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品笑著進言:“陛下,大炮研究花費了不少時間,主要是解決炸膛問題。
現在炸膛的問題已經解決,完全可以大量製造。
而這威力巨大的兵器,製作工藝卻比那重甲要簡單的多。
唯一製約的是這對鐵的消耗量是巨大的。
隻要能保障銅鐵,兩天時間鑄造好一門炮是完全可以的。
這可比製作重甲需要十幾天的速度要快多了。”
潘美早就聽聞了宋品製造的強弩和火藥,也是宋品不在的這段時間千辛萬苦才搞到武器親眼見證,沒想到宋品就給你整出這個大家夥來。
潘美一直在密謀政變造反,豈能不對這武器有覬覦之心。
當然搶嘛,麵對宋品這個讓魔鬼都怕的人他現在是沒有膽子的。
再說了,如果自己政變成功後,這個宋品還是要爭取一下的。
實在不願意屈服於自己再殺不遲。
想到這裏潘美隨即幫腔宋品:“陛下,太傅所言極是,有了如此利器,應當盡快裝備到大軍。
現在臣相信剛剛在禦書房太傅對吐蕃尼瑪阿卓的威脅毫不在意是有底氣的了。
臣也支持太傅所言,應該保下吐蕃小王子,同時向尼瑪阿卓展現善意。
如果對方不識好歹,隻要有這紅衣大炮老臣這樣的文官都可以將他們打回去!”
宋品自然知道潘美的心思,不過皇帝的安全自然是平衡。
隻要潘美不出大錯,宋品也不能扳倒對方。
“好!就按太傅的意思辦,朕給明天尼瑪阿卓發國書,讓禮部的陳清去辦。”
劉公公連忙應答:“是的陛下,老奴記下了。”
延平帝看了看天色:“時間也不早了,各位愛卿都回去休息吧。太傅留下,今天還在朕的寢宮睡,朕還有很多需要向太傅請教的呢。”
宋品知道,延平帝就是要讓人傳揚他君臣同榻的佳話。
隻是兩個男人睡一起的事要這樣張揚好嗎?
不過延平帝的話說出來可把這幫大臣 給羨慕夠嗆。
這裏都是一品或者從一品的,都是老頭了,而且三個都是皇帝的老師。
沒人會往歪了想,他們都知道延平帝是把宋品當老師那樣請教才會如此的。
別人都是羨慕,隻有潘美心中不是滋味,但是他知道進退。
所謂疏不間親,此時說什麽勸皇帝的話都隻會讓皇帝對自己更加疏遠,還不如什麽都不說。
群臣都告退而去。
這時候兩個士兵氣喘籲籲的跑了過來。
“大統領,丈量好了!”一名士兵手裏拿著一本書,在書的封底上寫了兩行字。
唐舟問:“距離多少?”
士兵拿著書對著馮隊的字念道:“第一個落點距離城牆六百一十五丈,鐵球滾動停止距離城牆,八百零八丈。”
“多少?”唐舟一臉驚訝!
士兵又念了一次:“第一個落點距離城牆六百一十五丈,鐵球滾動停止距離城牆,八百零八丈。”
一旁的劉公公高興的拍著手:“哎呀,神了!神了!陛下,太傅剛剛就那麽一比劃,目測的距離竟然和士兵實地測量距離完全一樣!要不是老奴親眼看見,誰說出來老奴都不敢相信呀。”
延平帝也好奇的問:“剛剛太傅說的距離是多少的?”
劉公公指著城牆上的字跡解釋:“陛下你看,剛剛唐大統領說要跟太傅打賭的時候,老奴就撿起一個小石子在這牆上刻畫了幾下,把太傅說的數字給留在了牆上了。
延平帝看了看牆上的數字看著士兵遞過來的書封底上的兩行字難以相信的問:“太傅,真是神了,能不能告訴朕你用了什麽方法呢?”
宋品不能說是這是炮兵基本的測距方式吧,這肯定不能說。
於是簡單說了一下原理:“陛下臣用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具體來說,將大拇指豎起,閉上一隻眼,使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的一邊重合,然後再睜開這隻眼,閉上另一隻眼,此時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的另一邊重合。
此時,人的手臂長度與兩眼間的距離之比,就等於目標的長度與兩眼觀察到的目標的像的長度之比。通過這種比例關係,就可以大致估算出目標的距離。
這種方法是一種粗略的測距方法,並不能非常精確。”
宋品一邊說著一邊還伸出大拇指並分別閉上一隻眼向延平帝做著示範動作。
唐舟一旁驚訝的學著比劃一通,然後發出靈魂拷問:“太傅,你剛剛都說了,這種方法隻能測個大概,不可能非常準。
但是實際上你估算的結果怎麽那麽準的?!!!”
