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等獎
重生08年:開局廢墟底下撿校花 作者:無名的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盞正在滬交所辦理著開戶手續,而魯迅中學內,新概念作文的評委們卻在緊鑼密鼓地審閱試卷。
總計收上來複賽試卷共203份,其中a組78份(高二、高三組),b組70份(高一及初中組),c組55份(30歲以下非中學組)。
經過三輪裁定,最終確認一等獎53人,包括a組20人,b組18人,c組15人。
二等獎120人,包括a組47人,b組40人,c組33人。
每一輪的裁定都是60分鍾,共計15名評審老師,每人平均審閱14張卷子,基本上每個評審老師的閱卷時間不超過5分鍾。
三輪裁定分差不超過10分,則取平均分,超過10分,則進入特殊審查階段。
差不多弄到下午4點,三輪裁定才算結束,莫文揚教授看得頭暈眼花,他感覺自己運氣不太好,怎麽也看不到當初監考的那張讓自己震驚的試卷。
“老餘,有沒有喜歡的文章啊?”莫文揚對自己的文壇摯友餘非虛問道。
餘非虛是隔壁京城師範大學的教授,也是國內知名作家,兩人都對彼此的文學成就非常認可。
當然,主要是對脾氣。
“我發現這一屆的孩子,文筆和文學素養都很不錯,有一個孩子引用了t·s·艾略特的詩歌,給我驚到了,我都沒讀過呀。”餘非虛將手裏的試卷遞給莫文揚。
莫文揚看了後微微點頭道:“確實,這篇文章的文學素養在這批試卷裏屬於很高的那一小撮,而且文風很荒誕,和老蘇有點像。”
旁邊閱卷閱得正迷糊的蘇稚被一下子點了名,左右看看:“剛才誰叫我?”
莫文揚笑道:“你看我說你什麽好,人家是請你來看文章的,不是來睡覺的。”
蘇稚氣道:“還不是你昨天晚上拉著我打牌,我這人覺多,你們看看這人,多壞!”
蘇稚嘴上這麽說,也接過文章看了一眼:“確實寫得不錯,象征用得很新穎,但我覺得更像是老格。”
坐在蘇稚旁邊的清華教授格園向後一仰,臉一崩,不高興了:“我就隻會象征麽?”
蘇稚,莫文揚和餘非虛都看過來。
“確實,別的也不會。”
格園隻維持了5秒鍾就突然笑起來。
“哈哈哈。”
大家也跟著笑起來,氣氛緩和了不少。
這時萌芽雜誌的工作人員跑過來,問道:“幾位老師,審卷是否已經結束?我們準備統計名單了。”
莫文揚點點頭:“基本完成了,我們再過一遍就交給你。”
十五位評審老師將手頭的一二等獎,以及未獲獎的作品分開集中到一起。
其中一位老師主動說道:“我分別將一等獎和二等獎作品題目和作者名字念一遍,各位老師看一下,沒問題就定了。”
“一等獎:a組《奧運與我》張師源,《誰念五千年》劉談,《百年一夢》楊同續……”
“……以上是一等獎。”
老師念完之後,看了評委們的表情,隻發現莫文揚教授表情錯愕,問道:“莫教授,您有什麽問題麽?”
莫文揚想了想說:“接著念吧。”
“好。二等獎:a組《人生長路》趙劍文,《從海南到京城》譚海洋,《八月盛夏》孫迪……”
“……以上是二等獎。”
老師看了一圈,問道:“沒問題我們就確認了。”
這次莫文揚終於忍不住了,主動走上前,也不說話,就是低頭翻著剩下的那一小撮未獲獎的試卷。
未獲獎試卷共30份,很快就能翻一遍。
終於,莫文揚抽出了其中的第26份試卷,看到左上角的三個評分。
53,62,55。
按照規定,60分以上是二等獎,80分以上是一等獎,顯然,這篇文章最終平均分是57分,且分數相差在10分以內,最後沒有獲獎且沒有複議。
莫文揚教授舉著卷子慢慢走過來,麵對著所有評審,問道:“這份卷子是哪三位評審的?”
“《奧運與螺母》,宋盞。”
莫文揚問了三遍,一位評審老師舉手道:“我審閱過。”
莫文揚問道:“那請問,為什麽給他打這麽低的分?”
評審老師說道:“不太記得了,左上角有寫,應該是跑題了。”
莫文揚點點頭,又問道:“還有另外兩名評審老師是誰?”
