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買買買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 作者:芝麻要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昨晚熬了個夜,但是依然讓統子定了個早點的鬧鍾。
畢竟一會兒子還要來接她,她還得準備著拿些東西出來。
首先是銀子,先拿出來200兩銀子,都是50兩一個的。
其他的她也沒有,就說是鏢師給的,反正具體給了多少,別人也不知道。
糧食昨天收的大米有3000斤,白麵有3000斤,其他的高粱500斤,小米500斤,各種豆子200斤。
這些糧食她暫時就不拿出來了,決定留著以備不時之需,回頭可以叫兒子們再去買。
各種調料還有十幾斤,鹽不多,隻有20多斤,仔細查看了,發現沒有辣椒。
回想了下,發現這個朝代還沒有辣椒這種東西,隻有茱萸果能勉強辣一點。
辣椒她有啊,係統商場裏有各種辣椒以及種子啊!麻辣燙、毛血旺、麻辣火鍋、辣鹵味等等這不是發財的機會就來了嗎!
回頭安定了就把辣椒種子給老大,叫他去研究,美食方子就給她媳婦,都給她研究美食去。
她自己是不可能動手的。她又不是沒孩子!
把昨天買的草藥還有銀子放入背簍,下樓退房去,房費300文+茶水15文+晚飯45文,總共360文。
摸摸肚子,準備找個鋪子吃點早飯,走了幾步看見了餛飩攤子,看著還不錯,就要了1碗餛飩,再來一張燒餅。坐著慢慢吃起來。
餛飩是芥菜肉餡的,味道不錯,可以帶走點,路上偶爾吃一下。
“老板,這個餛飩來二十份打包帶走,這個燒餅來50張也一起帶走。”
“好嘞,客官,馬上給您打包,就是咱們這個竹筒是收費的1錢一個,您看?”
“沒事,用吧。”
“好的。”
等她吃完了,燒餅餛飩也打包好了,燒餅是3文錢一張,51張是153文。
餛飩是8文一碗,21碗水168文。打包竹筒20文,一共341文,收了340文。
留了三份餛飩和三張燒餅,其他的都放進了空間,向著城門口走去。
到城門口的時候,兒子們已經到了,把燒餅和餛飩遞給三個兒子一人一份。
“娘。我們吃過飯了,昨日村長召集了全村會議,說是金人要打來了,明天一早全村要逃難去了。
今天給大家準備的時間,爺爺也來了,我想著咱們是不是也要買點什麽。
昨日你讓我們在家幹的活,我們都做完了,餅也烙了差不多100多張了,糧食都用了。”
辛百看著餛飩和燒餅吞咽著口水。
“好,我知道了,一會我們就去買。這些讓你們吃就吃,一會還有需要力氣的地方呢”
就這樣三人才把東西拿過去開始吃起來。
“娘, 這個餛飩真香啊,還有肉呢!”辛百
“是啊,這個燒餅還帶了芝麻。”辛年
“娘,你吃了嗎?”辛書
“吃過了,你們慢慢吃。一會辛書去學院把自己的東西都拿回來。
順便給夫子告假,然後跟夫子說,你早晨過來的時候,看見很多大戶人家都出城去了。走的很慌張也不知道是怎麽了。
然後在糧行等我們。”
“知道了,娘”
等他們都吃完,趙遠珍準備帶著老大老二先去牲畜交易市場,買一輛馬車。
還沒到市場,臭味就熏的她想屏住呼吸,隨後那手捂著邊走邊想著,回頭得叫老二媳婦多製作一點口罩,逃難路上也可以用用。
見他們過來,有個小山羊胡子趕緊湊過來,問道:
“這幾位客官,是想買點什麽,我這都有,要不要看看?”
“有沒有馬,以及配套的車廂,車廂最好大一點的”
“有有有,您這邊請,我們這都有的,您看這匹馬,年齡好,皮毛光亮,身體健碩的很,隻需要35兩銀子,最少還能用15年”。
一匹棗紅色的馬,看著還不錯,就是這個價格是真的不便宜。
要不是空間不能放活物,縣令府的那些她是不可能放過的,車廂她當時觀察了,都有標記,也就沒拿。
又看了看別處,看到一匹黑色的馬,高大英俊的很,就是有點蔫蔫的。
“那匹馬怎麽了?”
