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芸輕輕拉了下崔笑梅的衣襟:“笑梅姐,醫官說,軍營裏的止血草告急,咱倆去周邊鎮子上的藥鋪轉轉,看能不能弄些回來。”
崔笑梅點頭:“這個要緊,大戰在即,需要大量的止血草,咱們快去吧。”
姐倆兒上馬出了軍營,奔向附近的鎮子。
離開軍營七八裏遠,路過一片柳樹林,聽見裏麵傳出砰砰砰的砍樹聲,此起彼伏,許多百姓從柳樹林裏推出一車車的枝條,沐芸覺得奇怪,便勒住了馬頭。
“老鄉,你們砍這麽多的柳條做什麽?”沐芸好奇地問道。
“編柳條筐,賣錢。”一個老漢樂嗬嗬地說道。
崔笑梅道:“這沒什麽奇怪的,在我的家鄉,也常有人編柳條筐換錢。咱們快走吧。”
沐芸鬆了韁繩,正要前行,老漢接下來的一句話,卻引起了沐芸的注意。老漢說道:“難得呀,一個籮筐比平時多賣一倍的價錢,還有多少要多少,這下可發財了。”
看著一車車的柳樹枝,沐芸自言自語道:“編柳條筐不是應該趁著柳枝最嫩的時候嗎?這柳條已經長粗了,有些晚了吧?”
崔笑梅也道:“是呀,已經過了編柳條筐的最佳時候了。”
一個推車的後生隨口說道:“人家急等著用,給的錢又多,我們隻好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編筐了。”
沐芸更覺好奇,現在兵荒馬亂,離此不遠就是戰場,這個時候,為了避禍,東躲西藏還來不及呢,誰這麽有閑心,專門收購柳條筐?
再說,老百姓家裏一般都有現成的柳條筐,如果隻是幹普通農活兒,借來使用即可,根本無需現編。看來,這些柳條筐一定有特殊用途。
沐芸上來了刨根問底兒的勁頭,向崔笑梅使了個眼色,兩人牽著馬,悄悄尾隨這些砍柳條的百姓,進了村子。
躲在一堵牆後,沐芸定睛看去,隻見村裏打麥場的空地上,已經堆起了小山高的柳條筐,有些村民幹脆在現場編了起來,隻聽有人高聲說道:“大夥兒抓點緊,手上用點力,編的密些深些,越密越好,越深越好。”
崔笑梅嘀咕道:“這些柳條筐,比農家常用的大了好幾號,到底做什麽用?”
沐芸道:“咱們做好隱蔽,我倒要看看,這些柳條筐到底運往何處。”
還好,沒用太久,就有人趕來十幾輛馬車,將柳條筐裝上,拉出了村子。
沐芸和崔笑梅遠遠地跟著,足足走出了好幾裏路,再要向前,崔笑梅卻一把拽住了沐芸:“芸兒,別走了,前麵好像快到戎軍大營了。”
沐芸觀察了一下周邊,指著附近的一座小山,道:“咱們爬上那座山包,站得高,看得遠。”
兩人到了山頂上,再往下看,頓時驚呆了。不遠處,果然是戎軍大營,那十幾輛馬車,全部進了營門。
崔笑梅看向沐芸:“芸兒,你說,戎軍要這麽多柳條筐做什麽?”
有過營州守城經驗的沐芸,恍然明白了:“不好!他們這是要挖地道,他們想從地底下攻進梁京。”
“是嗎?”崔笑梅也被驚住了,“這可太危險了,咱們快回去吧,讓殿下通知城裏,趕緊做好準備。”
沐芸麵露難色:“可是,咱們不知道他們要從哪裏挖呀,城裏又如何準備?”
崔笑梅道:“柳條筐是從這個營門運進去的,會不會就在這個方位開挖地道?”
“不會。相反,他們從這裏進入,恰恰說明不會選擇這個方位。”沐芸揉了揉眼睛,仔細看向營門,“是他?”
“誰呀?”崔笑梅問道,“有你認識的人?”