萌芽工作人員跑過來偷偷問道:“莫教授,出了什麽狀況”
莫文揚微笑道:“沒事。”
他雖然是笑著說的,但沒人覺得沒事,因為莫教授一向和藹,很少大發雷霆。
另外兩名評審老師也相繼站出來,分別回複低分理由是這篇文章不符合社會價值觀以及弄虛作假。
“跑題?不符合社會價值觀?弄虛作假?”莫文揚重複了一遍後,長長地歎息了一聲。
餘非虛走過來,從莫文揚手裏接過文章,好奇道:“什麽文章讓你大動肝火,我看……”
餘非虛話沒說完,就咽了回去,他看著這篇文章,越看越急,臉上憋得通紅。
慢慢地,蘇稚,格園,還有其他評審都湊過來一起看,有的人臉色凝重,有的人則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更有的人像莫文揚一樣,隻有一聲歎息。
莫文揚等大家傳閱著看完,問道:“大家是什麽想法?”
餘非虛本想脫口而出,又看了看大家的表情,還是謹慎道:“我能理解幾位評審老師的苦衷,隻是有一些可惜,我隻能說,這是我今天,不,今年來看過最好的文章了。”
蘇稚提了提眼鏡,不停點頭道:“確實,這篇文章視野開闊,角度清奇,行文流暢,更關鍵的是一針見血。”
“哎,這一針,真是紮痛我了。”
格園評價道:“我不好說新概念作文應該推崇什麽樣的文章,去選拔什麽樣的作者,但僅我個人,是非常願意去和這樣的作者討論創作的。”
“我想清華,很樂意他來。”
“叫宋盞是麽?名字也很有古意。”
莫文揚看到老友們這麽支持自己,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欣慰道:“這是我監考的考場裏的一位考生,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在旁邊。
大家都知道我是齊魯人,這位考生來自冰城,我們不認識。甚至我覺得,他筆下的這些‘螺母’,他自己也未必相識。”
“但是呢,這影響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去關注這些群體麽?影響我們去將視線投注到那些隱蔽的角落裏哭泣的聲音麽?影響我們去關心和了解大國的暗麵麽?”
“在座的各位都是搞文學創作的,有的是做虛構寫作,有的是紀實文學,我們的寫作其實離真實的生活很遠。文學在社會變化,政策變化,與思想變化中被捏成了各種形狀,但它最本質的東西不應該變。”
“或者說,是我們變了,而真正的文學,從來沒變,隻是我們離得越來越遠了。”
萌芽工作人員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他將這篇文章也看了一遍,忍不住捏著鼻子,他的老家就在沿海的某個小城市,那裏是工廠最密集的地方。
“既然各位老師都對這篇文章有異議,那我們就重新審閱一次。”萌芽工作人員看向莫文揚教授,“您看可以麽?”
莫文揚教授沒說話算是默認了。
萌芽工作人員問道:“剛剛有哪些老師看過這篇文章,請站到我的左側,或者說,沒看過的老師,請站到右側。”
15位評審,經過剛才的一輪傳閱和議論,基本上都看過了,沒人站在右側。
工作人員說道:“好,因為這次評審的老師較多,我們就不按照分數來了,看得出,大家對這篇文章是欣賞的。
這樣,如果老師們認為它有一等獎的水平,就舉手,可以麽?如果舉手人數超過2\/3,它就是一等獎。”
“如果少於2\/3,我們討論它是二等獎的可能,再重新舉手一次。”
評審老師都聽懂了規則。
“好的,請覺得文章《奧運與螺母——大國崛起的明與暗》,作者:宋盞,應該獲一等獎,請舉手。”
話音剛落,蘇稚先舉手了:“大家別看我,各舉各的。”
餘非虛問道:“你怎麽舉這麽快?”
蘇稚笑道:“明天就頒獎了,我第一個舉,到時候可以和小作者套套近乎。”
餘非虛趕緊舉手道:“還是你精啊!大家都看到了,我第二個舉的。”
格園拍了拍餘非虛的肩膀:“你不是第二個,我才是。”
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直到第十一個評審都舉了手。
現在還剩下四個人沒有舉手,就是莫文揚和之前給文章打低分的三位評審老師。
一位評審老師苦笑一聲,舉起了手。
另外兩位互相看了看,也低著頭把手舉了起來。
萌芽工作人員看向莫文揚老師,問道:“莫教授,您的意見呢?”
