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之後,薑珣要做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入宮麵聖。
皇帝、皇後端坐在乾元殿,滿麵笑容地注視著快步走進宮門的四皇子。
時光荏苒,薑珣主動前往寧國做人質,轉眼已經快兩年了。眼前的薑珣,雄姿英發,朝氣蓬勃,讓人見了,打心眼裏看著歡喜。特別是這次解梁京之圍,薑珣又立了大功,帝後甚感欣慰。
就在前幾日,曹皇後與左相王廷玉的夫人剛剛有過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王夫人出身名門,學富五車,是京城諸多誥命夫人中極為出類拔萃的一位,因此,常常被曹皇後招入宮中敘話。以前,王夫人多與皇後娘娘聊些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但這一次,卻聊到了曹皇後的痛處。其實,王夫人也是奉了夫君王廷玉的授意。
王夫人道:“臣妾本不想觸動皇後娘娘的隱痛,也不該妄議皇室,但事關皇後娘娘日後在宮中的處境,臣妾心裏憋得難受,還是想一吐為快。”
曹皇後道:“你我自打少女時起,便是閨蜜,你知我難處,悶著不說,倒顯得生分,但說無妨。”
王夫人道:“自從太子過世後,錢貴妃愈發猖狂,拉攏朝中重臣,壯大錢氏一黨,一心攛掇皇上立薑珂為太子。娘娘可否想過,若是真的立了薑珂,將來太後尊位歸了錢貴妃,娘娘會落得什麽樣的處境?”
曹皇後歎了口氣:“我何嚐不知這些。可是,太子已逝,皇上又寵幸錢貴妃,明知天要塌了,本宮無能為力呀。”
王夫人道:“娘娘就沒想過在諸位皇子中,挑選一位做嫡子?”
曹皇後道:“我不是沒想過,皇上也曾勸我選個皇子做嫡子,將來也好有個依靠。可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太子。把對太子的愛,重新轉移到另外一位皇子身上,我做不到,心裏邁不過那道坎兒。”
王夫人笑道:“娘娘,此言差矣。太子至孝,滿朝皆知。我想,九泉之下的太子,定是不願看到皇後娘娘受人擠兌,有另外一位皇子代替他護佑皇後娘娘,太子必會高興。”
曹皇後握住王夫人的手:“若是過繼嫡子,你看哪位皇子合適?”
王夫人就等著皇後娘娘問這句話呢,她略一沉吟,道:“這是皇室的家事,按理,我應避嫌才是。但是,你我從小便是玩伴兒,長大後又是閨蜜,我隻能據實而說了。娘娘若是過繼嫡子,自然是四皇子為首選。”
曹皇後道:“縱觀各國前史,過繼嫡子,一般都願選擇年幼的皇子,四皇子已經成年,選他為嫡子,合適嗎?”
王夫人道:“娘娘過繼嫡子,不應拘泥於舊有觀念。臣妾認為,選擇四皇子,有諸多益處。四皇子生母身份卑微,且已過世,在眾皇子中,四皇子無依無靠,常年被漠視,娘娘若是認他做嫡子,他必會感激涕零,必會一心一意孝敬娘娘。
“四皇子能夠主動到寧國做人質,足以看出他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皇子。這一次勤王救駕,解梁京之圍,四皇子運籌帷幄,有膽有識,十七路援軍將領全都心服口服,朝中大臣更是讚歎不已。有這樣一位皇子做娘娘的嫡子,誰還敢對娘娘不敬?誰還敢對娘娘使壞?”
