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兼遲疑了一下,還是硬著頭皮說道:“我認識大理寺的一個牢頭。殿下可以男扮女裝,扮作新來的獄婆,讓牢頭把你帶進去,這樣就能看到那位美人了。”
“放屁!”薑珂猛地拍了一下胡兼的頭,“你這是出的什麽鬼主意?我堂堂皇子,男扮女裝?虧你想得出來,我真想踹你兩腳。”
胡兼嘿嘿笑道:“殿下,你若不想男扮女裝,那我還是勸你再等等。我這可是為你好呀。你想,現在得有多少位皇子的眼睛在盯著你?萬一他們知道了你私自進入大理寺牢房與沐芸見麵的事,再添些油加些醋地稟告給皇上,若日後影響了殿下榮升太子之位,那不是得不償失嗎?”
薑珂心想,這胡兼說得倒也有些道理,到底太子之位重要。可這心裏,像有幾隻小手在抓撓,這滋味,實在是太折磨人了。
“你還有沒有別的辦法?”薑珂不依不饒。
胡兼一張臉,愁得像瓜秧上忘摘的苦瓜,又幹巴又醜陋。想了老半天,終於一拍大腿:“殿下,我還有一個辦法。”
“快說。”薑珂急不可耐。
“我這教坊司裏有位女畫師,名叫劉玉娘,專事美人畫像,畫出像來,逼真得如同見到本人。有人評價說,即便是吳道子轉世,畫美人也比不上劉玉娘。不如,讓她去趟牢房,把沐芸姑娘的樣貌畫下來,給殿下救救急。你看可好?”
“你說,讓我看畫像?”薑珂鼻子幾乎氣歪了。
“殿下,為了你的太子大位著想,隻能這樣了。殿下,頂多再有十天半月,沐芸就會轉到教坊司了,到了那時候,你還不是想怎麽看就怎麽看?”
“好吧,那你就安排劉玉娘去趟牢房,盡快地畫出來。越快越好。”
“好嘞,殿下,你擎好吧。”
當天夜裏,沐芸的畫像即被送到了薑珂麵前,當胡兼將畫軸輕輕打開,漸漸露出沐芸的姿容時,薑珂如遭雷擊,眼神變直了,嘴巴變大了。
胡兼看到,一串口水落在了薑珂的袍襟上。
……
明月高懸,荷塘飄香。
禦花園皇家夜宴馬上就要開始了,皇室成員們一個個盛裝露麵,迤邐而入。按照座次坐好後,時候不大,隻聽禦前太監劉玉貴高聲傳道:“皇上駕到!皇後娘娘駕到!”
妃嬪、皇子、公主們,紛紛起身,屏聲靜氣,恭迎聖駕。
梁熹帝在前,曹皇後在後,緩緩步入廳堂。梁熹帝、曹皇後均表情木然,臉上沒有一點喜色。
大家心照不宣,彼此都很清楚,如今的皇上、皇後,怎麽高興得起來?除了一團糟的國事,宮廷之中亦是烏雲密布。兩年前,太子薑瑀病逝,曹皇後隨即一病不起。曹皇後隻有薑瑀這一個兒子,兒子沒了,如同摘了她的心肝。曹皇後纏綿病榻長達三個多月。
梁熹帝與曹皇後是結發夫妻,他為了顧及曹皇後的感受,太子病逝之後,便一直沒有再立新太子。
梁熹帝、曹皇後落座,後宮嬪妃、皇子、公主們,依次上前請安。
曹皇後心情複雜。這幾年,表麵上,後宮一團和氣,眾妃嬪們對她這位正宮娘娘依然恭敬有加,但暗地裏,卻是波詭雲譎,暗流湧動。麵對太子之位的誘惑,眾位皇子的生母,都在暗暗地較著勁。
曹皇後的目光,落在了站在角落裏的四皇子薑珣身上。隻有這個四皇子,無根無蒂,不言不語,超然世外。
許是同病相憐的心態使然,這兩年,曹皇後開始同情起四皇子來,對他的好感也漸漸增多。
四皇子的生母本是錢貴妃的侍女,被酒醉的梁熹帝偶然臨幸,想不到竟然珠胎暗結,且先於錢貴妃生下了薑珣。梁熹帝給了薑珣母親餘氏一個貴人的封號,算是周全了他們母子在宮裏的地位。
身邊的侍女竟然瞞著自己與皇帝偷情,這無疑捅了驕縱善妒的錢貴妃的肺管子。錢貴妃始終咽不下這口氣,故而對餘貴人事事刁難,處處使絆。薑珣五歲那年,餘貴人不明不白地死了。
餘貴人死後,薑珣被記名到了一直未曾生養的喬貴妃名下,喬貴妃性情懦弱,唯錢貴妃馬首是瞻,故而不敢真心照拂薑珣。所以,薑珣基本上是由喬貴妃宮裏的侍女柳蔭帶大的。按照排序,薑珣為四皇子,但這個四皇子卻一直形單影隻,永遠是眾皇子中最不起眼的那個。
