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家在鄰村的村邊新蓋了一個院子,家裏養著幾十籠鴿子,平時和姑父一起起早趕大集賣些小百貨。
大表弟跟人合夥開出租,小表弟幹些零活的,都沒有上過高中。
馮劍和小姑走得比較近,他那年上高中的時候,中午常常回小姑家吃午飯。那時小姑一邊做飯,一邊笑著說:“以後,考上大學,還不知道你記不記得你小姑呢。”
馮劍就拉著風箱說:“會給你買茶葉的。”
後來馮劍結婚時,買家電錢不夠了,到小姑家去借,家裏沒人,就到廣蒲溝北岸的棉花地裏找到了。
小姑在彎腰拾棉花,馮劍說了情況,小姑一口答應,回家給拿了三千塊錢,馮劍才買上了冰箱,湊足了“三大件”。
這次拜年,馮劍特意給姑父買了一壇子黃河龍,二斤茶葉,兩桶花生油。
小姑見了他們來,很高興就問:“你爸你媽身體好吧?整天瞎忙的也好長時間沒去看哥和嫂子了。”
姑父酒量不錯,馮剛就陪著他喝些。馮劍和小姑、兩個表弟邊吃邊聊。
馮劍有時候就想,血脈真是很神秘的一種聯係,一個個院子裏,敲開一扇門,那驚喜的笑臉上,哪一個不是血脈的相通呢?
人人心中有盞燈,強者經風不熄,弱者遇風即滅。
從小姑家回到家裏,大姐和姐夫還在等馮劍他們。
大姐因為常年趕集買賣雞蛋,醬紫色的臉上皺紋挺多的,頭發也些花白了。
見馮劍他們回來,也就高興的打招呼:“回來了,小姑準備啥好吃的了?明天到我家去吧?”
“你是不是參考參考小姑的菜譜啊?”馮剛坐下來笑著問。
姐父不太愛說話,馮劍給他遞過一支煙,就聽姐姐說兩個外甥的事。一個剛剛考上高中,一個還在讀七年級。
馮劍也分給了他們紅包,並叮囑他們好好學習,很有些舅舅的派頭。
大年初三,馮劍他們兄弟三個又去了姐姐家。
姐夫就笑著說:“昨天老爺子沒讓多喝,今天要好好陪陪酒。”
大姐有些揶揄:“就你那小肚量,別他仨沒喝多少,你倒是睡著了,哈哈。”
在大姐家,隨意得像自己家。
菜都在閑屋裏放著,魚、雞、肉都是炸好的。
幾個人一通忙活,不長時間,就擺了一桌子。
兩個上學的外甥,吃了飯就找同學玩去了。
馮劍負責開車,就隻喝了一杯,大多時間是和他們聊天。
聽他們說說生活的艱辛,說說他們的盼頭,攢了一年的話,傾訴起來,有時難免重複,馮劍卻聽的很細心。
大姐又像母親一樣問馮劍:“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一個人吃飯不會老是對付吧?明年給姐領回一個了吧!”
“順其自然吧——我們家都是些窮親戚啊。” 馮劍有時候和爸媽聊天常說,看看自己的許多親人都是那樣辛苦,也很想幫襯幫襯,卻一時沒有頭緒。
大姐很是依依不舍得把他們三人送到大門口,又送到村頭,離開一段距離了,從後視鏡裏還可以看到大姐站在村口的高台上目送他們。
晚上,馮劍拎了兩瓶酒,去了海洋家參加發小的小聚會。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發小們都有老家,過年了,大家也就都回來了,走到哪家準保能找到,不像城裏人,都搬來搬去的,找個人就麻煩了。
男人們挺容易湊聚在一起,女人們一個村的玩伴聚在一起就不容易了。
屋子裏煙霧繚繞的,早有七八個發小說說笑笑的聊著什麽,見馮劍來了,就有站起來拉他入座。
海洋接過酒:“這是怕我沒有好酒伺候你啊?哈哈。”
“我不能來白吃白喝啊。”馮劍笑著說順手把四盒泰山煙放在飯桌上。
“向海,這些年沒咋變樣啊,吃工資就是不一樣啊,還是那麽白。”煙台衝著大家說。
馮劍這一代人起名字,父輩好像商量好的,大多起了一個個城市的名字。
“人都到齊了,開喝吧!”海洋坐下來開場了。
