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清溪鎮3
全家魂穿古代,開著房車逃難去 作者:醉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圈起來的住宅地上,大夥興奮地站在隻有雜草的地上,有說有笑地想著房子建成,在這裏生活地模樣。
看完林紫蘇家16號住宅地,林家人朝著不遠處林有福的21號住宅地而去,接著是林有祥的29號。
圈起來的住宅地都一個樣,沒什麽看的。大家主要是太高興,太興奮了。他們要定居下來了,有房有地了,不用再流浪了。
騾車、牛車走到左手邊29號住宅地,右手邊有一條大路延伸進去。
林紫蘇伸長脖子往過去,右拐進去的路左右兩邊也是釘了木樁,用草繩圈了住宅地。
林紫蘇:“這個清溪鎮要來多少人啊!鎮子這條主路兩邊,都是安排了幾百戶人家。這右拐進去的馬路兩邊,還有這麽多住宅地。”
林顯文:“地理位置這麽好,明顯就是要發展成大城啊!城內都不安排百姓,百姓都安排在城外附近。”
林有才:“管那麽多噢!我想著就愁噢!等會去打聽下,去哪買建房材料!”
林紫蘇:“建房得先畫圖吧!房子要好好設計一下。”
車輛走到岔路口,右手邊的路朝右拐,左手邊的路往左拐下坡。
林有才看到路邊的木板牌子上,寫著39~69號地皮。他扯著麻繩,輕抽騾子兩下,讓騾子朝左走。“回去再說。要下坡了,抓緊啊!”
土路往左彎下坡,下完坡路又是直路。
林顯文看到路邊的圈起來的住宅地,感歎道:“還好我們沒抽到拐彎路段兩邊的地皮噢!”
林有才:“住宅地皮又不是彎的,剛路過我看到地皮劃分的很周正!隻是在拐彎又下坡的位置,站在馬路上看著有點奇怪,兩邊的地基抬高找平就行了。”
林紫蘇回想現代街道旁的房屋,“以前也沒少見啊!沒影響!”她還想說些什麽的,想起王老太、嬸子們坐在車裏,她止住話頭。
這段彎路上下坡度不大,彎度也還好,路兩邊建房子根本沒影響。在南方地區,這算啥噢!
王老太:“哎喲!你們說的再好聽,我還是願意抽到平路兩邊的地皮。”
“到了,到了。二哥的52號住宅地。”林有才叫停騾車,大家下車去看一看。
林有貴一家五口,滿臉喜色,在雜草叢生的地上走來走去。看了一會兒,戀戀不舍地上車朝69號走去。
一直走到這條路的盡頭,林家人終於看到69號住宅地。
林紫蘇:“奶,你抽的住宅地真的是最後一個啊!”
林顯文:“這條街的盡頭啊!街尾巴上!”
“這裏還有一條路啊,通哪裏的?”沈香蘭站在69號住宅地上,看著住宅地左手邊上,有一條寬大的馬路。
林有才看著這條路,回想一下進村到這裏的路線,“好像是通城門口,等會我們駕車走一走,熟悉下附近的路。”
林紫蘇:“我們是從村頭過來的,在39號、40號、41號住宅地在拐彎那裏,然後下坡彎過來又是一條直路到頭。那不就是“u”形的路嗎?那69號這個位置,又是街尾又街頭。”
王老太臉上有了笑容,高興地說道:“兩邊都有路,這裏方便的很。”
林老頭催促道:“看完地皮,我們趕緊去看田地啊!”
林顯程轉著頭四處看,“田地從哪走?”
“剛過來,我看到那邊木板子上寫了1到41號田地位置。”林顯鵬轉身指著59號住宅地馬路對麵的一條路。
林有福:“那掉轉車頭過去看。”
騾車打頭,牛車在後,調轉回去。
土路被擴寬找平過,車輛走這條路無壓力。道路兩邊全是綠油油的禾稻,已經結了稻穗,到了8月底9月初就能收獲了。
車子在路上走了十多分鍾,終於看到木樁,木樁釘在田埂上,木樁上寫著號碼。木樁和木樁之間連著草繩,和住宅地一樣,把田地圈起來。
林老頭:“1號是趙屠夫家的田地吧?”
林有福:“是啊,爹。”
田地裏都是綠油油的禾稻,禾稻都結了稻穗,放眼望去,看不到頭。全是水田,種的都是水稻。
林老頭:“啊!這能收多少糧食啊!”
“糧食多的,家裏的糧倉都裝不下吧!”林有貴看著像是無邊無際的禾稻。
林顯鵬震驚地問道:“這。。。這。。這田地和田地裏的莊稼,都是我們的??”