長大後的薑珣,被梁熹帝派過幾次差事,包括去北疆監軍,薑珣做的都很出色,梁熹帝不禁對他刮目相看。太子薑瑀也很是認可薑珣,有意栽培這個弟弟,盼他將來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切似乎都在向著極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突然之間,太子病故了。這時的薑珣,猛然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那些皇子,以及他們的母妃們,是不會放過任何威脅的,包括可能的威脅。
於是,一夜之間,薑珣變了,變得玩世不恭,遊手好閑,不求上進。梁熹帝訓斥過薑珣,但收效甚微,漸漸對薑珣失去了信心。念及薑珣幼時喪母,缺少母愛,索性就由他去了。
倒是曹皇後,偶爾見到薑珣,總要關切地問上幾句話。一個中年喪子,一個年幼失母。心有靈犀,互相慰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梁熹帝放下酒盞,目光掃過坐在下麵的眾多皇子:“今日夜宴,還有一事,朕要向皇子們通報一番。”
坐在下首前排的三皇子薑珂,眼皮跳了一下,他已經提前知道父皇今晚將要說些什麽了,他向右相嚴述庵問計,嚴述庵告訴他,如果皇上說起質子之事,你什麽都不要說,隻需表現出心情難過即可。
梁熹帝道:“這兩年,可以說是我大梁的多事之秋。先是太子病逝,接下來,我們在同西鄰寧國的交戰中打了敗仗,又被北疆的戎國在背後捅了刀子。朕苦不堪言。幾天前,寧國下書,要求我們大梁派出一位皇子,到寧國去做人質。”
說到這裏,梁熹帝竟然有些哽噎。一旁的太監劉玉貴趕忙輕輕喚了聲:“皇上!”意在提醒梁熹帝,莫要失態。
“放屁!”薑珂猛地拍了一下胡兼的頭,“你這是出的什麽鬼主意?我堂堂皇子,男扮女裝?虧你想得出來,我真想踹你兩腳。”
胡兼嘿嘿笑道:“殿下,你若不想男扮女裝,那我還是勸你再等等。我這可是為你好呀。你想,現在得有多少位皇子的眼睛在盯著你?萬一他們知道了你私自進入大理寺牢房與沐芸見麵的事,再添些油加些醋地稟告給皇上,若日後影響了殿下榮升太子之位,那不是得不償失嗎?”
薑珂心想,這胡兼說得倒也有些道理,到底太子之位重要。可這心裏,像有幾隻小手在抓撓,這滋味,實在是太折磨人了。
“你還有沒有別的辦法?”薑珂不依不饒。
胡兼一張臉,愁得像瓜秧上忘摘的苦瓜,又幹巴又醜陋。想了老半天,終於一拍大腿:“殿下,我還有一個辦法。”
“快說。”薑珂急不可耐。
“我這教坊司裏有位女畫師,名叫劉玉娘,專事美人畫像,畫出像來,逼真得如同見到本人。有人評價說,即便是吳道子轉世,畫美人也比不上劉玉娘。不如,讓她去趟牢房,把沐芸姑娘的樣貌畫下來,給殿下救救急。你看可好?”
“你說,讓我看畫像?”薑珂鼻子幾乎氣歪了。
“殿下,為了你的太子大位著想,隻能這樣了。殿下,頂多再有十天半月,沐芸就會轉到教坊司了,到了那時候,你還不是想怎麽看就怎麽看?”
“好吧,那你就安排劉玉娘去趟牢房,盡快地畫出來。越快越好。”
“好嘞,殿下,你擎好吧。”
當天夜裏,沐芸的畫像即被送到了薑珂麵前,當胡兼將畫軸輕輕打開,漸漸露出沐芸的姿容時,薑珂如遭雷擊,眼神變直了,嘴巴變大了。
胡兼看到,一串口水落在了薑珂的袍襟上。
……
明月高懸,荷塘飄香。
禦花園皇家夜宴馬上就要開始了,皇室成員們一個個盛裝露麵,迤邐而入。按照座次坐好後,時候不大,隻聽禦前太監劉玉貴高聲傳道:“皇上駕到!皇後娘娘駕到!”
