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仁法嚴法
方寸之間,重現華夏千年 作者:玄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可以說,在勘定曆史之時,在一對多的情況下,特別是這種擁有天命之力的戰場。
各方的曆史支撐點幾乎相同,想要在多位不同曆史片段的英雄棋靈的先後攻擊下依舊獲勝,執棋者的作用至關重要。
無論是青年戰場,還是壯年戰場,興複諸葛亮的背後都有諸葛一的影子,甚至在壯年戰場,影響勘定的還不止一位棋手。
對於初階棋手而言,可能棋手自己微操是不如本命英雄棋靈覺悟後的自我意識的,但對於國士而言,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
能作為國士的本命英雄棋靈,兩者相加必然是一加一大於二,缺少了任何一方麵,對於最後的對弈都是一種損失。
在這種關鍵時刻,諸葛一被迫放手,可以說已然將興複諸葛亮逼到了危機之處。
不過諸葛一很快就暗鬆了一口氣,因為他知道自己無法去理解象刑這一概念體係。
若是對方主場,甚至興複諸葛亮都會功虧一簣。
諸葛一是不理解並不是沒有眼見,看似離譜的操作之下,諸葛一已經從中看到了一個最可怕的內核。
道德!
【道德經】中曾經說過,大道廢,有仁義這話中自然有著對大道的推崇,可何嚐沒有對於仁義的肯定呢?
因為仁義既廢,方行律法。
當諸葛一看明白這史官諸葛亮背後後續的力量時,他才知道這天命否決可不是來雜耍的。
諸葛一親眼看到,那些個明明應該被嚴刑峻法施以懲罰的罪犯,最後全部一個個全身而退。
但是那些詭異的懲罰措施,卻仿佛是一道道枷鎖一般。
所有的罪犯竟然在這道僅僅象征性的象形之後,一個個痛哭流涕,仿佛是受了天大的刑罰。
那象形的實施不僅僅傳播了統治者的仁心,更是節約了人力,致君堯舜上不過如此。
如果讓諸葛一為這一幕找一個形容詞,“烏托邦”三字他脫口而出,隨即想到了一些深層的原因,瞬間讓他理解了聖院的一些抉擇。
這樣的史書也許離譜、理想的過了頭,可在天弈世界中,卻往往有著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過片刻,原先那些位於興複大漢帝國麾下的百姓全部被這祥和仁義的環境所吸引。
原先安定的大漢帝國竟然重新開始變得飄搖起來,無數有心者和被蠱惑者打著仁義的名號倒逼漢室。
最可怕的就在於,如今的大漢本就是以仁義立國,這可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興複大局一時無比危急,在這種關鍵時候,皇帝劉禪親赴隆中草廬,躬身請相父諸葛亮再度出山。
而這,就是獨屬於興複諸葛亮的天命保護機製。
無論外界怎麽變化,興複諸葛亮這邊隻要遇到各位問題,這劉禪就是諸葛亮的天命保護機製,任何危及季漢的問題出現時,作為皇帝的劉禪就會以他自己的方式請諸葛亮重新出山。
這種再度出山的選擇,會讓原本應該第一時間被攻擊的興複天命一直拖延下去。
直到興複諸葛亮再度出山。
這一次,興複諸葛亮感受著動亂的局勢,雙眸中卻透露著殺意。
一位能名垂千古的名相又豈會是一位隻會仁義的好人?
哪怕諸葛一的參與,到了這一步的興複諸葛亮早就有了覺悟的能力。
這一次在他身後是數位人影浮現,隻見他們在重新拜相的諸葛亮麾下快速地將一篇篇治世律令重現於世間。
隨著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現世,一冊名為《蜀科》的律法漸漸出現在人們麵前。
這律法的出現很明顯就是興複諸葛亮想要對抗這象形的關鍵。
隻不過僅僅憑借著剛剛現世的法律,豈能足夠?
興複諸葛亮雖然有所覺悟但他能做的也就這點,到了這時已經回神的諸葛一果斷開始發揮出他的作用。
因為他看到蜀科那兩字後,就已經知道這解在何處了。
沒錯,史官諸葛亮確實找到了一個好的切入點,甚至諸葛一也承認,在他的興複諸葛亮的曆史片段中其實對於律法的關注度並不高。
這一點在之前其實是被忽略的,但諸葛一看向場上另外一人,卻是淡淡一笑。
若論嚴刑峻法的事實,還有誰比這位蜀帝更為熟練呢?