開始大家還有程序的喝,後來就春秋階段,猜火柴梗、敲七。再後來就成了戰國階段了,劃拳的,壓指兒的,喝得痛快淋漓。
喝到一定程度,大家免不了說起以前的時候。
廣州紅著臉說:“那時的冬天可真是冬天啊,風颼颼的刮,人們包裹的嚴嚴實實,穿得大麵包似的——棉帽子,棉肥褲,棉襪子,棉甕鞋……可我們還是凍得臉上生瘡,一塊塊的紫色;手上咧口子,時時流著鮮血,甚至鼻涕嗖嗖的……福建,你還記得地麵也凍得一條條很深的裂縫……”
“可不是,那是班上也讓咱們上交柴火,可好像教室裏的火爐子從沒點燃過吧?”陝西接話道。
他們又相互吹捧今年的收入,又歎息幾個死去的同學,又感歎誰的媳婦能幹,誰家的孩子學習好……
“向海從小就愛學習,所以人家現在旱澇保收啊,不像我們這樣的刨食。”福建頗有些感慨。
“上晚自習,大家都帶著小煤油燈,我們烤黃豆、玉米。向海在背課文,是小五把他的棉帽子抓去摔在地上。就是他太專心了,帽子都冒煙了還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吧?……”廣西也站起來說。
馮劍感覺那些兒時的歡笑都已遠去,成了自己的童話了。時光如同一柱點燃的香,不聲不息,青煙嫋嫋,消逝著亮麗,留下灰白的記憶……
第二天馮劍還是被一陣手機鈴聲吵醒了。
“秀才,新年好!樂不思蜀啊,想我們了沒?哈哈。”上官溱溱聲音很高,“你家在哪個地方啊?我們到你村邊了!”
“啊?你們……”馮劍有點懵,立馬開始起床。
“是這樣,我們在城裏也沒事,就想來給老爺子拜個年了……”歐陽溫柔的聲音傳來,“還有千羽和凱瑟琳呢,哈哈。”
“哦,我去東村口接你們。”馮劍掛了電話,看看已經是九點了,看來昨晚喝的多了些。
馮劍快步走向村口,多多也興奮的跟在他後麵,又跑到他前麵再等他。
馮劍在村口看到了千羽的大越野車邊的四個美女。
她們正笑吟吟的看著馮劍,多多衝她們汪汪幾聲,上官就蹲下來想撫摸它,多多躲開了,引得上官挺不開心的。
“這麽冷的天,你們倒像是‘還鄉團’啊。”馮劍說著又抱拳,“四位美女,過年好!”
“過年好,過年好!”幾個女孩脆生生的笑了。
歐陽她們穿得比較隨意,登山鞋,黑腿褲,時尚的羊絨大衣,簡潔的耳釘,長發也都紮成了長馬尾。她們隻是淡妝,卻還是掩飾不住風姿卓越,魅力四射。
“怎麽樣,我們這打扮是不是很小家碧玉啊?”千羽跳過來問。
馮劍知道她們是怕他被嚇住,“入鄉隨俗”地裝飾了自己。
“漂亮的人穿啥都藏不住美麗啊!”馮劍伸出了大拇指。
凱瑟琳走過來擁抱了一下馮劍:“馮,不會打擾你吧?我很想感受一下中國的民俗呢。”
“哪能呢?我代表父老鄉親歡迎漂亮的國際友人!哈哈。”然後轉身對多多喊了句:“多多,給美女們頭前帶路!”多多汪汪兩聲,四條小腿跑開一段距離就回過頭了,大家都笑著上了車。
把車開到大門口,幾個美女下了車。
上官打開後備箱:“怕給阿姨添亂,我讓酒店做了幾個菜,又帶來幾套餐具茶具的,哈哈,不見怪吧?”
“嗯,小主們考慮得周到,厲害了。”馮劍笑著搬東西。
老爸、老媽聽到聲音,也迎出門來。
歐陽她們甜甜是齊喊:“伯伯、阿姨過年好!”
老媽有些懵,看著馮劍。
馮劍就介紹:“她們是我的學生……”見老媽看著凱瑟琳,“這位是凱瑟琳,是她們三個的同學!”
“她們都是模特吧?長這麽高,這麽俊!畫上似的!”老太太感歎著。
“進屋說話吧,外麵冷的很。”老父親笑著招呼大家。
“來就來吧,還帶這麽多東西啊!”老太太就領著她們進門。
馮劍從搬來的箱子裏拿出茶具,清洗一遍,泡上了茶。
四個女孩坐在沙發上,整個屋子仿佛亮起來。
老媽和她們說著客氣的話:“你們穿得單薄啊,屋子裏也冷吧?”
