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珣道:“基本屬實。國庫確實空虛。其實,這件事我早已料到。說句大不敬的話,父皇治理天下少些手段,隻是守成,缺乏革新。朝堂上,父皇問眾位臣工,如何增加國庫收入,十之八九的大臣竟然提出增加賦稅。”
沐芸驚道:“又要增加賦稅?前些年,大梁和寧國、戎國發生戰事,已經多次增加賦稅,百姓叫苦連天,甚至有些地方官逼民反,發生了民亂。這些教訓還不吸取嗎?”
“誰說不是呢。我當場表態,反對增加賦稅。誰知卻遭到了父皇的訓斥。”薑珣無奈地搖了搖頭。
“你有沒有想過,朝廷已經多次增加賦稅,國庫為什麽依然空虛?症結何在?”沐芸問道。
“我知道,梁國百姓耕種的田地是固定的,不會平白增加,再怎麽精耕細作,也不可能做到收成連年遞增,自然收不上稅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大片良田並不在百姓手中。”薑珣恨恨地道。
“你說的太對了。大梁建國後,大肆封賞開國功臣,誕生了一大批公侯,大片田地被賞賜給他們。大梁的官員,無論品級大小,回鄉後也能獲得相應的田地。關鍵是,所有這些田地,都是無需繳納賦稅的。長此以往,怎麽得了?”沐芸越說越激動,一張小臉漲的通紅。
“我在灑州的那段日子裏,還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現象,你想不想知道?”沐芸又道。
“我當然想了,難道你有什麽新發現嗎?”薑珣知道沐芸冰雪聰明,但事關朝廷賦稅,這可是連左相都頭疼的事,沐芸一個小女子,會看出什麽端倪?
在灑州時,有一次,沐芸陪著父親沐毅與戴充閑談,無意中了解到,小小灑州,竟然居住著兩位世襲侯爺、十三位回鄉官員。他們彼此聯姻,盤根錯節,勢力龐大。甚至能夠左右官府的決策。
為了個人利益,一些人強買強賣,將朝廷賞賜給他們的田地,全部置換成一等良田。有些人還瞞報買入的田地數量,從而隱匿了大片良田。最後,落在百姓手裏耕種的,幾乎都是三等田地。朝廷再怎麽增加賦稅,也奈何不了那些士族,最終苦的,隻能是百姓。
沐芸將在灑州的發現,一五一十說出,最後說道:“朝廷若想增加國庫收入,必須廢除那些人享有的無需納稅的特權,重新核查田地,按照實際田地的等級和畝數,一視同仁收取賦稅。”
薑珣想到了大片田地被士族占有,代代累積,定然達到了驚人的數字。但卻沒有想到這些人罔顧朝廷律法,竟然偷偷置換瞞報,將良田納為己有,長此以往,國庫怎會充盈?
“你真不簡單,竟然有這麽重要的發現。”薑珣讚道。
“這種事情早就存在了,隻不過是身居朝堂的人,沒有注意到罷了。”沐芸道,“開始,我沒有想到會有這種事,也沒有想的那麽深。恰巧有一個被迫賤賣良田的百姓,告狀無門,投訴到了戴充那裏。戴充向我父親說起,我才做了進一步的了解。”
“廢除士族和官員享有的特權,重新核查田地。這是兩件石破天驚的大事,真要實施,必然引起軒然大波。以我對父皇的了解,父皇難有大的魄力,絕對難以推行。”薑珣歎道。
沐芸坐在那裏,手托香腮,一雙黑葡萄似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薑珣。
“你為什麽這樣看著我?”薑珣問道。
“唉!”沐芸也輕輕歎了口氣,“從我內心來說,真不願意看到你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但是,為了梁國的未來,為了梁國能夠出現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為了梁國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我還是支持你吧。支持你爭奪太子之位,盼望你能夠早日登基。”
薑珣笑了:“誰說做了皇帝,就必須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沐芸哼道:“從古至今,不都是這樣嗎?我還沒聽說過有哪位皇帝,一輩子隻有一位皇後。難道你會是個例外?”
薑珣點頭:“興許,我就是個例外。”
“好大的口氣,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沐芸撇撇嘴,“我拭目以待,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薑珣皺眉:“聽你這話的意思,你想置身事外?如果我做了皇帝,難道,你不想做皇後?”
