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弼的底氣就是來源於此,皮氏關身為上翎郡除雞鹿塞之外唯一的城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早在孟和上任的時候,就將秦州重要的關口城邑的軍事指揮權全部收回了都督府。
而寧弼上任的皮氏關,就是其中之一,就算是上翎郡郡守想要調動皮氏關守軍,也要向都督府打報告。
這一點和秦國的狀況並不相同,就拿元關來作為例子來說。
在戰爭時期,元關守將有根據戰爭局勢自行決定附近兵馬調動的權力。
這是因為相比起長年無戰事的皮氏關來說,永州的元關可以說一直都處在戰爭的狀態下。
都督府遠在千裏之外,根本無法第一時間判斷元關的戰況,也無法給元關守將第一時間提供支援。
因此為了不耽誤戰爭的走向,與其將權力攥在手中,不如實行‘戰時,軍令自行’的安排更為妥當。
寧弼認為晉國沒有這類安排,秦州除了臨近狼夷的興晉武中二郡,上翎郡相對來說更為安全。
沒有都督的直接命令,他可不會給荀杞任何麵子。
“晉國秦州都督龍驤將軍孟和有令,皮氏關守將寧弼接令!”
荀枸冷冷地看著他,在寧弼一臉吃驚的眼神之中拿出一封蓋著都督令章的軍令出來。
“命皮氏關守將寧弼為輔,上翎郡戰事由偏將軍荀枸全權處置,不得違抗!接令吧,寧校尉。”
荀枸的話就像是一記無情的巴掌狠狠打在寧弼臉上,他沒有想到孟都督對於荀枸如此看重,為了防止自己和他唱對台戲專門下了一道軍令。
“寧弼接令...”
寧弼性子直,腦子不夠用,他或許早就忘記了離得遠不如在眼前的道理。
相比起他這個雖然有些能力但是已經被發配邊關進行磨礪的人來說,時常跟在孟和自己身邊,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的成長都被孟和親自看在眼裏的荀枸才是更加重要那個。
“我看寧校尉這副樣子,與敵軍作戰恐怕也使不上多少力來,你還是安心留守皮氏關為好...”
對於寧弼,荀枸本來以為這幾年邊關的磨礪應該已經磨平了他的棱角,隻是現在看來還是蠢貨一個。
要是寧弼真的能屈能伸,他還高看其一眼,但是現在這個樣子...嘖嘖!不是什麽人都配成為他的對手。
荀枸一臉不在意地揮了揮手將失魂落魄的寧弼趕出屋子,接下來他要和自己的心腹們討論如何能夠最大程度的全殲這支秦軍。
沒有一個晉軍會認為他們打不贏秦國軍隊,在荀枸看來也是同樣如此。
“將軍,秦軍前將軍軒轅軼已經在三日前會合秦國的先頭部隊,目前他們就聚集在安邑這一帶。”
秦軍的動向現在已經不是什麽秘密,因為之前孟軍的掃蕩,不斷有被擊潰的晉國殘軍逃到皮氏關,而閻蒼並沒有阻止這些殘軍進入皮氏關。
這些晉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秦州本地人,秦州人對秦國的態度,讓秦軍上下都明白不能在此地大造殺戮,否則會失去秦州百姓的人心。
在孟軍擊敗這些晉軍小股部隊之後,有願意投降秦軍的在第一時間就投降了,剩下逃跑的,不管是不敢還是不願投靠秦軍,都必須讓他們活著。
況且這些殘兵敗將,在被擊敗之時已經失了銳氣,就算進入皮氏關,也不會成為晉軍的即戰力,並沒有多少威脅。
“安邑...”
荀枸看著地圖上這個位置,位於皮氏關東南方向一百裏處,幾乎一路都是平原,隻有在安邑縣最南方有一處山穀,能容許五馬並行通過。
“秦軍莫不是打算在這山穀埋伏我軍?哈哈哈~此乃取死之道爾!”
荀枸明白了秦軍的想法,反而放聲大笑起來。
他不知道秦軍是不是不知道這山穀的地形,因為位於安邑附近,安邑本地人多將其稱為安穀。
安穀旁有山綿延百裏,安邑通往安穀最直接的通道就是現在秦軍駐紮的這個位置。
若是秦軍在此下寨,晉軍想要攻破,怕是需要下不少的功夫。
但是,這安穀可不止有這一個出穀,向東五十裏處還有一穀口,比這個山穀要更大,十匹馬並行也不是問題。
晉軍的軍隊物資一般都是從這個穀口往南運送,這裏才是晉軍每次部隊大南下必經之地。
秦軍是不知道這個地方嗎?