莫文揚終於笑了,將兩隻小胖手舉起來,說道:“我舉雙手讚成。”
全場的評審都笑了,萌芽工作人員打趣道:“這可不行,您舉雙手也是一票。”
餘非虛補充道:“對,再舉雙腳也是一票。”
萌芽工作人員默默地舉起了自己的手:“我沒有投票權,但我還是想表達一下我本人的態度,因為我就出生在這麽一個布滿工廠的城市。
我的家鄉,到處是這樣的‘螺母’,甚至我的父親,就是在工地上默默奉獻的‘螺母’。”
大家都沉默了。
最後,由莫文揚將宋盞的試卷原本的評語劃掉,而是寫上:
成績:一等獎。
評審人:新概念作文複賽評審團。
總計收上來複賽試卷共203份,其中a組78份(高二、高三組),b組70份(高一及初中組),c組55份(30歲以下非中學組)。
經過三輪裁定,最終確認一等獎53人,包括a組20人,b組18人,c組15人。
二等獎120人,包括a組47人,b組40人,c組33人。
每一輪的裁定都是60分鍾,共計15名評審老師,每人平均審閱14張卷子,基本上每個評審老師的閱卷時間不超過5分鍾。
三輪裁定分差不超過10分,則取平均分,超過10分,則進入特殊審查階段。
差不多弄到下午4點,三輪裁定才算結束,莫文揚教授看得頭暈眼花,他感覺自己運氣不太好,怎麽也看不到當初監考的那張讓自己震驚的試卷。
“老餘,有沒有喜歡的文章啊?”莫文揚對自己的文壇摯友餘非虛問道。
餘非虛是隔壁京城師範大學的教授,也是國內知名作家,兩人都對彼此的文學成就非常認可。
當然,主要是對脾氣。
“我發現這一屆的孩子,文筆和文學素養都很不錯,有一個孩子引用了t·s·艾略特的詩歌,給我驚到了,我都沒讀過呀。”餘非虛將手裏的試卷遞給莫文揚。
莫文揚看了後微微點頭道:“確實,這篇文章的文學素養在這批試卷裏屬於很高的那一小撮,而且文風很荒誕,和老蘇有點像。”
旁邊閱卷閱得正迷糊的蘇稚被一下子點了名,左右看看:“剛才誰叫我?”
莫文揚笑道:“你看我說你什麽好,人家是請你來看文章的,不是來睡覺的。”
蘇稚氣道:“還不是你昨天晚上拉著我打牌,我這人覺多,你們看看這人,多壞!”
蘇稚嘴上這麽說,也接過文章看了一眼:“確實寫得不錯,象征用得很新穎,但我覺得更像是老格。”
坐在蘇稚旁邊的清華教授格園向後一仰,臉一崩,不高興了:“我就隻會象征麽?”
蘇稚,莫文揚和餘非虛都看過來。
“確實,別的也不會。”
格園隻維持了5秒鍾就突然笑起來。
“哈哈哈。”
大家也跟著笑起來,氣氛緩和了不少。
這時萌芽雜誌的工作人員跑過來,問道:“幾位老師,審卷是否已經結束?我們準備統計名單了。”
莫文揚點點頭:“基本完成了,我們再過一遍就交給你。”
十五位評審老師將手頭的一二等獎,以及未獲獎的作品分開集中到一起。
其中一位老師主動說道:“我分別將一等獎和二等獎作品題目和作者名字念一遍,各位老師看一下,沒問題就定了。”
“一等獎:a組《奧運與我》張師源,《誰念五千年》劉談,《百年一夢》楊同續……”
“……以上是一等獎。”
老師念完之後,看了評委們的表情,隻發現莫文揚教授表情錯愕,問道:“莫教授,您有什麽問題麽?”
莫文揚想了想說:“接著念吧。”
“好。二等獎:a組《人生長路》趙劍文,《從海南到京城》譚海洋,《八月盛夏》孫迪……”
“……以上是二等獎。”
老師看了一圈,問道:“沒問題我們就確認了。”
這次莫文揚終於忍不住了,主動走上前,也不說話,就是低頭翻著剩下的那一小撮未獲獎的試卷。
未獲獎試卷共30份,很快就能翻一遍。
終於,莫文揚抽出了其中的第26份試卷,看到左上角的三個評分。
53,62,55。
按照規定,60分以上是二等獎,80分以上是一等獎,顯然,這篇文章最終平均分是57分,且分數相差在10分以內,最後沒有獲獎且沒有複議。
莫文揚教授舉著卷子慢慢走過來,麵對著所有評審,問道:“這份卷子是哪三位評審的?”
“《奧運與螺母》,宋盞。”
莫文揚問了三遍,一位評審老師舉手道:“我審閱過。”
莫文揚問道:“那請問,為什麽給他打這麽低的分?”
評審老師說道:“不太記得了,左上角有寫,應該是跑題了。”
莫文揚點點頭,又問道:“還有另外兩名評審老師是誰?”