“楊勖,我家原來的管家。他怎麽會出現在戎營?難道他在為戎軍做事?”看到楊勖站在營門處,招呼那些運送柳條筐的馬車,沐芸靈機一動,“我有辦法了。”
……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勖下死力尋找暗渠出口,還真讓他找到了。這條暗渠在城牆內深入地下數丈,從城牆底部直通城外,又從護城河底部到達城外的一片沙地。這種構造,類似於尋常人家的化糞池,利用沙地極好的滲透性能,化解城內積水。
巧的是,梁京已經連續多年沒有大規模降雨,這個暗渠等於閑置了好幾年。清理掉渠口的淤泥,赫然出現一個青磚壘就的黑洞洞的渠口。楊勖觀察了一下,那些青磚完好如初,沒有一點坍塌的跡象。更喜人的是,渠口將近一人高,正好可以順暢通行。
得到消息的帖它爾來到現場,看到渠口放聲大笑,果然天助大戎。當即命令戎軍加速清理渠內淤泥,雖然臭氣撲鼻,但這可比現挖地道省事多了。
得到帖它爾讚揚的楊勖,興高采烈地帶人到附近村莊搜羅大號柳條筐,以便運送淤泥。這才有了當地百姓為了趕工砍伐柳條的舉動。
當然,因為楊勖帶的人都經過了喬裝改扮,那些百姓並不知道柳條筐是為戎國人所用。不然,給多少貫銅錢也不會賣給他們。
為了保密,清理渠內淤泥,隻能由戎軍士兵來完成。這些戎軍士兵,平日裏眼睛看的是藍天白雲,鼻端聞的是草地的清香,何曾幹過這種醃臢瑣碎的活計,沒用上幾個時辰,就開始罵罵咧咧摔摔打打的了。
看到那些戎軍士兵紛紛投來厭惡的目光,楊勖隻好硬著頭皮也加入到了清淤的行列。識趣些吧,雖然苦點累點,但至少不會被他們嫌棄。
隨著清理出的淤泥越來越多,兩天過後,一條黑洞洞的隧道呈現在眼前。楊勖估摸了一下,應該已經越過護城河,快到城牆底部了。楊勖甚至比那些戎軍士兵還要高興,幾乎到了抓狂的地步,一筐筐抬出的,哪裏是淤泥,簡直就是一筐筐白銀。
眼看大功告成,就在楊勖幹的起勁時,帖它爾黑著臉站到了渠口旁,悶聲喝道:“停下停下,都別幹了。”
楊勖在渠洞裏等了半天,不見有人進入,抹了把臉上的黑水,心內狐疑地走出渠口。見帖它爾站在那裏,慌忙點頭哈腰地向國師問好。
帖它爾冷著臉道:“別幹了。”
楊勖愣住了:“別,別幹了?國師大人,為何呀?再努一把力,就能夠通到城內了。”
帖它爾抖了抖手,將一張白紙遞到楊勖麵前。
楊勖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偷挖地道,蠢笨如豬;自掘墳墓,歡迎入甕。
“這,這是怎麽回事?”楊勖不解。
“今天早上,從梁京城牆上忽然飄下來許多這樣的紙片,上麵寫的全是這些字。顯然,城內已經知道了咱們的動作,再挖下去,真的就等於自掘墳墓了。”帖它爾極其失望地道。
“不能吧。”楊勖瞬間急出了一腦門子的汗,“咱們一直在悄悄地進行,沒有走漏半點風聲,除了我,幹活的都是戎軍士兵,城內如何知道?”