那《蜀科》的出現根本不是為了以之對抗近乎裹挾民眾的象刑,而是拋磚引玉。
興複諸葛亮做了上半場,那麽下半場就交給他了。
這就是一位心意相通的本命棋靈和執棋者之間的默契。
要知道,這裏可是諸葛一的道境空間,雖然沒有達到大道空間以上,可略略地做一些手腳還是可以的。
比如這一次,他就略略一出手,以興複道境之力,稍稍地將一絲史官諸葛亮的天命進攻偏向了蜀帝一點點。
這一點點若是在平時雙方自然不會在意,可在這時,史官諸葛亮立馬神色一變,道了一聲不好!
在這種天命之力進攻之時,他根本無法選擇抽回施展進攻的天命武器。
同一時間,蜀帝諸葛亮那君臨天下的麵容上也出現了幾分不悅。
“驅虎吞狼嗎?可惜,朕從來不僅僅是虎!”
能夠在自身曆史世界中一統天下的存在,其自信與自傲根本不會讓其這種時候選擇退讓。
僅僅一聲冷哼,整個未央宮上方,就出現了兩個碩大的黑色漢隸【蜀科】!
同樣的文字,在蜀帝這邊其威力遠超興複諸葛亮百倍。
並且在這兩個最大文字背後,還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等律法書籍。
當未央宮上方的書籍出現,蜀帝所屬的方位內出現了大量天下的城池,然後每一座城池內部全部出現了完整的《蜀科》《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
真正讓所有的蜀國百姓,特別是所屬官員做到務所“務”、戒所“戒”、恐所“恐”、懼所“懼”,較之史官諸葛亮所推行的仁義象刑,竟然絲毫不落半點下風。
這還是蜀帝諸葛亮並沒有主動以天命之力反攻的結果,但正因為他的出手,屬於興複諸葛亮的反擊也隨之而來,並且又是一擊致命!
-------------------------------------
《天弈百科》典藏術語篇:“天命保護機製”,當英雄棋靈擁有天命之力後,如果其天命之力濃鬱到一定程度可以設立天命保護機製,在遭到天命否定等天命攻擊手段時,必須率先觸發此保護機製為自身天命本身防禦提供足夠時間。
各方的曆史支撐點幾乎相同,想要在多位不同曆史片段的英雄棋靈的先後攻擊下依舊獲勝,執棋者的作用至關重要。
無論是青年戰場,還是壯年戰場,興複諸葛亮的背後都有諸葛一的影子,甚至在壯年戰場,影響勘定的還不止一位棋手。
對於初階棋手而言,可能棋手自己微操是不如本命英雄棋靈覺悟後的自我意識的,但對於國士而言,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
能作為國士的本命英雄棋靈,兩者相加必然是一加一大於二,缺少了任何一方麵,對於最後的對弈都是一種損失。
在這種關鍵時刻,諸葛一被迫放手,可以說已然將興複諸葛亮逼到了危機之處。
不過諸葛一很快就暗鬆了一口氣,因為他知道自己無法去理解象刑這一概念體係。
若是對方主場,甚至興複諸葛亮都會功虧一簣。
諸葛一是不理解並不是沒有眼見,看似離譜的操作之下,諸葛一已經從中看到了一個最可怕的內核。
道德!
【道德經】中曾經說過,大道廢,有仁義這話中自然有著對大道的推崇,可何嚐沒有對於仁義的肯定呢?