曹皇後心中明白,皇帝之所以在太子過世後,遲遲未立新太子,一方麵是為了顧及皇後的感受,另一方麵,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沒有哪位皇子堪當太子之位。但是,現在不同了,經過了這場風波,四皇子薑珣已經明顯鶴立雞群,成為新太子的最佳人選。如果自己認他做嫡子,四皇子接下來的太子之路,會更加順暢。
薑珣匍匐在地,聲音哽咽:“兒臣叩見父皇、母後,梁京經曆一場浩劫,父皇、母後受驚了。”
梁熹帝笑容可掬:“起來吧,你辛苦了。”
曹皇後關切地問道:“你的傷勢怎樣?聽說你中了毒箭,可完全好了?千萬別落下什麽毛病。”
薑珣抬起頭來:“兒臣中的確實是毒箭,已經命懸一線,好在沐毅手下偏將崔彬及時趕到,用解藥救了兒臣。”
梁熹帝皺了皺眉:“左相已經將沐毅和崔彬的事,同朕說了。雖然這次他們立了大功,但之前一個被囚禁,一個降敵,總歸是丟了氣節,有損我大梁的國威。這次,就讓他們二人帶著那些沐家軍,到遼州屯田去吧。”
薑珣心中一驚,到遼州屯田?遼州乃是大梁西北有名的蠻荒之地,這明顯還是不信任沐家軍。不信任崔彬,有情可原,畢竟他降了戎國。但是,不應該不信任沐毅呀。
薑珣爭辯道:“父皇,如果沒有沐毅和崔彬的截殺,赤烈早就跑到西域去了,他們立了大功,不予獎賞也就罷了,怎能讓他們去屯田?那樣會傷了沐家軍將士的心的。”
“嗯?”梁熹帝鼻腔發出了一聲不滿的長音,“珣兒,你不要感情用事。讓他們去屯田,朕也是全盤考慮,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朕意已決,你不要再說這件事了。”
遼州條件惡劣,環境艱苦,比戎國的蠻荒之地也強不了多少,薑珣心疼沐毅和沐家軍將士,再次爭取道:“父皇,可否換個地方屯田?不如,讓沐家軍去灑州吧。灑州有大片丘陵之地閑置,是屯田的上稱之地。”
灑州是戴充的防地,有戴充照應,沐家軍會過得舒服些。
曹皇後溫柔地看向梁熹帝:“不過是換個地方,你就答應了珣兒吧。”
梁熹帝點頭:“好,朕就依你,讓他們去灑州。”
“多謝父皇。”薑珣再次叩首。
梁熹帝道:“除了沐家軍,其他有功人員,朕全都有賞。回去後,你和左相商議一下,擬出個名單,呈給朕看。”
此時的曹皇後,越看薑珣越喜歡,不由輕輕喚了聲梁熹帝:“皇上!”。
梁熹帝會意,對薑珣說道:“太子過世後,你母後憂思過度,身體大不如前,直到近一年來,才略略見好。朕不想她身邊孤寂,有意讓你做她的嫡子,你可願意?”
做皇後娘娘的嫡子?這可是天降喜事!任誰聽到這個喜訊,不說高興得暈過去,也得心跳如鼓。做了皇後娘娘的嫡子,就有了和薑珂競爭的本錢,就有希望成為未來的太子。
在寧國做人質的這兩年,薑珣靜下心來,讀了好些書,對於國泰民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認識到,無論是梁國,還是寧國,甚或戎國,百姓能否過上好日子,完全取決於攤上什麽樣的皇帝。皇帝若是明君,一切都會向好。皇帝若是昏庸,百姓難免水深火熱。
過去,因為不被重視,薑珣對國事心灰意冷,很少考慮。但後來,他有了新的感悟。他的心底,生出了做一個明君的渴望。如果不去爭取,再大的抱負也難以實現,隻有坐上那個皇位,才能大展宏圖,兼濟天下。
