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掀起了滔天巨浪
災年不逃荒,我帶著族人深山求生 作者:陌上玉人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城不少曾經受過那個公子迫害的百姓,都對福德郡主的大義之舉,高聲叫好。
陸元元可不管這些,仗勢欺人的狗東西,就應該受到懲罰。
城西那邊的民居通風之後,東城區的居民都搬了過去。
把家裏原有的家具擺放整齊,一個全新的家就好了。
真正住進去,大家夥兒的心才落到了實處。
眾人齊齊對陸元元跪下,感謝福德郡主的大恩。
陸元元笑著搖搖頭,讓他們都起來。
“鄉親們,我說話算數,大家都看到了吧,宅子給你們修好了,那邊的老房子,我就要派人推倒,規劃重建,大家有沒有意見?”
“沒有,郡主大人,盡管開工吧!”
“我們沒意見,郡主大人……”
居民們現在高興都來不及呢,誰還留戀那又破又爛的老宅子,都大聲說道。
“好,那我就開工了,大家想要做工的,踴躍報名,工錢待遇還和之前一樣,大家夥兒要是有親朋好友想幹活的,都可以來報名,兩邊的工程同時開工,需要大量人手,大家放心,隻要來幹活的,待遇同等!”
“真的?太好了,我嶽家侄子老早就想來了,我現在就給他報名!”
“算我一個……”
“我,我……”
“……”
工程進展順利,百姓安居樂業,京城風貌大變樣,一切都往好的方麵發展。
建安帝更是龍顏大悅,賞賜了陸元元不少金銀玉器。
陸元元總算見到了一些實惠東西,樂得笑眯了眼睛。
一高興,給工地上所有幹活的工人加餐。
工地上的廚子,早早預訂了京城幾個菜市口的豬肉,害的京城權貴一天飯桌上沒有了豬肉。
陸元元還鼓勵幹活的工人,讓家裏人多養豬,多養雞,多養羊,等開發區建好,大量需要這些東西。
工人們得了實信,自然躍躍欲試。
現在天氣暖和了,到處草長鶯飛,誰家沒有幾個娃子,正好出去拔草,喂養這些家畜。
以前是窮的連飯都吃不上,如今手頭稍微寬鬆些了,買些小雞仔,小豬仔養著,還是沒問題的。
沒聽郡主大人說,以後需要大量的肉,隻要養好了,不愁賣不出去。
更有聰明人,已經托人從更遠的縣城和州府,往京城這邊倒賣小雞仔,還有小豬仔和羊。
城東和城西的工程同時開工後,進城做工的人更多了,連附近州府的手藝人,都得到消息趕來了京城。
大量的務工人員入京,京城這邊街上日日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建安帝和百官也是從震驚到淡定,都拭目以待。
一個小小的農家丫頭,竟然真的在京城,掀起了滔天巨浪。
*
顧錚到了蒲城之後,也被蒲城的蕭條震驚了。
一場罕見的雪災,還有地龍翻身,讓蒲城百姓死傷無數。
後來又有不少百姓逃荒去了京城,不少人又死在路上,再後來被韓文昭的部下煽動圍城,又死了不少人,活下來的都被發配邊疆充軍。
可以說,蒲城縣現在人口銳減。
幸虧朝廷賑災及時,送來物資,讓重災後堅持守家在地的百姓,勉強活了下來。
顧錚接掌縣令一職之後,快速組建起衙門班子,派人下鄉,一一落實人口數量,並查看土地情況。
馬上就要開春了,春耕工作也要抓起來了。
蒲城山地較多,澆灌困難,所種糧食,百姓勉強能糊口,餓不死算是好事,想吃飽是問問不能的。
這次遭了災,朝廷賑災及時,每家都領到不少糧食,過慣了苦日子的百姓,更是節儉,為了能維持到開春,都用一口糧食吊著。
主要是雪災加地龍翻身,房屋倒塌,好些東西都埋在大雪下麵了,根本挖不出來了。
一年省吃儉用積攢下的菜幹,幹菌子啥的,這些本來都是留著冬日裏救命的,好歹能添補一點。
如今啥都沒有了,就官府救濟的糧食,放開肚子吃 ,能吃幾天?
顧錚走訪了幾個村子,發現這些村民無不是瘦骨嶙峋,毛發枯黃,看人的時候,都是兩眼無神。
顧錚看的心酸,這些都是大越的子民,卻生活的如此艱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蒲城山多水多,老百姓卻餓得半死,這說不過去啊!
