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東西市
全家魂穿古代,開著房車逃難去 作者:醉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騾子邁著穩健的步伐,拉著沉重的貨物走進院子。蹄子有力地踏在石磚上,發出清脆而有節奏的噠噠噠聲。粗糧、粗鹽運到了院子裏,小廝進屋喊大夥來院子裏看貨,趙屠夫幾人把每袋粗糧和粗鹽都查看一遍,沒有問題。林本樹結算好銀錢,小廝們搬運上騾車放好。
屋內泡麵的買賣也談妥,林有才要了50兩碎銀子,另外50兩是10兩一個的銀錠子。林有才給兄妹兩人各5兩碎銀,其他的全部裝進有拉鏈的腰包裏。腰包綁在腰上,藏在外袍裏麵。冬日穿的多,鼓鼓囊囊的,看不出來懷揣這麽多銀子,但是上手摸會摸的出來。
林有才三個人來到院子,看到糧食搬上車,林有才對著大夥道:“我剛給自家買了一些糧鹽,要等一會兒,他們送過來。”
陶明遠:“你買的什麽糧鹽?”
林有才:“買了點細糧、細鹽,家裏有孩子老人,光吃粗糧也不行。”
陶明遠想著自家媳婦和兩個孩子,一拍腦門,“我也去找曹掌櫃買一些。”
林本樹想著家裏的老爹老娘,一堆孩子們,“我也要買些。”
“我家也買點。”沈經富想著自己也是魔怔了,還打算自家人出來采買東西,這裏不就有價格適中的糧、鹽,正好有車子運回去。
最後,兩個騾車裝不下,曹掌櫃派了車子跟著他們走,送到福來客棧。
林紫蘇恍然,昨天下午她奇怪,老爹怎麽有心情洗臉梳頭,換上壓箱底的衣服出門。陶叔、沈舅。。。幾個人也是打扮一番,原來是做市場調查和談買賣去了。
等幾輛車的糧鹽搬下車,客棧裏的大夥都沸騰了。林裏正忙喊著安靜些,生怕別人不起歹心啊!
大夥臉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還好他們人多,這個院子住的都是他們自己人。
大夥忘了,隔牆有耳啊!
林有才、林有福把自家的細糧細鹽堆在一邊,林有才告訴王老太、林老頭這是自家買的,就隨他們整理去了。
忙了一上午,林紫蘇看時間,11點多,還早的很。每家問一問,相約一起出街購物去。
林有才把50兩銀錠子藏在房車裏,一家四口全部出動。一共30多個人,駕著牛車、騾車出門采購去。
來到東市,林紫蘇硬拉著嬸子們、姐姐們,走進布料鋪子看布。她翻來翻去都沒發現,適合做羽絨衣的布料。
逃難出發之前,在林家收集的那一大包禽類絨毛,還在櫃子裏放著。
禽類的粗羽毛,倒是給王老太塞進外套裏禦寒。那麽粗的羽毛都時不時跑毛,羽毛戳出來。
絨毛就更不用說了,那走一路,得掉一路的毛。她每次想象那個畫麵,就忍不住發笑。
現代的羽絨服,都會跑絨毛出來。更不用說古代的粗布、棉布拿來包絨毛,動一動身上像下雪一樣。穿一天,冬款外衣得癟成春秋款外衣。
羽絨服的布料是科技,在這辦不到,還得想辦法。
婦女們稍微看了看,布料都不敢上手摸,就趕忙出了布料鋪子。林紫蘇不甚在意,她就要進店看一看,隻要臉皮夠厚,無視掌櫃、小二的臉色就行。
林有才幾人一合計,幹脆又去寶月樓買東西。
寶月樓是一個兩層的大雜貨店,隻不過比一般的雜貨店的店麵大幾倍,檔次高上幾個檔,感覺啥都賣。
有餘錢的人家,多多少少都買了點糖,針頭線腦之類的。隻有林紫蘇家買一大包白糖,一大包紅糖,這可是戰略物資啊!趕路途中,可不能少。
房車上的糖早已消耗完,這家買一點,那家買一點,自家吃一點,歸零。
現在多買點,不然需要時,路上沒地方買。
大兆城有東市、西市,前世讀書時,語文課本裏的《木蘭辭》中有一句話,“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大兆城買賣物品的地方,隻有東西兩市,沒有南北市。東市的店鋪普遍更大更豪華一些,貨物價格更貴一些,多數是達官貴人,有錢商人來逛。
在東市街上,逛街、采買的人,身上穿著的布料多數是棉布、絲綢。衣服打補丁的人也有,都是奴仆。
林紫蘇這群人,穿著粗衣葛布,身上打著補丁的衣服,在東市街道上很是顯眼。但又駕著牛、騾車,很是違和,也就林有才幾人穿著像樣一些。主要是林有才他們要賣蠟燭,穿的像樣一些,好在東市找買家。
有的地方會有東西南北,四個買賣物品的市場,但是大多數地方都是東西兩市。人們買物品時都喜歡說“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買東西一詞估計就是這麽口口相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留下來的。
林紫蘇想起一句很搞笑的話,“你是一個東西,你不是一個東西,你到底是不是東西。”
沈香蘭拍女兒一下,“你傻樂什麽!”