沐芸正色道:“我做你的女官,是想盡微薄之力幫你,可沒想做你的女人。”
薑珣伸出手臂,一把攬住沐芸的腰肢:“可是,你現在已經上了我的船,你下不去了。”
冷不防被他抱在懷裏,沐芸心跳如鼓,低吼道:“又來了。當心被人看見。你若是再這樣,我可對你失去信心了。你看哪個正人君子,動不動就摟抱女人?”
薑珣不但沒有放手,反而摟的更緊了:“我不想做什麽正人君子,我隻想做你心裏喜歡的男人。”
沐芸哭笑不得:“剛剛還在和你談論朝廷賦稅之事,怎麽說著說著,就扯到男歡女愛上了?”
沐芸沉吟片刻,又道:“還是那句話,百姓要想過上好日子,隻能奢求攤上一個好皇帝。但是,好皇帝就如同土裏刨出的金疙瘩,太稀有,太難得了。據我觀察,你有成為一個好皇帝的潛質。皇位事關百姓,殿下當需努力。”
薑珣笑道:“好男人與好皇帝,就如同魚與熊掌,看似不可兼得,實則是可以兼得的。”
沐芸輕輕捶了薑珣兩拳:“別鬧了,夜已深了,快去歇息吧。”
薑珣戀戀不舍地鬆了手,身子卻沒動地方,兩隻眼睛一刻也沒離開沐芸。沐芸整了整襦裙,肅然道:“在朝堂上,當著眾臣的麵,還是盡量別再惹你父皇不高興了,有人巴不得看你的笑話。”
“我知道。但是,我就是忍不住。從上到下,他們都不把百姓當回事,我心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他們不是不懂,但是到了具體事情上,怎麽就那般漠視呢。”
“打住,快打住。”沐芸繃起臉,“我的端王殿下,怎麽又談起國事來了?快回房吧,明早兒還要上朝呢。”
薑珣伸展雙臂,做了一個深呼吸:“明天休沐,不必上朝,你回房去吧。我再坐一會兒,翻翻我在寧國蘭台書院謄抄的《大寧律》,看看寧國有無可以借鑒的地方。”
沐芸讚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錯,像個勤政為民的端王。可是,也別太辛苦了。”
沐芸心中高興,薑珣時刻惦記著百姓,若真能當了皇帝,實是百姓之福。
沐芸驚道:“又要增加賦稅?前些年,大梁和寧國、戎國發生戰事,已經多次增加賦稅,百姓叫苦連天,甚至有些地方官逼民反,發生了民亂。這些教訓還不吸取嗎?”
“誰說不是呢。我當場表態,反對增加賦稅。誰知卻遭到了父皇的訓斥。”薑珣無奈地搖了搖頭。
“你有沒有想過,朝廷已經多次增加賦稅,國庫為什麽依然空虛?症結何在?”沐芸問道。
“我知道,梁國百姓耕種的田地是固定的,不會平白增加,再怎麽精耕細作,也不可能做到收成連年遞增,自然收不上稅來。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大片良田並不在百姓手中。”薑珣恨恨地道。
“你說的太對了。大梁建國後,大肆封賞開國功臣,誕生了一大批公侯,大片田地被賞賜給他們。大梁的官員,無論品級大小,回鄉後也能獲得相應的田地。關鍵是,所有這些田地,都是無需繳納賦稅的。長此以往,怎麽得了?”沐芸越說越激動,一張小臉漲的通紅。
“我在灑州的那段日子裏,還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現象,你想不想知道?”沐芸又道。
“我當然想了,難道你有什麽新發現嗎?”薑珣知道沐芸冰雪聰明,但事關朝廷賦稅,這可是連左相都頭疼的事,沐芸一個小女子,會看出什麽端倪?
在灑州時,有一次,沐芸陪著父親沐毅與戴充閑談,無意中了解到,小小灑州,竟然居住著兩位世襲侯爺、十三位回鄉官員。他們彼此聯姻,盤根錯節,勢力龐大。甚至能夠左右官府的決策。
為了個人利益,一些人強買強賣,將朝廷賞賜給他們的田地,全部置換成一等良田。有些人還瞞報買入的田地數量,從而隱匿了大片良田。最後,落在百姓手裏耕種的,幾乎都是三等田地。朝廷再怎麽增加賦稅,也奈何不了那些士族,最終苦的,隻能是百姓。
沐芸將在灑州的發現,一五一十說出,最後說道:“朝廷若想增加國庫收入,必須廢除那些人享有的無需納稅的特權,重新核查田地,按照實際田地的等級和畝數,一視同仁收取賦稅。”
薑珣想到了大片田地被士族占有,代代累積,定然達到了驚人的數字。但卻沒有想到這些人罔顧朝廷律法,竟然偷偷置換瞞報,將良田納為己有,長此以往,國庫怎會充盈?
