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有專門針對其他兩國的間諜組織,同樣秦國也有這樣的間諜組織,甚至晉國的間諜組織就是脫胎於前秦的,論到幹這事兒,秦國人更加專業。


    早在閻蒼提出關於北伐的初步計劃之後,軒轅軼就已經將這個計劃完善並且發往保定密報給朝廷。


    朝廷那邊的回信是,可試探,不可大規模進攻。


    軒轅軼不知道這個決定是皇帝本人做的還是與其他人商議的,但是隻要能夠同意出兵,對於他來說都是一件十分興奮的事。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規模還是小規模軒轅軼不糾結,但是隻要能夠取勝,不論是大規模還是小規模最後都不是什麽大問題。


    在得到朝廷的同意之後,軒轅軼就命心腹將領在暗中開始整軍備戰,接到晉國方麵傳來的第一手消息之後,軒轅軼立刻召開了北伐會議。


    嚴格來說,這是在白弭繼位之後第一次北伐會議。


    誰也不會想到,自公元207年先帝白羽攻占永州至今已經整整過了十三年。


    軒轅軼看著這大堂之上的官員,回想起當初白羽決定北伐收複永州的時光,而現在很多故人都已經不在了。


    甚至這秦國的皇帝都已經換了一位,他也不再是從前那個馳騁沙場的將軍。


    “晉國都督孟和大敗狼夷,不日就要回師,這是老夫在去年向朝廷提議的北伐計劃,諸位議議該怎麽做?”


    北伐!


    這個詞匯一出,讓在場的文官都是大吃一驚,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攻打晉國這種事。


    在他們眼中隻要顧好眼前這一畝三分地的發展就夠了,攻打晉國?實在是讓人無法想象。


    更為關鍵的是這一份軍事計劃竟然已經得到了朝廷的批準,皇帝陛下不是‘保守派’嗎?


    相比起文官,武將方麵對於北伐可以來說是十分期待的。


    像是孟軍這樣的年輕將領,根本就沒有和晉軍交過手,在他看來一切都是新鮮且刺激的,骨子裏的血液已經開始沸騰起來了。


    “將軍,此事可行,但是得按照朝廷的方法來做。”


    出乎眾人意料之外,最先說話讚同的竟然是文官方麵的領頭者永州別駕東亨。


    這位在葛聰叛亂時處於中立派的文官,並沒有被葛聰清算,反而因為其表現的態度在平亂之後被再次啟用,成為了永州別駕。


    東亨的態度很明確,打仗可以,但是得按朝廷說得來,小打小鬧就行。


    這話顯然不會讓軒轅軼滿意,他又將目光看向身旁的軒轅雲公,作為他的侄子,雖然能力一般,但是想來應該會站在自己這邊。


    “這...朝廷雖然有批準,但是戰爭一旦發動,必然不是簡簡單單就能結束的,具體事宜還是請將軍定奪。”


    ‘廢物!’


    孟軍心下對軒轅雲公十分鄙夷,早在之前他就發現這位永州二把手能力差,並且十分惜命。


    不提之前葛聰叛亂一事,就連這次對於自己的長輩兼領導的提議,他都要和稀泥不表態,這讓孟軍對其的觀感一直不好。


    “這份計劃老夫在提出的時候,就想過朝廷可能會做出如此安排。但是為將者,不能不考慮全局,先期小打小鬧的確可行,但是若是戰爭順利,不可能隻得到一點小利就停下腳步。”


    軒轅軼對於軒轅雲公的態度十分不滿,本來是準備給軒轅雲公一個立功的機會讓其北上到元關坐鎮,但是現在看他的態度,還是讓他留守永州府更為穩妥。


    “諸位聽令!”


    “屬下在!”


    在場的眾人全部起身,他們知道軒轅軼已經是鐵了心要開啟戰爭。


    他本就是永州都督,擁有整個永州最大的權力,更何況朝廷方麵也沒有完全阻止,這個時候眾人必須按照他的命令行事。


    “命長平縣鎮守虎威將軍閻蒼為先鋒,率騎兵三千北上,從永州府調動一萬士兵隨老夫北上坐鎮元關,都尉孟軍在後押送糧草,讓永州各地鎮守做好準備,每個縣城準備一千預備軍隨時到元關集結。大軍後勤工作交由別駕東亨負責,必須保證北伐軍隊半年以上糧草供給。老夫走後,偏將軍軒轅雲公暫時總督永州府諸事。”


    “末將(下官)遵令!”


    孟軍一臉興高采烈地走出都督府,沒有想到這次自己竟然能夠撈到一次跟隨出征的機會。要知道前次平定葛聰之亂時,他的功勞可以說是最小的,年輕人哪裏能夠忍受的了戰功的誘惑。


    “令德還是太年輕了,將戰爭想的太過於簡單了,打晉國可不像平定內亂那麽簡單。”


    “還請軒轅將軍指教。”


    孟軍回過頭就看到了一張令他不舒服的麵孔,隻是他身為下屬不可能對自己的上司表達不滿,隻能恭敬地向其‘求教’。


    軒轅雲公一臉憂慮地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禮,隨後開口說道:“我是跟隨都督經曆過和晉軍的戰鬥的,你年齡還小,不知道晉國人的厲害之處。當初先帝收複永州,在占據元關之後,五萬大軍輪番防守,依然差點被晉軍打破元關,那五萬人很多都是五軍護衛軍出身的子弟。你看看現在,他們又在哪裏?”


    當初秦晉在元關大戰,晉國十萬人猛攻元關,白羽執行添油戰術,五萬人一點點進入元關,在堅守了一個月之後險些被晉軍攻破元關。


    若不是因為戰死士兵太多,國內又出了亂子,韋如未必會收兵讓白羽得了永州。


    那個時候的元關還不像今天,能夠提供近兩萬人駐守。白羽當時幾乎是安排一萬人駐守,打沒了一半又添上五千,打沒了一千又添上一千。


    即使是憑借著元關險峻,依然有近兩萬秦軍戰死,至於晉國的傷亡數隻是秦國的一倍有餘而已。


    沒錯,攻城方一倍多的戰損是十分小的。


    要知道像元關這樣的雄關,五千人能夠抵擋五倍甚至更多的士兵攻擊都很正常。


    晉國比秦國強大太多,無論是單兵裝備以及能力都領先秦國,防守尚且秦國隻有一點優勢,更何況主動出擊?在軒轅雲公眼裏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至於閻蒼火燒孟和大營解元關之危的事被他下意識地忽略了。


    事實上在秦國官方看來,元關大捷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方麵得到的實際利益。


    要知道自白弭登基至今,這是唯一一場在與晉國大戰之中得到的勝利,相比起與晉國幾次大戰的趙國來說,至少證明了秦國作為盟友還是有實力且可靠的。


    要知道圍繞散關這個地方,趙國和晉國已經展開了數次大戰,雙方即使是停戰時期留守的兵力各自都超過兩萬人,而秦國至今為止沒有一次針對晉國的大型戰爭,就連元關大捷也隻是一場簡單的防守型勝利,這對於秦趙兩國之間的同盟是十分不利的。


    這也是為什麽保守派的皇帝白弭會同意軒轅軼出兵的想法,秦國急需要一場戰爭來向自己的盟友證明自己的實力以及態度,而相比起態度,顯然實力才是說明一切問題的根本。


    “將軍教訓的是,末將必定小心行事。”


    不論軒轅雲公如何高談闊論,出兵一事已成定局是不可停止的。


    從軒轅軼下達軍令那一刻,整個永州這台戰爭機器就開始運轉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伐就在今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非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非良並收藏北伐就在今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