“那匹馬生病了,找了獸醫看了幾次也沒好,唉,那可是個剛成年的壯馬。”
“統子,這個馬你能看出什麽毛病嗎? ”
“掃描10積分,請問宿主是否許願掃描”
“掃”
“這匹馬得了結症,如需治療可花2積分買一針安乃金就可以了。”
“好的,我知道了。”
趙遠珍看著這匹馬,自己不出手買下來,估計馬行也是要殺了賣肉的,那不如便宜了自己。
“老板,那匹生病的你準備買多少錢啊”
“你要買生病的那匹嗎?這個客官我可提前跟您說好了,這馬我找了好多獸醫都治不好,你要是買了不一定能活啊,死了你不能再回來找我們了”
“嗯,我知道,這不是家裏窮,想賭一把看看嘛”
“5兩銀子,我就賣給你了。”
老板看她這樣遂說道
“那我加上剛才看的那匹馬一共給您40兩,您在給我配一個大車廂怎麽樣”
老板看著她,又看了看馬,一咬牙說:“行吧,我去給你辦手續,配車箱。”
“辛百,你去跟著老板辦手續,順便把車廂一起套上,那匹就拴在車板旁邊就行。”
然後從背簍裏拿出50一錠的銀子,遞給了辛百。
“好的,娘”。
張辛百手裏拿著這50兩,心裏很不好受,又想起了他爹。
“辛年,你再去看看有沒有賣飼料的,買一點,長途趕路,馬得吃的好一點,多買一點。”
從口袋拿出剩下的2兩碎銀都遞給了張辛年。
“好的,娘,那我牽牛車去,你在此等著大哥吧,娘你注意不要被磕碰著,小心點啊。”
“好的,去吧”
趙遠珍隨後找了找,在院裏市場的門口那找了個樹蔭,準備去那等著她倆。
等了沒一會,老大便牽著馬車過來了。
車廂很大,總長度大概有3.5米。高度2.5米,寬1.8米左右。
車廂頂端是比較低調的拱形圓頂,不是奢華的八角亭頂,這樣也好,低調點。
兩側有一個45厘米左右的窗子,用布簾遮擋著。
車廂裏麵有一個l型的坐榻,大概寬45厘米,靠近車尾部的坐榻是一麵的抽屜。
可以放一些小的常用的物品,靠近左邊的坐榻做成了兩個對開門小櫃子,可以放衣服被子等物品。
中間可以放個小桌子,然後放上小泥爐用,晚上的時候又可以收起來睡覺。設計的很不錯。
辛年買了草料過來以後,三個人便去了雜貨店,準備先買點油布,一會好把要買的糧食遮蓋起來。
鎮上有三個雜貨鋪,她們先去了離得最近的一家。剛走進鋪子,發現人很多,還看見了幾個同村的。
趙遠珍皺了皺眉,對她倆說著
“咱們分開采買些,鹽在一家怕是買不了多少。辛百,你去南城的鋪子。
鹽買最大量的,油布要一捆,紅糖要10斤,白糖要10斤,水囊要6個。
辛年也是,你去另外一家鋪子,也比照我剛說的買,我在這個鋪子采買。然後我們在糧行集合。”
“好的,娘,你注意安全,要是拿不動等著兒子過來來接您。”
張辛年實在是怕娘拿不到這麽多東西。
“我也買不了多少,按照你們的買,也就幾十斤,不怕,我背了背簍,你們快去吧”。
隨後又從背簍取出一個銀元寶遞給辛年,辛百剛才買馬車剩下的銀錢應該夠用了。
“好的,娘。”
辛百辛年各自牽了車去采買。
她也走進鋪子,找個人少的櫃台,跟店員說“我要十斤白糖,十斤紅糖,油布要一捆,水囊有嗎,再來6個,要最大的。”
小二滿臉笑的說:“好的,客官您稍等一下,這就給您取來。”
隨後小二拿來了需要的東西,糖已經稱好了。
“紅糖50文一斤,十斤500文,白糖45文一斤,十斤450文,油布是8文錢一尺,您要了一捆。就是10丈100尺,約800文。
水囊的話,最大的有這種豬膀胱做的,還有這種葫蘆做的,豬膀胱這種的是300文一個,葫蘆這種50文一個,看您需要哪種?”
豬膀胱。。。想想就不太行。還是葫蘆吧,最起碼便宜幹淨。
“要葫蘆的就行,來6個。”
“好嘞,葫蘆的六個,300文,你看還有其他需要的嗎?”