趁著泥土剛剛化凍,顧錚勘察地勢之後,下了一個決定。
這幾年他在楓林村生活,從陸元元那裏學到的東西有很多。
雖然雜亂,卻都是有用的東西。
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蒲城山多,耕地不豐,很多地都在半山腰,東一塊西一塊,都是靠天吃飯。
顧錚勘察地勢之後,以官府名義做保,讓全縣百姓搬遷。
就是把分散在各處的老百姓,全部搬遷到縣城附近,以原先的村落為基礎,重新選址,建設村子。
當然,這些村子也不是隨便建的,都是濯水而建。
所有搬遷的百姓,土地也是重新分配。
平原上的土地,每家按人口分配。
這樣一來,本來不多的土地,分配到百姓手中,就沒有多少,人均不到一畝。
老百姓手裏有了田,都有了希望,積極響應官府號召,搬遷。
也有故土難離的,死賴著不走的。
也好,不搬遷的,就不能享受以後朝廷的一係列惠民補貼。
補貼包括但不限於糧食,食鹽,種子,農具等等。
那些不願意搬遷的百姓一聽,這還了得,現在最缺的東西是什麽?
這些可都是農民的根本,救命的東西。
朝廷免費發放,不就是搬遷嗎?
搬!
不是還能分到田地嗎?
以後去縣城也近了,不用翻山越嶺,走老半天了。
就是地有點少!
老百姓有的含淚搬遷,有的興高采烈的搬遷,搬過去了,還是同村人,不過是換了個地方生活罷了,時間長了,就習慣了。
重點是搬過去能領取到救濟糧,還有物資補貼。
全縣百姓大搬遷,可不是隨隨便便說一句話就行的。
顧錚經過視察,又結合當地的與圖,做了詳細的規劃。
從選址到搬遷,都一步一步計劃好了。
現在搬遷還是比較容易的。
重災之後,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倒塌了,沒有倒塌的也成了危房,不能住人了。
後來朝廷來賑災,每家都分到了帳篷。
現在搬遷,隻需收起帳篷,背起大鍋,全家老小就能出發了。
老百姓懷著忐忑不安,陸續搬遷到了衙門指定的地方。
舉村搬遷的村子,村長還是由原來村子裏的村長繼續擔任。
有些村子實在沒剩下幾個人的,就組成雜姓村,大家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來擔任村長。
登記造冊之後,每家都分到了一定數量的田地,還有宅基地。
老百姓暫時先把帳篷搭建在自家的宅基地上。
然後就開始了整理土地,為春耕做準備。
有人歡喜有人愁,以前家裏有不少土地的人家,如今這樣一分地,家裏地少了,就有些抱怨。
那些沒有地的百姓,一下子每人有了一畝地,都高興壞了。
尤其那些家裏有壯勞力的人家,很快就整理好了土地。
家裏孩子多,就兩個大人的,就有些費勁了。
不過有了田地,就是全家的希望,起早貪黑也要爭取把活幹完。
本來一片死氣的蒲城,如今終於有了一些人氣。
陸元元可不管這些,仗勢欺人的狗東西,就應該受到懲罰。
城西那邊的民居通風之後,東城區的居民都搬了過去。
把家裏原有的家具擺放整齊,一個全新的家就好了。
真正住進去,大家夥兒的心才落到了實處。
眾人齊齊對陸元元跪下,感謝福德郡主的大恩。
陸元元笑著搖搖頭,讓他們都起來。
“鄉親們,我說話算數,大家都看到了吧,宅子給你們修好了,那邊的老房子,我就要派人推倒,規劃重建,大家有沒有意見?”
“沒有,郡主大人,盡管開工吧!”
“我們沒意見,郡主大人……”
居民們現在高興都來不及呢,誰還留戀那又破又爛的老宅子,都大聲說道。
“好,那我就開工了,大家想要做工的,踴躍報名,工錢待遇還和之前一樣,大家夥兒要是有親朋好友想幹活的,都可以來報名,兩邊的工程同時開工,需要大量人手,大家放心,隻要來幹活的,待遇同等!”
“真的?太好了,我嶽家侄子老早就想來了,我現在就給他報名!”
