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宋末三傑紛紛因為命批的出現而晉級進階後,由陸秀夫作為君位載體的情況下,大勢自衍英雄在區區二十回合就出現。


    這個根本不講道理的下法,頓時讓整個麥城的觀眾沉默了,在他們看來這還打個什麽,認輸得了?


    等最快四十回合白衣也形成大勢的時候,天都亮了。


    何況擁有大勢的對手還會給你安穩開出大勢的機會?


    事實上,擁有大勢加持後的文求武確實沒有絲毫互相發展的意思,從二十一回合開始,受到大勢影響,大量原先的普通蒼生百姓紛紛轉化為宋民,並且在這個轉化過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宋民成功轉化為紅色位階的戰兵【宋兵】。


    【宋兵】作為大宋大勢出現後的基礎戰兵,各方麵確實就是普通紅階戰兵的水準,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戰兵,這個階段沒有大勢轉化的情況下,白衣想拉出一支五六千人的輕騎兵部隊都已經是他的極限,已經會影響他初期發育和大勢的形成。


    因為不管你是職業七段也好,職業八段也罷,每回合能牽引二十枚左右紅階戰兵棋靈就已經是極限了。


    二十枚,那也不過是兩千人罷了,如果換成黃階戰兵,那能牽引的數目就更少了。


    可如果換成蒼生百姓,那就是數萬人一回合,而基礎人口越多,不僅僅是兵源變多,也代表著棋手距離大勢越近更代表著,可以同化原住民的能力越高。


    這是一個正向收益並且反複疊加的,故而在這種段位的對局,初期的兵力雙方都是嚴格把控的,除非你初期爆兵可以一波打崩對麵,不然爆兵的結果在同段位對手麵前就是落後發育。


    隻要發育完全,兵力最快的來源不是自己牽引而是蒼生轉化。


    就如同這一刻的文求武,大勢一成,原先戰鬥力弱,隻能依靠虛紅位階可以就地轉化的【義兵】不同,一口氣得到了接近五萬人的正規軍【宋兵】。


    並且這一數目還在因為文天祥和陸秀夫兩人的組織下,特別是文天祥四處奔走的過程中,一批又一批一開始被文求武落下的百姓懷揣著被大食輕騎兵騷擾擊殺同伴後的憤怒毅然決然的加入大宋大勢,成為戰兵。


    不過此時文求武心中並沒有和那些打打沉默的觀眾一般認為自己已經勝券在握,隻有了解他這一步棋的人才知道,比起其他一波流,他這個才更像是一波流,毫無回轉的那種。


    大宋大勢風雨飄搖,在短時間似乎非常強大,但是這個大勢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那個孩童。


    這是他覺悟陸秀夫時順帶得到的棋靈【宋帝昺】,到目前為止他對於這個孩童的信息僅限於這三個字。


    對於這一點,有一好一壞兩個因素讓他非常糾結,好處是雖然文求武對於這個宋帝昺毫無共鳴,但是隻要共鳴了陸秀夫,宋帝昺根本無需他共鳴,想想也是一個小孩子罷了確實可能用不上自己共鳴。


    但那個壞的因素就比較致命了,多次對弈結果【宋帝昺】落下觸發到觸發大勢後,小小年紀的孩童命數就已經不足五回合,也就是天弈世界一年左右的時間。


    五回合後命數一到,【宋帝昺】直接暴斃,同時暴斃的還有他整個大宋大勢。


    哪怕他能感覺到通過第一次命批宋末三傑已經被一定程度的改命,可這個【宋帝昺】的存在是三傑的強勢之處,強勢到二十回合就可以來一手大勢碾壓。


    卻也是絕對的短板,一年不結束戰鬥,大宋大勢直接暴斃,因為已經悲鳴過了,宋帝昺的暴斃就意味著大宋大勢直接沒了,留還轉的餘地都沒給留,更可怕的是反噬。


    這種反噬讓他很無語,也是最難以理解的【宋帝昺】暴斃的當回合,哪怕是他作為棋手的存在也無法阻止陸秀夫隨之自盡,這不是命數時間,隻要宋帝昺不出現,陸秀夫還能活很久,但是宋帝昺一暴斃陸秀夫也直接沒了。


    然後就是張世傑,這名將領本來戰鬥力就不是很強,但是在命批加持下,對於凝聚宋兵具有非常強的能力,哪怕是五回合內唯一一次自衍出的英雄是雲師弟的拿手好戲孟珙也無法在棋盤中取代張世傑的作用。


    可宋帝昺一死,張世傑暴斃雖然不至於直接自盡,但各種意外暴斃幾率極限上升,陸戰時還低一點,但也是大概率死於行軍中的意外,有幾次水戰那才叫穩定暴斃,船毀人亡。


    也就文天祥這一位勉強在宋帝昺死後可以活的好好地,但卻失去了大量號召力。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每次【宋帝昺】+【陸秀夫】死亡後,莫名其妙就會有幾萬甚至十幾萬的軍民殉葬自盡,這讓作為棋路開創者的文求武也很無奈,更別說其他人了。


    這也是黎金也好,他自己也罷把這一套棋路定義為一波流的真正原因。


    是真的隻有一波機會!


    於是在這種前提之下,文求武在二十一回合毅然決然以張世傑為主帥,領宋兵全軍五萬,幾乎不留守備部隊,全麵西征。


    得到加強版張世傑將位加持,並且有著報仇雪恨的國仇buff的情況下,這一支軍隊的軍煞也勉強提到了虛黃。


    這一全麵進攻,第一波遭到毀滅性打擊的自然就是兩支一直追擊的輕騎兵部隊,本來就沒打算撤走想要探知到底發生了什麽的白衣,將開視野的重任完全放到了這兩支部隊之上。


    按理說原本輕騎兵並不怕大軍絞殺,可他們遇到了近乎全民一心的局麵,大量宋民就地以命相拖延,不到半個回合數千輕騎兵就幾乎被剿滅。


    張世傑並沒有管逃竄而走的千餘騎兵,畢竟他麾下都是步兵追擊,他不擅長,但是接下來的攻打本營,就是他們【宋兵】發揮的時候了。


    哪怕解說一直認為隻要再過5-10回合,憑借大宋大勢恐怖的轉化率,完全可以卡在白衣大勢成立之前進行碾壓,而非現在用五萬人進行冒險。


    可這時候的五萬正規軍讓白衣的壓力同樣變得巨大,他從輕騎兵給出的視野中已經料定,這支部隊不是來騷擾的,那是要來決一勝負!


    -------------------------------------


    《天弈百科》中級術語篇:“兵源契合度”,棋手牽引自己想要的戰兵後,就可以以這類戰兵作為骨幹,從合適的兵源進行征兵,征兵的效率取決於對應兵源的契合度,契合度越高征兵轉化率越高。契合度往往取決於大勢狀態、民心狀態、相位治理、君位威望、將位軍功等多個方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方寸之間,重現華夏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玄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玄塵並收藏方寸之間,重現華夏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