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磨漿
全家魂穿古代,開著房車逃難去 作者:醉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河灘上堆滿了橡子外殼,一部分已經被丟火裏,當柴燒了。
落腳地擺滿了桶盆,桶裏盆裏都泡著橡子果仁,讓人走路都得小心翼翼。
林紫蘇和大夥回到落腳地,正好林有才他們架著騾車去縣城回來了。
看著騾車停下,林紫蘇開心地朝著老爹招手,“爹,我們借到石磨了。”
林有才眼睛一亮,“真的啊!哪借的?”
“就是前麵那離官道不遠的村子,有棵掛著紅布條的大樹,叫長青村,裏正是姓李的老爺子。”
回來的6人,看著在忙碌裝果仁的大夥,去縣城收獲不佳的心情,開朗起來。
“爹,縣城怎麽樣?大不大?商鋪多不多?”林紫蘇看著搬下車的兩袋粗糧,兩小袋粗鹽,“物價飛漲?沒錢買?”
林有才:“沒錢買,物價漲,是一個原因,重點是沒什麽東西可買。”
陶明遠搖搖頭,壓低聲音道:“不是我自誇,和南縣比,這縣城就像一個村子。”
林紫蘇:“啊?”
湊過來聽的林顯文:“這麽點東西。。。聊勝於無吧!啊?好不容易進個城,這。。。。”
林有興:“我們4個沒能進城,隻有才哥和明遠哥兩人進去了。”
林紫蘇:“行吧。。。。”
\"不說這些,趕緊把橡子仁磨出來,才是正經事。”林有才說著就示意林紫蘇開房車,幾人一起把房車衛生間裏泡著水的果仁搬下來。
大夥把車廂裏的行李拿下來,把泡著橡子仁的水倒了,橡子仁連桶帶盆搬上車,朝著長青村趕去。
林紫蘇看著遠去的車隊,“昨晚真是卷啊!這麽多橡子都剝完了!”
林顯文:“我們三百多人呐!撿橡子都有兩百多人出動,從山上搬回來幾千斤橡子。昨晚不說三百多人剝吧,兩百多人剝是有的!那快的很!卷的飛起!陶叔和爹輪著一人守半夜稱果仁,記工分。你和娘都睡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了吧!”
林紫蘇搖搖頭,“多勞多得,這工分該他們掙!我和娘卷不動!”
林顯文:“幾千斤橡子,去了殼,最少也有一千多斤果仁吧!磨成漿,沉澱,粉子怎麽都應該有幾百斤吧!”
“應該有!但是隊伍人多,估計也吃不了多久!十天半個月吧!”林紫蘇點點頭,有些愁,這逃難之路,何時是個頭啊!
長青村的人看著一串車子,朝著村子來。驚呆了,好嘛!
林有才表示理解,牛車、騾車相當於閑的十多萬、二十多萬的小車,馬車相當於豪車了。
老百姓家裏有一頭牲口都非常難,更何況牲口加車廂。車廂也很貴的,比牲口便宜不了多少。
看著6架牛、騾車,長青村人對於這些人說苦珠子能吃信5分,現在信了8分,還有兩分等著煮好看著他們吃。
長青村民都聚到村頭看熱鬧,被李裏正往村裏趕,都擋著路了,人家怎麽過來磨橡子。
車子直接停到磨坊門口,磨坊門早已打開。大夥下車搬桶搬盆,磨坊放不下了,就擺在磨坊門口的路上。
牽了騾子進去套好,拿著草把子把石磨掃一掃,就開始磨橡子果仁。
磨坊裏三人忙活,外麵老頭子們守著果仁,留下一輛牛車,其他人先回落腳地。
人不能太分散了,落腳地的行李才是大頭。青壯年都過這邊來了,那可不行,婦女孩子、家當太危險。
路上流民越來越多,非常不安全。
大夥輪著來幹活就是,磨好幾桶就送回河邊落腳地去。
這些果仁泡的最久的也隻兩夜一天,多數都是隻泡了幾個小時。
等磨出漿,沉澱,再漂洗幾次也行。現在是能吃就行,大夥沒條件在意好不好吃。
林紫蘇看著手表的時間,11點多,今日時間還有,到天黑能磨不少橡子果仁漿水出來。
林紫蘇閑得無聊,看著一樣閑的無聊的老哥,“你逛過安城嗎?”
林顯文:“我那時是跑腿小侍,肯定的啊!”
“唉,我安城沒逛過,剛到沒多久就破城了。一路逃,到南縣,南縣城都沒進去過。南林村,也沒逛過,就出發逃難。一路上都在路上,好不容易函關城能進人,我也進不去。對了,我兩是黑戶不?奴籍?”