老父親就把碳爐子捯飭的旺旺的。
“你們四個早就在一起了吧?”馮劍給每人一杯茶。
“從昨天才匯合的,今天來,還是凱瑟琳的主意呢,嘻嘻。”千羽說著。
“家裏也沒有什麽稀罕物,你們見笑了啊!”老母親端上幾盤紅棗、幹果。
歐陽她們站起來說:“阿姨,我們減肥呢,你不用忙活了。”
“這些孩子,說話也這麽脆!”老太太笑笑。
喝了幾杯水後,馮劍就對母親說:“媽,她們漂亮吧?哈哈,最高的叫溱溱,短發的叫千羽,長發的是青雲……黃頭發的……你叫她琳琳吧。”然後轉身問凱瑟琳,“凱瑟琳,你有中國名字嗎?”
“還沒有呢,琳琳,挺好聽的,謝謝你給起的名字。”凱瑟琳起身鄭重的給馮劍鞠了一躬。
“溱溱她們怕你做飯麻煩,飯菜都準備好了,一會兒熱熱就行了!”馮劍跟老太太說。
“那多不好啊,來拜年還自己帶吃的,哪有這樣的啊。”老太太說。
“沒事,她們沒有客氣呢。”馮劍安慰著,又轉身問歐陽她們,“我領著你們去村裏走走吧?回來再吃飯?”
四個女孩都站起來跟著馮劍出來,多多現在倒是在她們中間竄來竄去的了。
馮劍領著她們在院子裏,看看那些修修補補的青磚,房子確實太陳舊了些。
馮劍指著那棵虯枝盤旋的棗樹說:“小時候我們兄弟經常爬上爬下的。這可是可趕上你四個的年齡總和了呢,結的棗子特別甜。”
上官和千羽跑到棗樹下,那架勢也想爬一把試試。
“兩位,淑女一些好不?”歐陽笑著說。
凱瑟琳卻身子一縱,兩手一抓,爬上去了。
“嘿,你倒是不客氣啊,這大長腿!”馮劍笑了,又指著那門樓說,“凱瑟琳,我們也常常爬那裏呢!哈哈。”
凱瑟琳跳下來聳聳肩:“那裏還是算了吧。”
“這兩棵槐樹呢,以前老爸會在這裏做個秋千的。原先這裏還有一棵桃樹,後來就挖去了。”馮劍介紹著。
馮劍領著她們走在大街上,看著大街上兩邊古老的青磚門樓,有些的門口戶當都找不到了。有的影壁牆也破落不堪了。
歐陽和凱瑟琳卻很有興趣,還用手機拍照。
“原先呢,這裏有座土地廟,下麵那個池塘就叫廟灣呢,可惜早被‘破四舊’了。”馮劍指指點點的說,“馮家村呢,據說像一個虎型布局,土地廟就在腦門上。東西一條長主街,南北卻有數十條。這些房子好多都是晚清民國時期的呢。趕集的時候才熱鬧呢……”
一路向西走來,馮劍邊走邊說。
引得大街上許多人駐足觀看,一臉的驚奇。
馮劍知道他們奇怪的是從哪裏來了這麽多模特吧,還有外國人,這些人走錯路了?
“向海,你們這是幹啥嘛,溜街呢?”一個老頭問。
“哦,大叔,過年好,我領著她們看看咱們村呢。”馮劍停下來遞過一支煙。
歐陽她們也對他點點頭。
“有啥看的嗎?都是舊房子了呢。”老頭憨厚的笑著。
歐陽在南北街上有一座很高大的門樓,就問:“那裏是啥地方?”