“有酒嗎,再拿三壇酒,糖塊也來一斤,鹽能買10斤嗎”
“酒有的,咱們這的酒都是老字號的酒,醇香的很。鹽能買十斤,但是再多就買不了,我這就去跟您搬”
不一會就搬來了三壇酒,酒壇是粗陶的,一攤粗略估計有10多斤。
酒的話做菜可以去腥氣,天寒的時候也可以喝一點。也可以給傷口消毒。
“這一壇是12斤,散稱是75文一斤,能政壇拿我們給您算70文一斤。
三壇大概是2520文,這糖塊是50文一斤。鹽是120文一斤,十斤1200文,你看還有需要的嗎”
趙遠珍想了想,沒啥遺漏的了,就讓結賬了。總計是5820文,小二給抹了個零。收了5800文。
這就是差不多6兩銀子,果然銀子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隨後掏出2個50兩的銀錠子遞給小二,其中一個付錢。
其他的讓小二幫忙給換成碎銀子再換了10串銅錢。
小二看著他手裏的銀錠子,暗暗吃驚,想不到這個穿著破舊的農婦,竟然這麽有錢,當真是人不可貌相,幸好自己態度一直沒問題。
隨後找了錢,並把換了的碎銀子遞給了趙遠珍。
趙遠珍看著這一堆東西,把糖,鹽,水葫蘆還有油布放入背簍,酒放在了這裏,酒都是密封的壇子。
放在這也是沒問題。跟店小二說一會等她兒子馬車過來再來取走。小二表示放心吧會替她好好保管的。
隨後背著東西,向著糧行走去。
辛書已經在糧行等著他們了,遠遠的看著她過來,就跑過來,伸手要接過背簍。
趙遠珍看看他1米6多的身高,再看看自己,將近1米6的身高,果斷把背簍遞給了他。
可能是張三道的基因好,張青河、張辛百、張辛年、身高都有175以上。
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能長到180真的很不容易了。
看了看糧店,需要排隊,她便去排隊,叫辛書守著背簍和他的書箱在此等著她。
輪到她的時候,辛百和辛年也前後趕到了。
她問了下糧價:大米16文一斤,白麵14一斤,小米10文,高粱8文,豆類也差不多8文。玉米7文。
她要了500斤大米,500斤白麵,200斤小米,200斤玉米,200斤高粱米,豆類一起要了100斤,這些就差不多1700斤了。
馬車再加上她們的行李,鍋和一些日常用品,再多就真的拉不動了。更何況,長途行走,拉的太多對馬負擔太大了。
按照她們一人一頓半斤糧食的計算,六個人一天就是九斤糧食,這些也能吃上三個月了。更何況途中還可以有機會去城裏再補充一下。
1700斤糧食 總計是文,20多兩銀子。
她趁著兒子沒注意這邊又掏出了一個50兩的銀錠子結了帳,隨後叫他們把糧食裝到了牛車上,又仔細用油布蓋好,用繩子捆好。
下一個目標布莊,去布莊的路上順便取上了酒。
她和辛書坐在馬車上,辛書第一次坐馬車, 還是自己家的,激動的這裏摸摸,那裏摸摸。
這馬車也算是相當於前世的跑車了,他這樣激動也是可以理解的。辛百趕著馬車在外麵。辛年趕著牛車走在馬車前邊。
到了布莊,一個掌櫃模樣的娘子走過來,
“大娘子,需要些什麽?”
“有沒有棉花啊?來30斤,粗麻來一匹,布鞋來幾雙,我穿的這麽大的來6雙,他們三個的一人來兩雙。”
“好的,好的,您稍等”。
隨後看了看她以及三個人的尺寸,去找鞋,找到以後把各個尺寸遞給了三個人。
“三位小哥,試試看看合適不?”
三個人,隨後拿著鞋子比量了一下自己穿的鞋底感覺差不多就定下來了。
趙遠珍拿過自己的也是對比了一下,她和兩個兒媳婦的腳差不多大小,所以買一樣的就可以。也點了點頭表示尺碼合適。
“這男鞋是35文一雙,女鞋是30文一雙,這粗麻布是6文一尺,一批是100尺,棉花的話稍微貴一些,不過我們店裏的棉花都是好棉花,籽去的很幹淨,是70文一斤。”
趙遠珍對比記憶中的,知道大概都是這些價格,就點點頭。
“可以,再來比照我的身形來1套粗布成衣,比我稍微胖一點的來一套,比我矮一點胖一點的來一套,他們三個一人一套”。
趙遠珍想著路上逃荒,這有幹旱,不一定有水洗澡洗衣服,多準備一套衣服吧。
“細紗布有嗎?”
