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範陽盧氏
連殺四妃被賜死,皇後娘娘重生了 作者:時瀟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帝駕崩,舉國哀悼,蕭承稷下令停靈二十日,這二十天很快就過去了,蕭承稷在太極殿昭告天下,登基稱帝。
第二日便下旨尊封生母先帝原配皇後鄭氏為皇太後,皇祖母孫氏為太皇太後。
並在第三日下令,晉封三皇子蕭承逸為成王。
因著蕭承稷如今還年幼,大婚還需好幾年,太皇太後又中了風,不易移動,所有二人都未曾遷宮,太皇太後依舊住在壽康宮,鄭曦顏住在未央宮,依舊掌管後宮事務。
而蕭玄琛的其餘後妃,皆住進了慈寧宮,年幼的皇子公主們也都搬到了衍慶宮居住。
一個月後,張夢晗半夜突發急症,太醫趕到之時,人已經沒了。
鄭曦顏吩咐宮人以太妃規製下葬,葬入妃陵。
上京城外,張夢晗一身尋常婦人的打扮,被紫蕊送出了城,城外早已有一輛馬車,馬車旁邊站著一個年輕男子,此人一身白衣,風流倜儻。
“雲郎!”張夢晗看著日日夜夜思慕的男子,飛奔跑過去。
張夢晗口中的雲郎就是她的心上人李雲,他們兩個自幼定下娃娃親,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早已私定終身,若非當日張尚書犯錯禍及家族,為報答襄王恩情,她拗不過張尚書的安排,隻能參加選秀,入宮為妃。
選秀前,兩人約定好了,這一生無論發生什麽,皆不離不棄,隻願白首不分離。
如今,他們終於等來了苦盡甘來的那一日了。
“夢娢!”李雲緊緊地將她擁在懷裏,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我們再也不要分開了!”
“好,再也不分開了,這輩子都不要分開了。”張夢晗眼角濕潤,心中感慨萬分。
站在不遠處的紫蕊,看到這一幕,心中有些動容,片刻後她緩緩上前,溫聲道:“張姑娘,奴婢就送您到這兒了。”
李雲鬆開了張夢晗,張夢晗轉過身來,連忙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感激道:“紫蕊姑姑,還請您轉告皇後娘娘,她的大恩大德,我張夢晗此生不忘,但願來世能有報答她恩情的機會。”
紫蕊笑了笑,輕聲道:“張姑娘這話言重了,這一切也是您自己得來的。”說著,紫蕊從懷裏拿出了一疊銀票,塞到了她的手中,“這是娘娘的意思,張姑娘寧願舍棄得之不易的榮華富貴,也要與心愛之人浪跡天涯,這份勇氣和氣運,娘娘很是欽佩,希望張姑娘與李公子,今後能夠恩愛如初,白頭到老!”
李雲伸手摟著張夢晗的肩膀,滿心滿眼都是她,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歡喜和慶幸。
張夢晗聽出了言外之意,其實皇後娘娘也很可憐,是皇後又如何,這輩子也隻能被困在深宮裏,不得自由,連尋常人的深情都不曾、更不敢體會過,一輩子都要困在那四四方方的天地裏……
“紫蕊姑姑,替我多謝皇後娘娘,希望娘娘今後平安順遂,得償所願!”張夢晗真心祝願道。
“張姑娘這番話,奴婢一定帶到。”紫蕊笑著點了點頭。
李雲扶著張夢晗上了馬車,他一人駕車走了。
……
未央宮
鄭曦顏的日子與以往並未有什麽不同,蕭玄琛死了,後宮眾人,該怎麽過日子,還是怎麽做?