林顯萬驚喜地說道:“發財了啊!!!”
林顯文看著兩個白日做夢的堂哥,忍不住說道:“想的挺美啊!這些都是政府的糧,等這批稻子收獲了,我們才能用田地!”
林有才:“忘了說,等穀子熟了,我們還得幫著收。每家3畝地,每家都得收穀子,政府會派人來拉走。穀子收了,我們就可以自己種地了。”
大人們都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官府白給地皮和田地,田地稅收又少,上哪找種好事去。幫著收稻穀算什麽,費點力氣而已。
孩子們都是滿臉失望,這些糧食要是自家的多好啊!不過,明年自家就能種了,明年家裏就有這麽多糧食了。這樣想著,孩子們又開心起來。
路上有了人聲,陸陸續續來了不少人,大夥看完地皮,接著來看自家的田地。
車輪壓著泥土、石子往前走,大夥看了田地大致在哪裏,就沒有走田埂去看了。
政府是按照現代的算法來定的田地麵積,林紫蘇心裏算了一下,3畝地是2000平方米。她站在路邊看著圈出來的3畝田地,很大很寬。
林家人看完1到41號的田地,沒有原路返回,而是朝一條路左拐出去。路口有指示木牌子,寫著42到130號田地。
天上的太陽越升越高,溫度也是越來越熱。看完田地,林家人駕著車往回走。
20多分鍾後看到左手路邊是69號住宅地的側麵,馬路朝右直直地斜過去,十多分鍾後,林家人路過清溪鎮的村頭。
寫著清溪鎮的石碑立在村頭,在林家人的左手邊位置。
林紫蘇:“村頭在這裏,那69號住宅地和村頭都在這條路的左邊啊!”
林有才:“嗯,是的。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應該是條官道,再往前走20多分鍾就是南城門了。”
“我覺得應該不能說是“u”形,村頭這邊的路要長很多,爺奶住宅地那條路要短些。這條官道是斜過來的,很明顯啊!”林顯文用手在比劃著說明。
林紫蘇:“那就把u的右邊那條直線剪短一半,就準確了吧!要真說準確,那清溪鎮裏麵還有不少岔路口,還有其他幾條路。”
林有才皺巴著臉說道:“好了,好了,你倆打住,省點口水。我耳邊像有萬隻蚊子在飛!”
看完林紫蘇家16號住宅地,林家人朝著不遠處林有福的21號住宅地而去,接著是林有祥的29號。
圈起來的住宅地都一個樣,沒什麽看的。大家主要是太高興,太興奮了。他們要定居下來了,有房有地了,不用再流浪了。
騾車、牛車走到左手邊29號住宅地,右手邊有一條大路延伸進去。
林紫蘇伸長脖子往過去,右拐進去的路左右兩邊也是釘了木樁,用草繩圈了住宅地。
林紫蘇:“這個清溪鎮要來多少人啊!鎮子這條主路兩邊,都是安排了幾百戶人家。這右拐進去的馬路兩邊,還有這麽多住宅地。”
林顯文:“地理位置這麽好,明顯就是要發展成大城啊!城內都不安排百姓,百姓都安排在城外附近。”
林有才:“管那麽多噢!我想著就愁噢!等會去打聽下,去哪買建房材料!”
林紫蘇:“建房得先畫圖吧!房子要好好設計一下。”
車輛走到岔路口,右手邊的路朝右拐,左手邊的路往左拐下坡。
林有才看到路邊的木板牌子上,寫著39~69號地皮。他扯著麻繩,輕抽騾子兩下,讓騾子朝左走。“回去再說。要下坡了,抓緊啊!”
土路往左彎下坡,下完坡路又是直路。
林顯文看到路邊的圈起來的住宅地,感歎道:“還好我們沒抽到拐彎路段兩邊的地皮噢!”
林有才:“住宅地皮又不是彎的,剛路過我看到地皮劃分的很周正!隻是在拐彎又下坡的位置,站在馬路上看著有點奇怪,兩邊的地基抬高找平就行了。”
林紫蘇回想現代街道旁的房屋,“以前也沒少見啊!沒影響!”她還想說些什麽的,想起王老太、嬸子們坐在車裏,她止住話頭。
這段彎路上下坡度不大,彎度也還好,路兩邊建房子根本沒影響。在南方地區,這算啥噢!
