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宋盞的回答
重生08年:開局廢墟底下撿校花 作者:無名的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是《基於校園內外信息整合的互聯網泛服務平台創新項目》的負責人,我叫宋盞,接下來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創業項目。”
“項目商業計劃書各位已經拿到了,這個項目來自於我們所組建的大學生輔導團。大學生輔導團是一個社團,目的是幫助大學生和有輔導需求的高中生進行補習匹配……”
宋盞先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大學生輔導團的創辦目的和成果現狀。
“……目前,輔導團成立僅10天,我們已經促成了共56名冰工大學生與校外高中生達成輔導關係,他們每天在冰工大內社團活動室進行補習,不僅滿足了大學生勤工儉學、自食其力的需要,更保證了他們的兼職安全。”
“由於社團急速發展,以此為依托的創新創業項目應運而生,下麵我將從幾個方麵介紹項目內容。”
楊亞維幫宋盞播放ppt,宋盞從容不迫地講解,今天的創業項目大多質量不高,要麽天馬行空,要麽濫竽充數,要麽根本就無法落地,宋盞的項目一開口就吸引了領導們的注意力。
“……因此,早期我們會主攻線下市場,繼續擴大兼職輔導內容的影響力,覆蓋和服務整個冰工大學生群體,並以此建立完善的兼職體係。”
“……接下來我們會進入第二階段,線下轉線上。”
正當領導剛剛適應和理解了宋盞的項目思路,他立刻引入互聯網思維,把整個用戶群體價值和商業價值挖掘到更深的程度,用後來的互聯網黑話就是“挖掘潛在商業價值,擴大用戶入口”。
“……第三個階段,就是提供全方位的大學生信息整合服務,並拓寬目標用戶範圍到整個20-30歲的年輕人群體。”
這裏開始講如何完善包括外賣,團購,博客,論壇在內的泛互聯網服務,有了用戶以後,如何發揮用戶自身的推廣效應。
後世的互聯網理念一波又一波地襲來,一個個生造的名詞解釋起來也不算複雜,聽得領導和評委們一愣一愣的,哪怕不懂,也不明覺厲。
“……最後,我們希望能夠實現項目的商業價值,讓本土的企業走出去,覆蓋全國,走向世界。”
“謝謝大家。”
宋盞講完,默默鞠躬,全場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哪怕是楊亞維,都忍不住鼓掌,雖然他之前已經看過ppt了,但那些文字遠沒有宋盞的演講讓人心潮澎湃,而張文軒也非常滿意,他隻是想讓宋盞提報個項目充數,好完成指標,沒想到宋盞來真的。
女主持上台道:“非常感謝宋盞的匯報,下麵是評委提問環節,請評委老師提問。”
評委們遠比上一個項目表現得更有熱情,第一個問題是團委的老師問的:“宋盞同學,我全程仔細聽完了你的介紹,看得出你對這個項目前景非常看好,而且計劃也很腳踏實地。”
“但我有一個問題,你這個項目具體的創新點是什麽呢?如果說是引入互聯網,現在大家都在搞互聯網,你的優勢又是什麽?”
宋盞接過話筒回答:“老師的問題非常好,我們的創新點確實是互聯網,但我這裏對創新點的定義是互聯網+。為什麽是互聯網+?”
“因為目前市麵上有很多互聯網信息整合平台,但他們都很難用,比如xx網上也有兼職信息,但是大家的兼職消息還是會通過群裏獲得,我認為根本原因是這些互聯網產品,沒有深入到產品的應用場景來。”
“互聯網是賦能產品,而不是脫離於產品需求之上的空中樓閣。就拿我們現在做的兼職平台舉例,隻是一個兼職信息發布,很容易實現,但是大家用它卻會麵臨很多現實困難。比如,信息是否真實?學生安全怎麽保證?如何降低信息篩選門檻?如何徹底解決用戶痛點?”