前朝有鄭國公幾位大臣輔佐,一切還算順利。
後宮在鄭曦顏的管理下,一直都是風平浪靜,誰也不敢冒頭,反倒都是夾起尾巴開始做人了。
皇子公主們每日都會到福寧殿讀書,並選了朝中幾位大臣的兒女入宮伴讀。
但鄭曦顏最希望的伴讀人選,是範陽盧氏家主的嫡長女盧令媛。
盧令媛今年不過八歲,很少進宮,但聽聞很是聰慧,三歲便可識字,五歲出口成章,頗有一代才女的風範。
範陽盧氏,自東漢起便是聞名朝野的世家大族,鼎盛時,甚至能夠決定皇帝人選。
鄭曦顏此舉目的很簡單,父親和外祖父手中空有兵權,以武壓製,若是有範陽盧氏的扶持,稷兒日後的皇位定能坐的更加穩固。
而且,範陽盧氏女,乃是出了名的賢德,若盧令媛能成為大梁母儀天下的皇後,也是稷兒的福氣,更是大梁之福。
……
襄王府的朱紅大門在晨光中緩緩開啟,
鄭曦顏乘坐的馬車緩緩停駐,車簾輕挑,碧落身著翠綠宮裝,細心攙扶著鄭曦顏踏下馬車。她的眼眸中,既有淡淡的感慨,又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
襄王府的青石板路,依舊鋪陳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兩旁的古樹鬱鬱蔥蔥。守衛們一見太後駕臨,立刻神色肅穆,跪倒在地,聲音洪亮地行禮:“參見太後娘娘,微臣等有失遠迎,還望娘娘恕罪。”
鄭曦顏步伐穩健,一身華服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聲音溫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免禮平身。”
碧落跟在一旁,眉宇間難掩憂慮之色,輕聲問道:“娘娘,這襄王妃突然求見,恐怕非同小可,您可得小心提防。”
鄭曦顏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輕聲道:“去瞧瞧便知道了。”
踏入襄王府內,很是寧靜,如今的襄王府早已沒有了從前的熱鬧。府內眾人雖行動受限,但麵容上尚存幾分往日的安詳與自在。
正廳之內,襄王妃身著素雅衣裳,端坐於上首,身旁是她的一雙兒女,臉上閃過一絲的害怕。
碧落的高聲通報,打破了廳內的寧靜:“太後娘娘駕到!”
襄王妃聞聲起身,緩緩行禮,她的動作優雅而從容,隻是那雙眸中,除了應有的敬意,還隱約透出一絲難以言喻的幽怨與期待,“臣婦參見太後娘娘,娘娘千歲千千歲。”
鄭曦顏緩緩步入廳中,目光如炬,深邃而複雜地落在襄王妃身上,“襄王妃免禮,賜座。”她的聲音平靜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敲打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
襄王妃謝恩後,緩緩坐下,兩人之間的氣氛一時變得微妙而緊張。鄭曦顏的目光在襄王妃及其子女身上流轉,心中暗自思量,麵上卻是不動聲色,神情很是冷漠。
襄王妃輕啟朱唇,聲音柔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對著一旁惴惴不安的一雙兒女緩緩言道:“你們兩個,先隨侍女退下,到偏廳稍候。”她的目光溫柔地掠過襄王世子略顯蒼白的臉龐,又轉向一旁女兒,眼中滿是慈愛與堅韌。
襄王世子聞言,身軀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顫,眼中閃過一絲驚恐與不解,他猶豫地喚了一聲:“母妃……”那聲音裏,藏著太多未說出口的話,是對未知的恐懼,也是對母親安危的深深掛念。
襄王妃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溫柔而堅定的微笑,“沒事,去吧。”她輕聲細語,語氣中滿是安撫,“你先帶著妹妹去偏廳,那裏母妃自有安排。”
說著,她輕輕拍了拍世子的手背,那動作裏包含了太多複雜的情感——有鼓勵,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決絕。襄王世子望著母親那雙眼睛,心中雖有千般不願,萬般不舍,卻也明白此刻的局勢容不得他多作停留。
“去吧!”襄王妃再次催促,這一次,她的聲音裏多了幾分不容抗拒的力量。世子望著母親,終是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抹決絕之色。他轉身,牽起妹妹的小手,兩人一步步向門外走去,每一步都顯得那麽沉重。