荀枸並不覺得,他認為秦軍在上翎郡肆虐那麽久,應該早就得到了這個穀口的情報。
但是這個山穀並不適合秦軍防守,十馬並進的衝擊力,他相信秦軍這兩萬人是抵擋不住的。
更何況就他得到的情報,除去騎兵以外,秦軍真正能夠使用的步兵主力隻有一萬多人。
這一萬多人想要依靠一個臨時搭建的營寨,抵擋晉軍騎兵全副武裝的衝鋒顯然是不現實的,而這個狹窄的穀口才有可能擋住晉軍的衝鋒。
“我已知敵將計策也。軒轅老兒終究是老了,這樣一個烏龜殼的打法,卻是小看我了。”
原本南下討伐秦軍之時,荀枸還有一絲絲緊張,畢竟秦軍這方是一位位高權重的老將,相比起自己這種年輕將領肯定是經驗要更為豐富。
但是在看明白軒轅軼的戰略意圖之後,荀枸徹底放下了擔心。
此戰秦國這方的主帥在意識到晉國有防備之後,應該是已經有了撤軍的心思。
隻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建立多少功勳,因此不願意那麽簡單就撤軍。
這也能解釋為什麽之後派軍隊瘋狂攻擊駐守鄉鎮和巡邏的守軍,這都是在製造功勞。
但是根據逃回皮氏關的晉軍報告,在外的三千多晉軍,除了投降的,戰死的根本就連八百之數都沒有。
兩萬人北伐最後隻殺敵千餘,顯然這並不能讓秦國的皇帝滿意,更不用說這位前將軍。
那麽大的官職,芝麻大點功勞,折騰一番實在是不賺。
這也才有了秦軍在安邑山穀建造營寨想要再搏一些功勞的想法。這老將謹慎,恐怕早就料到了晉軍想要攻破秦軍軍營。隻有強攻這個關口一個選擇。
一戰過後,無論得到多少戰功,在荀枸看來秦軍都會率軍撤離,這應該就是這位老將軍的全部計劃。
“真是又老又滑~”
隻是荀枸與其不同,或許在對方看來,手握一把王牌的他並不需要出奇招,隻要正麵出手就是一場勝利,但是他忘了,荀枸是年輕人,教導他成長起來的孟和本就是行事天馬行空的統帥。
“我給你三千騎兵,給我從這裏繞過去襲擊秦軍後方,屆時我率主力正麵攻打,兩麵包夾,必破秦軍大營!”
早在孟和上任的時候,就將秦州重要的關口城邑的軍事指揮權全部收回了都督府。
而寧弼上任的皮氏關,就是其中之一,就算是上翎郡郡守想要調動皮氏關守軍,也要向都督府打報告。
這一點和秦國的狀況並不相同,就拿元關來作為例子來說。
在戰爭時期,元關守將有根據戰爭局勢自行決定附近兵馬調動的權力。
這是因為相比起長年無戰事的皮氏關來說,永州的元關可以說一直都處在戰爭的狀態下。
都督府遠在千裏之外,根本無法第一時間判斷元關的戰況,也無法給元關守將第一時間提供支援。
因此為了不耽誤戰爭的走向,與其將權力攥在手中,不如實行‘戰時,軍令自行’的安排更為妥當。
寧弼認為晉國沒有這類安排,秦州除了臨近狼夷的興晉武中二郡,上翎郡相對來說更為安全。
沒有都督的直接命令,他可不會給荀杞任何麵子。
“晉國秦州都督龍驤將軍孟和有令,皮氏關守將寧弼接令!”
荀枸冷冷地看著他,在寧弼一臉吃驚的眼神之中拿出一封蓋著都督令章的軍令出來。
“命皮氏關守將寧弼為輔,上翎郡戰事由偏將軍荀枸全權處置,不得違抗!接令吧,寧校尉。”
荀枸的話就像是一記無情的巴掌狠狠打在寧弼臉上,他沒有想到孟都督對於荀枸如此看重,為了防止自己和他唱對台戲專門下了一道軍令。
“寧弼接令...”
寧弼性子直,腦子不夠用,他或許早就忘記了離得遠不如在眼前的道理。
相比起他這個雖然有些能力但是已經被發配邊關進行磨礪的人來說,時常跟在孟和自己身邊,一言一行,一點一滴的成長都被孟和親自看在眼裏的荀枸才是更加重要那個。
“我看寧校尉這副樣子,與敵軍作戰恐怕也使不上多少力來,你還是安心留守皮氏關為好...”
