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庸側耳,問道:“你有沒有聽到什麽?”
侍從學著澤庸的樣子,側耳傾聽,道:“好像,是樂器的聲音。”
“不錯,這是有人在吹塤。塤是中原的樂器,一定是外麵求見我的人在吹。快,伺候本王把袍子再穿上。”
正在府門外吹塤的薑珣,這次等來的,是裕親王的“有請!”
盧風驚喜道:“當家的,你怎麽知道一吹這個,裕親王就會見你?”當著澤庸府上人的麵,為了不過早暴露薑珣的真實身份,盧風臨時稱呼起薑珣為“當家的。”
薑珣將塤往懷裏一塞:“提前做了功課。”
周嗣昌曾經順嘴說過,戎國的裕親王澤庸酷愛中原樂器,薑珣便帶了一個最輕便的塤,想不到還真用上了。
見到裕親王澤庸,薑珣行了一個拱手禮。
澤庸問道:“是你在吹塤?”
薑珣點頭。
“塤這樂器不錯,小小一個泥葫蘆,竟然能夠發出悠悠古韻,令人驚奇。隻是,你的吹奏功夫差了那麽一點點。不過,也還是可以愉悅本王的耳朵。”澤庸說道。
薑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薑某學藝不精,讓王爺見笑了。”
澤庸人很爽快,說話直來直去:“說吧,你為什麽要見我?按照規矩,應該是你們使團的佟無忌大人前來見我。你一個隨從,摸黑前來,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給本王吹塤吧?”
“當然不是。佟大人公務繁忙,暫時還沒有機會見到王爺。薑某有點私事,想求王爺幫忙,故而冒昧前來。既然王爺開了府門願意見我,薑某也不想在王爺麵前隱瞞身份。”
“哦?這麽說,你不是普通的隨從?”澤庸好奇地問道。
“當然不是。”薑珣挺直了腰杆兒,一字一頓地道,“我是梁國的四皇子,薑珣。”
“什麽什麽?”澤庸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你再說一遍。”
薑珣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身份。
這回聽清楚了,澤庸“啊?”了一聲,大驚失色,猛地一拍桌案,“你好大的膽子。”
薑珣笑道:“王爺是說,我不該來嗎?”
澤庸重新打量了薑珣一番,道:“看你這樣子,不像是腦瓜子缺弦的人。你一個梁國皇子,竟敢深入戎國,你就不怕掉腦袋嗎?”
薑珣下意識地摸了摸頭:“不怕?怎能不怕。但我既然來了,就沒有考慮那麽多。況且,我這次是跟隨寧國使團一同來的。如果我在戎國出了事,你們的可汗是無法向寧國交代的。”
澤庸不知道薑珣是半路插隊混進使團的,聽薑珣這樣說,想了想,還真是這麽回事。這就叫此一時彼一時,現在這個梁國皇子身在使團,戎國不僅不能動他,還得保證他在戎國的安全。
澤庸緩了緩,道:“本王喜愛樂器,你又勉勉強強會吹塤,也算是同道中人。說吧,你有什麽私事,想讓本王幫你?”
澤庸這人果然不錯,自己空手登門,人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嫌棄,還答應願意幫忙,薑珣拱手謝過。
“王爺,我想盡快見到梁國將軍沐毅。”薑珣道。
“你想見他?”澤庸想了想,道,“你身為皇子,這麽急迫地想要見到沐毅,是想向他興師問罪嗎?畢竟,他的部下現在在為可汗效力。”
“我並非要向沐將軍興師問罪,說實話,我對沐將軍是抱有同情心的。這次,沐將軍的女兒也來了,做女兒的,急於想見到父親。”
“哦?沐毅的女兒。”澤庸麵露疑惑,“據我所知,沐毅滯留在戎國後,你們梁國已經抄了他的家,他的女兒,下場應該不會好到哪裏,怎麽竟然出現在了寧國的使團中?”