宋盞把一個兼職輔導的場景拆碎了說,使得評委們都更加了解他們正在打算做的事情,也更加明白,項目和項目之間,並不是一句都用互聯網作為創新點就能一概而論的。
一個好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一個產品與另一個產品的微小差異,都會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敗和發展走向。
“……不知道我的回答,老師是否滿意?”宋盞說完後問道。
評委老師點點頭,又有人接過第二個話筒,問道:“宋盞同學,我是我們就業指導中心的,想問一下,你的整個項目,聽上去很成熟,完全可以作為爭取校外投資項目,那又為什麽走校企合作這一條路呢?又或者說,學校又能為整個項目做什麽呢?”
宋盞回答道:“感謝老師的提問,您謬讚了,這個項目還很不成熟,之所以看上去能做起來,多虧了學校的前期幫助。”
“我堅持走校企合作,一是因為這個項目的出發點就是惠及學生的,而學校是學生的庇護所和生活基地,與學校合作,更能夠全方位地觸達到學生需求的每個角落。”
“二是學校是學生信息的第一手獲取地,能夠更加快速地迭代更新產品,隻有產品根植於用戶群體,滿足用戶的根本需求,才能持續走下去。”
“三是學校作為創業環境,很多基礎設施是成熟的,比如機房,比如場地,比如優秀的老師,我想這些指導是我們到社會上花多少資源都求不來的,尤其是早期這個項目裏的大學生兼職老師,能做起來依靠得就是冰工大優秀的學子群體。”
宋盞吹了一波冰工大的學生和老師,很明顯大家都很高興。
第三個問題,話筒交到了徐立行的手中,他是副校長,一般隻是聽聽匯報,從早晨到下午幾乎是沒有發言的,但現在他卻想主動說點什麽。
“宋盞同學,對吧?”徐立行問道。
“是的。”宋盞對徐立行已經沒啥印象了。
“你是我們學校的學生麽?”徐立行問道。
“我不是,我是冰城一中的學生,我的合作夥伴,楊亞維是咱們學校航院大三的學生。我一直把冰工大當做我的理想大學。”宋盞誠懇道。
冰城一中不是高中麽?
宋盞竟然是高中生?
在場的評委們一片嘩然,剛才竟然聽了一個高中生高談闊論了半個小時,這也太荒謬了?
還是說,現在高中生都這麽厲害了?
“哦?既然你不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我們作為一個校內舉辦的創新創業比賽,肯定是更希望幫助校內學生主導的企業,所以,我們又為什麽要支持你呢?”
徐立行的這個問題很致命,抓住的就是宋盞不是冰工大學生的身份。
張文軒也是臉色一黑,如果副校長不看好宋盞,那想獲得學校的支持就很困難了。
宋盞想了想,說道:“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我的回答也很簡單。我認為校內舉辦的創新創業比賽,出發點肯定有一部分是鍛煉學生的能力,但最終的目的一定要是真正惠及學生,甚至是惠及更多的學生群體。”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通渠,後人起航。”
“雖然我不是冰工大的學生,但我是受了冰工大恩惠的。我數學不好,冰工大的學生楊亞維給我輔導,我們沒有場地,冰工大的張文軒老師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我們從頭到尾,一直在幫助冰工大每個有勤工儉學需求的學生,以後的目標也是如此。”
“既然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冰工大的學生好,為了整個冰城的大學生群體服務,甚至是整個黑省,乃至全國的大學生群體提供實惠和便利,那麽又為什麽不做呢?”
宋盞又補充道:“我隻是一個發起人,但這個項目要做成,一定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一個有意義的項目,從上到下,能夠鍛煉的人何止千萬,最終受益的冰工大學子,我想這個會議室肯定坐不下。”
“老師,不知道您相不相信呢?”
