不定的朝臣們疑心盡去,鹹來歸附。到時候不止他們感恩戴德,天下人也都會盛讚殿下以德報怨,真乃仁君現世。人心所向,又何愁張甾之流的不伏誅。”
張甾此時自號“聖帝”,也學著漢廷設立文武百官,建立一個小朝廷。招安是不大可能的了。
劉瑉本就有些心思動搖,也想利用華家在陸軍中的殘餘勢力與劉暢以及海軍抗衡,當下爽快應允,同時宣布既往不咎,一切照舊。
文武百官喜不自勝。就是梁王的鐵杆也暗想隻要過了眼前這一關什麽都好說,出去後再伺機跑路就是。
眾人彈冠相慶。再沒人去看大殿之上那躺著的三位,也沒人搭理哭得快昏死過去的華碧瑤母子,有些性急的甚至已經開始稱呼劉瑉為“陛下”。對梁王和華氏家族歌功頌德的餘音尚且繞梁,眾人已經將他們棄如敝履。
劉瑉看得膽寒,越發思念遠在眉縣的妻子方綺,她雖然貌醜眼盲,卻心地慈悲如觀音般善良,遠勝這幫熟讀孔孟賢書,卻毫無廉恥之心的追名逐利之徒。
那日他餓得受不了逃出禁園後,在街上流浪,要提防雙方的兵丁還要小心暴徒,隻能晝伏夜出,在一家酒樓後麵撿食一些殘羹剩飯,後來那酒樓也在一群士兵的械鬥中被付之一炬。他餓了幾天,看見一條破爛的小巷,裏麵早已空無一人,也許因為它的破舊,房屋年久失修,搖搖欲墜,那些恨不能在蚊子腹內刮脂油的士兵壓根不屑進去,它才得以保存。他走到一個長滿荒草的院子,裏麵門窗破敗,漏瓦篩光,一個殘破的幾案上放著一塊硬邦邦的饅頭,他顧不得多想,三兩下就囫圇下肚後,才想起這也許是別人果腹之食,連忙偷偷的溜了。第二天他還是沒有找到食物,情不自禁又走進那家小院,案幾上又放了一塊饅頭,他連吃幾天,總算良心發現,硬等在那裏準備道歉。沒多久看見一個盲女摸索著出來走到幾案前,摸了摸桌子,見上麵的饅頭沒了,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他看見那盲女自己也餓得形銷骨立,心裏無地自容。兩人就這樣住在了一起,他才知道方綺她根本是不想活了,才會將好心的鄰居們出逃前給她儲存的食物一點點拿出來給他,又害怕老鼠將食物叼走他沒得吃,放下食物後,就一直守在那裏,直到聽見腳步聲才連忙躲開。
那之後兩人相輔相持,艱難度日,一開始他什麽也不會。雖然啟正元年他被梁王軟禁,但是姑姑永林和皇祖母每每派人送衣送食,宮人們從不敢怠慢與他,除了不自由,也沒受什麽苦。這次逃出宮禁,才真正體會生存的艱難。城內大亂,兩人無以為生,最後他扶著方綺去找那些軍士,靠方綺給他們縫補漿洗才能饑一頓飽一頓勉強度日。也有軍士見他識字,引誘他參軍,方綺也要他去,至少能得一頓飽飯。然而他已經放不下方綺,加上害怕身份泄露,怎麽也不肯,最後也跟著方綺學習漿洗,有時候給人扛包,替那些駐守的士兵代寫家信,兩人漸漸的堅持下來。那些日子裏,方綺若是得了食物,都要讓他先吃飽,他心疼妻子,每每假裝吃飽了回來,然後將食物都給方綺,日子雖苦,卻遠比站在這擾攘空虛的奢華大殿上感覺實在。
遇見劉仲那日,城內的士兵調防,相熟的人都調走了好幾天。一直以來都有人在暗中找他,他雖然形貌大變,還是不敢去結識那些新的。最後兩人餓的實在受不了,他才想著翻牆進宮,看看能不能找些值錢的東西換吃的。
就是在那些活不下去的日子裏他加入了明教,這一點他除了方綺誰也沒告訴。但是長安的明教徒一樣困苦不堪,除了一些經文之外,沒能給他實質上的幫助。直到這次他來到開封,遇上了葉飛花和石峰。見他是原來的儲君,他許諾重建大雲光明寺,兩人大喜過望,願意效命與他,他趁勢接管了開封城裏明教的勢力。隻是沒想到明教的勢力如此龐大,已經滲透進皇城裏,控製了禦林軍的一支,他心中惕然。不過現在他還要靠這些人對抗劉暢,隻有以後再慢慢想轍連根拔除。
