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無形枷鎖
全家魂穿古代,開著房車逃難去 作者:醉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陽光明媚,蔚藍的天空如同清澈的寶石,潔淨無雲。溫暖的陽光穿過樹葉的縫隙,灑在道路上星光點點。
吃飽喝足的一家四口朝著清水店鋪而去,騾蹄踩踏在路上,發出“噠噠噠噠”地聲響。
“天氣越來越熱了,要做些薄衣裳穿了。”沈香蘭看著外麵的藍天白雲,心情舒暢。
林顯文:“我早就想說了,每次忙其他事情,就忘記了。”
“那就去買,清水政府開的鋪子在一排,買東西方便。”林有才吆喝騾子加點速向另一條街道走。
林有才停好騾車,父子倆去雜貨鋪、書鋪看看。母女倆到布料鋪子選衣服,林紫蘇剛走進鋪子,就聽到4個年輕姑娘一邊選著布料,一邊說著話。
“哎,這連載的故事,太難等了。”
“正看到精彩處,沒了。。。又得等。”
“知足吧,我們好歹每天都能從日報上,看最新的內容。周報一個星期更新一次,更難等。”
“那倒是,早知道我就等寫完了再看。等新內容,太抓心撓肝了。”
“那二姐真傻啊!大姐的下場沒看到嗎!還是三妹果斷,知曉悄悄往遠處跑。”
“孝道大過天!這世間又有幾人敢違抗爹娘!一個不孝的名頭下來,能壓死人。”
。。。。。。
林紫蘇在旁邊陪著老娘選布,心思卻在另一邊,豎起耳朵聽著4個女子的說話聲。
沈香蘭看女兒心不在焉地神情,一直關注著另一邊,心裏就有些明白。小聲問道:“你寫的?”
林紫蘇豎起食指,放在嘴邊,噓!然後輕輕對著老娘點頭道:“選好了嗎?我覺得花色差不多,穿著舒服就行。”
“你個臭丫頭!”沈香蘭拿著一件單衣,在她身上比劃。
家家戶戶的婦女,大多數都是會織布、縫製衣服、鞋子的。不過,現在大夥每天忙著上學、上工,有部分人是在店鋪裏直接買成品穿,有部分還是買布料、針線,晚上在家裏自己縫製衣服。
沈香蘭的原身的女工,是非常不錯的,織布、縫製衣服、裙子、褲子、鞋子。。。樣樣都會。原身還會繡花,水平隻是一般,不過和同一地方的婦女對比,那還是繡的非常不錯的。
沈香蘭有原身的記憶,破了的衣服褲子縫補一下可以。要她給一家老小做一年四季的穿著,那她得瘋,除非條件不行,迫不得已。目前有條件的情況下,那肯定買現成的穿啊!
母女倆大包小包地買了一堆穿的,去書鋪找父子倆人。林紫蘇走出店鋪之前,都還聽到4個女子在熱烈地討論她寫的故事情節。
林紫蘇心情不錯,故事有人喜歡就好。不枉費她每天絞盡腦汁想故事情節,手寫幾十萬字。
手寫啊!手寫啊!!林紫蘇和林顯文每次在家裏趕稿,都非常、非常、非常地想現代的電子產品。
林顯文的短篇故事,開始寫的是逃難路上的見聞,自己的親身經曆,聽別人說的故事。
林紫蘇本來也是想寫這一類的故事,後來在和李菊花、衛七娘、嬸子們聊天,也有聽大人們聊天,說做工是聽到、見到的事,她從中得到的靈感。
林紫蘇就想寫一些身邊的事,一些百姓的事,這個時代每個地方都在發生的事。
留傳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的規矩,就是正確的規矩嗎?