“是。”襄王世子低聲應道,聲音雖輕,卻透著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與無奈。他深知,自己如今已不再是那個可以肆意玩耍的孩童,而是襄王府未來的希望,是妹妹可以依靠的兄長。他們能否尋得一線生機,全看太後與陛下的慈悲與決斷。
隨著兄妹二人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門外,襄王妃的目光變得深邃而複雜,她靜靜地站在原地,望著空蕩蕩的廳堂,心中很是壓抑,有一股氣強壓著她。
“說吧!為何執意要見哀家?”鄭曦顏的聲音雖不高亢,卻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讓四周的空氣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襄王妃聞言,秀眉輕輕一擰,那細膩的眉頭間仿佛藏著萬千思緒,又似是在努力壓製著內心的波瀾。她深吸一口氣,胸膛輕輕起伏。隨後,她緩緩轉過身來,那動作中帶著幾分決絕。
襄王妃凝視著鄭曦顏,那雙曾經清澈如水的眼眸,如今已深邃似海,藏著太多的故事與滄桑。這些年來,她鮮少入宮,即便是偶爾的宮廷宴會,也是匆匆一瞥,未曾如此近距離地、如此深刻地打量過她。
上天待她何其優厚。襄王妃心中暗自歎息,目光在鄭曦顏的臉上流連。十年光陰,她每日裏操持著後宮的繁雜事務,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可她的容顏卻似乎被時光遺忘,依舊保持著未出嫁時的那份清麗脫俗,仿佛歲月從不曾在她身上留下痕跡。
反觀自己,襄王妃心中不禁泛起一陣苦澀。這些年,漸漸將王府的事務交予了管家,自己則渾渾噩噩,日複一日。這張臉已是兩鬢微霜,眼角也爬上了細碎的皺紋,與她相比,竟是老了這麽多。
襄王妃的唇邊緩緩綻放出一抹笑靨,那笑容裏交織著幾分塵埃落定的釋然與曆經風雨後的從容不迫。她輕輕抬手,指尖掠過鬢邊散落的一縷青絲,隨後以一種近乎儀式的莊重,優雅而從容地坐定在了對麵那張象征著尊貴與地位的頭位之上,舉止間流露出不容忽視的皇族風範。
“太後娘娘,您智計無雙,猶如女中堯舜,難道會猜不到嗎?”襄王妃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挑釁,眉眼微挑,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屑。
殿內氣氛驟緊,碧落侍立一旁,神色威嚴,目光如炬,冷聲嗬斥道:“王妃慎言!”那聲音回蕩在空曠的正堂之中,帶著不容違抗的力量。
鄭曦顏聞言,微微抬手,示意碧落稍安勿躁,她的眸色在這一刻變得深邃而複雜,輕聲細語間卻透露出不容忽視的威嚴:“襄王於先帝駕崩之時,擅自帶兵入宮,其意圖不言自明,乃是大不敬、大不忠之舉。然陛下慈悲為懷,念及舊情,至今未對襄王府有所加罪,已是天恩浩蕩。王妃如此言辭,莫非是對陛下的寬容有所不滿?”
襄王妃聞言,非但不怒,反而突然放聲大笑,那笑聲中帶著幾分悲涼,幾分嘲諷,“他為何那般行事,你怎會不知?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你,為了確保你的兒子能順利繼位。”
“蕭玄琪為了你,甘願舍棄皇位,包括這些年的精心布局與籌劃。可到頭來,你卻如此待他,將他的一片真心踐踏於腳下,他這一生,終是毀在了你的手中!”
說到這裏,襄王妃的眼眶微微泛紅,但那笑容卻更加燦爛。
鄭曦顏聽著這番話,沒有絲毫的動容,“為了哀家?真是可笑,你與襄王多年夫妻,沒想到竟不曾真的了解過他。”
“他帶兵,乃是為了篡位,一個對皇位誌在必得之人,不會為了任何人而放棄的。真心,真心算什麽?哀家不需要男人的真心,這個世上真心往往是最沒用的。隻有權勢和地位,才是哀家想要的。”鄭曦顏嘴角似笑非笑,滿臉的譏諷和不屑。
“何況哀家也不需要他為哀家做什麽,這皇位本就是陛下的,何須外人的支持!”
襄王妃猛然間瞪大了雙眸,滿臉的不可置信,她的呼吸變得急促而紊亂,胸膛起伏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眼角處,晶瑩的淚珠悄然凝聚,她緊咬下唇,試圖抑製住那即將崩潰的情緒,但那聲音,卻還是不受控製地顫抖起來,“你……你怎麽可以……”她的話語斷斷續續,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艱難擠出,滿是質問。
“你好狠的心!”襄王妃崩潰道。
“狠?你是第二個說哀家心狠的。”鄭曦顏輕聲道。
“哀家若是不狠,又如何會有今日呢?”