聽到皇後娘娘要認他做嫡子,薑珣再次叩首:“父皇,母後,珣兒惶恐,德才欠缺,怕會辜負了二聖。”
曹皇後親切說道:“不必謙遜。你肯去寧國做質子,主動為你父皇分憂,聖心甚慰。這次又立了大功,朝野上下,無不對你稱讚有加。”
梁熹帝道:“若無異議,朕不日就頒旨,正式宣布你為皇後嫡子。”
皇帝、皇後端坐在乾元殿,滿麵笑容地注視著快步走進宮門的四皇子。
時光荏苒,薑珣主動前往寧國做人質,轉眼已經快兩年了。眼前的薑珣,雄姿英發,朝氣蓬勃,讓人見了,打心眼裏看著歡喜。特別是這次解梁京之圍,薑珣又立了大功,帝後甚感欣慰。
就在前幾日,曹皇後與左相王廷玉的夫人剛剛有過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
王夫人出身名門,學富五車,是京城諸多誥命夫人中極為出類拔萃的一位,因此,常常被曹皇後招入宮中敘話。以前,王夫人多與皇後娘娘聊些詩詞歌賦、琴棋書畫,但這一次,卻聊到了曹皇後的痛處。其實,王夫人也是奉了夫君王廷玉的授意。
王夫人道:“臣妾本不想觸動皇後娘娘的隱痛,也不該妄議皇室,但事關皇後娘娘日後在宮中的處境,臣妾心裏憋得難受,還是想一吐為快。”
曹皇後道:“你我自打少女時起,便是閨蜜,你知我難處,悶著不說,倒顯得生分,但說無妨。”
王夫人道:“自從太子過世後,錢貴妃愈發猖狂,拉攏朝中重臣,壯大錢氏一黨,一心攛掇皇上立薑珂為太子。娘娘可否想過,若是真的立了薑珂,將來太後尊位歸了錢貴妃,娘娘會落得什麽樣的處境?”
曹皇後歎了口氣:“我何嚐不知這些。可是,太子已逝,皇上又寵幸錢貴妃,明知天要塌了,本宮無能為力呀。”
王夫人道:“娘娘就沒想過在諸位皇子中,挑選一位做嫡子?”
曹皇後道:“我不是沒想過,皇上也曾勸我選個皇子做嫡子,將來也好有個依靠。可是,我總覺得對不起太子。把對太子的愛,重新轉移到另外一位皇子身上,我做不到,心裏邁不過那道坎兒。”
王夫人笑道:“娘娘,此言差矣。太子至孝,滿朝皆知。我想,九泉之下的太子,定是不願看到皇後娘娘受人擠兌,有另外一位皇子代替他護佑皇後娘娘,太子必會高興。”
曹皇後握住王夫人的手:“若是過繼嫡子,你看哪位皇子合適?”
王夫人就等著皇後娘娘問這句話呢,她略一沉吟,道:“這是皇室的家事,按理,我應避嫌才是。但是,你我從小便是玩伴兒,長大後又是閨蜜,我隻能據實而說了。娘娘若是過繼嫡子,自然是四皇子為首選。”
曹皇後道:“縱觀各國前史,過繼嫡子,一般都願選擇年幼的皇子,四皇子已經成年,選他為嫡子,合適嗎?”
王夫人道:“娘娘過繼嫡子,不應拘泥於舊有觀念。臣妾認為,選擇四皇子,有諸多益處。四皇子生母身份卑微,且已過世,在眾皇子中,四皇子無依無靠,常年被漠視,娘娘若是認他做嫡子,他必會感激涕零,必會一心一意孝敬娘娘。
“四皇子能夠主動到寧國做人質,足以看出他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皇子。這一次勤王救駕,解梁京之圍,四皇子運籌帷幄,有膽有識,十七路援軍將領全都心服口服,朝中大臣更是讚歎不已。有這樣一位皇子做娘娘的嫡子,誰還敢對娘娘不敬?誰還敢對娘娘使壞?”