王老太:“哎喲!你們說的再好聽,我還是願意抽到平路兩邊的地皮。”
“到了,到了。二哥的52號住宅地。”林有才叫停騾車,大家下車去看一看。
林有貴一家五口,滿臉喜色,在雜草叢生的地上走來走去。看了一會兒,戀戀不舍地上車朝69號走去。
一直走到這條路的盡頭,林家人終於看到69號住宅地。
林紫蘇:“奶,你抽的住宅地真的是最後一個啊!”
林顯文:“這條街的盡頭啊!街尾巴上!”
“這裏還有一條路啊,通哪裏的?”沈香蘭站在69號住宅地上,看著住宅地左手邊上,有一條寬大的馬路。
林有才看著這條路,回想一下進村到這裏的路線,“好像是通城門口,等會我們駕車走一走,熟悉下附近的路。”
林紫蘇:“我們是從村頭過來的,在39號、40號、41號住宅地在拐彎那裏,然後下坡彎過來又是一條直路到頭。那不就是“u”形的路嗎?那69號這個位置,又是街尾又街頭。”
王老太臉上有了笑容,高興地說道:“兩邊都有路,這裏方便的很。”
林老頭催促道:“看完地皮,我們趕緊去看田地啊!”
林顯程轉著頭四處看,“田地從哪走?”
“剛過來,我看到那邊木板子上寫了1到41號田地位置。”林顯鵬轉身指著59號住宅地馬路對麵的一條路。
林有福:“那掉轉車頭過去看。”
騾車打頭,牛車在後,調轉回去。
土路被擴寬找平過,車輛走這條路無壓力。道路兩邊全是綠油油的禾稻,已經結了稻穗,到了8月底9月初就能收獲了。
車子在路上走了十多分鍾,終於看到木樁,木樁釘在田埂上,木樁上寫著號碼。木樁和木樁之間連著草繩,和住宅地一樣,把田地圈起來。
林老頭:“1號是趙屠夫家的田地吧?”
林有福:“是啊,爹。”
田地裏都是綠油油的禾稻,禾稻都結了稻穗,放眼望去,看不到頭。全是水田,種的都是水稻。
林老頭:“啊!這能收多少糧食啊!”
“糧食多的,家裏的糧倉都裝不下吧!”林有貴看著像是無邊無際的禾稻。
林顯鵬震驚地問道:“這。。。這。。這田地和田地裏的莊稼,都是我們的??”
林顯萬驚喜地說道:“發財了啊!!!”
林顯文看著兩個白日做夢的堂哥,忍不住說道:“想的挺美啊!這些都是政府的糧,等這批稻子收獲了,我們才能用田地!”
林有才:“忘了說,等穀子熟了,我們還得幫著收。每家3畝地,每家都得收穀子,政府會派人來拉走。穀子收了,我們就可以自己種地了。”
大人們都一副理所當然的神情,官府白給地皮和田地,田地稅收又少,上哪找種好事去。幫著收稻穀算什麽,費點力氣而已。
孩子們都是滿臉失望,這些糧食要是自家的多好啊!不過,明年自家就能種了,明年家裏就有這麽多糧食了。這樣想著,孩子們又開心起來。
路上有了人聲,陸陸續續來了不少人,大夥看完地皮,接著來看自家的田地。
車輪壓著泥土、石子往前走,大夥看了田地大致在哪裏,就沒有走田埂去看了。
政府是按照現代的算法來定的田地麵積,林紫蘇心裏算了一下,3畝地是2000平方米。她站在路邊看著圈出來的3畝田地,很大很寬。
林家人看完1到41號的田地,沒有原路返回,而是朝一條路左拐出去。路口有指示木牌子,寫著42到130號田地。
天上的太陽越升越高,溫度也是越來越熱。看完田地,林家人駕著車往回走。
20多分鍾後看到左手路邊是69號住宅地的側麵,馬路朝右直直地斜過去,十多分鍾後,林家人路過清溪鎮的村頭。
寫著清溪鎮的石碑立在村頭,在林家人的左手邊位置。
林紫蘇:“村頭在這裏,那69號住宅地和村頭都在這條路的左邊啊!”
林有才:“嗯,是的。我們現在走的這條應該是條官道,再往前走20多分鍾就是南城門了。”
“我覺得應該不能說是“u”形,村頭這邊的路要長很多,爺奶住宅地那條路要短些。這條官道是斜過來的,很明顯啊!”林顯文用手在比劃著說明。
林紫蘇:“那就把u的右邊那條直線剪短一半,就準確了吧!要真說準確,那清溪鎮裏麵還有不少岔路口,還有其他幾條路。”
林有才皺巴著臉說道:“好了,好了,你倆打住,省點口水。我耳邊像有萬隻蚊子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