一場驚天政變就在眾人各懷鬼胎中消餌於無形。中秋節翌日,大漢朝廷重新擁立了新的君主,安平帝長子劉瑉,改元正統。劉暢升為漢嘉王,劉仲襲爵為梁王,以下南陽王等人各有封賞。特別是海軍,雖然兵部尚書還是陸軍的人,但是陸家的陸星海等人在兵部中占了泰半席位,海軍極為滿意,這次之後,海軍在朝堂上可以與陸軍分庭抗禮,再無製擎。
原偽帝劉琅被廢為庶人,發往大相國寺剃度出家。梁王幼子劉瑜重傷垂危,等傷好後一樣出家。華氏一族依然如故,華青君數次上表請求廢為庶人,卻被正統帝好言挽留。朝堂上一片馬屁之聲,盛讚劉瑉寬厚仁愛,大有乃父之風。
九九重陽登高,在艮嶽壽山的絳宵樓上,菊花滿地,香氣暗襲。
“什麽正統,真難聽,怎麽不叫圓筒?”深知內情的阿奴搖頭大發感慨,對劉瑉拚命標榜正統頗不以為然,頭上簪的一朵的小小金玲菊晃得快掉下來。
雲丹忍住笑,連忙幫她把花重新簪好。
見兩人親密無間,沈青娘暗歎。已經有人開始給劉仲議婚,建議在梁王去世的熱孝中成親,好給病危的華氏衝喜。
新上任的梁王筒子劉仲心情抑鬱,華氏和弟弟劉瑜病危,阿奴和雲丹眼看就要回吐蕃。一幫大臣們國計民生不去操心,天天研究這些細枝末節,揪著他要他成親,怎麽沒人去找劉瑉,目前官方記錄上劉瑉還是天下最尊貴的光棍一條。真是可惱。
他哪知道這些都是劉瑉授意手下幹的,好轉移那些大臣和皇室宗親對自己婚姻的關注。李長風傳來消息,方綺生了個男孩,母子均安。他喜不自勝,盤算著怎樣將他們接回來。在這當口,死道友不死貧道,隻好再次對不起劉仲。
可憐日日被開封的官媒追逐的劉仲隻有躲在阿奴這裏才能清閑片刻。
劉瑉自己住在皇城裏。將艮嶽這片方圓十裏的皇家園林賜給自己和劉暢暫住。阿奴和雲丹跟著興致勃勃的搬進來,每日裏遊山玩水,所到之處都刻上“阿奴和雲丹到此一遊”,兩人猥瑣的不得了。
她看見山腰上互相依偎的人,連忙神神秘秘地捅捅劉仲:“快看,快看。我就說他倆有貓膩。”
正是被放回來的令狐文和阿寶,兩人身高懸殊過大,遠看阿寶像他的女兒一般。阿奴很不厚道嘻嘻笑:“這次劉暢怎麽樣也要出點血,最好把他這個表哥給拐走,讓他當孤家寡人。”
她發現劉暢對這個表哥有著特殊感情,兩人是不是有特殊性取向她不知道,但是令狐文年紀老大不娶妻本就怪異,劉暢的孩子比如阿合都可以打醬油了,還有令狐武也生了阿濤。(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永林公主說的那段秘聞,與他知道的截然不同,他所知道的是華氏構陷母妃。現在想起來,的確經不起推敲。陳年往事像黑白片一樣在他腦海裏回放,一些以往被忽略的細節慢慢的從記憶的塵沙中浮起。
父皇當年就像五哥依靠華家一樣依靠令狐氏,才從幾個兄弟中脫穎而出榮登大寶,對外公和母妃感恩戴德,曾許諾永不再娶。那時候他年紀雖幼,也知道母親對他極為溫柔和藹,轉臉對宮人特別是對華氏極為嚴苛,常常斥罵父皇忘恩負義,父皇每每要做小伏低方能回轉。他曾看見華氏在大雪天被罰跪在過道上,堂堂皇妃,顏麵盡失,而父皇竟不敢出麵維護。也曾隱約聽到宮人說今天貴妃娘娘又對華娘娘如何如何了,口氣極為同情。小時候不知事,一聽就過,沒去深思,此刻一回味,令狐家族一度淩駕於皇權之上,哪個皇帝能夠容忍?