曹皇後心中明白,皇帝之所以在太子過世後,遲遲未立新太子,一方麵是為了顧及皇後的感受,另一方麵,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沒有哪位皇子堪當太子之位。但是,現在不同了,經過了這場風波,四皇子薑珣已經明顯鶴立雞群,成為新太子的最佳人選。如果自己認他做嫡子,四皇子接下來的太子之路,會更加順暢。
薑珣匍匐在地,聲音哽咽:“兒臣叩見父皇、母後,梁京經曆一場浩劫,父皇、母後受驚了。”
梁熹帝笑容可掬:“起來吧,你辛苦了。”
曹皇後關切地問道:“你的傷勢怎樣?聽說你中了毒箭,可完全好了?千萬別落下什麽毛病。”
薑珣抬起頭來:“兒臣中的確實是毒箭,已經命懸一線,好在沐毅手下偏將崔彬及時趕到,用解藥救了兒臣。”
梁熹帝皺了皺眉:“左相已經將沐毅和崔彬的事,同朕說了。雖然這次他們立了大功,但之前一個被囚禁,一個降敵,總歸是丟了氣節,有損我大梁的國威。這次,就讓他們二人帶著那些沐家軍,到遼州屯田去吧。”
薑珣心中一驚,到遼州屯田?遼州乃是大梁西北有名的蠻荒之地,這明顯還是不信任沐家軍。不信任崔彬,有情可原,畢竟他降了戎國。但是,不應該不信任沐毅呀。
薑珣爭辯道:“父皇,如果沒有沐毅和崔彬的截殺,赤烈早就跑到西域去了,他們立了大功,不予獎賞也就罷了,怎能讓他們去屯田?那樣會傷了沐家軍將士的心的。”
“嗯?”梁熹帝鼻腔發出了一聲不滿的長音,“珣兒,你不要感情用事。讓他們去屯田,朕也是全盤考慮,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朕意已決,你不要再說這件事了。”
遼州條件惡劣,環境艱苦,比戎國的蠻荒之地也強不了多少,薑珣心疼沐毅和沐家軍將士,再次爭取道:“父皇,可否換個地方屯田?不如,讓沐家軍去灑州吧。灑州有大片丘陵之地閑置,是屯田的上稱之地。”
灑州是戴充的防地,有戴充照應,沐家軍會過得舒服些。
曹皇後溫柔地看向梁熹帝:“不過是換個地方,你就答應了珣兒吧。”
梁熹帝點頭:“好,朕就依你,讓他們去灑州。”
“多謝父皇。”薑珣再次叩首。
梁熹帝道:“除了沐家軍,其他有功人員,朕全都有賞。回去後,你和左相商議一下,擬出個名單,呈給朕看。”
此時的曹皇後,越看薑珣越喜歡,不由輕輕喚了聲梁熹帝:“皇上!”。
梁熹帝會意,對薑珣說道:“太子過世後,你母後憂思過度,身體大不如前,直到近一年來,才略略見好。朕不想她身邊孤寂,有意讓你做她的嫡子,你可願意?”
做皇後娘娘的嫡子?這可是天降喜事!任誰聽到這個喜訊,不說高興得暈過去,也得心跳如鼓。做了皇後娘娘的嫡子,就有了和薑珂競爭的本錢,就有希望成為未來的太子。
在寧國做人質的這兩年,薑珣靜下心來,讀了好些書,對於國泰民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認識到,無論是梁國,還是寧國,甚或戎國,百姓能否過上好日子,完全取決於攤上什麽樣的皇帝。皇帝若是明君,一切都會向好。皇帝若是昏庸,百姓難免水深火熱。
過去,因為不被重視,薑珣對國事心灰意冷,很少考慮。但後來,他有了新的感悟。他的心底,生出了做一個明君的渴望。如果不去爭取,再大的抱負也難以實現,隻有坐上那個皇位,才能大展宏圖,兼濟天下。
聽到皇後娘娘要認他做嫡子,薑珣再次叩首:“父皇,母後,珣兒惶恐,德才欠缺,怕會辜負了二聖。”
曹皇後親切說道:“不必謙遜。你肯去寧國做質子,主動為你父皇分憂,聖心甚慰。這次又立了大功,朝野上下,無不對你稱讚有加。”
梁熹帝道:“若無異議,朕不日就頒旨,正式宣布你為皇後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