“你真不簡單,竟然有這麽重要的發現。”薑珣讚道。
“這種事情早就存在了,隻不過是身居朝堂的人,沒有注意到罷了。”沐芸道,“開始,我沒有想到會有這種事,也沒有想的那麽深。恰巧有一個被迫賤賣良田的百姓,告狀無門,投訴到了戴充那裏。戴充向我父親說起,我才做了進一步的了解。”
“廢除士族和官員享有的特權,重新核查田地。這是兩件石破天驚的大事,真要實施,必然引起軒然大波。以我對父皇的了解,父皇難有大的魄力,絕對難以推行。”薑珣歎道。
沐芸坐在那裏,手托香腮,一雙黑葡萄似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薑珣。
“你為什麽這樣看著我?”薑珣問道。
“唉!”沐芸也輕輕歎了口氣,“從我內心來說,真不願意看到你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但是,為了梁國的未來,為了梁國能夠出現一個愛民如子的皇帝,為了梁國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我還是支持你吧。支持你爭奪太子之位,盼望你能夠早日登基。”
薑珣笑了:“誰說做了皇帝,就必須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沐芸哼道:“從古至今,不都是這樣嗎?我還沒聽說過有哪位皇帝,一輩子隻有一位皇後。難道你會是個例外?”
薑珣點頭:“興許,我就是個例外。”
“好大的口氣,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沐芸撇撇嘴,“我拭目以待,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薑珣皺眉:“聽你這話的意思,你想置身事外?如果我做了皇帝,難道,你不想做皇後?”
沐芸正色道:“我做你的女官,是想盡微薄之力幫你,可沒想做你的女人。”
薑珣伸出手臂,一把攬住沐芸的腰肢:“可是,你現在已經上了我的船,你下不去了。”
冷不防被他抱在懷裏,沐芸心跳如鼓,低吼道:“又來了。當心被人看見。你若是再這樣,我可對你失去信心了。你看哪個正人君子,動不動就摟抱女人?”
薑珣不但沒有放手,反而摟的更緊了:“我不想做什麽正人君子,我隻想做你心裏喜歡的男人。”
沐芸哭笑不得:“剛剛還在和你談論朝廷賦稅之事,怎麽說著說著,就扯到男歡女愛上了?”
沐芸沉吟片刻,又道:“還是那句話,百姓要想過上好日子,隻能奢求攤上一個好皇帝。但是,好皇帝就如同土裏刨出的金疙瘩,太稀有,太難得了。據我觀察,你有成為一個好皇帝的潛質。皇位事關百姓,殿下當需努力。”
薑珣笑道:“好男人與好皇帝,就如同魚與熊掌,看似不可兼得,實則是可以兼得的。”
沐芸輕輕捶了薑珣兩拳:“別鬧了,夜已深了,快去歇息吧。”
薑珣戀戀不舍地鬆了手,身子卻沒動地方,兩隻眼睛一刻也沒離開沐芸。沐芸整了整襦裙,肅然道:“在朝堂上,當著眾臣的麵,還是盡量別再惹你父皇不高興了,有人巴不得看你的笑話。”
“我知道。但是,我就是忍不住。從上到下,他們都不把百姓當回事,我心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他們不是不懂,但是到了具體事情上,怎麽就那般漠視呢。”
“打住,快打住。”沐芸繃起臉,“我的端王殿下,怎麽又談起國事來了?快回房吧,明早兒還要上朝呢。”
薑珣伸展雙臂,做了一個深呼吸:“明天休沐,不必上朝,你回房去吧。我再坐一會兒,翻翻我在寧國蘭台書院謄抄的《大寧律》,看看寧國有無可以借鑒的地方。”
沐芸讚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錯,像個勤政為民的端王。可是,也別太辛苦了。”
沐芸心中高興,薑珣時刻惦記著百姓,若真能當了皇帝,實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