“那裏啊,老爸說以前是我們馮氏的祠堂,後來成了門市部。我至今還記得每年過年時裏麵的水果味,還有年畫的味道呢。”馮劍解釋。
“村裏這麽多樹啊,就是不齊整,嘻嘻。”千羽笑著說。
“嗯,都是棗樹,老百姓不浪費土地唄,小時候上學,隨手用磚頭往樹上一扔,嘩啦啦一陣下來,便可以吃一路,直到校門口,裝在口袋裏的鮮棗才算吃完。”
“你那麽饞啊?”歐陽笑了。
長街上高低起伏的很明顯。
村西邊一個大院落,那裏曾經是馮劍上小學的地方,後來新學校搬到村南邊了,這裏就成了人家的住戶。最西邊有個很大的池塘,以前他們老在那裏玩耍。馮劍發現很多池塘都變成宅基地了。
轉到村子北邊,那裏有幾排整整齊齊的紅磚土房子。
“這是啥人住的,規劃的?”上官問。
大表弟跟人合夥開出租,小表弟幹些零活的,都沒有上過高中。
馮劍和小姑走得比較近,他那年上高中的時候,中午常常回小姑家吃午飯。那時小姑一邊做飯,一邊笑著說:“以後,考上大學,還不知道你記不記得你小姑呢。”
馮劍就拉著風箱說:“會給你買茶葉的。”
後來馮劍結婚時,買家電錢不夠了,到小姑家去借,家裏沒人,就到廣蒲溝北岸的棉花地裏找到了。
小姑在彎腰拾棉花,馮劍說了情況,小姑一口答應,回家給拿了三千塊錢,馮劍才買上了冰箱,湊足了“三大件”。
這次拜年,馮劍特意給姑父買了一壇子黃河龍,二斤茶葉,兩桶花生油。
小姑見了他們來,很高興就問:“你爸你媽身體好吧?整天瞎忙的也好長時間沒去看哥和嫂子了。”
姑父酒量不錯,馮剛就陪著他喝些。馮劍和小姑、兩個表弟邊吃邊聊。
馮劍有時候就想,血脈真是很神秘的一種聯係,一個個院子裏,敲開一扇門,那驚喜的笑臉上,哪一個不是血脈的相通呢?
人人心中有盞燈,強者經風不熄,弱者遇風即滅。
從小姑家回到家裏,大姐和姐夫還在等馮劍他們。
大姐因為常年趕集買賣雞蛋,醬紫色的臉上皺紋挺多的,頭發也些花白了。
見馮劍他們回來,也就高興的打招呼:“回來了,小姑準備啥好吃的了?明天到我家去吧?”
“你是不是參考參考小姑的菜譜啊?”馮剛坐下來笑著問。
姐父不太愛說話,馮劍給他遞過一支煙,就聽姐姐說兩個外甥的事。一個剛剛考上高中,一個還在讀七年級。
馮劍也分給了他們紅包,並叮囑他們好好學習,很有些舅舅的派頭。
大年初三,馮劍他們兄弟三個又去了姐姐家。
姐夫就笑著說:“昨天老爺子沒讓多喝,今天要好好陪陪酒。”
大姐有些揶揄:“就你那小肚量,別他仨沒喝多少,你倒是睡著了,哈哈。”
在大姐家,隨意得像自己家。
菜都在閑屋裏放著,魚、雞、肉都是炸好的。
幾個人一通忙活,不長時間,就擺了一桌子。
兩個上學的外甥,吃了飯就找同學玩去了。
馮劍負責開車,就隻喝了一杯,大多時間是和他們聊天。
聽他們說說生活的艱辛,說說他們的盼頭,攢了一年的話,傾訴起來,有時難免重複,馮劍卻聽的很細心。
大姐又像母親一樣問馮劍:“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一個人吃飯不會老是對付吧?明年給姐領回一個了吧!”
“順其自然吧——我們家都是些窮親戚啊。” 馮劍有時候和爸媽聊天常說,看看自己的許多親人都是那樣辛苦,也很想幫襯幫襯,卻一時沒有頭緒。
大姐很是依依不舍得把他們三人送到大門口,又送到村頭,離開一段距離了,從後視鏡裏還可以看到大姐站在村口的高台上目送他們。
晚上,馮劍拎了兩瓶酒,去了海洋家參加發小的小聚會。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發小們都有老家,過年了,大家也就都回來了,走到哪家準保能找到,不像城裏人,都搬來搬去的,找個人就麻煩了。
男人們挺容易湊聚在一起,女人們一個村的玩伴聚在一起就不容易了。
屋子裏煙霧繚繞的,早有七八個發小說說笑笑的聊著什麽,見馮劍來了,就有站起來拉他入座。
海洋接過酒:“這是怕我沒有好酒伺候你啊?哈哈。”
