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帶著後軍來到眾人身邊,他沒有去怪罪這些停下腳步的晉軍,因為此刻的他心情隻會比眾人更加沉重。
他還有一道後手,就是皮氏關內的兩萬大軍,但是在經曆了這樣一場戰爭之後,他不禁要問自己,若是三萬大軍全部投入戰場,秦軍有勝算嗎?
這就如同一個偽命題,若是今天約戰的晉軍是三萬,閻蒼絕對會第一時間率軍撤離,而非選擇和晉軍正麵交戰。
皮氏關存在的意義就是它能夠鎖住在上翎郡以南的所有軍隊的進出,但是它同樣也鎖住了上翎郡以北的晉軍自己。
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將部隊鋪出去是不可能的,因為連接上翎郡中下領土的隻有皮氏關一條路。
當年先秦起家的時候,雞鹿塞和皮氏關一裏一外可是鎖住了多少勢力的求生之路。
“荀杞,繼續派人追擊,一定要看著秦軍離開上翎郡,其餘人馬打掃戰場。”
孟和對著荀杞下達關於此戰最後一道命令,不論勝敗,必須得到閻蒼率領的秦軍退出上翎郡的消息。
荀杞領命而去之後,孟和將目光看向一直沉默的孟讚,搖了搖頭轉身便看到在那裏指揮士卒清掃戰場的覃侯。
想到其剛剛的表現,孟和有心想要懲戒他,埋伏不利,致使戰績延誤。
但是轉念又想到,覃侯本就隻是一普通將領,其能力不過百人之才,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將其提到現在這個位置。
同時他也想到自己的計劃有些太想當然了,因為對秦軍實力的錯誤判斷,導致一切都朝著計劃之外發展。
覃侯不過普通之才,再加上信息阻斷,不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改變,依然按著原定計劃布置,這埋伏圈就像是紙糊的一般,僅僅留下秦軍不過百人。
“算了,算了...”
功過相抵吧,孟和盯了覃侯許久,最終滿腔怨言自己就消化了。
像是覃侯這樣能夠盡忠職守的將領已經很少了,很多晉軍將領因為出身世家貴族,關係盤亂複雜,能不能完全遵守上麵給的命令都是一個未知之數。
覃侯雖然才華能力一般,但是其性子謹慎,鎮守一座縣城也是剛剛好,作為孟和提拔起來的人才,他最終決定不對其進行懲罰。
因為他接下來的敵人不再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
此戰晉軍傷亡超過五千人,隻留下秦軍兩千餘屍體,可以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大敗。
關鍵這還是正麵交鋒,雙方拉開架勢進行的一場戰爭,這一戰輸了可想而知會對晉國內部造成怎樣的影響。
新帝韋興可不是什麽大肚之人,早在上任之時,就向各州郡派遣了監軍,用以監察當地事務,以及防範當地官員叛亂。
這本是每一任皇帝上任都會做出的舉動,既有監察之意,也是為了試探這些當地一把手對皇帝的態度,以防不測。
按照常理來說,孟和隻要‘伺候’好這位監軍,向皇帝表表忠心就夠了。
但是那是對於一般的官員而言,孟和的身份十分特殊,他是帶頭反對過韋興成為晉國繼承人的。
可以說從一開始,他身上的政治色彩就有問題。
皇帝自然也不會忘記他曾經做過的事情,這位來到秦州的都督,正是他之前的老對頭,在朝堂直言孟和驕兵犯上的現任黃門侍郎朱玉。
朱玉可不是普通人,他的父親乃是現任晉國前將軍朱宣,朱宣乃是早年跟著韋如起兵的老將,他的小女兒嫁給了現在的皇帝韋興,也就是當今皇後。
可以說朱家是完全的皇親國戚,還是屁股正確的那一種。韋如為了製造平衡,讓韋家的親族和這些後來的家族可鬥了不少場。
而這個朱玉年紀比孟和要小不少,但是二人從第一次孟和反對立韋興為太子一事開始就已經開始爭鬥。
二人漸漸打出了火氣來,有一次甚至私底下在外動了刀兵,還是韋如派韋驥去處理的這件事情。