當然不是,那是受益者們非常團結,一直明裏暗裏維護著自身的利益。為了達到他們自私自利的目的,在他們肮髒的嘴臉上,齷齪地私心上,披上一層又一層的遮羞布,把黑變成白,把錯變成對。
通過不停地對一代又一代的受害者洗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本就沒有見過世麵,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受害者們。讓受害者甘心為之奉獻,如同馴狗一樣,犧牲自己,為他付出就會獲得獎勵。
受害者為了得到認可,得到獎勵,一代又一代地惡性循環,就像緊箍咒一樣。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決定生來是有五指山,還是生來就有緊箍咒。
性別決定枷鎖。
一家四口大包小包,滿載而歸。回去的一路上,林紫蘇看著頭上的萬裏晴空,路邊盛開的花朵,綠油油的野菜,美好的天氣,美好的自然環境,清新怡人的空氣。
可惜她的心情不怎麽美麗,還有一些沉重。她越來越能理解何昭瑜,為什麽冒著生命危險,冒著巨大的風險,每天忙碌勞累,倒貼人力、物力、財力去建國。
林紫蘇一家四口對權利沒有太大的欲望,也沒有太大的野心,當然也沒有建國立業、治國安邦之類多牛的才能、本事。
一家四口本著既來之則安之 ,有吃有穿有住,能安穩的和家人朋友好好過日子就行。
可是,在這個時代能置身事外嗎?顯然是不能。
和國麵積不大,並不是何昭瑜沒有能力擴張,而是有一個重要原因,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何昭瑜打下一個地方,她要上任的官員,是從她的學校讀書出來的,接受的是和國的思想品德和治國政策。如果她用的是前朝的官員,那她建的國,打下的江山,毫無意義。那不是她的初衷,也不是她的本意。
倆兄妹武功訓練,有老師手把手教,有訓練服,有飯吃,都是免費的。林紫蘇一家能安心接受,就是想到了以後。一是為了自身安全更有保障,二是他們需要無封建製度的國家。
在這個時代,和國無疑是他們一家四口的淨土。他們不想奴役別人,也不想被人奴役。
認可和國政策法規的人,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想要安穩的生活,大家都得出力。
林紫蘇一家四口到了家,兄妹倆下車,回房趕稿。他們必須趁著星期六、星期天不用上課,不用訓練,多多趕稿,多多存稿,星期一到星期五就能專心訓練、背書。
一家四口是打定主意,5月底高級班畢業,所有學業完成。當然要是想學技術,可以去技術學校繼續學習。想做公職人員,就可以去考。
林有才、沈香蘭把買給自家的東西,讓倆兄妹放家裏去。夫妻倆帶著買給爹娘的吃食、新衣、新布料,喊上大黑一起去溜達。
夫妻倆先去沈家,在沈家玩一會兒,又去林家玩一會兒。晚飯是在沈家吃,又回去接兒女。
清水3號小區4個院型,說大還是挺大的。相隔距離遠的人家之間,串門兒靠腳走,也要走挺久的。
吃飽喝足的一家四口朝著清水店鋪而去,騾蹄踩踏在路上,發出“噠噠噠噠”地聲響。
“天氣越來越熱了,要做些薄衣裳穿了。”沈香蘭看著外麵的藍天白雲,心情舒暢。
林顯文:“我早就想說了,每次忙其他事情,就忘記了。”
“那就去買,清水政府開的鋪子在一排,買東西方便。”林有才吆喝騾子加點速向另一條街道走。
林有才停好騾車,父子倆去雜貨鋪、書鋪看看。母女倆到布料鋪子選衣服,林紫蘇剛走進鋪子,就聽到4個年輕姑娘一邊選著布料,一邊說著話。
“哎,這連載的故事,太難等了。”
“正看到精彩處,沒了。。。又得等。”
“知足吧,我們好歹每天都能從日報上,看最新的內容。周報一個星期更新一次,更難等。”
“那倒是,早知道我就等寫完了再看。等新內容,太抓心撓肝了。”
“那二姐真傻啊!大姐的下場沒看到嗎!還是三妹果斷,知曉悄悄往遠處跑。”
“孝道大過天!這世間又有幾人敢違抗爹娘!一個不孝的名頭下來,能壓死人。”
。。。。。。
林紫蘇在旁邊陪著老娘選布,心思卻在另一邊,豎起耳朵聽著4個女子的說話聲。
沈香蘭看女兒心不在焉地神情,一直關注著另一邊,心裏就有些明白。小聲問道:“你寫的?”
林紫蘇豎起食指,放在嘴邊,噓!然後輕輕對著老娘點頭道:“選好了嗎?我覺得花色差不多,穿著舒服就行。”
“你個臭丫頭!”沈香蘭拿著一件單衣,在她身上比劃。
家家戶戶的婦女,大多數都是會織布、縫製衣服、鞋子的。不過,現在大夥每天忙著上學、上工,有部分人是在店鋪裏直接買成品穿,有部分還是買布料、針線,晚上在家裏自己縫製衣服。
沈香蘭的原身的女工,是非常不錯的,織布、縫製衣服、裙子、褲子、鞋子。。。樣樣都會。原身還會繡花,水平隻是一般,不過和同一地方的婦女對比,那還是繡的非常不錯的。
沈香蘭有原身的記憶,破了的衣服褲子縫補一下可以。要她給一家老小做一年四季的穿著,那她得瘋,除非條件不行,迫不得已。目前有條件的情況下,那肯定買現成的穿啊!