妃嬪、皇子、公主們,紛紛起身,屏聲靜氣,恭迎聖駕。
梁熹帝在前,曹皇後在後,緩緩步入廳堂。梁熹帝、曹皇後均表情木然,臉上沒有一點喜色。
大家心照不宣,彼此都很清楚,如今的皇上、皇後,怎麽高興得起來?除了一團糟的國事,宮廷之中亦是烏雲密布。兩年前,太子薑瑀病逝,曹皇後隨即一病不起。曹皇後隻有薑瑀這一個兒子,兒子沒了,如同摘了她的心肝。曹皇後纏綿病榻長達三個多月。
梁熹帝與曹皇後是結發夫妻,他為了顧及曹皇後的感受,太子病逝之後,便一直沒有再立新太子。
梁熹帝、曹皇後落座,後宮嬪妃、皇子、公主們,依次上前請安。
曹皇後心情複雜。這幾年,表麵上,後宮一團和氣,眾妃嬪們對她這位正宮娘娘依然恭敬有加,但暗地裏,卻是波詭雲譎,暗流湧動。麵對太子之位的誘惑,眾位皇子的生母,都在暗暗地較著勁。
曹皇後的目光,落在了站在角落裏的四皇子薑珣身上。隻有這個四皇子,無根無蒂,不言不語,超然世外。
許是同病相憐的心態使然,這兩年,曹皇後開始同情起四皇子來,對他的好感也漸漸增多。
四皇子的生母本是錢貴妃的侍女,被酒醉的梁熹帝偶然臨幸,想不到竟然珠胎暗結,且先於錢貴妃生下了薑珣。梁熹帝給了薑珣母親餘氏一個貴人的封號,算是周全了他們母子在宮裏的地位。
身邊的侍女竟然瞞著自己與皇帝偷情,這無疑捅了驕縱善妒的錢貴妃的肺管子。錢貴妃始終咽不下這口氣,故而對餘貴人事事刁難,處處使絆。薑珣五歲那年,餘貴人不明不白地死了。
餘貴人死後,薑珣被記名到了一直未曾生養的喬貴妃名下,喬貴妃性情懦弱,唯錢貴妃馬首是瞻,故而不敢真心照拂薑珣。所以,薑珣基本上是由喬貴妃宮裏的侍女柳蔭帶大的。按照排序,薑珣為四皇子,但這個四皇子卻一直形單影隻,永遠是眾皇子中最不起眼的那個。
長大後的薑珣,被梁熹帝派過幾次差事,包括去北疆監軍,薑珣做的都很出色,梁熹帝不禁對他刮目相看。太子薑瑀也很是認可薑珣,有意栽培這個弟弟,盼他將來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一切似乎都在向著極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突然之間,太子病故了。這時的薑珣,猛然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成為眾矢之的。那些皇子,以及他們的母妃們,是不會放過任何威脅的,包括可能的威脅。
於是,一夜之間,薑珣變了,變得玩世不恭,遊手好閑,不求上進。梁熹帝訓斥過薑珣,但收效甚微,漸漸對薑珣失去了信心。念及薑珣幼時喪母,缺少母愛,索性就由他去了。
倒是曹皇後,偶爾見到薑珣,總要關切地問上幾句話。一個中年喪子,一個年幼失母。心有靈犀,互相慰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梁熹帝放下酒盞,目光掃過坐在下麵的眾多皇子:“今日夜宴,還有一事,朕要向皇子們通報一番。”
坐在下首前排的三皇子薑珂,眼皮跳了一下,他已經提前知道父皇今晚將要說些什麽了,他向右相嚴述庵問計,嚴述庵告訴他,如果皇上說起質子之事,你什麽都不要說,隻需表現出心情難過即可。
梁熹帝道:“這兩年,可以說是我大梁的多事之秋。先是太子病逝,接下來,我們在同西鄰寧國的交戰中打了敗仗,又被北疆的戎國在背後捅了刀子。朕苦不堪言。幾天前,寧國下書,要求我們大梁派出一位皇子,到寧國去做人質。”
說到這裏,梁熹帝竟然有些哽噎。一旁的太監劉玉貴趕忙輕輕喚了聲:“皇上!”意在提醒梁熹帝,莫要失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