“我不能來白吃白喝啊。”馮劍笑著說順手把四盒泰山煙放在飯桌上。
“向海,這些年沒咋變樣啊,吃工資就是不一樣啊,還是那麽白。”煙台衝著大家說。
馮劍這一代人起名字,父輩好像商量好的,大多起了一個個城市的名字。
“人都到齊了,開喝吧!”海洋坐下來開場了。
開始大家還有程序的喝,後來就春秋階段,猜火柴梗、敲七。再後來就成了戰國階段了,劃拳的,壓指兒的,喝得痛快淋漓。
喝到一定程度,大家免不了說起以前的時候。
廣州紅著臉說:“那時的冬天可真是冬天啊,風颼颼的刮,人們包裹的嚴嚴實實,穿得大麵包似的——棉帽子,棉肥褲,棉襪子,棉甕鞋……可我們還是凍得臉上生瘡,一塊塊的紫色;手上咧口子,時時流著鮮血,甚至鼻涕嗖嗖的……福建,你還記得地麵也凍得一條條很深的裂縫……”
“可不是,那是班上也讓咱們上交柴火,可好像教室裏的火爐子從沒點燃過吧?”陝西接話道。
他們又相互吹捧今年的收入,又歎息幾個死去的同學,又感歎誰的媳婦能幹,誰家的孩子學習好……
“向海從小就愛學習,所以人家現在旱澇保收啊,不像我們這樣的刨食。”福建頗有些感慨。
“上晚自習,大家都帶著小煤油燈,我們烤黃豆、玉米。向海在背課文,是小五把他的棉帽子抓去摔在地上。就是他太專心了,帽子都冒煙了還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吧?……”廣西也站起來說。
馮劍感覺那些兒時的歡笑都已遠去,成了自己的童話了。時光如同一柱點燃的香,不聲不息,青煙嫋嫋,消逝著亮麗,留下灰白的記憶……
第二天馮劍還是被一陣手機鈴聲吵醒了。
“秀才,新年好!樂不思蜀啊,想我們了沒?哈哈。”上官溱溱聲音很高,“你家在哪個地方啊?我們到你村邊了!”
“啊?你們……”馮劍有點懵,立馬開始起床。
“是這樣,我們在城裏也沒事,就想來給老爺子拜個年了……”歐陽溫柔的聲音傳來,“還有千羽和凱瑟琳呢,哈哈。”
“哦,我去東村口接你們。”馮劍掛了電話,看看已經是九點了,看來昨晚喝的多了些。
馮劍快步走向村口,多多也興奮的跟在他後麵,又跑到他前麵再等他。
馮劍在村口看到了千羽的大越野車邊的四個美女。
她們正笑吟吟的看著馮劍,多多衝她們汪汪幾聲,上官就蹲下來想撫摸它,多多躲開了,引得上官挺不開心的。
“這麽冷的天,你們倒像是‘還鄉團’啊。”馮劍說著又抱拳,“四位美女,過年好!”
“過年好,過年好!”幾個女孩脆生生的笑了。
歐陽她們穿得比較隨意,登山鞋,黑腿褲,時尚的羊絨大衣,簡潔的耳釘,長發也都紮成了長馬尾。她們隻是淡妝,卻還是掩飾不住風姿卓越,魅力四射。
“怎麽樣,我們這打扮是不是很小家碧玉啊?”千羽跳過來問。
馮劍知道她們是怕他被嚇住,“入鄉隨俗”地裝飾了自己。
“漂亮的人穿啥都藏不住美麗啊!”馮劍伸出了大拇指。
凱瑟琳走過來擁抱了一下馮劍:“馮,不會打擾你吧?我很想感受一下中國的民俗呢。”
“哪能呢?我代表父老鄉親歡迎漂亮的國際友人!哈哈。”然後轉身對多多喊了句:“多多,給美女們頭前帶路!”多多汪汪兩聲,四條小腿跑開一段距離就回過頭了,大家都笑著上了車。
把車開到大門口,幾個美女下了車。
上官打開後備箱:“怕給阿姨添亂,我讓酒店做了幾個菜,又帶來幾套餐具茶具的,哈哈,不見怪吧?”
“嗯,小主們考慮得周到,厲害了。”馮劍笑著搬東西。
老爸、老媽聽到聲音,也迎出門來。
歐陽她們甜甜是齊喊:“伯伯、阿姨過年好!”
老媽有些懵,看著馮劍。
馮劍就介紹:“她們是我的學生……”見老媽看著凱瑟琳,“這位是凱瑟琳,是她們三個的同學!”
“她們都是模特吧?長這麽高,這麽俊!畫上似的!”老太太感歎著。
“進屋說話吧,外麵冷的很。”老父親笑著招呼大家。
“來就來吧,還帶這麽多東西啊!”老太太就領著她們進門。
馮劍從搬來的箱子裏拿出茶具,清洗一遍,泡上了茶。
四個女孩坐在沙發上,整個屋子仿佛亮起來。
老媽和她們說著客氣的話:“你們穿得單薄啊,屋子裏也冷吧?”