第二日便下旨尊封生母先帝原配皇後鄭氏為皇太後,皇祖母孫氏為太皇太後。
並在第三日下令,晉封三皇子蕭承逸為成王。
因著蕭承稷如今還年幼,大婚還需好幾年,太皇太後又中了風,不易移動,所有二人都未曾遷宮,太皇太後依舊住在壽康宮,鄭曦顏住在未央宮,依舊掌管後宮事務。
而蕭玄琛的其餘後妃,皆住進了慈寧宮,年幼的皇子公主們也都搬到了衍慶宮居住。
一個月後,張夢晗半夜突發急症,太醫趕到之時,人已經沒了。
鄭曦顏吩咐宮人以太妃規製下葬,葬入妃陵。
上京城外,張夢晗一身尋常婦人的打扮,被紫蕊送出了城,城外早已有一輛馬車,馬車旁邊站著一個年輕男子,此人一身白衣,風流倜儻。
“雲郎!”張夢晗看著日日夜夜思慕的男子,飛奔跑過去。
張夢晗口中的雲郎就是她的心上人李雲,他們兩個自幼定下娃娃親,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早已私定終身,若非當日張尚書犯錯禍及家族,為報答襄王恩情,她拗不過張尚書的安排,隻能參加選秀,入宮為妃。
選秀前,兩人約定好了,這一生無論發生什麽,皆不離不棄,隻願白首不分離。
如今,他們終於等來了苦盡甘來的那一日了。
“夢娢!”李雲緊緊地將她擁在懷裏,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我們再也不要分開了!”
“好,再也不分開了,這輩子都不要分開了。”張夢晗眼角濕潤,心中感慨萬分。
站在不遠處的紫蕊,看到這一幕,心中有些動容,片刻後她緩緩上前,溫聲道:“張姑娘,奴婢就送您到這兒了。”
李雲鬆開了張夢晗,張夢晗轉過身來,連忙擦了擦眼角的淚水,感激道:“紫蕊姑姑,還請您轉告皇後娘娘,她的大恩大德,我張夢晗此生不忘,但願來世能有報答她恩情的機會。”
紫蕊笑了笑,輕聲道:“張姑娘這話言重了,這一切也是您自己得來的。”說著,紫蕊從懷裏拿出了一疊銀票,塞到了她的手中,“這是娘娘的意思,張姑娘寧願舍棄得之不易的榮華富貴,也要與心愛之人浪跡天涯,這份勇氣和氣運,娘娘很是欽佩,希望張姑娘與李公子,今後能夠恩愛如初,白頭到老!”
李雲伸手摟著張夢晗的肩膀,滿心滿眼都是她,是真的發自內心的歡喜和慶幸。
張夢晗聽出了言外之意,其實皇後娘娘也很可憐,是皇後又如何,這輩子也隻能被困在深宮裏,不得自由,連尋常人的深情都不曾、更不敢體會過,一輩子都要困在那四四方方的天地裏……
“紫蕊姑姑,替我多謝皇後娘娘,希望娘娘今後平安順遂,得償所願!”張夢晗真心祝願道。
“張姑娘這番話,奴婢一定帶到。”紫蕊笑著點了點頭。
李雲扶著張夢晗上了馬車,他一人駕車走了。
……
未央宮
鄭曦顏的日子與以往並未有什麽不同,蕭玄琛死了,後宮眾人,該怎麽過日子,還是怎麽做?