自此之後,一直到孟和第二次上書反對立韋興為太子,被逐出晉國權力中心,成為了如今的秦州都督,二人沒見麵,才漸漸平息了這場恩怨。
當然如今在朝堂之上的朱玉也是沒事就‘抨擊’一下孟和,隻是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效果。
如今朱玉被派到此處當監軍,想想新帝對孟和的態度,這次大敗的後果恐怕不會太好。
帶著無盡的憂愁,孟和率領軍隊回師皮氏關,靜待荀杞追擊的消息。
公元二二一年四月初,秦國偏將軍閻蒼率軍在皮氏關外大敗晉國偏將荀杞率領的軍隊,斬敵五千,禁軍大敗,後被孟和救援,閻蒼隻得率軍撤出秦州。
隨著這一場戰爭結束,標誌著持續了近三年的三國大戰暫時畫下了句號。
晉國與秦趙的兩場戰爭,雖然最後都成功進行了防禦,但是晉國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尤其是在與趙國散關一戰,戰死五萬多人,致使整個方州軍團實力大減,在得到朝廷軍隊支援之前,已無力再度南下。
最為關鍵的是此戰方州水師盡滅,致使整個方州水道再無可防備的軍力可用,趙國有了從水道襲擊方州的機會。
自此之後恐方州水道運輸再難以保證安全,方州本地的發展將遭受到嚴重的阻礙。
其實晉國一共有兩支水軍力量,一支是方州水軍,還有一支是東州水軍。
隻是相比起現在完全被掌握在朝廷手中的方州水軍,東州的水軍力量幾乎成東王韋旭的私人力量,自韋如時代開始,韋旭對於這一支水師的具體情況,在向朝廷匯報之時就已經沒有多少有價值的內容。
這讓朝廷方麵意識到了韋旭的想法,可以說韋如率解軍卒出來溜達,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在方州收權之後震懾東州。
他清楚自己這兒子韋旭是個聰明且有能力的人,絕對不會做出愚蠢的決定。
但是天不遂人願,在韋如剛剛收權方州之後就死了。
沒了韋如的震懾,位於東州的東王韋旭怎麽可能會再聽命。
父皇活著的時候收自己兒子的權那是天經地義,那作為兄弟新登基就想搞自己的弟弟,那就是骨肉相殘,容不得人。
他還有一道後手,就是皮氏關內的兩萬大軍,但是在經曆了這樣一場戰爭之後,他不禁要問自己,若是三萬大軍全部投入戰場,秦軍有勝算嗎?
這就如同一個偽命題,若是今天約戰的晉軍是三萬,閻蒼絕對會第一時間率軍撤離,而非選擇和晉軍正麵交戰。
皮氏關存在的意義就是它能夠鎖住在上翎郡以南的所有軍隊的進出,但是它同樣也鎖住了上翎郡以北的晉軍自己。
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將部隊鋪出去是不可能的,因為連接上翎郡中下領土的隻有皮氏關一條路。
當年先秦起家的時候,雞鹿塞和皮氏關一裏一外可是鎖住了多少勢力的求生之路。
“荀杞,繼續派人追擊,一定要看著秦軍離開上翎郡,其餘人馬打掃戰場。”
孟和對著荀杞下達關於此戰最後一道命令,不論勝敗,必須得到閻蒼率領的秦軍退出上翎郡的消息。
荀杞領命而去之後,孟和將目光看向一直沉默的孟讚,搖了搖頭轉身便看到在那裏指揮士卒清掃戰場的覃侯。
想到其剛剛的表現,孟和有心想要懲戒他,埋伏不利,致使戰績延誤。
但是轉念又想到,覃侯本就隻是一普通將領,其能力不過百人之才,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將其提到現在這個位置。
同時他也想到自己的計劃有些太想當然了,因為對秦軍實力的錯誤判斷,導致一切都朝著計劃之外發展。
覃侯不過普通之才,再加上信息阻斷,不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改變,依然按著原定計劃布置,這埋伏圈就像是紙糊的一般,僅僅留下秦軍不過百人。
“算了,算了...”