宋盞說完,徐立行笑了,他放下話筒,默默地鼓起掌來,而其他評委,看到副校長鼓掌,也跟著鼓掌,最終宋盞的匯報,以熱烈的掌聲結束。
“我是《基於校園內外信息整合的互聯網泛服務平台創新項目》的負責人,我叫宋盞,接下來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創業項目。”
“項目商業計劃書各位已經拿到了,這個項目來自於我們所組建的大學生輔導團。大學生輔導團是一個社團,目的是幫助大學生和有輔導需求的高中生進行補習匹配……”
宋盞先是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大學生輔導團的創辦目的和成果現狀。
“……目前,輔導團成立僅10天,我們已經促成了共56名冰工大學生與校外高中生達成輔導關係,他們每天在冰工大內社團活動室進行補習,不僅滿足了大學生勤工儉學、自食其力的需要,更保證了他們的兼職安全。”
“由於社團急速發展,以此為依托的創新創業項目應運而生,下麵我將從幾個方麵介紹項目內容。”
楊亞維幫宋盞播放ppt,宋盞從容不迫地講解,今天的創業項目大多質量不高,要麽天馬行空,要麽濫竽充數,要麽根本就無法落地,宋盞的項目一開口就吸引了領導們的注意力。
“……因此,早期我們會主攻線下市場,繼續擴大兼職輔導內容的影響力,覆蓋和服務整個冰工大學生群體,並以此建立完善的兼職體係。”
“……接下來我們會進入第二階段,線下轉線上。”
正當領導剛剛適應和理解了宋盞的項目思路,他立刻引入互聯網思維,把整個用戶群體價值和商業價值挖掘到更深的程度,用後來的互聯網黑話就是“挖掘潛在商業價值,擴大用戶入口”。
“……第三個階段,就是提供全方位的大學生信息整合服務,並拓寬目標用戶範圍到整個20-30歲的年輕人群體。”
這裏開始講如何完善包括外賣,團購,博客,論壇在內的泛互聯網服務,有了用戶以後,如何發揮用戶自身的推廣效應。
後世的互聯網理念一波又一波地襲來,一個個生造的名詞解釋起來也不算複雜,聽得領導和評委們一愣一愣的,哪怕不懂,也不明覺厲。
“……最後,我們希望能夠實現項目的商業價值,讓本土的企業走出去,覆蓋全國,走向世界。”
“謝謝大家。”
宋盞講完,默默鞠躬,全場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
哪怕是楊亞維,都忍不住鼓掌,雖然他之前已經看過ppt了,但那些文字遠沒有宋盞的演講讓人心潮澎湃,而張文軒也非常滿意,他隻是想讓宋盞提報個項目充數,好完成指標,沒想到宋盞來真的。
女主持上台道:“非常感謝宋盞的匯報,下麵是評委提問環節,請評委老師提問。”
評委們遠比上一個項目表現得更有熱情,第一個問題是團委的老師問的:“宋盞同學,我全程仔細聽完了你的介紹,看得出你對這個項目前景非常看好,而且計劃也很腳踏實地。”
“但我有一個問題,你這個項目具體的創新點是什麽呢?如果說是引入互聯網,現在大家都在搞互聯網,你的優勢又是什麽?”
宋盞接過話筒回答:“老師的問題非常好,我們的創新點確實是互聯網,但我這裏對創新點的定義是互聯網+。為什麽是互聯網+?”
“因為目前市麵上有很多互聯網信息整合平台,但他們都很難用,比如xx網上也有兼職信息,但是大家的兼職消息還是會通過群裏獲得,我認為根本原因是這些互聯網產品,沒有深入到產品的應用場景來。”
“互聯網是賦能產品,而不是脫離於產品需求之上的空中樓閣。就拿我們現在做的兼職平台舉例,隻是一個兼職信息發布,很容易實現,但是大家用它卻會麵臨很多現實困難。比如,信息是否真實?學生安全怎麽保證?如何降低信息篩選門檻?如何徹底解決用戶痛點?”