老父親就把碳爐子捯飭的旺旺的。
“你們四個早就在一起了吧?”馮劍給每人一杯茶。
“從昨天才匯合的,今天來,還是凱瑟琳的主意呢,嘻嘻。”千羽說著。
“家裏也沒有什麽稀罕物,你們見笑了啊!”老母親端上幾盤紅棗、幹果。
歐陽她們站起來說:“阿姨,我們減肥呢,你不用忙活了。”
“這些孩子,說話也這麽脆!”老太太笑笑。
喝了幾杯水後,馮劍就對母親說:“媽,她們漂亮吧?哈哈,最高的叫溱溱,短發的叫千羽,長發的是青雲……黃頭發的……你叫她琳琳吧。”然後轉身問凱瑟琳,“凱瑟琳,你有中國名字嗎?”
“還沒有呢,琳琳,挺好聽的,謝謝你給起的名字。”凱瑟琳起身鄭重的給馮劍鞠了一躬。
“溱溱她們怕你做飯麻煩,飯菜都準備好了,一會兒熱熱就行了!”馮劍跟老太太說。
“那多不好啊,來拜年還自己帶吃的,哪有這樣的啊。”老太太說。
“沒事,她們沒有客氣呢。”馮劍安慰著,又轉身問歐陽她們,“我領著你們去村裏走走吧?回來再吃飯?”
四個女孩都站起來跟著馮劍出來,多多現在倒是在她們中間竄來竄去的了。
馮劍領著她們在院子裏,看看那些修修補補的青磚,房子確實太陳舊了些。
馮劍指著那棵虯枝盤旋的棗樹說:“小時候我們兄弟經常爬上爬下的。這可是可趕上你四個的年齡總和了呢,結的棗子特別甜。”
上官和千羽跑到棗樹下,那架勢也想爬一把試試。
“兩位,淑女一些好不?”歐陽笑著說。
凱瑟琳卻身子一縱,兩手一抓,爬上去了。
“嘿,你倒是不客氣啊,這大長腿!”馮劍笑了,又指著那門樓說,“凱瑟琳,我們也常常爬那裏呢!哈哈。”
凱瑟琳跳下來聳聳肩:“那裏還是算了吧。”
“這兩棵槐樹呢,以前老爸會在這裏做個秋千的。原先這裏還有一棵桃樹,後來就挖去了。”馮劍介紹著。
馮劍領著她們走在大街上,看著大街上兩邊古老的青磚門樓,有些的門口戶當都找不到了。有的影壁牆也破落不堪了。
歐陽和凱瑟琳卻很有興趣,還用手機拍照。
“原先呢,這裏有座土地廟,下麵那個池塘就叫廟灣呢,可惜早被‘破四舊’了。”馮劍指指點點的說,“馮家村呢,據說像一個虎型布局,土地廟就在腦門上。東西一條長主街,南北卻有數十條。這些房子好多都是晚清民國時期的呢。趕集的時候才熱鬧呢……”
一路向西走來,馮劍邊走邊說。
引得大街上許多人駐足觀看,一臉的驚奇。
馮劍知道他們奇怪的是從哪裏來了這麽多模特吧,還有外國人,這些人走錯路了?
“向海,你們這是幹啥嘛,溜街呢?”一個老頭問。
“哦,大叔,過年好,我領著她們看看咱們村呢。”馮劍停下來遞過一支煙。
歐陽她們也對他點點頭。
“有啥看的嗎?都是舊房子了呢。”老頭憨厚的笑著。
歐陽在南北街上有一座很高大的門樓,就問:“那裏是啥地方?”
“那裏啊,老爸說以前是我們馮氏的祠堂,後來成了門市部。我至今還記得每年過年時裏麵的水果味,還有年畫的味道呢。”馮劍解釋。
“村裏這麽多樹啊,就是不齊整,嘻嘻。”千羽笑著說。
“嗯,都是棗樹,老百姓不浪費土地唄,小時候上學,隨手用磚頭往樹上一扔,嘩啦啦一陣下來,便可以吃一路,直到校門口,裝在口袋裏的鮮棗才算吃完。”
“你那麽饞啊?”歐陽笑了。
長街上高低起伏的很明顯。
村西邊一個大院落,那裏曾經是馮劍上小學的地方,後來新學校搬到村南邊了,這裏就成了人家的住戶。最西邊有個很大的池塘,以前他們老在那裏玩耍。馮劍發現很多池塘都變成宅基地了。
轉到村子北邊,那裏有幾排整整齊齊的紅磚土房子。
“這是啥人住的,規劃的?”上官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