萌芽工作人員跑過來偷偷問道:“莫教授,出了什麽狀況”
莫文揚微笑道:“沒事。”
他雖然是笑著說的,但沒人覺得沒事,因為莫教授一向和藹,很少大發雷霆。
另外兩名評審老師也相繼站出來,分別回複低分理由是這篇文章不符合社會價值觀以及弄虛作假。
“跑題?不符合社會價值觀?弄虛作假?”莫文揚重複了一遍後,長長地歎息了一聲。
餘非虛走過來,從莫文揚手裏接過文章,好奇道:“什麽文章讓你大動肝火,我看……”
餘非虛話沒說完,就咽了回去,他看著這篇文章,越看越急,臉上憋得通紅。
慢慢地,蘇稚,格園,還有其他評審都湊過來一起看,有的人臉色凝重,有的人則一副果然如此的樣子,更有的人像莫文揚一樣,隻有一聲歎息。
莫文揚等大家傳閱著看完,問道:“大家是什麽想法?”
餘非虛本想脫口而出,又看了看大家的表情,還是謹慎道:“我能理解幾位評審老師的苦衷,隻是有一些可惜,我隻能說,這是我今天,不,今年來看過最好的文章了。”
蘇稚提了提眼鏡,不停點頭道:“確實,這篇文章視野開闊,角度清奇,行文流暢,更關鍵的是一針見血。”
“哎,這一針,真是紮痛我了。”
格園評價道:“我不好說新概念作文應該推崇什麽樣的文章,去選拔什麽樣的作者,但僅我個人,是非常願意去和這樣的作者討論創作的。”
“我想清華,很樂意他來。”
“叫宋盞是麽?名字也很有古意。”
莫文揚看到老友們這麽支持自己,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欣慰道:“這是我監考的考場裏的一位考生,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在旁邊。
大家都知道我是齊魯人,這位考生來自冰城,我們不認識。甚至我覺得,他筆下的這些‘螺母’,他自己也未必相識。”
“但是呢,這影響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去關注這些群體麽?影響我們去將視線投注到那些隱蔽的角落裏哭泣的聲音麽?影響我們去關心和了解大國的暗麵麽?”
“在座的各位都是搞文學創作的,有的是做虛構寫作,有的是紀實文學,我們的寫作其實離真實的生活很遠。文學在社會變化,政策變化,與思想變化中被捏成了各種形狀,但它最本質的東西不應該變。”
“或者說,是我們變了,而真正的文學,從來沒變,隻是我們離得越來越遠了。”
萌芽工作人員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他將這篇文章也看了一遍,忍不住捏著鼻子,他的老家就在沿海的某個小城市,那裏是工廠最密集的地方。
“既然各位老師都對這篇文章有異議,那我們就重新審閱一次。”萌芽工作人員看向莫文揚教授,“您看可以麽?”
莫文揚教授沒說話算是默認了。
萌芽工作人員問道:“剛剛有哪些老師看過這篇文章,請站到我的左側,或者說,沒看過的老師,請站到右側。”
15位評審,經過剛才的一輪傳閱和議論,基本上都看過了,沒人站在右側。
工作人員說道:“好,因為這次評審的老師較多,我們就不按照分數來了,看得出,大家對這篇文章是欣賞的。
這樣,如果老師們認為它有一等獎的水平,就舉手,可以麽?如果舉手人數超過2\/3,它就是一等獎。”
“如果少於2\/3,我們討論它是二等獎的可能,再重新舉手一次。”
評審老師都聽懂了規則。
“好的,請覺得文章《奧運與螺母——大國崛起的明與暗》,作者:宋盞,應該獲一等獎,請舉手。”
話音剛落,蘇稚先舉手了:“大家別看我,各舉各的。”
餘非虛問道:“你怎麽舉這麽快?”
蘇稚笑道:“明天就頒獎了,我第一個舉,到時候可以和小作者套套近乎。”
餘非虛趕緊舉手道:“還是你精啊!大家都看到了,我第二個舉的。”
格園拍了拍餘非虛的肩膀:“你不是第二個,我才是。”
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直到第十一個評審都舉了手。
現在還剩下四個人沒有舉手,就是莫文揚和之前給文章打低分的三位評審老師。
一位評審老師苦笑一聲,舉起了手。
另外兩位互相看了看,也低著頭把手舉了起來。
萌芽工作人員看向莫文揚老師,問道:“莫教授,您的意見呢?”
莫文揚終於笑了,將兩隻小胖手舉起來,說道:“我舉雙手讚成。”
全場的評審都笑了,萌芽工作人員打趣道:“這可不行,您舉雙手也是一票。”
餘非虛補充道:“對,再舉雙腳也是一票。”
萌芽工作人員默默地舉起了自己的手:“我沒有投票權,但我還是想表達一下我本人的態度,因為我就出生在這麽一個布滿工廠的城市。
我的家鄉,到處是這樣的‘螺母’,甚至我的父親,就是在工地上默默奉獻的‘螺母’。”
大家都沉默了。
最後,由莫文揚將宋盞的試卷原本的評語劃掉,而是寫上:
成績:一等獎。
評審人:新概念作文複賽評審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