看楊勖汗脖流水地,一張臉已經成了雜貨鋪,帖它爾竟然生出了惻隱之心,他拍了拍楊勖的肩膀,安慰道:“行了,別挖了,人家已經有了準備,再挖就是笑話了。你對大戎的忠心,我會如實稟告汗王,好處依然少不了你的。”
“國師,眼看就成了。僅憑這麽一張紙片片,咱們就停了手,這,這也太……”楊勖訥訥地,不敢再說下去了,站在麵前的畢竟是大戎國師,話說多了,恐會衝撞人家。
見國師發話不用再挖了,那些戎軍士兵紛紛丟下工具,趕緊找地方洗手淨麵。
楊勖沒有辦法,蹲在渠口,唉聲歎氣,隻能恨自己時運不濟。
崔笑梅點頭:“這個要緊,大戰在即,需要大量的止血草,咱們快去吧。”
姐倆兒上馬出了軍營,奔向附近的鎮子。
離開軍營七八裏遠,路過一片柳樹林,聽見裏麵傳出砰砰砰的砍樹聲,此起彼伏,許多百姓從柳樹林裏推出一車車的枝條,沐芸覺得奇怪,便勒住了馬頭。
“老鄉,你們砍這麽多的柳條做什麽?”沐芸好奇地問道。
“編柳條筐,賣錢。”一個老漢樂嗬嗬地說道。
崔笑梅道:“這沒什麽奇怪的,在我的家鄉,也常有人編柳條筐換錢。咱們快走吧。”
沐芸鬆了韁繩,正要前行,老漢接下來的一句話,卻引起了沐芸的注意。老漢說道:“難得呀,一個籮筐比平時多賣一倍的價錢,還有多少要多少,這下可發財了。”
看著一車車的柳樹枝,沐芸自言自語道:“編柳條筐不是應該趁著柳枝最嫩的時候嗎?這柳條已經長粗了,有些晚了吧?”
崔笑梅也道:“是呀,已經過了編柳條筐的最佳時候了。”
一個推車的後生隨口說道:“人家急等著用,給的錢又多,我們隻好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編筐了。”
沐芸更覺好奇,現在兵荒馬亂,離此不遠就是戰場,這個時候,為了避禍,東躲西藏還來不及呢,誰這麽有閑心,專門收購柳條筐?
再說,老百姓家裏一般都有現成的柳條筐,如果隻是幹普通農活兒,借來使用即可,根本無需現編。看來,這些柳條筐一定有特殊用途。
沐芸上來了刨根問底兒的勁頭,向崔笑梅使了個眼色,兩人牽著馬,悄悄尾隨這些砍柳條的百姓,進了村子。
躲在一堵牆後,沐芸定睛看去,隻見村裏打麥場的空地上,已經堆起了小山高的柳條筐,有些村民幹脆在現場編了起來,隻聽有人高聲說道:“大夥兒抓點緊,手上用點力,編的密些深些,越密越好,越深越好。”
崔笑梅嘀咕道:“這些柳條筐,比農家常用的大了好幾號,到底做什麽用?”
沐芸道:“咱們做好隱蔽,我倒要看看,這些柳條筐到底運往何處。”
還好,沒用太久,就有人趕來十幾輛馬車,將柳條筐裝上,拉出了村子。
沐芸和崔笑梅遠遠地跟著,足足走出了好幾裏路,再要向前,崔笑梅卻一把拽住了沐芸:“芸兒,別走了,前麵好像快到戎軍大營了。”
沐芸觀察了一下周邊,指著附近的一座小山,道:“咱們爬上那座山包,站得高,看得遠。”
兩人到了山頂上,再往下看,頓時驚呆了。不遠處,果然是戎軍大營,那十幾輛馬車,全部進了營門。
崔笑梅看向沐芸:“芸兒,你說,戎軍要這麽多柳條筐做什麽?”
有過營州守城經驗的沐芸,恍然明白了:“不好!他們這是要挖地道,他們想從地底下攻進梁京。”
“是嗎?”崔笑梅也被驚住了,“這可太危險了,咱們快回去吧,讓殿下通知城裏,趕緊做好準備。”
沐芸麵露難色:“可是,咱們不知道他們要從哪裏挖呀,城裏又如何準備?”
崔笑梅道:“柳條筐是從這個營門運進去的,會不會就在這個方位開挖地道?”
“不會。相反,他們從這裏進入,恰恰說明不會選擇這個方位。”沐芸揉了揉眼睛,仔細看向營門,“是他?”
“誰呀?”崔笑梅問道,“有你認識的人?”