“有的,有單層紗,和雙層紗,單層的是25文一尺,雙層的是35文一尺,您看要哪種?”
“要雙層的,來5尺吧。”
“好的”。
掌櫃的利落點把衣服都找來遞給他們試了試,感覺都很合適。
看來這掌櫃的眼光還是很準的。
成衣男子是90文一套,一般男子用布料的話是7尺八尺左右,成本在50文左右,賺了差不多一半啊。
怪不得大家都喜歡自己裁布做衣。女子成衣是70文一套,也差不多對半賺的。
結賬的時候就花去了3745文,掌櫃的給摸了零頭算3700,還送了好些針線。還找了個包袱皮給幫忙都包了起來。
幾人把東西拿上馬車,又去肉鋪買了20斤豬肉。
路過包子鋪的時候。又叫辛百去買了50個肉包子。這馬上中午飯了。回程的時候可以吃點包子。
想了想沒什麽要買了,幾人便趕車往村裏回了。
畢竟一會兒子還要來接她,她還得準備著拿些東西出來。
首先是銀子,先拿出來200兩銀子,都是50兩一個的。
其他的她也沒有,就說是鏢師給的,反正具體給了多少,別人也不知道。
糧食昨天收的大米有3000斤,白麵有3000斤,其他的高粱500斤,小米500斤,各種豆子200斤。
這些糧食她暫時就不拿出來了,決定留著以備不時之需,回頭可以叫兒子們再去買。
各種調料還有十幾斤,鹽不多,隻有20多斤,仔細查看了,發現沒有辣椒。
回想了下,發現這個朝代還沒有辣椒這種東西,隻有茱萸果能勉強辣一點。
辣椒她有啊,係統商場裏有各種辣椒以及種子啊!麻辣燙、毛血旺、麻辣火鍋、辣鹵味等等這不是發財的機會就來了嗎!
回頭安定了就把辣椒種子給老大,叫他去研究,美食方子就給她媳婦,都給她研究美食去。
她自己是不可能動手的。她又不是沒孩子!
把昨天買的草藥還有銀子放入背簍,下樓退房去,房費300文+茶水15文+晚飯45文,總共360文。
摸摸肚子,準備找個鋪子吃點早飯,走了幾步看見了餛飩攤子,看著還不錯,就要了1碗餛飩,再來一張燒餅。坐著慢慢吃起來。
餛飩是芥菜肉餡的,味道不錯,可以帶走點,路上偶爾吃一下。
“老板,這個餛飩來二十份打包帶走,這個燒餅來50張也一起帶走。”
“好嘞,客官,馬上給您打包,就是咱們這個竹筒是收費的1錢一個,您看?”
“沒事,用吧。”
“好的。”
等她吃完了,燒餅餛飩也打包好了,燒餅是3文錢一張,51張是153文。
餛飩是8文一碗,21碗水168文。打包竹筒20文,一共341文,收了340文。
留了三份餛飩和三張燒餅,其他的都放進了空間,向著城門口走去。
到城門口的時候,兒子們已經到了,把燒餅和餛飩遞給三個兒子一人一份。
“娘。我們吃過飯了,昨日村長召集了全村會議,說是金人要打來了,明天一早全村要逃難去了。
今天給大家準備的時間,爺爺也來了,我想著咱們是不是也要買點什麽。
昨日你讓我們在家幹的活,我們都做完了,餅也烙了差不多100多張了,糧食都用了。”
辛百看著餛飩和燒餅吞咽著口水。
“好,我知道了,一會我們就去買。這些讓你們吃就吃,一會還有需要力氣的地方呢”
就這樣三人才把東西拿過去開始吃起來。
“娘, 這個餛飩真香啊,還有肉呢!”辛百
“是啊,這個燒餅還帶了芝麻。”辛年
“娘,你吃了嗎?”辛書
“吃過了,你們慢慢吃。一會辛書去學院把自己的東西都拿回來。
順便給夫子告假,然後跟夫子說,你早晨過來的時候,看見很多大戶人家都出城去了。走的很慌張也不知道是怎麽了。
然後在糧行等我們。”
“知道了,娘”
等他們都吃完,趙遠珍準備帶著老大老二先去牲畜交易市場,買一輛馬車。
還沒到市場,臭味就熏的她想屏住呼吸,隨後那手捂著邊走邊想著,回頭得叫老二媳婦多製作一點口罩,逃難路上也可以用用。
見他們過來,有個小山羊胡子趕緊湊過來,問道:
“這幾位客官,是想買點什麽,我這都有,要不要看看?”