“算我一個……”
“我,我……”
“……”
工程進展順利,百姓安居樂業,京城風貌大變樣,一切都往好的方麵發展。
建安帝更是龍顏大悅,賞賜了陸元元不少金銀玉器。
陸元元總算見到了一些實惠東西,樂得笑眯了眼睛。
一高興,給工地上所有幹活的工人加餐。
工地上的廚子,早早預訂了京城幾個菜市口的豬肉,害的京城權貴一天飯桌上沒有了豬肉。
陸元元還鼓勵幹活的工人,讓家裏人多養豬,多養雞,多養羊,等開發區建好,大量需要這些東西。
工人們得了實信,自然躍躍欲試。
現在天氣暖和了,到處草長鶯飛,誰家沒有幾個娃子,正好出去拔草,喂養這些家畜。
以前是窮的連飯都吃不上,如今手頭稍微寬鬆些了,買些小雞仔,小豬仔養著,還是沒問題的。
沒聽郡主大人說,以後需要大量的肉,隻要養好了,不愁賣不出去。
更有聰明人,已經托人從更遠的縣城和州府,往京城這邊倒賣小雞仔,還有小豬仔和羊。
城東和城西的工程同時開工後,進城做工的人更多了,連附近州府的手藝人,都得到消息趕來了京城。
大量的務工人員入京,京城這邊街上日日車水馬龍,人聲鼎沸。
建安帝和百官也是從震驚到淡定,都拭目以待。
一個小小的農家丫頭,竟然真的在京城,掀起了滔天巨浪。
*
顧錚到了蒲城之後,也被蒲城的蕭條震驚了。
一場罕見的雪災,還有地龍翻身,讓蒲城百姓死傷無數。
後來又有不少百姓逃荒去了京城,不少人又死在路上,再後來被韓文昭的部下煽動圍城,又死了不少人,活下來的都被發配邊疆充軍。
可以說,蒲城縣現在人口銳減。
幸虧朝廷賑災及時,送來物資,讓重災後堅持守家在地的百姓,勉強活了下來。
顧錚接掌縣令一職之後,快速組建起衙門班子,派人下鄉,一一落實人口數量,並查看土地情況。
馬上就要開春了,春耕工作也要抓起來了。
蒲城山地較多,澆灌困難,所種糧食,百姓勉強能糊口,餓不死算是好事,想吃飽是問問不能的。
這次遭了災,朝廷賑災及時,每家都領到不少糧食,過慣了苦日子的百姓,更是節儉,為了能維持到開春,都用一口糧食吊著。
主要是雪災加地龍翻身,房屋倒塌,好些東西都埋在大雪下麵了,根本挖不出來了。
一年省吃儉用積攢下的菜幹,幹菌子啥的,這些本來都是留著冬日裏救命的,好歹能添補一點。
如今啥都沒有了,就官府救濟的糧食,放開肚子吃 ,能吃幾天?
顧錚走訪了幾個村子,發現這些村民無不是瘦骨嶙峋,毛發枯黃,看人的時候,都是兩眼無神。
顧錚看的心酸,這些都是大越的子民,卻生活的如此艱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蒲城山多水多,老百姓卻餓得半死,這說不過去啊!
趁著泥土剛剛化凍,顧錚勘察地勢之後,下了一個決定。
這幾年他在楓林村生活,從陸元元那裏學到的東西有很多。
雖然雜亂,卻都是有用的東西。
審時度勢,順勢而為。
蒲城山多,耕地不豐,很多地都在半山腰,東一塊西一塊,都是靠天吃飯。
顧錚勘察地勢之後,以官府名義做保,讓全縣百姓搬遷。
就是把分散在各處的老百姓,全部搬遷到縣城附近,以原先的村落為基礎,重新選址,建設村子。
當然,這些村子也不是隨便建的,都是濯水而建。
所有搬遷的百姓,土地也是重新分配。
平原上的土地,每家按人口分配。
這樣一來,本來不多的土地,分配到百姓手中,就沒有多少,人均不到一畝。
老百姓手裏有了田,都有了希望,積極響應官府號召,搬遷。
也有故土難離的,死賴著不走的。
也好,不搬遷的,就不能享受以後朝廷的一係列惠民補貼。
補貼包括但不限於糧食,食鹽,種子,農具等等。
那些不願意搬遷的百姓一聽,這還了得,現在最缺的東西是什麽?
這些可都是農民的根本,救命的東西。
朝廷免費發放,不就是搬遷嗎?
搬!
不是還能分到田地嗎?
以後去縣城也近了,不用翻山越嶺,走老半天了。
就是地有點少!
老百姓有的含淚搬遷,有的興高采烈的搬遷,搬過去了,還是同村人,不過是換了個地方生活罷了,時間長了,就習慣了。
重點是搬過去能領取到救濟糧,還有物資補貼。
全縣百姓大搬遷,可不是隨隨便便說一句話就行的。
顧錚經過視察,又結合當地的與圖,做了詳細的規劃。
從選址到搬遷,都一步一步計劃好了。
現在搬遷還是比較容易的。
重災之後,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倒塌了,沒有倒塌的也成了危房,不能住人了。
後來朝廷來賑災,每家都分到了帳篷。
現在搬遷,隻需收起帳篷,背起大鍋,全家老小就能出發了。
老百姓懷著忐忑不安,陸續搬遷到了衙門指定的地方。
舉村搬遷的村子,村長還是由原來村子裏的村長繼續擔任。
有些村子實在沒剩下幾個人的,就組成雜姓村,大家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來擔任村長。
登記造冊之後,每家都分到了一定數量的田地,還有宅基地。
老百姓暫時先把帳篷搭建在自家的宅基地上。
然後就開始了整理土地,為春耕做準備。
有人歡喜有人愁,以前家裏有不少土地的人家,如今這樣一分地,家裏地少了,就有些抱怨。
那些沒有地的百姓,一下子每人有了一畝地,都高興壞了。
尤其那些家裏有壯勞力的人家,很快就整理好了土地。
家裏孩子多,就兩個大人的,就有些費勁了。
不過有了田地,就是全家的希望,起早貪黑也要爭取把活幹完。
本來一片死氣的蒲城,如今終於有了一些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