林顯文:“不是,我倆怎麽是黑戶啊!雖然是。。走丟了,但是林家又沒銷我倆的戶。我問過老爹老娘了。更何況我們是被拐走的,被賣進府為奴,根本就沒有戶籍啊!用的也是假名!南縣這邊有正兒八經的良民戶籍,爹娘不去告他們就不錯了!”
林紫蘇想想也對,“更何況現在是亂世!更應該擔心,前路在何方!”
半個時辰後,一輛牛車趕回來。
大夥迎上去,搬下來一桶桶黃褐色的漿液。
林有福帶著幾個人去砍了手臂粗的樹幹來,在空地上搭了一個長方體的木架子。,用麻繩子固定好。
林有才拿來防水布,一人扯一角,把防水布放木架子裏去,四個角用麻繩綁在木架上。
一個防水布做的小水池,完成。
一人提著一桶橡子果仁漿液,倒進去。桶又放回牛車裏,帶去長青村。桶盆的數量有限,沒辦法,橡子果仁太多,隻能這樣了。今晚是走不了了,明天能趕路就不錯了。
橡子果仁一大木勺,一大木勺地往石磨孔裏灌進去,黃褐色的漿液順著磨盤流出來,匯入石道裏,再流入下麵的桶裏。
磨坊裏已經磨好幾桶漿液了,牛車一到,空桶拿下來。木盆、木桶又搬上牛車。
林裏正:“等會換個車來,人輪著來,牲口也輪著來做事啊!裏麵拉磨的騾子,再磨小半個時辰,換頭牛來拉。”
“行,裏正。”趙壯趕著牛車,車上的兩人扶著點桶和盆,車子朝著落腳地走去。運的液體,速度根本快不了。
好在長青村和他們落腳的河灘沒多遠,大夥等在路邊,準備車子一到就搬漿液。
林紫蘇特意用自己的防水布折疊小桶,拿了兩個出來,裝了兩桶漿液放在衛生間裏沉澱。
防水布那個小水池太大,量太多了。用小桶先整點出來,給大夥嚐嚐。
辛苦了幾天,大夥都還沒嚐過橡子粉做的食物味道。
林紫蘇一家四口,也很是懷念這口美食。
一家四口為什麽這麽熟悉橡子美食,因為從小到大接觸的多。是他們那個地方的美食,每年都有人做,賣橡子小吃。
沈香蘭、林有才前世是從農村裏讀書出去的,後來留在城裏工作、買房、成家。對家鄉的吃食,用什麽做,怎麽做,那是非常了解的,耳濡目染。
落腳地擺滿了桶盆,桶裏盆裏都泡著橡子果仁,讓人走路都得小心翼翼。
林紫蘇和大夥回到落腳地,正好林有才他們架著騾車去縣城回來了。
看著騾車停下,林紫蘇開心地朝著老爹招手,“爹,我們借到石磨了。”
林有才眼睛一亮,“真的啊!哪借的?”
“就是前麵那離官道不遠的村子,有棵掛著紅布條的大樹,叫長青村,裏正是姓李的老爺子。”
回來的6人,看著在忙碌裝果仁的大夥,去縣城收獲不佳的心情,開朗起來。
“爹,縣城怎麽樣?大不大?商鋪多不多?”林紫蘇看著搬下車的兩袋粗糧,兩小袋粗鹽,“物價飛漲?沒錢買?”
林有才:“沒錢買,物價漲,是一個原因,重點是沒什麽東西可買。”
陶明遠搖搖頭,壓低聲音道:“不是我自誇,和南縣比,這縣城就像一個村子。”
林紫蘇:“啊?”
湊過來聽的林顯文:“這麽點東西。。。聊勝於無吧!啊?好不容易進個城,這。。。。”
林有興:“我們4個沒能進城,隻有才哥和明遠哥兩人進去了。”
林紫蘇:“行吧。。。。”
\"不說這些,趕緊把橡子仁磨出來,才是正經事。”林有才說著就示意林紫蘇開房車,幾人一起把房車衛生間裏泡著水的果仁搬下來。
大夥把車廂裏的行李拿下來,把泡著橡子仁的水倒了,橡子仁連桶帶盆搬上車,朝著長青村趕去。
林紫蘇看著遠去的車隊,“昨晚真是卷啊!這麽多橡子都剝完了!”
林顯文:“我們三百多人呐!撿橡子都有兩百多人出動,從山上搬回來幾千斤橡子。昨晚不說三百多人剝吧,兩百多人剝是有的!那快的很!卷的飛起!陶叔和爹輪著一人守半夜稱果仁,記工分。你和娘都睡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了吧!”
林紫蘇搖搖頭,“多勞多得,這工分該他們掙!我和娘卷不動!”
林顯文:“幾千斤橡子,去了殼,最少也有一千多斤果仁吧!磨成漿,沉澱,粉子怎麽都應該有幾百斤吧!”
