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牛村來了一位教識字的先生。


    這是山村裏的大事,周圍幾個村的人們都很羨慕。


    這樣偏僻的小村裏,能夠識文斷字的實在不多,便是他們的村長,也不過勉強能認得一二百個字,寫點簡單的書信罷了。


    青牛村總共隻有二百六十四戶,一千零四十九人,全都姓韓。


    更難能可貴的是,新來的教書先生也同樣姓韓。


    得知先生要長居於此,熱情的村人興高采烈的商議著要幫韓先生砌一上三間的大瓦房。


    在房子蓋好之前,就在各家輪流住著。


    韓天明現下住在韓鐵牛家裏,在籬笆內,教著幾個小童在地上寫字。


    “這個‘茴’字,寫法多樣,你們可要認真學哦……”


    韓鐵牛是這村裏家境相對殷實的了,因他身體很好,頗有一把力氣。


    做事賣力,又會些手藝,為人更是沒得挑,這才能在村裏混的頂好。


    這一番幫韓天明砌房,也是他在做主。


    韓天明也閑不住,教教孩子們寫字,又借了鋤頭鎬子,自己在村人給自己建房的不遠處開了一片菜地。


    村人本想幫他弄好,但他卻不願意。


    若非是種糧食的地需要環境合適,況且得有大片,不然韓天明恐怕也要自己去開一片出來。


    隻是如今他孑然一身到這村裏,總不好再找村人要一片地出來。


    隻能等日後對他們有些助益後,再弄幾塊地出來種些主糧。


    韓天明一個人做事並不快,等他的小菜園開好,孩子們也已經學會了一二百個字。


    而村人給他蓋的三間瓦房,也已經可以住人。


    全村的人又給他辦了個進屋酒,讓他歡歡喜喜進了新房。


    “韓先生,我們想請您在祠堂辦個私塾嘞!”


    席間,老村長借著韓天明敬酒的空隙,情真意切道。


    眾人也連忙附和,雖然居住在這偏僻山村裏,但這些鄉親卻沒什麽很短視的。


    都知道念書好,不指望考取個什麽功名出人頭地。


    起碼認識幾個字,走到哪也都方便。


    “是嘞韓先生,你前些日子教的那些字,俺們家娃兒都學會了!”


    “是啊是啊,都說先生您教的可好嘞!”


    老村長又趁熱打鐵道:


    “我們懂規矩,束修之禮肯定不會短了先生的!”


    話都說到這份上,韓天明哪裏好在推辭?


    隻是連忙道:“我也隻是能識得些字,經史子集我可是不懂的……”


    鄉民們卻不管這些,隻說能教會孩子們認字就好。


    往後出去闖蕩,山高路遠也能夠寄個信回來,不必去尋人代筆了。


    韓天明當即便也應下了這個差事,缺點是眼下最適合他的了。


    在這村裏沒有個根基,總是需要點法子謀生的。


    他如今化凡在此,除了身體康健些,其餘便與凡人無異。


    一日三餐,柴米油鹽,一樣都是少不了的。


    韓天明就此在這山裏住下了,平日裏也就在屋後種種菜,再就到祠堂教孩子們識文斷字。


    他以前學的雖然是修仙界的知識,但勝在學的多,見的廣,因此教著教著,便發現自己似乎也並不僅僅隻能教他們認識些字。


    雖說正統的經史子集韓天明是沒學過,但遣詞造句,一些世間常識,卻總是能教下的。


    漸漸的,周圍幾個村莊,也都將孩子送到這青牛村來,跟著韓天明學習。


    “先生先生,這世上真有仙人嗎?”


    青牛村私塾定的規矩是上半個時辰課,便能休息一刻鍾。


    課間的時候,這些孩子們總喜歡纏著韓天明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


    而韓天明確也知道修仙界許許多多的典故,在有空的時候也樂得同他們講一講。


    他並不知曉自己現在所在的這片由仙玲瓏構建的世界,是純粹的幻境還是過往的留影。


    但隻要憑據著自身的所念所想所知來行事,想必是不會出錯的。


    在青牛鎮教書的第四年,韓天明用自己積攢下的一些積蓄,換了一塊上好的水田。


    春耕時,先在韓鐵牛的田裏學會了耕地犁田,然後便借了他家的水牛,在自己田裏耕作起來。


    “韓先生啊,這是粗人幹的活計嘛!你是讀書人,打個招呼,俺們就幫你幹了!”


    韓天明第一次做,速度自然慢,雖然越來越熟練,但畢竟上手的晚。


    周圍幾塊田裏的漢子們忙完了,便在田邊看他。


    韓天明踩在扒犁上,一手拿著長長的竹條,一手拉著牛鼻繩,一邊趕牛,嘴裏一邊呼喝著,卻還能抽出空來答話:


    “什麽事都要做一做嘛!讀死書五穀不識,天天子曰書雲,弄不成事嘛!”


    眾人哈哈大笑,他們早已與韓天明混熟了,知道這位韓先生的脾氣。


    他總是不願意勞動旁人的,能自己做的事,總是自己一個人就做下了。


    “別說,韓先生這犁地的功夫,倒是越來越像樣了!”


    韓鐵牛笑道。


    他早就發現,這位韓先生雖然看上去弱不禁風,但實際上很有點力氣。


    要是比掰腕子,自己也不一定能說穩贏他。


    春苗播種下,便如同韓天明教著這些孩子,都在茁壯成長。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到第六年秋天,韓天明已經有兩塊稻田,裏麵稻穀金黃,飽覽豐收喜悅。


    第九年夏,青牛村所在的大宋國被北邊的大遼國入侵。


    大宋國屢戰屢敗,丟城棄地。


    朝廷派人征兵,征兵官吏到了青牛村所在的石塔鎮。


    韓天明初來時,教的第一批學生,正好適齡,被征兵官帶走了。


    倉裏存儲著的稻穀,也被強行征走了大部分。


    當初播撒下種子所結成的稻穗,一下子七零八落。


    是年冬,有官府的信到青牛村。


    被征去的那些青壯所在的隊伍,遭遇了一場惡戰。


    信裏沒有提及最終情況,大概是回不來了。


    韓天明教會識文斷字的那第一批孩子,確實外出遠行了,隻是寄回來的信,不如人願。


    祠堂裏,一群老人不住落淚。


    韓天明早已融入進了這村裏,此刻也在祠堂內,心情五味雜陳。


    生離死別,原來是這般滋味。


    韓鐵牛蹲坐在天井前,他已經四十歲了,人到中年,但身體還很健壯。


    此刻狠狠吧嗒了一口旱煙,隨後在石沿上狠狠敲了敲。


    “朝廷還要征兵,我要去。”


    “我要把娃兒們找回來嘞,生要見人,死也要埋回這山下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一張藏寶圖,我挖寶振興家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梅老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梅老祖並收藏每天一張藏寶圖,我挖寶振興家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