對於寧弼,荀枸本來以為這幾年邊關的磨礪應該已經磨平了他的棱角,隻是現在看來還是蠢貨一個。
要是寧弼真的能屈能伸,他還高看其一眼,但是現在這個樣子...嘖嘖!不是什麽人都配成為他的對手。
荀枸一臉不在意地揮了揮手將失魂落魄的寧弼趕出屋子,接下來他要和自己的心腹們討論如何能夠最大程度的全殲這支秦軍。
沒有一個晉軍會認為他們打不贏秦國軍隊,在荀枸看來也是同樣如此。
“將軍,秦軍前將軍軒轅軼已經在三日前會合秦國的先頭部隊,目前他們就聚集在安邑這一帶。”
秦軍的動向現在已經不是什麽秘密,因為之前孟軍的掃蕩,不斷有被擊潰的晉國殘軍逃到皮氏關,而閻蒼並沒有阻止這些殘軍進入皮氏關。
這些晉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秦州本地人,秦州人對秦國的態度,讓秦軍上下都明白不能在此地大造殺戮,否則會失去秦州百姓的人心。
在孟軍擊敗這些晉軍小股部隊之後,有願意投降秦軍的在第一時間就投降了,剩下逃跑的,不管是不敢還是不願投靠秦軍,都必須讓他們活著。
況且這些殘兵敗將,在被擊敗之時已經失了銳氣,就算進入皮氏關,也不會成為晉軍的即戰力,並沒有多少威脅。
“安邑...”
荀枸看著地圖上這個位置,位於皮氏關東南方向一百裏處,幾乎一路都是平原,隻有在安邑縣最南方有一處山穀,能容許五馬並行通過。
“秦軍莫不是打算在這山穀埋伏我軍?哈哈哈~此乃取死之道爾!”
荀枸明白了秦軍的想法,反而放聲大笑起來。
他不知道秦軍是不是不知道這山穀的地形,因為位於安邑附近,安邑本地人多將其稱為安穀。
安穀旁有山綿延百裏,安邑通往安穀最直接的通道就是現在秦軍駐紮的這個位置。
若是秦軍在此下寨,晉軍想要攻破,怕是需要下不少的功夫。
但是,這安穀可不止有這一個出穀,向東五十裏處還有一穀口,比這個山穀要更大,十匹馬並行也不是問題。
晉軍的軍隊物資一般都是從這個穀口往南運送,這裏才是晉軍每次部隊大南下必經之地。
秦軍是不知道這個地方嗎?
荀枸並不覺得,他認為秦軍在上翎郡肆虐那麽久,應該早就得到了這個穀口的情報。
但是這個山穀並不適合秦軍防守,十馬並進的衝擊力,他相信秦軍這兩萬人是抵擋不住的。
更何況就他得到的情報,除去騎兵以外,秦軍真正能夠使用的步兵主力隻有一萬多人。
這一萬多人想要依靠一個臨時搭建的營寨,抵擋晉軍騎兵全副武裝的衝鋒顯然是不現實的,而這個狹窄的穀口才有可能擋住晉軍的衝鋒。
“我已知敵將計策也。軒轅老兒終究是老了,這樣一個烏龜殼的打法,卻是小看我了。”
原本南下討伐秦軍之時,荀枸還有一絲絲緊張,畢竟秦軍這方是一位位高權重的老將,相比起自己這種年輕將領肯定是經驗要更為豐富。
但是在看明白軒轅軼的戰略意圖之後,荀枸徹底放下了擔心。
此戰秦國這方的主帥在意識到晉國有防備之後,應該是已經有了撤軍的心思。
隻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建立多少功勳,因此不願意那麽簡單就撤軍。
這也能解釋為什麽之後派軍隊瘋狂攻擊駐守鄉鎮和巡邏的守軍,這都是在製造功勞。
但是根據逃回皮氏關的晉軍報告,在外的三千多晉軍,除了投降的,戰死的根本就連八百之數都沒有。
兩萬人北伐最後隻殺敵千餘,顯然這並不能讓秦國的皇帝滿意,更不用說這位前將軍。
那麽大的官職,芝麻大點功勞,折騰一番實在是不賺。
這也才有了秦軍在安邑山穀建造營寨想要再搏一些功勞的想法。這老將謹慎,恐怕早就料到了晉軍想要攻破秦軍軍營。隻有強攻這個關口一個選擇。
一戰過後,無論得到多少戰功,在荀枸看來秦軍都會率軍撤離,這應該就是這位老將軍的全部計劃。
“真是又老又滑~”
隻是荀枸與其不同,或許在對方看來,手握一把王牌的他並不需要出奇招,隻要正麵出手就是一場勝利,但是他忘了,荀枸是年輕人,教導他成長起來的孟和本就是行事天馬行空的統帥。
“我給你三千騎兵,給我從這裏繞過去襲擊秦軍後方,屆時我率主力正麵攻打,兩麵包夾,必破秦軍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