“楊勖,我家原來的管家。他怎麽會出現在戎營?難道他在為戎軍做事?”看到楊勖站在營門處,招呼那些運送柳條筐的馬車,沐芸靈機一動,“我有辦法了。”
……
功夫不負有心人。楊勖下死力尋找暗渠出口,還真讓他找到了。這條暗渠在城牆內深入地下數丈,從城牆底部直通城外,又從護城河底部到達城外的一片沙地。這種構造,類似於尋常人家的化糞池,利用沙地極好的滲透性能,化解城內積水。
巧的是,梁京已經連續多年沒有大規模降雨,這個暗渠等於閑置了好幾年。清理掉渠口的淤泥,赫然出現一個青磚壘就的黑洞洞的渠口。楊勖觀察了一下,那些青磚完好如初,沒有一點坍塌的跡象。更喜人的是,渠口將近一人高,正好可以順暢通行。
得到消息的帖它爾來到現場,看到渠口放聲大笑,果然天助大戎。當即命令戎軍加速清理渠內淤泥,雖然臭氣撲鼻,但這可比現挖地道省事多了。
得到帖它爾讚揚的楊勖,興高采烈地帶人到附近村莊搜羅大號柳條筐,以便運送淤泥。這才有了當地百姓為了趕工砍伐柳條的舉動。
當然,因為楊勖帶的人都經過了喬裝改扮,那些百姓並不知道柳條筐是為戎國人所用。不然,給多少貫銅錢也不會賣給他們。
為了保密,清理渠內淤泥,隻能由戎軍士兵來完成。這些戎軍士兵,平日裏眼睛看的是藍天白雲,鼻端聞的是草地的清香,何曾幹過這種醃臢瑣碎的活計,沒用上幾個時辰,就開始罵罵咧咧摔摔打打的了。
看到那些戎軍士兵紛紛投來厭惡的目光,楊勖隻好硬著頭皮也加入到了清淤的行列。識趣些吧,雖然苦點累點,但至少不會被他們嫌棄。
隨著清理出的淤泥越來越多,兩天過後,一條黑洞洞的隧道呈現在眼前。楊勖估摸了一下,應該已經越過護城河,快到城牆底部了。楊勖甚至比那些戎軍士兵還要高興,幾乎到了抓狂的地步,一筐筐抬出的,哪裏是淤泥,簡直就是一筐筐白銀。
眼看大功告成,就在楊勖幹的起勁時,帖它爾黑著臉站到了渠口旁,悶聲喝道:“停下停下,都別幹了。”
楊勖在渠洞裏等了半天,不見有人進入,抹了把臉上的黑水,心內狐疑地走出渠口。見帖它爾站在那裏,慌忙點頭哈腰地向國師問好。
帖它爾冷著臉道:“別幹了。”
楊勖愣住了:“別,別幹了?國師大人,為何呀?再努一把力,就能夠通到城內了。”
帖它爾抖了抖手,將一張白紙遞到楊勖麵前。
楊勖接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偷挖地道,蠢笨如豬;自掘墳墓,歡迎入甕。
“這,這是怎麽回事?”楊勖不解。
“今天早上,從梁京城牆上忽然飄下來許多這樣的紙片,上麵寫的全是這些字。顯然,城內已經知道了咱們的動作,再挖下去,真的就等於自掘墳墓了。”帖它爾極其失望地道。
“不能吧。”楊勖瞬間急出了一腦門子的汗,“咱們一直在悄悄地進行,沒有走漏半點風聲,除了我,幹活的都是戎軍士兵,城內如何知道?”
看楊勖汗脖流水地,一張臉已經成了雜貨鋪,帖它爾竟然生出了惻隱之心,他拍了拍楊勖的肩膀,安慰道:“行了,別挖了,人家已經有了準備,再挖就是笑話了。你對大戎的忠心,我會如實稟告汗王,好處依然少不了你的。”
“國師,眼看就成了。僅憑這麽一張紙片片,咱們就停了手,這,這也太……”楊勖訥訥地,不敢再說下去了,站在麵前的畢竟是大戎國師,話說多了,恐會衝撞人家。
見國師發話不用再挖了,那些戎軍士兵紛紛丟下工具,趕緊找地方洗手淨麵。
楊勖沒有辦法,蹲在渠口,唉聲歎氣,隻能恨自己時運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