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捉知了
大唐,我有一個現代小鎮 作者:源源不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幾天,各種蔬菜進了食堂,上了所有人的餐桌,吃不完的都送去縣城售賣,每日的收入越來越多。
學堂又到了休沐的日子。
“嗡嗡嗡……”院外的知了在樹上多嘴。
王遠帶著幾個小孩子在做捕蟬器,無非就是用竹篾圍成一圈,套上用粗布做的兜子,用針線簡單地縫上,再綁到竹竿上。
一直做了十個捕蟬器,王遠出去示範了一下,隻要知了被扣住,基本上都跑不掉。
小孩子們頓時興奮起來,十個捕蟬器分了出去。
王遠讓他們分散出去捕蟬,每人身後都跟著幾個小孩子,拿著布口袋,準備裝知了。
王小妮對李麗質說道:“麗質妹妹,我們跟著小郎君吧?我家小郎君非常厲害的。”
“好呀!”
王遠拿著捕蟬器一邊捕蟬一邊向村外走去,身後跟著四個小女孩,除了王小妮和李麗質,小蓮和小荷也跟了過來。
每捕到一隻,四女就跑過去,將裏麵的知了捉出來,裝進布袋。
李麗質有時嚇的哇哇大叫,卻掩飾不住小臉上的興奮。
到了村外李子園,再沿著河邊的柳樹,王遠一直捕到南邊水塘。
站在堤壩上,幾個小女孩頓時被眼前的景色震驚到了。
隻見大片荷花隨風搖曳,大片的菱角飄浮在水上,幾隻鴨子和大鵝穿梭其中。
李麗質捂住小嘴,驚歎出聲:“哇!好漂亮!”
這幾個女孩子確實是第一次見到這裏的景色,全都被驚豔到了。
水塘東麵猶如一個小型莊園,上麵大片的葡萄園,架子上掛滿了葡萄,晶瑩剔透的,估計早熟的葡萄再有一個月就可成熟了,晚熟的還要兩三個月。
一片金黃的葵花,向陽而笑,引起眾人側目。
水塘岸邊停著幾葉小舟,到時可以泛舟采蓮。
王遠摘下來幾顆西紅柿,分給眾女,吃了起來。
李麗質抹了下嘴角的汁水,眨著大眼睛,說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王哥哥,這裏好漂亮,我們搬到這裏住,好不好?”
王遠沉吟了下,心中一動,再過兩天進入六月,而六月初四……
“麗質妹妹,今日不成,咱們下個休沐日再搬過來吧。”
李麗質嫣然一笑,說道:“好呀。”
李麗質的笑容充滿了天真爛漫,王遠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王遠帶著他們去後山,除了捕蟬,順便檢查一下這裏的農作物。
那些野蘋果樹上掛滿了果實,看樣子確實很像沙果。
一些從小鎮中取出來的蘋果種子種出來的樹苗長勢很好,來年就可以剪下枝條進行嫁接了。
土豆也差不多成熟了,過幾天就可以過來刨了,紅薯估計還要再過一個月。
玉米再過幾天就可以掰下來煮著吃,成熟估計還要再過十天半月的。
中午,簡單地在食堂吃了點飯,午休過後,將捕蟬器交給王小妮,讓她帶著李麗質去捕蟬。
王遠在院中葡萄架下,搬了把躺椅,躺在上麵,閉目養神。
躺椅晃呀晃的,好不愜意。
這三進院子裏種了些蔬菜和果樹,都是從小鎮中帶出來的,樹上結滿了果子。
王遠其實心中在想著事情,如今是夏季,各種蔬菜不缺,可到了冬季隻能吃豆芽和金針菇。
這不由地想到了大棚種菜,可是大棚要怎麽搭建呢?