“有沒有馬,以及配套的車廂,車廂最好大一點的”
“有有有,您這邊請,我們這都有的,您看這匹馬,年齡好,皮毛光亮,身體健碩的很,隻需要35兩銀子,最少還能用15年”。
一匹棗紅色的馬,看著還不錯,就是這個價格是真的不便宜。
要不是空間不能放活物,縣令府的那些她是不可能放過的,車廂她當時觀察了,都有標記,也就沒拿。
又看了看別處,看到一匹黑色的馬,高大英俊的很,就是有點蔫蔫的。
“那匹馬怎麽了?”
“那匹馬生病了,找了獸醫看了幾次也沒好,唉,那可是個剛成年的壯馬。”
“統子,這個馬你能看出什麽毛病嗎? ”
“掃描10積分,請問宿主是否許願掃描”
“掃”
“這匹馬得了結症,如需治療可花2積分買一針安乃金就可以了。”
“好的,我知道了。”
趙遠珍看著這匹馬,自己不出手買下來,估計馬行也是要殺了賣肉的,那不如便宜了自己。
“老板,那匹生病的你準備買多少錢啊”
“你要買生病的那匹嗎?這個客官我可提前跟您說好了,這馬我找了好多獸醫都治不好,你要是買了不一定能活啊,死了你不能再回來找我們了”
“嗯,我知道,這不是家裏窮,想賭一把看看嘛”
“5兩銀子,我就賣給你了。”
老板看她這樣遂說道
“那我加上剛才看的那匹馬一共給您40兩,您在給我配一個大車廂怎麽樣”
老板看著她,又看了看馬,一咬牙說:“行吧,我去給你辦手續,配車箱。”
“辛百,你去跟著老板辦手續,順便把車廂一起套上,那匹就拴在車板旁邊就行。”
然後從背簍裏拿出50一錠的銀子,遞給了辛百。
“好的,娘”。
張辛百手裏拿著這50兩,心裏很不好受,又想起了他爹。
“辛年,你再去看看有沒有賣飼料的,買一點,長途趕路,馬得吃的好一點,多買一點。”
從口袋拿出剩下的2兩碎銀都遞給了張辛年。
“好的,娘,那我牽牛車去,你在此等著大哥吧,娘你注意不要被磕碰著,小心點啊。”
“好的,去吧”
趙遠珍隨後找了找,在院裏市場的門口那找了個樹蔭,準備去那等著她倆。
等了沒一會,老大便牽著馬車過來了。
車廂很大,總長度大概有3.5米。高度2.5米,寬1.8米左右。
車廂頂端是比較低調的拱形圓頂,不是奢華的八角亭頂,這樣也好,低調點。
兩側有一個45厘米左右的窗子,用布簾遮擋著。
車廂裏麵有一個l型的坐榻,大概寬45厘米,靠近車尾部的坐榻是一麵的抽屜。
可以放一些小的常用的物品,靠近左邊的坐榻做成了兩個對開門小櫃子,可以放衣服被子等物品。
中間可以放個小桌子,然後放上小泥爐用,晚上的時候又可以收起來睡覺。設計的很不錯。
辛年買了草料過來以後,三個人便去了雜貨店,準備先買點油布,一會好把要買的糧食遮蓋起來。
鎮上有三個雜貨鋪,她們先去了離得最近的一家。剛走進鋪子,發現人很多,還看見了幾個同村的。
趙遠珍皺了皺眉,對她倆說著
“咱們分開采買些,鹽在一家怕是買不了多少。辛百,你去南城的鋪子。
鹽買最大量的,油布要一捆,紅糖要10斤,白糖要10斤,水囊要6個。
辛年也是,你去另外一家鋪子,也比照我剛說的買,我在這個鋪子采買。然後我們在糧行集合。”
“好的,娘,你注意安全,要是拿不動等著兒子過來來接您。”
張辛年實在是怕娘拿不到這麽多東西。
“我也買不了多少,按照你們的買,也就幾十斤,不怕,我背了背簍,你們快去吧”。
隨後又從背簍取出一個銀元寶遞給辛年,辛百剛才買馬車剩下的銀錢應該夠用了。
“好的,娘。”
辛百辛年各自牽了車去采買。
她也走進鋪子,找個人少的櫃台,跟店員說“我要十斤白糖,十斤紅糖,油布要一捆,水囊有嗎,再來6個,要最大的。”
小二滿臉笑的說:“好的,客官您稍等一下,這就給您取來。”
隨後小二拿來了需要的東西,糖已經稱好了。
“紅糖50文一斤,十斤500文,白糖45文一斤,十斤450文,油布是8文錢一尺,您要了一捆。就是10丈100尺,約800文。
水囊的話,最大的有這種豬膀胱做的,還有這種葫蘆做的,豬膀胱這種的是300文一個,葫蘆這種50文一個,看您需要哪種?”
