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村裏的老李頭因病去世,家人哭得死去活來。按照習俗,得請道士來做法事,超度亡靈。可巧的是,那天鎮上的道士都外出做法去了,急得老李頭的家人團團轉。這時,有人想起了趙寡婦,半信半疑地找上了門。


    “趙姐啊,您看能不能幫個忙?老李頭走得急,連個道士都找不到……”來人滿臉焦急,眼神中帶著幾分祈求。


    趙寡婦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慢悠悠地說:“這事兒啊,我得問問老李頭自己願不願意讓我插手。”說完,她便關上了門,留下眾人麵麵相覷。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門吱呀一聲開了,趙寡婦手裏拿著一張黃紙,上麵歪歪扭扭地寫著幾行字,說是老李頭托夢給她,同意讓她來主持這場法事。眾人雖驚,但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按照趙寡婦的安排,一切順利進行。


    法事結束後,老李頭的家人驚奇地發現,原本家中那股陰冷之氣竟漸漸消散,連夜哭鬧的孩童也安生了許多。從此,趙寡婦“陰間通鬼”的名聲不脛而走。


    ---


    然而,趙寡婦的“能力”並非隻用於超度亡靈。村裏有個叫二狗的小夥子,平日裏遊手好閑,總夢想著一夜暴富。某日,他不知從哪兒聽說趙寡婦能與鬼交談,便心生一計,提著兩瓶好酒,一袋子花生,上門求教。


    “趙嬸兒,您看我這人老實巴交的,就是想賺點錢讓家裏過上好日子。您能不能跟那邊的財神爺說說情,讓他老人家關照關照我?”二狗一臉誠懇,眼裏閃爍著貪婪的光芒。


    趙寡婦瞥了他一眼,故作高深地說:“這事兒啊,得看你誠意夠不夠。這樣吧,你先去後山給我采十朵最鮮豔的彼岸花來,我再幫你問問。”


    二狗一聽有戲,立馬樂顛顛地跑去後山。結果可想而知,那後山哪有什麽彼岸花,他轉悠了大半天,隻帶回一身的泥和一臉的沮喪。


    趙寡婦見狀,哈哈大笑道:“二狗啊二狗,你以為賺錢那麽容易?你還是老老實實去幹活吧,別整天想著不勞而獲了。”


    二狗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是被趙寡婦給耍了,但心裏也不得不佩服她的機智與幽默。


    ---


    趙寡婦的“陰間通鬼”技能,還時常被用來調解村裏的鄰裏糾紛。誰家丟了雞,誰家少了柴,隻要找到趙寡婦,她總能通過“與鬼溝通”的方式,讓真相大白於天下,順便還能教育一番,讓雙方握手言和。


    漸漸地,趙寡婦成了村裏的“和事佬”,她的家也成了村民們茶餘飯後最愛聚集的地方。大家圍坐在一起,聽她講那些光怪陸離卻又充滿智慧的故事,日子也過得更加有滋有味。


    至於趙寡婦是否真的能與陰間通鬼,恐怕隻有她自己知道。但在這個充滿溫情與幽默的小鎮上,人們更願意相信,是她用一顆善良與智慧的心,連接了生與死的界限,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諧與美好。


    ---


    某日,鎮上的王大爺突然病重,據說是在田間勞作時,被一股莫名的寒氣侵體,整個人躺在床上,高燒不退,胡言亂語,連鎮上的老中醫都束手無策。王大爺的家人心急如焚,想起了趙寡婦的“特殊能力”,便抱著一線希望,踏進了她那扇略顯斑駁的木門。


    趙寡婦聽完來意,眉頭微蹙,沉思片刻後說道:“這事兒,我得親自走一趟。”眾人聞言,皆是驚訝不已,要知道,趙寡婦雖然名聲在外,但從未有人見過她真的“走陰”。


    當晚,月黑星稀,趙寡婦換上了一身素淨的衣裳,手持一盞昏黃的油燈,獨自步入了後山那片據說常有鬼魂出沒的密林。村民們遠遠地看著,心中既好奇又擔憂。


    直到天邊泛起魚肚白,趙寡婦才踉蹌著回到村中,臉色蒼白,但眼中卻閃爍著異樣的光芒。她告訴王大爺的家人,原來王大爺是無意間衝撞了一位迷路的孤魂野鬼,那鬼魂因生前孤苦無依,死後無處可去,便纏上了王大爺,想尋個伴兒。


    “我已與他達成協議,他會離開王大爺的身體,但你們需得在村東頭建一座小廟,供奉些香火,讓他有個安身之所。”趙寡婦說完,便疲憊地閉上了眼睛,仿佛耗盡了所有的力氣。


    王大爺的家人感激涕零,連忙照辦。說來也怪,自從小廟建成之後,王大爺的病情竟奇跡般地好轉了,不久便恢複了往日的硬朗。而趙寡婦,也因此事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更加崇高,被尊稱為“活菩薩”。


    ---


    歲月流轉,趙寡婦漸漸老去,但她的故事卻如同那盞不滅的油燈,照亮了無數人的心房。每當夜幕降臨,村裏的孩子們總會圍坐在她膝下,纏著她講那些關於陰間與鬼魂的奇妙故事。趙寡婦總是笑眯眯地應承著,用她那略帶沙啞卻充滿魔力的聲音,編織著一個又一個既驚悚又溫馨的夢。


    直到有一天,趙寡婦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離開了這個世界。村民們悲痛之餘,也感到了一絲安慰,因為他們相信,趙寡婦隻是去了另一個地方,繼續用她的智慧和善良,連接著生與死的界限,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靈魂。


    而關於趙寡婦“陰間通鬼”的傳說,則像一陣風,吹遍了小鎮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了後人茶餘飯後永遠的話題。


    ---


    趙寡婦離世後,小鎮上的人們為了紀念她,特地在村東頭的小廟旁豎起了一座石碑,上麵刻著趙寡婦的名字以及她生平的幾件大事,當然,也少不了她“陰間通鬼”的傳奇故事。每到節日或是清明時節,總會有人來到石碑前獻上鮮花和香燭,祈求趙寡婦在天之靈保佑家人平安,五穀豐登。


    隨著時間的流逝,趙寡婦的故事不僅在小鎮上傳唱,還逐漸傳到了鄰近的村落,甚至更遠的地方。有人將她的故事改編成了戲曲,在鄉間的舞台上演出,引得觀眾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淚光閃閃。


    而在趙寡婦的小院裏,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原本空蕩蕩的院子,不知何時起,每到夜晚便會有螢火蟲飛舞,仿佛是趙寡婦的靈魂在守護著這片她生前最愛的土地。有時候,村裏的老人還會在月光下看到趙寡婦的身影,在院子裏忙碌著,或是澆花,或是織布,那份寧靜與安詳,讓人心生敬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夜談之詭事異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宿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宿露並收藏不夜談之詭事異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