宋盞把一個兼職輔導的場景拆碎了說,使得評委們都更加了解他們正在打算做的事情,也更加明白,項目和項目之間,並不是一句都用互聯網作為創新點就能一概而論的。
一個好的創始人和領導者,一個產品與另一個產品的微小差異,都會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敗和發展走向。
“……不知道我的回答,老師是否滿意?”宋盞說完後問道。
評委老師點點頭,又有人接過第二個話筒,問道:“宋盞同學,我是我們就業指導中心的,想問一下,你的整個項目,聽上去很成熟,完全可以作為爭取校外投資項目,那又為什麽走校企合作這一條路呢?又或者說,學校又能為整個項目做什麽呢?”
宋盞回答道:“感謝老師的提問,您謬讚了,這個項目還很不成熟,之所以看上去能做起來,多虧了學校的前期幫助。”
“我堅持走校企合作,一是因為這個項目的出發點就是惠及學生的,而學校是學生的庇護所和生活基地,與學校合作,更能夠全方位地觸達到學生需求的每個角落。”
“二是學校是學生信息的第一手獲取地,能夠更加快速地迭代更新產品,隻有產品根植於用戶群體,滿足用戶的根本需求,才能持續走下去。”
“三是學校作為創業環境,很多基礎設施是成熟的,比如機房,比如場地,比如優秀的老師,我想這些指導是我們到社會上花多少資源都求不來的,尤其是早期這個項目裏的大學生兼職老師,能做起來依靠得就是冰工大優秀的學子群體。”
宋盞吹了一波冰工大的學生和老師,很明顯大家都很高興。
第三個問題,話筒交到了徐立行的手中,他是副校長,一般隻是聽聽匯報,從早晨到下午幾乎是沒有發言的,但現在他卻想主動說點什麽。
“宋盞同學,對吧?”徐立行問道。
“是的。”宋盞對徐立行已經沒啥印象了。
“你是我們學校的學生麽?”徐立行問道。
“我不是,我是冰城一中的學生,我的合作夥伴,楊亞維是咱們學校航院大三的學生。我一直把冰工大當做我的理想大學。”宋盞誠懇道。
冰城一中不是高中麽?
宋盞竟然是高中生?
在場的評委們一片嘩然,剛才竟然聽了一個高中生高談闊論了半個小時,這也太荒謬了?
還是說,現在高中生都這麽厲害了?
“哦?既然你不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我們作為一個校內舉辦的創新創業比賽,肯定是更希望幫助校內學生主導的企業,所以,我們又為什麽要支持你呢?”
徐立行的這個問題很致命,抓住的就是宋盞不是冰工大學生的身份。
張文軒也是臉色一黑,如果副校長不看好宋盞,那想獲得學校的支持就很困難了。
宋盞想了想,說道:“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我的回答也很簡單。我認為校內舉辦的創新創業比賽,出發點肯定有一部分是鍛煉學生的能力,但最終的目的一定要是真正惠及學生,甚至是惠及更多的學生群體。”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通渠,後人起航。”
“雖然我不是冰工大的學生,但我是受了冰工大恩惠的。我數學不好,冰工大的學生楊亞維給我輔導,我們沒有場地,冰工大的張文軒老師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我們從頭到尾,一直在幫助冰工大每個有勤工儉學需求的學生,以後的目標也是如此。”
“既然我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冰工大的學生好,為了整個冰城的大學生群體服務,甚至是整個黑省,乃至全國的大學生群體提供實惠和便利,那麽又為什麽不做呢?”
宋盞又補充道:“我隻是一個發起人,但這個項目要做成,一定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一個有意義的項目,從上到下,能夠鍛煉的人何止千萬,最終受益的冰工大學子,我想這個會議室肯定坐不下。”
“老師,不知道您相不相信呢?”
宋盞說完,徐立行笑了,他放下話筒,默默地鼓起掌來,而其他評委,看到副校長鼓掌,也跟著鼓掌,最終宋盞的匯報,以熱烈的掌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