母女倆大包小包地買了一堆穿的,去書鋪找父子倆人。林紫蘇走出店鋪之前,都還聽到4個女子在熱烈地討論她寫的故事情節。
林紫蘇心情不錯,故事有人喜歡就好。不枉費她每天絞盡腦汁想故事情節,手寫幾十萬字。
手寫啊!手寫啊!!林紫蘇和林顯文每次在家裏趕稿,都非常、非常、非常地想現代的電子產品。
林顯文的短篇故事,開始寫的是逃難路上的見聞,自己的親身經曆,聽別人說的故事。
林紫蘇本來也是想寫這一類的故事,後來在和李菊花、衛七娘、嬸子們聊天,也有聽大人們聊天,說做工是聽到、見到的事,她從中得到的靈感。
林紫蘇就想寫一些身邊的事,一些百姓的事,這個時代每個地方都在發生的事。
留傳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的規矩,就是正確的規矩嗎?
當然不是,那是受益者們非常團結,一直明裏暗裏維護著自身的利益。為了達到他們自私自利的目的,在他們肮髒的嘴臉上,齷齪地私心上,披上一層又一層的遮羞布,把黑變成白,把錯變成對。
通過不停地對一代又一代的受害者洗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本就沒有見過世麵,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受害者們。讓受害者甘心為之奉獻,如同馴狗一樣,犧牲自己,為他付出就會獲得獎勵。
受害者為了得到認可,得到獎勵,一代又一代地惡性循環,就像緊箍咒一樣。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決定生來是有五指山,還是生來就有緊箍咒。
性別決定枷鎖。
一家四口大包小包,滿載而歸。回去的一路上,林紫蘇看著頭上的萬裏晴空,路邊盛開的花朵,綠油油的野菜,美好的天氣,美好的自然環境,清新怡人的空氣。
可惜她的心情不怎麽美麗,還有一些沉重。她越來越能理解何昭瑜,為什麽冒著生命危險,冒著巨大的風險,每天忙碌勞累,倒貼人力、物力、財力去建國。
林紫蘇一家四口對權利沒有太大的欲望,也沒有太大的野心,當然也沒有建國立業、治國安邦之類多牛的才能、本事。
一家四口本著既來之則安之 ,有吃有穿有住,能安穩的和家人朋友好好過日子就行。
可是,在這個時代能置身事外嗎?顯然是不能。
和國麵積不大,並不是何昭瑜沒有能力擴張,而是有一個重要原因,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何昭瑜打下一個地方,她要上任的官員,是從她的學校讀書出來的,接受的是和國的思想品德和治國政策。如果她用的是前朝的官員,那她建的國,打下的江山,毫無意義。那不是她的初衷,也不是她的本意。
倆兄妹武功訓練,有老師手把手教,有訓練服,有飯吃,都是免費的。林紫蘇一家能安心接受,就是想到了以後。一是為了自身安全更有保障,二是他們需要無封建製度的國家。
在這個時代,和國無疑是他們一家四口的淨土。他們不想奴役別人,也不想被人奴役。
認可和國政策法規的人,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想要安穩的生活,大家都得出力。
林紫蘇一家四口到了家,兄妹倆下車,回房趕稿。他們必須趁著星期六、星期天不用上課,不用訓練,多多趕稿,多多存稿,星期一到星期五就能專心訓練、背書。
一家四口是打定主意,5月底高級班畢業,所有學業完成。當然要是想學技術,可以去技術學校繼續學習。想做公職人員,就可以去考。
林有才、沈香蘭把買給自家的東西,讓倆兄妹放家裏去。夫妻倆帶著買給爹娘的吃食、新衣、新布料,喊上大黑一起去溜達。
夫妻倆先去沈家,在沈家玩一會兒,又去林家玩一會兒。晚飯是在沈家吃,又回去接兒女。
清水3號小區4個院型,說大還是挺大的。相隔距離遠的人家之間,串門兒靠腳走,也要走挺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