延平帝也同樣提問:“是呀,太傅,這說不通呀。”
宋品嗬嗬一笑:“這個原因就在於士兵測量的距離換算成了丈,而且報上來的時候還取整數了。
而臣的誤差本來就小,這下正好取整多報或者少報的一點就是實際誤差距離。”
延平帝追問:“太傅的意思是你的誤差小於一丈?”
宋品補充解釋:“應該是小於半丈距離,所以他們取整的時候才會省略掉!”
上來報告距離的另一名士兵驚訝的回答:“回稟陛下,數字是小的記錄的。的確如太傅所言,小的記錄數字的時候取整了。
六百一十五丈半不到,小的就記錄了六百一十五丈;八百零七丈六尺,小的就記錄成了八百零八丈了。
小的也不知道太傅能估算的如此精準!”
延平帝哈哈大笑:“好,賞,賞,賞,這兩個士兵每人賞一壺好酒、二斤羊肉、另外賞五兩銀子。
今天這城下參與丈量的士兵每人都賞二兩銀子。”
那時候士兵一個月餉銀也就五錢銀子,一下子賞了二兩那就是四個月的軍餉了。
聽到的士兵都歡呼呐喊:“謝陛下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唐舟卻是憨笑著來到宋品身旁小聲道:“太傅,你教教我唄,以後大軍要裝備這紅衣大炮,那肯定要訓練呀,這打的準不準就看測算準不準了。”
宋品輕描淡寫的回答:“我剛剛已經告訴你測算方法了,你多練練就好了。”
唐舟比劃了兩下又問:“太傅,是不是這樣的?”
宋品隻得親自再示範了一次,並逐步講解。
唐舟認認真的學著,自己一個人在對著遠方一遍一遍的比比劃劃的嚐試測算去了。
宋品見現在沒別人在了,準備跟延平帝算算總賬了。
現在炸膛的問題已經解決,完全可以大量製造。
而這威力巨大的兵器,製作工藝卻比那重甲要簡單的多。
唯一製約的是這對鐵的消耗量是巨大的。
隻要能保障銅鐵,兩天時間鑄造好一門炮是完全可以的。
這可比製作重甲需要十幾天的速度要快多了。”
潘美早就聽聞了宋品製造的強弩和火藥,也是宋品不在的這段時間千辛萬苦才搞到武器親眼見證,沒想到宋品就給你整出這個大家夥來。
潘美一直在密謀政變造反,豈能不對這武器有覬覦之心。
當然搶嘛,麵對宋品這個讓魔鬼都怕的人他現在是沒有膽子的。
再說了,如果自己政變成功後,這個宋品還是要爭取一下的。
實在不願意屈服於自己再殺不遲。
想到這裏潘美隨即幫腔宋品:“陛下,太傅所言極是,有了如此利器,應當盡快裝備到大軍。
現在臣相信剛剛在禦書房太傅對吐蕃尼瑪阿卓的威脅毫不在意是有底氣的了。
臣也支持太傅所言,應該保下吐蕃小王子,同時向尼瑪阿卓展現善意。
如果對方不識好歹,隻要有這紅衣大炮老臣這樣的文官都可以將他們打回去!”
宋品自然知道潘美的心思,不過皇帝的安全自然是平衡。
隻要潘美不出大錯,宋品也不能扳倒對方。
“好!就按太傅的意思辦,朕給明天尼瑪阿卓發國書,讓禮部的陳清去辦。”
劉公公連忙應答:“是的陛下,老奴記下了。”
延平帝看了看天色:“時間也不早了,各位愛卿都回去休息吧。太傅留下,今天還在朕的寢宮睡,朕還有很多需要向太傅請教的呢。”
宋品知道,延平帝就是要讓人傳揚他君臣同榻的佳話。
隻是兩個男人睡一起的事要這樣張揚好嗎?