前朝有鄭國公幾位大臣輔佐,一切還算順利。
後宮在鄭曦顏的管理下,一直都是風平浪靜,誰也不敢冒頭,反倒都是夾起尾巴開始做人了。
皇子公主們每日都會到福寧殿讀書,並選了朝中幾位大臣的兒女入宮伴讀。
但鄭曦顏最希望的伴讀人選,是範陽盧氏家主的嫡長女盧令媛。
盧令媛今年不過八歲,很少進宮,但聽聞很是聰慧,三歲便可識字,五歲出口成章,頗有一代才女的風範。
範陽盧氏,自東漢起便是聞名朝野的世家大族,鼎盛時,甚至能夠決定皇帝人選。
鄭曦顏此舉目的很簡單,父親和外祖父手中空有兵權,以武壓製,若是有範陽盧氏的扶持,稷兒日後的皇位定能坐的更加穩固。
而且,範陽盧氏女,乃是出了名的賢德,若盧令媛能成為大梁母儀天下的皇後,也是稷兒的福氣,更是大梁之福。
……
襄王府的朱紅大門在晨光中緩緩開啟,
鄭曦顏乘坐的馬車緩緩停駐,車簾輕挑,碧落身著翠綠宮裝,細心攙扶著鄭曦顏踏下馬車。她的眼眸中,既有淡淡的感慨,又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複雜情緒。
襄王府的青石板路,依舊鋪陳著往昔的輝煌與滄桑,兩旁的古樹鬱鬱蔥蔥。守衛們一見太後駕臨,立刻神色肅穆,跪倒在地,聲音洪亮地行禮:“參見太後娘娘,微臣等有失遠迎,還望娘娘恕罪。”
鄭曦顏步伐穩健,一身華服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聲音溫婉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免禮平身。”
碧落跟在一旁,眉宇間難掩憂慮之色,輕聲問道:“娘娘,這襄王妃突然求見,恐怕非同小可,您可得小心提防。”
鄭曦顏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輕聲道:“去瞧瞧便知道了。”
踏入襄王府內,很是寧靜,如今的襄王府早已沒有了從前的熱鬧。府內眾人雖行動受限,但麵容上尚存幾分往日的安詳與自在。
正廳之內,襄王妃身著素雅衣裳,端坐於上首,身旁是她的一雙兒女,臉上閃過一絲的害怕。
碧落的高聲通報,打破了廳內的寧靜:“太後娘娘駕到!”
襄王妃聞聲起身,緩緩行禮,她的動作優雅而從容,隻是那雙眸中,除了應有的敬意,還隱約透出一絲難以言喻的幽怨與期待,“臣婦參見太後娘娘,娘娘千歲千千歲。”
鄭曦顏緩緩步入廳中,目光如炬,深邃而複雜地落在襄王妃身上,“襄王妃免禮,賜座。”她的聲音平靜而有力,每一個字都敲打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
襄王妃謝恩後,緩緩坐下,兩人之間的氣氛一時變得微妙而緊張。鄭曦顏的目光在襄王妃及其子女身上流轉,心中暗自思量,麵上卻是不動聲色,神情很是冷漠。
襄王妃輕啟朱唇,聲音柔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對著一旁惴惴不安的一雙兒女緩緩言道:“你們兩個,先隨侍女退下,到偏廳稍候。”她的目光溫柔地掠過襄王世子略顯蒼白的臉龐,又轉向一旁女兒,眼中滿是慈愛與堅韌。
襄王世子聞言,身軀不由自主地微微一顫,眼中閃過一絲驚恐與不解,他猶豫地喚了一聲:“母妃……”那聲音裏,藏著太多未說出口的話,是對未知的恐懼,也是對母親安危的深深掛念。
襄王妃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溫柔而堅定的微笑,“沒事,去吧。”她輕聲細語,語氣中滿是安撫,“你先帶著妹妹去偏廳,那裏母妃自有安排。”
說著,她輕輕拍了拍世子的手背,那動作裏包含了太多複雜的情感——有鼓勵,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決絕。襄王世子望著母親那雙眼睛,心中雖有千般不願,萬般不舍,卻也明白此刻的局勢容不得他多作停留。
“去吧!”襄王妃再次催促,這一次,她的聲音裏多了幾分不容抗拒的力量。世子望著母親,終是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抹決絕之色。他轉身,牽起妹妹的小手,兩人一步步向門外走去,每一步都顯得那麽沉重。
“是。”襄王世子低聲應道,聲音雖輕,卻透著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與無奈。他深知,自己如今已不再是那個可以肆意玩耍的孩童,而是襄王府未來的希望,是妹妹可以依靠的兄長。他們能否尋得一線生機,全看太後與陛下的慈悲與決斷。