功過相抵吧,孟和盯了覃侯許久,最終滿腔怨言自己就消化了。
像是覃侯這樣能夠盡忠職守的將領已經很少了,很多晉軍將領因為出身世家貴族,關係盤亂複雜,能不能完全遵守上麵給的命令都是一個未知之數。
覃侯雖然才華能力一般,但是其性子謹慎,鎮守一座縣城也是剛剛好,作為孟和提拔起來的人才,他最終決定不對其進行懲罰。
因為他接下來的敵人不再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
此戰晉軍傷亡超過五千人,隻留下秦軍兩千餘屍體,可以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大敗。
關鍵這還是正麵交鋒,雙方拉開架勢進行的一場戰爭,這一戰輸了可想而知會對晉國內部造成怎樣的影響。
新帝韋興可不是什麽大肚之人,早在上任之時,就向各州郡派遣了監軍,用以監察當地事務,以及防範當地官員叛亂。
這本是每一任皇帝上任都會做出的舉動,既有監察之意,也是為了試探這些當地一把手對皇帝的態度,以防不測。
按照常理來說,孟和隻要‘伺候’好這位監軍,向皇帝表表忠心就夠了。
但是那是對於一般的官員而言,孟和的身份十分特殊,他是帶頭反對過韋興成為晉國繼承人的。
可以說從一開始,他身上的政治色彩就有問題。
皇帝自然也不會忘記他曾經做過的事情,這位來到秦州的都督,正是他之前的老對頭,在朝堂直言孟和驕兵犯上的現任黃門侍郎朱玉。
朱玉可不是普通人,他的父親乃是現任晉國前將軍朱宣,朱宣乃是早年跟著韋如起兵的老將,他的小女兒嫁給了現在的皇帝韋興,也就是當今皇後。
可以說朱家是完全的皇親國戚,還是屁股正確的那一種。韋如為了製造平衡,讓韋家的親族和這些後來的家族可鬥了不少場。
而這個朱玉年紀比孟和要小不少,但是二人從第一次孟和反對立韋興為太子一事開始就已經開始爭鬥。
二人漸漸打出了火氣來,有一次甚至私底下在外動了刀兵,還是韋如派韋驥去處理的這件事情。
自此之後,一直到孟和第二次上書反對立韋興為太子,被逐出晉國權力中心,成為了如今的秦州都督,二人沒見麵,才漸漸平息了這場恩怨。
當然如今在朝堂之上的朱玉也是沒事就‘抨擊’一下孟和,隻是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效果。
如今朱玉被派到此處當監軍,想想新帝對孟和的態度,這次大敗的後果恐怕不會太好。
帶著無盡的憂愁,孟和率領軍隊回師皮氏關,靜待荀杞追擊的消息。
公元二二一年四月初,秦國偏將軍閻蒼率軍在皮氏關外大敗晉國偏將荀杞率領的軍隊,斬敵五千,禁軍大敗,後被孟和救援,閻蒼隻得率軍撤出秦州。
隨著這一場戰爭結束,標誌著持續了近三年的三國大戰暫時畫下了句號。
晉國與秦趙的兩場戰爭,雖然最後都成功進行了防禦,但是晉國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尤其是在與趙國散關一戰,戰死五萬多人,致使整個方州軍團實力大減,在得到朝廷軍隊支援之前,已無力再度南下。
最為關鍵的是此戰方州水師盡滅,致使整個方州水道再無可防備的軍力可用,趙國有了從水道襲擊方州的機會。
自此之後恐方州水道運輸再難以保證安全,方州本地的發展將遭受到嚴重的阻礙。
其實晉國一共有兩支水軍力量,一支是方州水軍,還有一支是東州水軍。
隻是相比起現在完全被掌握在朝廷手中的方州水軍,東州的水軍力量幾乎成東王韋旭的私人力量,自韋如時代開始,韋旭對於這一支水師的具體情況,在向朝廷匯報之時就已經沒有多少有價值的內容。
這讓朝廷方麵意識到了韋旭的想法,可以說韋如率解軍卒出來溜達,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在方州收權之後震懾東州。
他清楚自己這兒子韋旭是個聰明且有能力的人,絕對不會做出愚蠢的決定。
但是天不遂人願,在韋如剛剛收權方州之後就死了。
沒了韋如的震懾,位於東州的東王韋旭怎麽可能會再聽命。
父皇活著的時候收自己兒子的權那是天經地義,那作為兄弟新登基就想搞自己的弟弟,那就是骨肉相殘,容不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