“我現在在寧國做人質,沐將軍的女兒沐芸,是我的婢女。不過,沐芸現在已經被寧英帝封為縣主。現在的沐芸,身份比較奇特。”薑珣介紹道。說到沐芸被封為縣主,薑珣的口氣明顯自豪起來。
“你梁國皇子的婢女,又被寧國皇帝封為縣主,這裏一定有特別奇特的故事發生,本王有興趣聽聽。”澤庸饒有興致地道。
“有閑暇了,我一定細細講給王爺聽。”
澤庸頗為讚許地向薑珣頷首:“你這個主子,當的不錯。為了婢女的家事,竟然肯屈尊來求本王。”
“沐芸姑娘雖然是個婢女,但一直與我共患難,我從未將她當婢女看待。她的事就是我的事。”薑珣再次拱手,“還請王爺幫忙,玉成此事。”
澤庸笑道:“這件事你找本王就對了。換做別人,還真不一定敢帶你們去。但在本王這裏,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不過是女兒想見見父親麽,人之常情,本王理解。放心吧,我吩咐人盡快帶你們前去。據我所知,沐毅現在一個馬場被監禁著,他在那裏負責養馬。”
聽到沐毅在養馬,薑珣心裏略一輕鬆,能夠讓沐毅養馬,說明有一定的範圍可以活動,不必忍受牢獄之苦。
沐毅又道:“王爺,戎國和梁國之間,這些年頻頻發生戰事,互有傷亡,損耗國力,百姓遭殃。敢問王爺,可有什麽辦法讓兩國罷兵休戰,休養生息?”
澤庸看了看薑珣:“這麽說,殿下也是主張兩國議和了?”
薑珣點頭:“薑珣真心向王爺請教,還望王爺不吝賜教。”
澤庸身子向後一靠,手撫肚皮:“本王這些年來逐漸厭惡打打殺殺,可在某些人眼裏,卻被罵成是軟骨頭。殊不知,年輕時,我也是馬背上的悍將,在沙場上縱橫馳騁,殺人無數。可是,殺來殺去,到老了,回頭一看,毫無意義。戎國和梁國發生的戰事,無非是利益驅使。戎國地處貧寒之地,隻有牛馬羊,缺乏絲綢、布匹、瓷器、鐵器、鹽巴,少不得到你們梁國邊境去搶。一個要搶,一個不給,可不就打起來了唄。就這麽簡單。”
“為什麽不開辟互市?讓兩國百姓做起正常的生意,不好嗎?”薑珣問道。
澤庸歎了口氣:“曆史上,我們戎國人和你們中原人也曾開過互市,效果還是不錯的,但畢竟風俗習慣各不相同,時間長了,難免產生矛盾,矛盾再一激化,就往往容易發展成戰事。”
侍從學著澤庸的樣子,側耳傾聽,道:“好像,是樂器的聲音。”
“不錯,這是有人在吹塤。塤是中原的樂器,一定是外麵求見我的人在吹。快,伺候本王把袍子再穿上。”
正在府門外吹塤的薑珣,這次等來的,是裕親王的“有請!”
盧風驚喜道:“當家的,你怎麽知道一吹這個,裕親王就會見你?”當著澤庸府上人的麵,為了不過早暴露薑珣的真實身份,盧風臨時稱呼起薑珣為“當家的。”
薑珣將塤往懷裏一塞:“提前做了功課。”
周嗣昌曾經順嘴說過,戎國的裕親王澤庸酷愛中原樂器,薑珣便帶了一個最輕便的塤,想不到還真用上了。
見到裕親王澤庸,薑珣行了一個拱手禮。
澤庸問道:“是你在吹塤?”
薑珣點頭。
“塤這樂器不錯,小小一個泥葫蘆,竟然能夠發出悠悠古韻,令人驚奇。隻是,你的吹奏功夫差了那麽一點點。不過,也還是可以愉悅本王的耳朵。”澤庸說道。
薑珣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薑某學藝不精,讓王爺見笑了。”
澤庸人很爽快,說話直來直去:“說吧,你為什麽要見我?按照規矩,應該是你們使團的佟無忌大人前來見我。你一個隨從,摸黑前來,恐怕不單單是為了給本王吹塤吧?”
“當然不是。佟大人公務繁忙,暫時還沒有機會見到王爺。薑某有點私事,想求王爺幫忙,故而冒昧前來。既然王爺開了府門願意見我,薑某也不想在王爺麵前隱瞞身份。”
“哦?這麽說,你不是普通的隨從?”澤庸好奇地問道。
“當然不是。”薑珣挺直了腰杆兒,一字一頓地道,“我是梁國的四皇子,薑珣。”
“什麽什麽?”澤庸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你再說一遍。”
薑珣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身份。
這回聽清楚了,澤庸“啊?”了一聲,大驚失色,猛地一拍桌案,“你好大的膽子。”
薑珣笑道:“王爺是說,我不該來嗎?”