隨著兄妹二人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門外,襄王妃的目光變得深邃而複雜,她靜靜地站在原地,望著空蕩蕩的廳堂,心中很是壓抑,有一股氣強壓著她。
“說吧!為何執意要見哀家?”鄭曦顏的聲音雖不高亢,卻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讓四周的空氣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襄王妃聞言,秀眉輕輕一擰,那細膩的眉頭間仿佛藏著萬千思緒,又似是在努力壓製著內心的波瀾。她深吸一口氣,胸膛輕輕起伏。隨後,她緩緩轉過身來,那動作中帶著幾分決絕。
襄王妃凝視著鄭曦顏,那雙曾經清澈如水的眼眸,如今已深邃似海,藏著太多的故事與滄桑。這些年來,她鮮少入宮,即便是偶爾的宮廷宴會,也是匆匆一瞥,未曾如此近距離地、如此深刻地打量過她。
上天待她何其優厚。襄王妃心中暗自歎息,目光在鄭曦顏的臉上流連。十年光陰,她每日裏操持著後宮的繁雜事務,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可她的容顏卻似乎被時光遺忘,依舊保持著未出嫁時的那份清麗脫俗,仿佛歲月從不曾在她身上留下痕跡。
反觀自己,襄王妃心中不禁泛起一陣苦澀。這些年,漸漸將王府的事務交予了管家,自己則渾渾噩噩,日複一日。這張臉已是兩鬢微霜,眼角也爬上了細碎的皺紋,與她相比,竟是老了這麽多。
襄王妃的唇邊緩緩綻放出一抹笑靨,那笑容裏交織著幾分塵埃落定的釋然與曆經風雨後的從容不迫。她輕輕抬手,指尖掠過鬢邊散落的一縷青絲,隨後以一種近乎儀式的莊重,優雅而從容地坐定在了對麵那張象征著尊貴與地位的頭位之上,舉止間流露出不容忽視的皇族風範。
“太後娘娘,您智計無雙,猶如女中堯舜,難道會猜不到嗎?”襄王妃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挑釁,眉眼微挑,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屑。
殿內氣氛驟緊,碧落侍立一旁,神色威嚴,目光如炬,冷聲嗬斥道:“王妃慎言!”那聲音回蕩在空曠的正堂之中,帶著不容違抗的力量。
鄭曦顏聞言,微微抬手,示意碧落稍安勿躁,她的眸色在這一刻變得深邃而複雜,輕聲細語間卻透露出不容忽視的威嚴:“襄王於先帝駕崩之時,擅自帶兵入宮,其意圖不言自明,乃是大不敬、大不忠之舉。然陛下慈悲為懷,念及舊情,至今未對襄王府有所加罪,已是天恩浩蕩。王妃如此言辭,莫非是對陛下的寬容有所不滿?”
襄王妃聞言,非但不怒,反而突然放聲大笑,那笑聲中帶著幾分悲涼,幾分嘲諷,“他為何那般行事,你怎會不知?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你,為了確保你的兒子能順利繼位。”
“蕭玄琪為了你,甘願舍棄皇位,包括這些年的精心布局與籌劃。可到頭來,你卻如此待他,將他的一片真心踐踏於腳下,他這一生,終是毀在了你的手中!”
說到這裏,襄王妃的眼眶微微泛紅,但那笑容卻更加燦爛。
鄭曦顏聽著這番話,沒有絲毫的動容,“為了哀家?真是可笑,你與襄王多年夫妻,沒想到竟不曾真的了解過他。”
“他帶兵,乃是為了篡位,一個對皇位誌在必得之人,不會為了任何人而放棄的。真心,真心算什麽?哀家不需要男人的真心,這個世上真心往往是最沒用的。隻有權勢和地位,才是哀家想要的。”鄭曦顏嘴角似笑非笑,滿臉的譏諷和不屑。
“何況哀家也不需要他為哀家做什麽,這皇位本就是陛下的,何須外人的支持!”
襄王妃猛然間瞪大了雙眸,滿臉的不可置信,她的呼吸變得急促而紊亂,胸膛起伏間,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眼角處,晶瑩的淚珠悄然凝聚,她緊咬下唇,試圖抑製住那即將崩潰的情緒,但那聲音,卻還是不受控製地顫抖起來,“你……你怎麽可以……”她的話語斷斷續續,每一個字都像是從牙縫中艱難擠出,滿是質問。
“你好狠的心!”襄王妃崩潰道。
“狠?你是第二個說哀家心狠的。”鄭曦顏輕聲道。
“哀家若是不狠,又如何會有今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