這一段秘辛在令狐氏被滅族之後,就被老皇帝強行掩蓋住了,以至於無人敢說。母妃在宮中的勢力自從令狐家族失勢後,殺的殺、趕的趕,剩下的被邊緣化的厲害,對華家恨之入骨,哪裏會去替華家說話。
華家遲早要滅,不過他等了這麽多年,不在乎再等。眼下最主要的是日後的權利分配,這關乎自己和令狐文等人的性命。劉瑉可不是阿仲,這一役可以看出此人心深似海,難以琢磨,得多費思量,好生對付。
劉暢心中計議一定,轉頭就替華家求情:“殿下若是連華家都肯容忍,可使那些舉棋不定的朝臣們疑心盡去,鹹來歸附。到時候不止他們感恩戴德,天下人也都會盛讚殿下以德報怨,真乃仁君現世。人心所向,又何愁張甾之流的不伏誅。”
張甾此時自號“聖帝”,也學著漢廷設立文武百官,建立一個小朝廷。招安是不大可能的了。
劉瑉本就有些心思動搖,也想利用華家在陸軍中的殘餘勢力與劉暢以及海軍抗衡,當下爽快應允,同時宣布既往不咎,一切照舊。
文武百官喜不自勝。就是梁王的鐵杆也暗想隻要過了眼前這一關什麽都好說,出去後再伺機跑路就是。
眾人彈冠相慶。再沒人去看大殿之上那躺著的三位,也沒人搭理哭得快昏死過去的華碧瑤母子,有些性急的甚至已經開始稱呼劉瑉為“陛下”。對梁王和華氏家族歌功頌德的餘音尚且繞梁,眾人已經將他們棄如敝履。
劉瑉看得膽寒,越發思念遠在眉縣的妻子方綺,她雖然貌醜眼盲,卻心地慈悲如觀音般善良,遠勝這幫熟讀孔孟賢書,卻毫無廉恥之心的追名逐利之徒。
那日他餓得受不了逃出禁園後,在街上流浪,要提防雙方的兵丁還要小心暴徒,隻能晝伏夜出,在一家酒樓後麵撿食一些殘羹剩飯,後來那酒樓也在一群士兵的械鬥中被付之一炬。他餓了幾天,看見一條破爛的小巷,裏麵早已空無一人,也許因為它的破舊,房屋年久失修,搖搖欲墜,那些恨不能在蚊子腹內刮脂油的士兵壓根不屑進去,它才得以保存。他走到一個長滿荒草的院子,裏麵門窗破敗,漏瓦篩光,一個殘破的幾案上放著一塊硬邦邦的饅頭,他顧不得多想,三兩下就囫圇下肚後,才想起這也許是別人果腹之食,連忙偷偷的溜了。第二天他還是沒有找到食物,情不自禁又走進那家小院,案幾上又放了一塊饅頭,他連吃幾天,總算良心發現,硬等在那裏準備道歉。沒多久看見一個盲女摸索著出來走到幾案前,摸了摸桌子,見上麵的饅頭沒了,臉上露出一絲微笑。他看見那盲女自己也餓得形銷骨立,心裏無地自容。兩人就這樣住在了一起,他才知道方綺她根本是不想活了,才會將好心的鄰居們出逃前給她儲存的食物一點點拿出來給他,又害怕老鼠將食物叼走他沒得吃,放下食物後,就一直守在那裏,直到聽見腳步聲才連忙躲開。
那之後兩人相輔相持,艱難度日,一開始他什麽也不會。雖然啟正元年他被梁王軟禁,但是姑姑永林和皇祖母每每派人送衣送食,宮人們從不敢怠慢與他,除了不自由,也沒受什麽苦。這次逃出宮禁,才真正體會生存的艱難。城內大亂,兩人無以為生,最後他扶著方綺去找那些軍士,靠方綺給他們縫補漿洗才能饑一頓飽一頓勉強度日。也有軍士見他識字,引誘他參軍,方綺也要他去,至少能得一頓飽飯。然而他已經放不下方綺,加上害怕身份泄露,怎麽也不肯,最後也跟著方綺學習漿洗,有時候給人扛包,替那些駐守的士兵代寫家信,兩人漸漸的堅持下來。那些日子裏,方綺若是得了食物,都要讓他先吃飽,他心疼妻子,每每假裝吃飽了回來,然後將食物都給方綺,日子雖苦,卻遠比站在這擾攘空虛的奢華大殿上感覺實在。
