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襄王希望我能得償所願
連殺四妃被賜死,皇後娘娘重生了 作者:時瀟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一早,陽光初灑,皇宮的金碧輝煌在朝霞中顯得更加耀眼。成陽郡主身著華服,步履從容地踏進了這莊嚴的宮門。她的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憂慮,但更多的是堅定與果決。
“母親來了。”鄭曦顏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回蕩,帶著一絲欣喜與期待。
先前秋獵,成陽郡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風寒,未能隨行,隻得留在上京調養身體。
“母親的風寒可好了?”鄭曦顏走上前,關切地問道。她的眼中滿是擔憂,仿佛害怕母親的身體有任何不適。
成陽郡主微笑著拉過她的手,輕輕拍了拍,說道:“如今都好了,你不用擔心母親。”她的聲音柔和而堅定,透露出一種母愛的力量。
鄭曦顏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她隨後向一旁的碧落遞了個眼神,碧落會意地點了點頭,帶著宮人們悄然退下。“奴婢告退。”她的聲音恭敬而低微。
待宮人們退下後,鄭曦顏才低聲問道:“母親進宮,是不是父親有什麽話要囑咐?”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與期待。
成陽郡主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就是你父親讓我進宮的。這次救了襄王,他想知道你的意思,你當真要相信襄王?”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與不安。
鄭曦顏沉默了片刻,她的心中曾有過猶豫與掙紮,但此刻她已下定決心。襄王對她而言,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助力。她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母親,說道:“母親,我也不知道為什麽,但我就是想信他這一次。”
成陽郡主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心中不禁一顫。她深知襄王心機深沉,非一般人能及。但看著女兒如此堅定,她也不忍再勸。她歎了口氣,說道:“你父親自然是不會真的相信襄王。襄王這個人心機深沉,當年先帝矚意的儲君人選就是他。若非因庶出的身份,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人恐怕就是他了。”
鄭曦顏聽著母親的話,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波瀾。但她很快便恢複了冷靜,說道:“母親,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也知道,這次若不幫他,明王在朝中的勢力就會更加猖獗。而且,陛下身邊的陸燃說,襄王希望我能得償所願。”
成陽郡主聽後,心中頓時明了。她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知道她已做出了決定。她歎了口氣,說道:“母親明白了。既然你選擇相信他,就要想清楚為此所要承擔的後果。”
鄭曦顏點了點頭,說道:“母親放心,我都明白的。”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決絕與堅定。
“好!”
襄王府,此刻被一片肅穆的氣氛所籠罩。自從襄王從行宮歸來,他便如同變了個人一般,將自己深深鎖在書房之內,仿佛與世隔絕。他的背影,在書房的燈火映照下,顯得孤獨而沉重。
景陽被襄王派去處理一件緊要事務,今早終於返回王府。他風塵仆仆,剛跨過王府的大門,便準備直奔書房,向襄王複命。然而,在他即將踏入書房的那一刻,卻被襄王妃攔下。
“站住!”襄王妃的聲音冷冽如冰,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景陽抬頭,看見是王妃,立刻停下腳步,恭敬地行禮:“屬下給王妃請安,王妃萬安。”
“起來吧。”襄王妃淡淡地說,她的眼神在景陽身上掃過,帶著幾分審視。
“謝王妃。”景陽站起身,正欲繼續前行,卻被王妃再次攔下:“王爺讓你去做什麽?”
景陽麵色一凝,他知道這個問題涉及到王爺的機密,不能輕易透露。他低頭,恭敬地回答:“王妃恕罪,事關王爺,屬下不能透露一個字。”
“你說什麽?”襄王妃的聲音突然提高,她的眼中閃過一絲怒意。
“王妃恕罪。”景陽再次低頭,聲音堅定。
襄王妃的臉色一沉,她的怒氣在胸中翻湧。一旁的侍女見狀,趕緊上前勸解:“王妃,景陽畢竟是王爺身邊的人,他既然不能說,那必然是有王爺的吩咐。”
襄王妃冷哼一聲,她死死地盯著景陽的背影,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她猜測襄王一定是隱瞞了什麽重要的事情,而這個事情,關係到她與孩子們的未來。
“王妃,您這又是何必呢?”侍女輕聲勸道,“您這樣與王爺作對,能有什麽好處?”
襄王妃猛地轉身,怒視著侍女:“你懂什麽?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王爺失去雄心壯誌,為他人做嫁衣!”她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決絕。
襄王妃心中的憤怒和焦慮更甚,她長歎一聲,語氣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你懂什麽?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王爺失去他的雄心壯誌,為他人的圖謀做嫁衣。”
侍衛依舊是一臉茫然,撓了撓頭,小心翼翼地回應:“王妃,您在說什麽?奴婢真的聽不懂。”
襄王妃微微搖頭,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更多的是堅定:“你自然是聽不懂。若是連你都懂了,那天下人就都懂了。”
書房,景陽站在門外,深吸一口氣,盡量平複心中的緊張與忐忑。他輕聲道:“王爺,屬下景陽求見。”
書房內傳來襄王沉穩的聲音:“進來吧!”