林紫蘇:“沒什麽。今早我們吃的麵條、大肉包可好吃了。麵條得現吃,那多買些大肉包回去吧。”林紫蘇對著老娘眨眨眼,反正冰箱空著,放冰箱裏。冰箱都空了好長時間了。。。。
可惜大夥去包子鋪的時候,大肉包已經賣完了,隻有饅頭。
大夥駕著車去往西市,西市是平民老百姓買賣物品的市場。
西市充滿人間煙火氣,賣吃食的攤位更多,人流量也更多。五花八門,啥都有,熱鬧非凡。
趙屠夫本想在大通鋪睡覺,他媳婦李菊花想來逛,隻能陪著來。他在路邊守著牛、騾車,就不去逛了,叮囑大夥注意錢袋子。
攤位老板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林紫蘇看著路邊賣貨的攤位,看向老爹說道:“那幾筐手串,怎麽辦。”
林有才:“回去再說。”
林顯文:“果核做裝飾品不值錢,又不能吃,賣不掉就丟了,反正也是撿的。”
沈香蘭:“做枕頭芯啊!枕爛了倒出來丟了就是。或者縫在麻布外麵,做個果核包包也行啊。”
“大夥多數都是枕草捆子睡,或者布袋子裏塞草。這果核小,做枕芯好,就像決明子枕頭一樣,枕起來應該也不錯。”林紫蘇為老媽點讚。
大夥聽見,也覺得不錯,可以回去試試,反正不要錢,試試無妨。果核就這樣全部丟了,又覺得有些可惜。
看見賣羊肉、豬肉的,各家都買了一點。肉煎餅、大肉包、白菜、蘿卜。。。價錢合適的都買了一些回去。
人、貨堆滿了車廂,下午2點多,大夥回到福來客棧。
林紫蘇、林顯文都覺得自個累慘了,回到客棧就躺平,等著吃晚飯。
物資、行李隨長輩們去整理收放,他們去幫忙,放的不如王老太的意,還得被懟。
院子裏人聲鼎沸,林有才、陶明遠沒得休息,拿著筆在賬本上記錄、扣工分,讓大夥把買回來的粗糧、粗鹽、白菜、蘿卜領了。
屋內泡麵的買賣也談妥,林有才要了50兩碎銀子,另外50兩是10兩一個的銀錠子。林有才給兄妹兩人各5兩碎銀,其他的全部裝進有拉鏈的腰包裏。腰包綁在腰上,藏在外袍裏麵。冬日穿的多,鼓鼓囊囊的,看不出來懷揣這麽多銀子,但是上手摸會摸的出來。
林有才三個人來到院子,看到糧食搬上車,林有才對著大夥道:“我剛給自家買了一些糧鹽,要等一會兒,他們送過來。”
陶明遠:“你買的什麽糧鹽?”
林有才:“買了點細糧、細鹽,家裏有孩子老人,光吃粗糧也不行。”
陶明遠想著自家媳婦和兩個孩子,一拍腦門,“我也去找曹掌櫃買一些。”
林本樹想著家裏的老爹老娘,一堆孩子們,“我也要買些。”
“我家也買點。”沈經富想著自己也是魔怔了,還打算自家人出來采買東西,這裏不就有價格適中的糧、鹽,正好有車子運回去。
最後,兩個騾車裝不下,曹掌櫃派了車子跟著他們走,送到福來客棧。
林紫蘇恍然,昨天下午她奇怪,老爹怎麽有心情洗臉梳頭,換上壓箱底的衣服出門。陶叔、沈舅。。。幾個人也是打扮一番,原來是做市場調查和談買賣去了。
等幾輛車的糧鹽搬下車,客棧裏的大夥都沸騰了。林裏正忙喊著安靜些,生怕別人不起歹心啊!
大夥臉上的笑容止都止不住,還好他們人多,這個院子住的都是他們自己人。
大夥忘了,隔牆有耳啊!