“應該有!但是隊伍人多,估計也吃不了多久!十天半個月吧!”林紫蘇點點頭,有些愁,這逃難之路,何時是個頭啊!
長青村的人看著一串車子,朝著村子來。驚呆了,好嘛!
林有才表示理解,牛車、騾車相當於閑的十多萬、二十多萬的小車,馬車相當於豪車了。
老百姓家裏有一頭牲口都非常難,更何況牲口加車廂。車廂也很貴的,比牲口便宜不了多少。
看著6架牛、騾車,長青村人對於這些人說苦珠子能吃信5分,現在信了8分,還有兩分等著煮好看著他們吃。
長青村民都聚到村頭看熱鬧,被李裏正往村裏趕,都擋著路了,人家怎麽過來磨橡子。
車子直接停到磨坊門口,磨坊門早已打開。大夥下車搬桶搬盆,磨坊放不下了,就擺在磨坊門口的路上。
牽了騾子進去套好,拿著草把子把石磨掃一掃,就開始磨橡子果仁。
磨坊裏三人忙活,外麵老頭子們守著果仁,留下一輛牛車,其他人先回落腳地。
人不能太分散了,落腳地的行李才是大頭。青壯年都過這邊來了,那可不行,婦女孩子、家當太危險。
路上流民越來越多,非常不安全。
大夥輪著來幹活就是,磨好幾桶就送回河邊落腳地去。
這些果仁泡的最久的也隻兩夜一天,多數都是隻泡了幾個小時。
等磨出漿,沉澱,再漂洗幾次也行。現在是能吃就行,大夥沒條件在意好不好吃。
林紫蘇看著手表的時間,11點多,今日時間還有,到天黑能磨不少橡子果仁漿水出來。
林紫蘇閑得無聊,看著一樣閑的無聊的老哥,“你逛過安城嗎?”
林顯文:“我那時是跑腿小侍,肯定的啊!”
“唉,我安城沒逛過,剛到沒多久就破城了。一路逃,到南縣,南縣城都沒進去過。南林村,也沒逛過,就出發逃難。一路上都在路上,好不容易函關城能進人,我也進不去。對了,我兩是黑戶不?奴籍?”
林顯文:“不是,我倆怎麽是黑戶啊!雖然是。。走丟了,但是林家又沒銷我倆的戶。我問過老爹老娘了。更何況我們是被拐走的,被賣進府為奴,根本就沒有戶籍啊!用的也是假名!南縣這邊有正兒八經的良民戶籍,爹娘不去告他們就不錯了!”
林紫蘇想想也對,“更何況現在是亂世!更應該擔心,前路在何方!”
半個時辰後,一輛牛車趕回來。
大夥迎上去,搬下來一桶桶黃褐色的漿液。
林有福帶著幾個人去砍了手臂粗的樹幹來,在空地上搭了一個長方體的木架子。,用麻繩子固定好。
林有才拿來防水布,一人扯一角,把防水布放木架子裏去,四個角用麻繩綁在木架上。
一個防水布做的小水池,完成。
一人提著一桶橡子果仁漿液,倒進去。桶又放回牛車裏,帶去長青村。桶盆的數量有限,沒辦法,橡子果仁太多,隻能這樣了。今晚是走不了了,明天能趕路就不錯了。
橡子果仁一大木勺,一大木勺地往石磨孔裏灌進去,黃褐色的漿液順著磨盤流出來,匯入石道裏,再流入下麵的桶裏。
磨坊裏已經磨好幾桶漿液了,牛車一到,空桶拿下來。木盆、木桶又搬上牛車。
林裏正:“等會換個車來,人輪著來,牲口也輪著來做事啊!裏麵拉磨的騾子,再磨小半個時辰,換頭牛來拉。”
“行,裏正。”趙壯趕著牛車,車上的兩人扶著點桶和盆,車子朝著落腳地走去。運的液體,速度根本快不了。
好在長青村和他們落腳的河灘沒多遠,大夥等在路邊,準備車子一到就搬漿液。
林紫蘇特意用自己的防水布折疊小桶,拿了兩個出來,裝了兩桶漿液放在衛生間裏沉澱。
防水布那個小水池太大,量太多了。用小桶先整點出來,給大夥嚐嚐。
辛苦了幾天,大夥都還沒嚐過橡子粉做的食物味道。
林紫蘇一家四口,也很是懷念這口美食。
一家四口為什麽這麽熟悉橡子美食,因為從小到大接觸的多。是他們那個地方的美食,每年都有人做,賣橡子小吃。
沈香蘭、林有才前世是從農村裏讀書出去的,後來留在城裏工作、買房、成家。對家鄉的吃食,用什麽做,怎麽做,那是非常了解的,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