景陽推開門,步入書房。襄王正坐在書桌前,專心致誌地練字。他的字跡蒼勁有力,如同他的性格一般堅韌不拔。景陽來到襄王麵前,恭敬地行禮:“屬下給王爺請安,王爺萬安。”
襄王抬起頭,放下手中的筆,目光在景陽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後淡淡道:“別多禮了。”
景陽站起身來,微微低頭:“謝王爺。”
襄王似乎對景陽的到來早有預料,他直接問道:“鄭國公答應了嗎?”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急迫和期待,顯然這個問題對他來說至關重要。
“母親來了。”鄭曦顏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回蕩,帶著一絲欣喜與期待。
先前秋獵,成陽郡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風寒,未能隨行,隻得留在上京調養身體。
“母親的風寒可好了?”鄭曦顏走上前,關切地問道。她的眼中滿是擔憂,仿佛害怕母親的身體有任何不適。
成陽郡主微笑著拉過她的手,輕輕拍了拍,說道:“如今都好了,你不用擔心母親。”她的聲音柔和而堅定,透露出一種母愛的力量。
鄭曦顏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她隨後向一旁的碧落遞了個眼神,碧落會意地點了點頭,帶著宮人們悄然退下。“奴婢告退。”她的聲音恭敬而低微。
待宮人們退下後,鄭曦顏才低聲問道:“母親進宮,是不是父親有什麽話要囑咐?”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與期待。
成陽郡主歎了口氣,緩緩說道:“就是你父親讓我進宮的。這次救了襄王,他想知道你的意思,你當真要相信襄王?”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與不安。
鄭曦顏沉默了片刻,她的心中曾有過猶豫與掙紮,但此刻她已下定決心。襄王對她而言,的確是一個難得的助力。她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母親,說道:“母親,我也不知道為什麽,但我就是想信他這一次。”
成陽郡主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心中不禁一顫。她深知襄王心機深沉,非一般人能及。但看著女兒如此堅定,她也不忍再勸。她歎了口氣,說道:“你父親自然是不會真的相信襄王。襄王這個人心機深沉,當年先帝矚意的儲君人選就是他。若非因庶出的身份,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人恐怕就是他了。”
鄭曦顏聽著母親的話,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波瀾。但她很快便恢複了冷靜,說道:“母親,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也知道,這次若不幫他,明王在朝中的勢力就會更加猖獗。而且,陛下身邊的陸燃說,襄王希望我能得償所願。”
成陽郡主聽後,心中頓時明了。她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知道她已做出了決定。她歎了口氣,說道:“母親明白了。既然你選擇相信他,就要想清楚為此所要承擔的後果。”
鄭曦顏點了點頭,說道:“母親放心,我都明白的。”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決絕與堅定。
“好!”
襄王府,此刻被一片肅穆的氣氛所籠罩。自從襄王從行宮歸來,他便如同變了個人一般,將自己深深鎖在書房之內,仿佛與世隔絕。他的背影,在書房的燈火映照下,顯得孤獨而沉重。
景陽被襄王派去處理一件緊要事務,今早終於返回王府。他風塵仆仆,剛跨過王府的大門,便準備直奔書房,向襄王複命。然而,在他即將踏入書房的那一刻,卻被襄王妃攔下。
“站住!”襄王妃的聲音冷冽如冰,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景陽抬頭,看見是王妃,立刻停下腳步,恭敬地行禮:“屬下給王妃請安,王妃萬安。”
“起來吧。”襄王妃淡淡地說,她的眼神在景陽身上掃過,帶著幾分審視。
“謝王妃。”景陽站起身,正欲繼續前行,卻被王妃再次攔下:“王爺讓你去做什麽?”
景陽麵色一凝,他知道這個問題涉及到王爺的機密,不能輕易透露。他低頭,恭敬地回答:“王妃恕罪,事關王爺,屬下不能透露一個字。”
“你說什麽?”襄王妃的聲音突然提高,她的眼中閃過一絲怒意。
“王妃恕罪。”景陽再次低頭,聲音堅定。
襄王妃的臉色一沉,她的怒氣在胸中翻湧。一旁的侍女見狀,趕緊上前勸解:“王妃,景陽畢竟是王爺身邊的人,他既然不能說,那必然是有王爺的吩咐。”
襄王妃冷哼一聲,她死死地盯著景陽的背影,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她猜測襄王一定是隱瞞了什麽重要的事情,而這個事情,關係到她與孩子們的未來。
“王妃,您這又是何必呢?”侍女輕聲勸道,“您這樣與王爺作對,能有什麽好處?”
襄王妃猛地轉身,怒視著侍女:“你懂什麽?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王爺失去雄心壯誌,為他人做嫁衣!”她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決絕。
襄王妃心中的憤怒和焦慮更甚,她長歎一聲,語氣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你懂什麽?我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王爺失去他的雄心壯誌,為他人的圖謀做嫁衣。”
侍衛依舊是一臉茫然,撓了撓頭,小心翼翼地回應:“王妃,您在說什麽?奴婢真的聽不懂。”
襄王妃微微搖頭,眼中閃過一絲失望,但更多的是堅定:“你自然是聽不懂。若是連你都懂了,那天下人就都懂了。”
書房,景陽站在門外,深吸一口氣,盡量平複心中的緊張與忐忑。他輕聲道:“王爺,屬下景陽求見。”
書房內傳來襄王沉穩的聲音:“進來吧!”
景陽推開門,步入書房。襄王正坐在書桌前,專心致誌地練字。他的字跡蒼勁有力,如同他的性格一般堅韌不拔。景陽來到襄王麵前,恭敬地行禮:“屬下給王爺請安,王爺萬安。”
襄王抬起頭,放下手中的筆,目光在景陽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後淡淡道:“別多禮了。”
景陽站起身來,微微低頭:“謝王爺。”
襄王似乎對景陽的到來早有預料,他直接問道:“鄭國公答應了嗎?”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急迫和期待,顯然這個問題對他來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