林有才、林有福把自家的細糧細鹽堆在一邊,林有才告訴王老太、林老頭這是自家買的,就隨他們整理去了。
忙了一上午,林紫蘇看時間,11點多,還早的很。每家問一問,相約一起出街購物去。
林有才把50兩銀錠子藏在房車裏,一家四口全部出動。一共30多個人,駕著牛車、騾車出門采購去。
來到東市,林紫蘇硬拉著嬸子們、姐姐們,走進布料鋪子看布。她翻來翻去都沒發現,適合做羽絨衣的布料。
逃難出發之前,在林家收集的那一大包禽類絨毛,還在櫃子裏放著。
禽類的粗羽毛,倒是給王老太塞進外套裏禦寒。那麽粗的羽毛都時不時跑毛,羽毛戳出來。
絨毛就更不用說了,那走一路,得掉一路的毛。她每次想象那個畫麵,就忍不住發笑。
現代的羽絨服,都會跑絨毛出來。更不用說古代的粗布、棉布拿來包絨毛,動一動身上像下雪一樣。穿一天,冬款外衣得癟成春秋款外衣。
羽絨服的布料是科技,在這辦不到,還得想辦法。
婦女們稍微看了看,布料都不敢上手摸,就趕忙出了布料鋪子。林紫蘇不甚在意,她就要進店看一看,隻要臉皮夠厚,無視掌櫃、小二的臉色就行。
林有才幾人一合計,幹脆又去寶月樓買東西。
寶月樓是一個兩層的大雜貨店,隻不過比一般的雜貨店的店麵大幾倍,檔次高上幾個檔,感覺啥都賣。
有餘錢的人家,多多少少都買了點糖,針頭線腦之類的。隻有林紫蘇家買一大包白糖,一大包紅糖,這可是戰略物資啊!趕路途中,可不能少。
房車上的糖早已消耗完,這家買一點,那家買一點,自家吃一點,歸零。
現在多買點,不然需要時,路上沒地方買。
大兆城有東市、西市,前世讀書時,語文課本裏的《木蘭辭》中有一句話,“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大兆城買賣物品的地方,隻有東西兩市,沒有南北市。東市的店鋪普遍更大更豪華一些,貨物價格更貴一些,多數是達官貴人,有錢商人來逛。
在東市街上,逛街、采買的人,身上穿著的布料多數是棉布、絲綢。衣服打補丁的人也有,都是奴仆。
林紫蘇這群人,穿著粗衣葛布,身上打著補丁的衣服,在東市街道上很是顯眼。但又駕著牛、騾車,很是違和,也就林有才幾人穿著像樣一些。主要是林有才他們要賣蠟燭,穿的像樣一些,好在東市找買家。
有的地方會有東西南北,四個買賣物品的市場,但是大多數地方都是東西兩市。人們買物品時都喜歡說“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買東西一詞估計就是這麽口口相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留下來的。
林紫蘇想起一句很搞笑的話,“你是一個東西,你不是一個東西,你到底是不是東西。”
沈香蘭拍女兒一下,“你傻樂什麽!”
林紫蘇:“沒什麽。今早我們吃的麵條、大肉包可好吃了。麵條得現吃,那多買些大肉包回去吧。”林紫蘇對著老娘眨眨眼,反正冰箱空著,放冰箱裏。冰箱都空了好長時間了。。。。
可惜大夥去包子鋪的時候,大肉包已經賣完了,隻有饅頭。
大夥駕著車去往西市,西市是平民老百姓買賣物品的市場。
西市充滿人間煙火氣,賣吃食的攤位更多,人流量也更多。五花八門,啥都有,熱鬧非凡。
趙屠夫本想在大通鋪睡覺,他媳婦李菊花想來逛,隻能陪著來。他在路邊守著牛、騾車,就不去逛了,叮囑大夥注意錢袋子。
攤位老板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林紫蘇看著路邊賣貨的攤位,看向老爹說道:“那幾筐手串,怎麽辦。”
林有才:“回去再說。”
林顯文:“果核做裝飾品不值錢,又不能吃,賣不掉就丟了,反正也是撿的。”
沈香蘭:“做枕頭芯啊!枕爛了倒出來丟了就是。或者縫在麻布外麵,做個果核包包也行啊。”
“大夥多數都是枕草捆子睡,或者布袋子裏塞草。這果核小,做枕芯好,就像決明子枕頭一樣,枕起來應該也不錯。”林紫蘇為老媽點讚。
大夥聽見,也覺得不錯,可以回去試試,反正不要錢,試試無妨。果核就這樣全部丟了,又覺得有些可惜。
看見賣羊肉、豬肉的,各家都買了一點。肉煎餅、大肉包、白菜、蘿卜。。。價錢合適的都買了一些回去。
人、貨堆滿了車廂,下午2點多,大夥回到福來客棧。
林紫蘇、林顯文都覺得自個累慘了,回到客棧就躺平,等著吃晚飯。
物資、行李隨長輩們去整理收放,他們去幫忙,放的不如王老太的意,還得被懟。
院子裏人聲鼎沸,林有才、陶明遠沒得休息,拿著筆在賬本上記錄、扣工分,讓大夥把買回來的粗糧、粗鹽、白菜、蘿卜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