因為仁義既廢,方行律法。
當諸葛一看明白這史官諸葛亮背後後續的力量時,他才知道這天命否決可不是來雜耍的。
諸葛一親眼看到,那些個明明應該被嚴刑峻法施以懲罰的罪犯,最後全部一個個全身而退。
但是那些詭異的懲罰措施,卻仿佛是一道道枷鎖一般。
所有的罪犯竟然在這道僅僅象征性的象形之後,一個個痛哭流涕,仿佛是受了天大的刑罰。
那象形的實施不僅僅傳播了統治者的仁心,更是節約了人力,致君堯舜上不過如此。
如果讓諸葛一為這一幕找一個形容詞,“烏托邦”三字他脫口而出,隨即想到了一些深層的原因,瞬間讓他理解了聖院的一些抉擇。
這樣的史書也許離譜、理想的過了頭,可在天弈世界中,卻往往有著出其不意的效果。
不過片刻,原先那些位於興複大漢帝國麾下的百姓全部被這祥和仁義的環境所吸引。
原先安定的大漢帝國竟然重新開始變得飄搖起來,無數有心者和被蠱惑者打著仁義的名號倒逼漢室。
最可怕的就在於,如今的大漢本就是以仁義立國,這可真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興複大局一時無比危急,在這種關鍵時候,皇帝劉禪親赴隆中草廬,躬身請相父諸葛亮再度出山。
而這,就是獨屬於興複諸葛亮的天命保護機製。
無論外界怎麽變化,興複諸葛亮這邊隻要遇到各位問題,這劉禪就是諸葛亮的天命保護機製,任何危及季漢的問題出現時,作為皇帝的劉禪就會以他自己的方式請諸葛亮重新出山。
這種再度出山的選擇,會讓原本應該第一時間被攻擊的興複天命一直拖延下去。
直到興複諸葛亮再度出山。
這一次,興複諸葛亮感受著動亂的局勢,雙眸中卻透露著殺意。
一位能名垂千古的名相又豈會是一位隻會仁義的好人?
哪怕諸葛一的參與,到了這一步的興複諸葛亮早就有了覺悟的能力。
這一次在他身後是數位人影浮現,隻見他們在重新拜相的諸葛亮麾下快速地將一篇篇治世律令重現於世間。
隨著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現世,一冊名為《蜀科》的律法漸漸出現在人們麵前。
這律法的出現很明顯就是興複諸葛亮想要對抗這象形的關鍵。
隻不過僅僅憑借著剛剛現世的法律,豈能足夠?
興複諸葛亮雖然有所覺悟但他能做的也就這點,到了這時已經回神的諸葛一果斷開始發揮出他的作用。
因為他看到蜀科那兩字後,就已經知道這解在何處了。
沒錯,史官諸葛亮確實找到了一個好的切入點,甚至諸葛一也承認,在他的興複諸葛亮的曆史片段中其實對於律法的關注度並不高。
這一點在之前其實是被忽略的,但諸葛一看向場上另外一人,卻是淡淡一笑。
若論嚴刑峻法的事實,還有誰比這位蜀帝更為熟練呢?
那《蜀科》的出現根本不是為了以之對抗近乎裹挾民眾的象刑,而是拋磚引玉。
興複諸葛亮做了上半場,那麽下半場就交給他了。
這就是一位心意相通的本命棋靈和執棋者之間的默契。
要知道,這裏可是諸葛一的道境空間,雖然沒有達到大道空間以上,可略略地做一些手腳還是可以的。
比如這一次,他就略略一出手,以興複道境之力,稍稍地將一絲史官諸葛亮的天命進攻偏向了蜀帝一點點。
這一點點若是在平時雙方自然不會在意,可在這時,史官諸葛亮立馬神色一變,道了一聲不好!
在這種天命之力進攻之時,他根本無法選擇抽回施展進攻的天命武器。
同一時間,蜀帝諸葛亮那君臨天下的麵容上也出現了幾分不悅。
“驅虎吞狼嗎?可惜,朕從來不僅僅是虎!”
能夠在自身曆史世界中一統天下的存在,其自信與自傲根本不會讓其這種時候選擇退讓。
僅僅一聲冷哼,整個未央宮上方,就出現了兩個碩大的黑色漢隸【蜀科】!
同樣的文字,在蜀帝這邊其威力遠超興複諸葛亮百倍。
並且在這兩個最大文字背後,還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等律法書籍。
當未央宮上方的書籍出現,蜀帝所屬的方位內出現了大量天下的城池,然後每一座城池內部全部出現了完整的《蜀科》《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
真正讓所有的蜀國百姓,特別是所屬官員做到務所“務”、戒所“戒”、恐所“恐”、懼所“懼”,較之史官諸葛亮所推行的仁義象刑,竟然絲毫不落半點下風。
這還是蜀帝諸葛亮並沒有主動以天命之力反攻的結果,但正因為他的出手,屬於興複諸葛亮的反擊也隨之而來,並且又是一擊致命!
-------------------------------------
《天弈百科》典藏術語篇:“天命保護機製”,當英雄棋靈擁有天命之力後,如果其天命之力濃鬱到一定程度可以設立天命保護機製,在遭到天命否定等天命攻擊手段時,必須率先觸發此保護機製為自身天命本身防禦提供足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