自己小鎮是南方熱帶地區的,裏麵根本沒有材料。
看來隻能用玻璃或者白布,不過用白布也太奢侈了。
這時,想到了大白菜,進入小鎮查了下資料。
白菜古時稱之為菘菜,很早就有種植。
唐朝時,南方已培育出紫菘、白菘、牛肚菘等不同白菜品種,北方還在努力培育,書上記載,“有人將菘子北種,初一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將蕪菁子南種,亦二年都變”。這是因為芸薹屬植物有互相“串花”的特性,彼此極易發生自然雜交。
此時的菘菜到了冬季也不易儲存,容易凍壞,直到宋朝才培育出了包心白菜,這種白菜才易於過冬。
這三個院中都有用柵欄圍起來的菜地,裏麵的蔬菜都是一排小白菜和一排芥菜間隔種植,再過段時日就要開花了,到時用它們雜交出來的種子再試一下。
蕪菁又叫蔓菁,芥菜的一種,既然後世白菜有好幾種,自己也拿出各種芥菜試一下。
不過自己小鎮中確有幾種蔬菜種子,南北方都可種植,冬季也好儲存,那便是蘿卜、胡蘿卜與圓白菜等。
蘿卜很早就有種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此時的大唐種植的蘿卜又短又小,自然比不上自己的又粗又大。
圓白菜又叫卷心菜或者甘藍,自己正在考慮這些種子什麽時候種植。
最好還是等大白菜培育出來再說,到時有人問起,可以說是自己通過各種蔬菜雜交培育出來的。
就這樣躺了一下午,也思考了一下午,直到小孩子們全部回來。
每個人的布袋中的蟬叫聲吵的心煩意亂,而他們還在興奮地說著捉知了的趣事,比較著誰提的多。
王遠走過去,拍了下正在誇誇其談的程處默的肩膀,開口說道:“走,將知了帶上,咱們去食堂,做知了吃。”
李承乾問道:“王大哥,蟬好吃嗎?”
“非常美味!”
“好嘞!”
眾人滿臉期待地走了出去。
“去把狗蛋他們都叫來。”
“好!”
到了食堂,婦女們做的大鍋飯快出鍋了。
王遠指揮小孩子們將知了翅膀掐去,清洗幹淨,控幹水份。
知了雖然不少,卻不足以讓全村人都能吃到,但是讓小孩子們吃飽是足夠了。
大鍋飯出鍋,石大嬸安排人去送飯,外麵也傳來了開飯的哨音。
王遠將一口鍋裏倒入葷油,油熱後,分批放入知了,慢慢浸炸。
香味頓時彌漫了整個食堂,排隊打飯的村民們都看了過來,小孩子們趴在窗口,不斷地抽動鼻子。
王遠向後看了一眼,開口喊道:“施掌櫃,把孩子們安排幾張桌子坐好!”
“成!”
知了炸好,一共三盆,灑上薄薄一層細鹽,攪拌均勻。
招了招手:“方興,拿出去,開吃了!”
“好嘞!”
學堂又到了休沐的日子。
“嗡嗡嗡……”院外的知了在樹上多嘴。
王遠帶著幾個小孩子在做捕蟬器,無非就是用竹篾圍成一圈,套上用粗布做的兜子,用針線簡單地縫上,再綁到竹竿上。
一直做了十個捕蟬器,王遠出去示範了一下,隻要知了被扣住,基本上都跑不掉。
小孩子們頓時興奮起來,十個捕蟬器分了出去。
王遠讓他們分散出去捕蟬,每人身後都跟著幾個小孩子,拿著布口袋,準備裝知了。
王小妮對李麗質說道:“麗質妹妹,我們跟著小郎君吧?我家小郎君非常厲害的。”
“好呀!”
王遠拿著捕蟬器一邊捕蟬一邊向村外走去,身後跟著四個小女孩,除了王小妮和李麗質,小蓮和小荷也跟了過來。
每捕到一隻,四女就跑過去,將裏麵的知了捉出來,裝進布袋。
李麗質有時嚇的哇哇大叫,卻掩飾不住小臉上的興奮。
到了村外李子園,再沿著河邊的柳樹,王遠一直捕到南邊水塘。
站在堤壩上,幾個小女孩頓時被眼前的景色震驚到了。
隻見大片荷花隨風搖曳,大片的菱角飄浮在水上,幾隻鴨子和大鵝穿梭其中。
李麗質捂住小嘴,驚歎出聲:“哇!好漂亮!”
這幾個女孩子確實是第一次見到這裏的景色,全都被驚豔到了。
水塘東麵猶如一個小型莊園,上麵大片的葡萄園,架子上掛滿了葡萄,晶瑩剔透的,估計早熟的葡萄再有一個月就可成熟了,晚熟的還要兩三個月。
一片金黃的葵花,向陽而笑,引起眾人側目。
水塘岸邊停著幾葉小舟,到時可以泛舟采蓮。
王遠摘下來幾顆西紅柿,分給眾女,吃了起來。
李麗質抹了下嘴角的汁水,眨著大眼睛,說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王哥哥,這裏好漂亮,我們搬到這裏住,好不好?”