不過延平帝的話說出來可把這幫大臣 給羨慕夠嗆。
這裏都是一品或者從一品的,都是老頭了,而且三個都是皇帝的老師。
沒人會往歪了想,他們都知道延平帝是把宋品當老師那樣請教才會如此的。
別人都是羨慕,隻有潘美心中不是滋味,但是他知道進退。
所謂疏不間親,此時說什麽勸皇帝的話都隻會讓皇帝對自己更加疏遠,還不如什麽都不說。
群臣都告退而去。
這時候兩個士兵氣喘籲籲的跑了過來。
“大統領,丈量好了!”一名士兵手裏拿著一本書,在書的封底上寫了兩行字。
唐舟問:“距離多少?”
士兵拿著書對著馮隊的字念道:“第一個落點距離城牆六百一十五丈,鐵球滾動停止距離城牆,八百零八丈。”
“多少?”唐舟一臉驚訝!
士兵又念了一次:“第一個落點距離城牆六百一十五丈,鐵球滾動停止距離城牆,八百零八丈。”
一旁的劉公公高興的拍著手:“哎呀,神了!神了!陛下,太傅剛剛就那麽一比劃,目測的距離竟然和士兵實地測量距離完全一樣!要不是老奴親眼看見,誰說出來老奴都不敢相信呀。”
延平帝也好奇的問:“剛剛太傅說的距離是多少的?”
劉公公指著城牆上的字跡解釋:“陛下你看,剛剛唐大統領說要跟太傅打賭的時候,老奴就撿起一個小石子在這牆上刻畫了幾下,把太傅說的數字給留在了牆上了。
延平帝看了看牆上的數字看著士兵遞過來的書封底上的兩行字難以相信的問:“太傅,真是神了,能不能告訴朕你用了什麽方法呢?”
宋品不能說是這是炮兵基本的測距方式吧,這肯定不能說。
於是簡單說了一下原理:“陛下臣用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具體來說,將大拇指豎起,閉上一隻眼,使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的一邊重合,然後再睜開這隻眼,閉上另一隻眼,此時大拇指的左邊與目標的另一邊重合。
此時,人的手臂長度與兩眼間的距離之比,就等於目標的長度與兩眼觀察到的目標的像的長度之比。通過這種比例關係,就可以大致估算出目標的距離。
這種方法是一種粗略的測距方法,並不能非常精確。”
宋品一邊說著一邊還伸出大拇指並分別閉上一隻眼向延平帝做著示範動作。
唐舟一旁驚訝的學著比劃一通,然後發出靈魂拷問:“太傅,你剛剛都說了,這種方法隻能測個大概,不可能非常準。
但是實際上你估算的結果怎麽那麽準的?!!!”
延平帝也同樣提問:“是呀,太傅,這說不通呀。”
宋品嗬嗬一笑:“這個原因就在於士兵測量的距離換算成了丈,而且報上來的時候還取整數了。
而臣的誤差本來就小,這下正好取整多報或者少報的一點就是實際誤差距離。”
延平帝追問:“太傅的意思是你的誤差小於一丈?”
宋品補充解釋:“應該是小於半丈距離,所以他們取整的時候才會省略掉!”
上來報告距離的另一名士兵驚訝的回答:“回稟陛下,數字是小的記錄的。的確如太傅所言,小的記錄數字的時候取整了。
六百一十五丈半不到,小的就記錄了六百一十五丈;八百零七丈六尺,小的就記錄成了八百零八丈了。
小的也不知道太傅能估算的如此精準!”
延平帝哈哈大笑:“好,賞,賞,賞,這兩個士兵每人賞一壺好酒、二斤羊肉、另外賞五兩銀子。
今天這城下參與丈量的士兵每人都賞二兩銀子。”
那時候士兵一個月餉銀也就五錢銀子,一下子賞了二兩那就是四個月的軍餉了。
聽到的士兵都歡呼呐喊:“謝陛下恩典,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唐舟卻是憨笑著來到宋品身旁小聲道:“太傅,你教教我唄,以後大軍要裝備這紅衣大炮,那肯定要訓練呀,這打的準不準就看測算準不準了。”
宋品輕描淡寫的回答:“我剛剛已經告訴你測算方法了,你多練練就好了。”
唐舟比劃了兩下又問:“太傅,是不是這樣的?”
宋品隻得親自再示範了一次,並逐步講解。
唐舟認認真的學著,自己一個人在對著遠方一遍一遍的比比劃劃的嚐試測算去了。
宋品見現在沒別人在了,準備跟延平帝算算總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