遇見劉仲那日,城內的士兵調防,相熟的人都調走了好幾天。一直以來都有人在暗中找他,他雖然形貌大變,還是不敢去結識那些新的。最後兩人餓的實在受不了,他才想著翻牆進宮,看看能不能找些值錢的東西換吃的。
就是在那些活不下去的日子裏他加入了明教,這一點他除了方綺誰也沒告訴。但是長安的明教徒一樣困苦不堪,除了一些經文之外,沒能給他實質上的幫助。直到這次他來到開封,遇上了葉飛花和石峰。見他是原來的儲君,他許諾重建大雲光明寺,兩人大喜過望,願意效命與他,他趁勢接管了開封城裏明教的勢力。隻是沒想到明教的勢力如此龐大,已經滲透進皇城裏,控製了禦林軍的一支,他心中惕然。不過現在他還要靠這些人對抗劉暢,隻有以後再慢慢想轍連根拔除。
一場驚天政變就在眾人各懷鬼胎中消餌於無形。中秋節翌日,大漢朝廷重新擁立了新的君主,安平帝長子劉瑉,改元正統。劉暢升為漢嘉王,劉仲襲爵為梁王,以下南陽王等人各有封賞。特別是海軍,雖然兵部尚書還是陸軍的人,但是陸家的陸星海等人在兵部中占了泰半席位,海軍極為滿意,這次之後,海軍在朝堂上可以與陸軍分庭抗禮,再無製擎。
原偽帝劉琅被廢為庶人,發往大相國寺剃度出家。梁王幼子劉瑜重傷垂危,等傷好後一樣出家。華氏一族依然如故,華青君數次上表請求廢為庶人,卻被正統帝好言挽留。朝堂上一片馬屁之聲,盛讚劉瑉寬厚仁愛,大有乃父之風。
九九重陽登高,在艮嶽壽山的絳宵樓上,菊花滿地,香氣暗襲。
“什麽正統,真難聽,怎麽不叫圓筒?”深知內情的阿奴搖頭大發感慨,對劉瑉拚命標榜正統頗不以為然,頭上簪的一朵的小小金玲菊晃得快掉下來。
雲丹忍住笑,連忙幫她把花重新簪好。
見兩人親密無間,沈青娘暗歎。已經有人開始給劉仲議婚,建議在梁王去世的熱孝中成親,好給病危的華氏衝喜。
新上任的梁王筒子劉仲心情抑鬱,華氏和弟弟劉瑜病危,阿奴和雲丹眼看就要回吐蕃。一幫大臣們國計民生不去操心,天天研究這些細枝末節,揪著他要他成親,怎麽沒人去找劉瑉,目前官方記錄上劉瑉還是天下最尊貴的光棍一條。真是可惱。
他哪知道這些都是劉瑉授意手下幹的,好轉移那些大臣和皇室宗親對自己婚姻的關注。李長風傳來消息,方綺生了個男孩,母子均安。他喜不自勝,盤算著怎樣將他們接回來。在這當口,死道友不死貧道,隻好再次對不起劉仲。
可憐日日被開封的官媒追逐的劉仲隻有躲在阿奴這裏才能清閑片刻。
劉瑉自己住在皇城裏。將艮嶽這片方圓十裏的皇家園林賜給自己和劉暢暫住。阿奴和雲丹跟著興致勃勃的搬進來,每日裏遊山玩水,所到之處都刻上“阿奴和雲丹到此一遊”,兩人猥瑣的不得了。
她看見山腰上互相依偎的人,連忙神神秘秘地捅捅劉仲:“快看,快看。我就說他倆有貓膩。”
正是被放回來的令狐文和阿寶,兩人身高懸殊過大,遠看阿寶像他的女兒一般。阿奴很不厚道嘻嘻笑:“這次劉暢怎麽樣也要出點血,最好把他這個表哥給拐走,讓他當孤家寡人。”
她發現劉暢對這個表哥有著特殊感情,兩人是不是有特殊性取向她不知道,但是令狐文年紀老大不娶妻本就怪異,劉暢的孩子比如阿合都可以打醬油了,還有令狐武也生了阿濤。(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