王遠沉吟了下,心中一動,再過兩天進入六月,而六月初四……
“麗質妹妹,今日不成,咱們下個休沐日再搬過來吧。”
李麗質嫣然一笑,說道:“好呀。”
李麗質的笑容充滿了天真爛漫,王遠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王遠帶著他們去後山,除了捕蟬,順便檢查一下這裏的農作物。
那些野蘋果樹上掛滿了果實,看樣子確實很像沙果。
一些從小鎮中取出來的蘋果種子種出來的樹苗長勢很好,來年就可以剪下枝條進行嫁接了。
土豆也差不多成熟了,過幾天就可以過來刨了,紅薯估計還要再過一個月。
玉米再過幾天就可以掰下來煮著吃,成熟估計還要再過十天半月的。
中午,簡單地在食堂吃了點飯,午休過後,將捕蟬器交給王小妮,讓她帶著李麗質去捕蟬。
王遠在院中葡萄架下,搬了把躺椅,躺在上麵,閉目養神。
躺椅晃呀晃的,好不愜意。
這三進院子裏種了些蔬菜和果樹,都是從小鎮中帶出來的,樹上結滿了果子。
王遠其實心中在想著事情,如今是夏季,各種蔬菜不缺,可到了冬季隻能吃豆芽和金針菇。
這不由地想到了大棚種菜,可是大棚要怎麽搭建呢?
自己小鎮是南方熱帶地區的,裏麵根本沒有材料。
看來隻能用玻璃或者白布,不過用白布也太奢侈了。
這時,想到了大白菜,進入小鎮查了下資料。
白菜古時稱之為菘菜,很早就有種植。
唐朝時,南方已培育出紫菘、白菘、牛肚菘等不同白菜品種,北方還在努力培育,書上記載,“有人將菘子北種,初一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將蕪菁子南種,亦二年都變”。這是因為芸薹屬植物有互相“串花”的特性,彼此極易發生自然雜交。
此時的菘菜到了冬季也不易儲存,容易凍壞,直到宋朝才培育出了包心白菜,這種白菜才易於過冬。
這三個院中都有用柵欄圍起來的菜地,裏麵的蔬菜都是一排小白菜和一排芥菜間隔種植,再過段時日就要開花了,到時用它們雜交出來的種子再試一下。
蕪菁又叫蔓菁,芥菜的一種,既然後世白菜有好幾種,自己也拿出各種芥菜試一下。
不過自己小鎮中確有幾種蔬菜種子,南北方都可種植,冬季也好儲存,那便是蘿卜、胡蘿卜與圓白菜等。
蘿卜很早就有種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此時的大唐種植的蘿卜又短又小,自然比不上自己的又粗又大。
圓白菜又叫卷心菜或者甘藍,自己正在考慮這些種子什麽時候種植。
最好還是等大白菜培育出來再說,到時有人問起,可以說是自己通過各種蔬菜雜交培育出來的。
就這樣躺了一下午,也思考了一下午,直到小孩子們全部回來。
每個人的布袋中的蟬叫聲吵的心煩意亂,而他們還在興奮地說著捉知了的趣事,比較著誰提的多。
王遠走過去,拍了下正在誇誇其談的程處默的肩膀,開口說道:“走,將知了帶上,咱們去食堂,做知了吃。”
李承乾問道:“王大哥,蟬好吃嗎?”
“非常美味!”
“好嘞!”
眾人滿臉期待地走了出去。
“去把狗蛋他們都叫來。”
“好!”
到了食堂,婦女們做的大鍋飯快出鍋了。
王遠指揮小孩子們將知了翅膀掐去,清洗幹淨,控幹水份。
知了雖然不少,卻不足以讓全村人都能吃到,但是讓小孩子們吃飽是足夠了。
大鍋飯出鍋,石大嬸安排人去送飯,外麵也傳來了開飯的哨音。
王遠將一口鍋裏倒入葷油,油熱後,分批放入知了,慢慢浸炸。
香味頓時彌漫了整個食堂,排隊打飯的村民們都看了過來,小孩子們趴在窗口,不斷地抽動鼻子。
王遠向後看了一眼,開口喊道:“施掌櫃,把孩子們安排幾張桌子坐好!”
“成!”
知了炸好,一共三盆,灑上薄薄一層細鹽,攪拌均勻。
招了招手:“方興,拿出去,開吃了!”
“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