澤庸重新打量了薑珣一番,道:“看你這樣子,不像是腦瓜子缺弦的人。你一個梁國皇子,竟敢深入戎國,你就不怕掉腦袋嗎?”
薑珣下意識地摸了摸頭:“不怕?怎能不怕。但我既然來了,就沒有考慮那麽多。況且,我這次是跟隨寧國使團一同來的。如果我在戎國出了事,你們的可汗是無法向寧國交代的。”
澤庸不知道薑珣是半路插隊混進使團的,聽薑珣這樣說,想了想,還真是這麽回事。這就叫此一時彼一時,現在這個梁國皇子身在使團,戎國不僅不能動他,還得保證他在戎國的安全。
澤庸緩了緩,道:“本王喜愛樂器,你又勉勉強強會吹塤,也算是同道中人。說吧,你有什麽私事,想讓本王幫你?”
澤庸這人果然不錯,自己空手登門,人家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嫌棄,還答應願意幫忙,薑珣拱手謝過。
“王爺,我想盡快見到梁國將軍沐毅。”薑珣道。
“你想見他?”澤庸想了想,道,“你身為皇子,這麽急迫地想要見到沐毅,是想向他興師問罪嗎?畢竟,他的部下現在在為可汗效力。”
“我並非要向沐將軍興師問罪,說實話,我對沐將軍是抱有同情心的。這次,沐將軍的女兒也來了,做女兒的,急於想見到父親。”
“哦?沐毅的女兒。”澤庸麵露疑惑,“據我所知,沐毅滯留在戎國後,你們梁國已經抄了他的家,他的女兒,下場應該不會好到哪裏,怎麽竟然出現在了寧國的使團中?”
“我現在在寧國做人質,沐將軍的女兒沐芸,是我的婢女。不過,沐芸現在已經被寧英帝封為縣主。現在的沐芸,身份比較奇特。”薑珣介紹道。說到沐芸被封為縣主,薑珣的口氣明顯自豪起來。
“你梁國皇子的婢女,又被寧國皇帝封為縣主,這裏一定有特別奇特的故事發生,本王有興趣聽聽。”澤庸饒有興致地道。
“有閑暇了,我一定細細講給王爺聽。”
澤庸頗為讚許地向薑珣頷首:“你這個主子,當的不錯。為了婢女的家事,竟然肯屈尊來求本王。”
“沐芸姑娘雖然是個婢女,但一直與我共患難,我從未將她當婢女看待。她的事就是我的事。”薑珣再次拱手,“還請王爺幫忙,玉成此事。”
澤庸笑道:“這件事你找本王就對了。換做別人,還真不一定敢帶你們去。但在本王這裏,這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不過是女兒想見見父親麽,人之常情,本王理解。放心吧,我吩咐人盡快帶你們前去。據我所知,沐毅現在一個馬場被監禁著,他在那裏負責養馬。”
聽到沐毅在養馬,薑珣心裏略一輕鬆,能夠讓沐毅養馬,說明有一定的範圍可以活動,不必忍受牢獄之苦。
沐毅又道:“王爺,戎國和梁國之間,這些年頻頻發生戰事,互有傷亡,損耗國力,百姓遭殃。敢問王爺,可有什麽辦法讓兩國罷兵休戰,休養生息?”
澤庸看了看薑珣:“這麽說,殿下也是主張兩國議和了?”
薑珣點頭:“薑珣真心向王爺請教,還望王爺不吝賜教。”
澤庸身子向後一靠,手撫肚皮:“本王這些年來逐漸厭惡打打殺殺,可在某些人眼裏,卻被罵成是軟骨頭。殊不知,年輕時,我也是馬背上的悍將,在沙場上縱橫馳騁,殺人無數。可是,殺來殺去,到老了,回頭一看,毫無意義。戎國和梁國發生的戰事,無非是利益驅使。戎國地處貧寒之地,隻有牛馬羊,缺乏絲綢、布匹、瓷器、鐵器、鹽巴,少不得到你們梁國邊境去搶。一個要搶,一個不給,可不就打起來了唄。就這麽簡單。”
“為什麽不開辟互市?讓兩國百姓做起正常的生意,不好嗎?”薑珣問道。
澤庸歎了口氣:“曆史上,我們戎國人和你們中原人也曾開過互市,效果還是不錯的,但畢竟風俗習慣各不相同,時間長了,難免產生矛盾,矛盾再一激化,就往往容易發展成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