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三家的小孫子丟了魂兒。那孩子半夜突然高燒不退,胡言亂語,說是被鬼差帶走了。張老三急得團團轉,請了村裏最有名的神婆來做法,也不見好轉。這時,有人提到了趙寡婦。張老三半信半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提著兩斤雞蛋敲開了趙寡婦家的門。


    趙寡婦聽完來意,沉吟片刻,說:“這事兒我能辦,但你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啥條件?隻要能找回我孫子,啥都行!”張老三急眼了。


    “成,那你得幫我把後院那口枯井填了,我夜裏做活兒怕黑。”趙寡婦悠悠地說。


    張老三一聽,這算什麽條件,滿口答應。於是,當晚月黑風高之時,趙寡婦披頭散發,手持一把桃木劍,在張家院子裏跳起了大神。隻見她嘴裏念念有詞,忽而東奔西跑,忽而低頭沉思,最後停在院角,猛地一揮劍,喝道:“小鬼速速離去,莫再糾纏孩童!”


    說來也怪,第二天,小孫子就退燒了,醒來後精神頭十足,再也不提被鬼差帶走的事兒。張老三感激涕零,不僅填了枯井,還逢人便誇趙寡婦的神通廣大。


    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趙寡婦的名聲就這麽打響了。漸漸地,找她“通鬼”的人越來越多,有找逝去親人問好的,有求祖宗保佑平安的,還有想跟先人商量婚事的……趙寡婦來者不拒,但每次都要收個“辛苦費”,或是幫忙幹點活,或是送點米麵油啥的。


    村裏人私下裏議論紛紛,有的說趙寡婦真有本事,能跟鬼神溝通;有的則說她不過是裝神弄鬼,騙吃騙喝。但不管怎麽說,趙寡婦的“通鬼”業務是越來越紅火了。


    直到有一天,村裏來了位省城來的大學生,叫李明。他聽說趙寡婦的事跡後,覺得十分有趣,決定來個實地考察。李明是個無神論者,他相信科學,對鬼神之說嗤之以鼻。於是,他帶著相機和筆記本,假裝成求助者,找到了趙寡婦。


    趙寡婦見李明文質彬彬,便知他不是普通人,但她還是故技重施,一番裝神弄鬼後,煞有介事地說:“你家中長輩有話要傳,但需誠心誠意,方能聽清。”


    李明心中暗笑,表麵上卻裝出一副虔誠的樣子,連連點頭。趙寡婦見狀,開始胡編亂造起來,什麽“你爺爺說你在外要注意身體”,“你奶奶想你了,讓你常回家看看”之類的。


    李明一邊聽著,一邊偷偷錄音錄像。等趙寡婦“通完鬼”,他笑著說:“大娘,您這手藝可真不錯,差點連我都給騙了。不過,我是個研究民俗文化的,想了解一下您這‘通鬼’的奧秘,能跟我聊聊嗎?”


    趙寡婦一聽,臉色微變,但隨即恢複了鎮定,笑著說:“哪有什麽奧秘,不過是些江湖把戲罷了。我這也是沒辦法,為了糊口嘛。”


    於是,兩人坐下來,趙寡婦開始向李明透露她的“通鬼”秘訣。原來,她之所以能“通鬼”,全靠察言觀色和豐富的想象力。她通過觀察求助者的表情、言語,猜測他們內心的需求和願望,然後編造一些符合邏輯但又帶有神秘色彩的話來安慰他們。至於那些“顯靈”的案例,大多是巧合或者心理暗示的結果。


    李明聽完後,感慨萬千。他沒想到,這看似神秘的“通鬼”之術,背後竟是如此簡單而又複雜的人性遊戲。他感謝了趙寡婦的坦誠,並承諾不會將此事外傳,以免破壞了她在村民心中的形象。


    從此以後,趙寡婦的“通鬼”事業依舊紅火,但她的內心卻多了一份坦然和寧靜。她知道,自己不過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方式為鄉親們帶來一絲安慰和希望。而那份屬於她的幽默與智慧,也將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繼續傳揚。


    話說李明離開村子後,趙寡婦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靜。但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她總會坐在門檻上,望著滿天繁星,心中五味雜陳。她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兒,說穿了不過是些哄人的把戲,但每當看到村民們那充滿期待和感激的眼神,她又覺得這一切似乎都有了意義。


    轉眼間,又是一年清明時。這天,村裏家家戶戶都忙著掃墓祭祖,趙寡婦也不例外。她帶著自家做的青團和幾束鮮花,來到了丈夫李老漢的墳前。


    “老李啊,又是一年沒見了。你在那邊還好嗎?孩子們都長大了,我也老了。”趙寡婦邊說邊抹著眼淚,但嘴角卻掛著一絲微笑,“你知道嗎?我現在可是村裏的名人呢,大家都說我能通鬼。其實啊,我自己心裏清楚,那都是騙人的。但每次看到他們因為我而心安,我就覺得,或許這謊言也有它的價值吧。”


    說到這裏,趙寡婦仿佛聽到了李老漢在耳邊輕笑,她抬頭望向天空,仿佛真的看到了他的身影。“你是不是在笑話我啊?笑就笑吧,反正我這一輩子,也就這麽過來了。”


    正當趙寡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時,一個小女孩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趙奶奶,你在這裏啊!我娘讓我找你,說家裏新蒸的饅頭,要給你送幾個嚐嚐。”


    趙寡婦回過神來,看到是隔壁老王家的二丫,正提著個小籃子,一臉天真地望著自己。“哎呀,是二丫啊,快進來,奶奶這兒有好吃的給你。”


    二丫高興地跑了過來,兩人邊吃邊聊,趙寡婦的心裏暖洋洋的。她突然意識到,無論是通鬼還是其他什麽,真正讓村民們信賴和依賴的,或許並不是那些神秘莫測的法術,而是那份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關懷與溫暖。


    從那以後,趙寡婦不再刻意去扮演那個“通鬼”的角色,她開始更多地關注起村裏的人和事。誰家有了困難,她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誰家有了喜事,她也總是笑得最開心的那一個。漸漸地,她在村民們心中的形象變得更加真實和親切。


    而關於她“通鬼”的傳說,也慢慢演變成了一個溫馨而又略帶幽默的故事,在村子的每一個角落流傳開來。每當夜幕降臨,村裏的老人們總會圍坐在一起,講述著趙寡婦的種種“神通”,而孩子們則在一旁聽得津津有味,偶爾還會插上幾句天真的問題,讓整個夜晚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就這樣,趙寡婦用她自己的方式,繼續著她在村子裏的傳奇生活,而那份屬於她的幽默與智慧,也將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閃耀。


    歲月如梭,轉眼間又是幾個春秋。趙寡婦的名字,在村子裏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代稱,它成了一種精神的象征,代表著堅韌、樂觀與無私。


    隨著時代的變遷,村裏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村子似乎變得比以往更加寧靜,但也多了幾分寂寞。然而,趙寡婦卻從未感到孤單。她依然每天忙碌著,不是幫這家照看孩子,就是給那家送去自家種的蔬菜。每當夕陽西下,她總會坐在村口的大槐樹下,手裏拿著一把舊蒲扇,笑眯眯地看著來來往往的村民,仿佛能從每個人的臉上讀出他們心中的故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夜談之詭事異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宿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宿露並收藏不夜談之詭事異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