豬膀胱。。。想想就不太行。還是葫蘆吧,最起碼便宜幹淨。
“要葫蘆的就行,來6個。”
“好嘞,葫蘆的六個,300文,你看還有其他需要的嗎?”
“有酒嗎,再拿三壇酒,糖塊也來一斤,鹽能買10斤嗎”
“酒有的,咱們這的酒都是老字號的酒,醇香的很。鹽能買十斤,但是再多就買不了,我這就去跟您搬”
不一會就搬來了三壇酒,酒壇是粗陶的,一攤粗略估計有10多斤。
酒的話做菜可以去腥氣,天寒的時候也可以喝一點。也可以給傷口消毒。
“這一壇是12斤,散稱是75文一斤,能政壇拿我們給您算70文一斤。
三壇大概是2520文,這糖塊是50文一斤。鹽是120文一斤,十斤1200文,你看還有需要的嗎”
趙遠珍想了想,沒啥遺漏的了,就讓結賬了。總計是5820文,小二給抹了個零。收了5800文。
這就是差不多6兩銀子,果然銀子的購買力還是很強的。隨後掏出2個50兩的銀錠子遞給小二,其中一個付錢。
其他的讓小二幫忙給換成碎銀子再換了10串銅錢。
小二看著他手裏的銀錠子,暗暗吃驚,想不到這個穿著破舊的農婦,竟然這麽有錢,當真是人不可貌相,幸好自己態度一直沒問題。
隨後找了錢,並把換了的碎銀子遞給了趙遠珍。
趙遠珍看著這一堆東西,把糖,鹽,水葫蘆還有油布放入背簍,酒放在了這裏,酒都是密封的壇子。
放在這也是沒問題。跟店小二說一會等她兒子馬車過來再來取走。小二表示放心吧會替她好好保管的。
隨後背著東西,向著糧行走去。
辛書已經在糧行等著他們了,遠遠的看著她過來,就跑過來,伸手要接過背簍。
趙遠珍看看他1米6多的身高,再看看自己,將近1米6的身高,果斷把背簍遞給了他。
可能是張三道的基因好,張青河、張辛百、張辛年、身高都有175以上。
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能長到180真的很不容易了。
看了看糧店,需要排隊,她便去排隊,叫辛書守著背簍和他的書箱在此等著她。
輪到她的時候,辛百和辛年也前後趕到了。
她問了下糧價:大米16文一斤,白麵14一斤,小米10文,高粱8文,豆類也差不多8文。玉米7文。
她要了500斤大米,500斤白麵,200斤小米,200斤玉米,200斤高粱米,豆類一起要了100斤,這些就差不多1700斤了。
馬車再加上她們的行李,鍋和一些日常用品,再多就真的拉不動了。更何況,長途行走,拉的太多對馬負擔太大了。
按照她們一人一頓半斤糧食的計算,六個人一天就是九斤糧食,這些也能吃上三個月了。更何況途中還可以有機會去城裏再補充一下。
1700斤糧食 總計是文,20多兩銀子。
她趁著兒子沒注意這邊又掏出了一個50兩的銀錠子結了帳,隨後叫他們把糧食裝到了牛車上,又仔細用油布蓋好,用繩子捆好。
下一個目標布莊,去布莊的路上順便取上了酒。
她和辛書坐在馬車上,辛書第一次坐馬車, 還是自己家的,激動的這裏摸摸,那裏摸摸。
這馬車也算是相當於前世的跑車了,他這樣激動也是可以理解的。辛百趕著馬車在外麵。辛年趕著牛車走在馬車前邊。
到了布莊,一個掌櫃模樣的娘子走過來,
“大娘子,需要些什麽?”
“有沒有棉花啊?來30斤,粗麻來一匹,布鞋來幾雙,我穿的這麽大的來6雙,他們三個的一人來兩雙。”
“好的,好的,您稍等”。
隨後看了看她以及三個人的尺寸,去找鞋,找到以後把各個尺寸遞給了三個人。
“三位小哥,試試看看合適不?”
三個人,隨後拿著鞋子比量了一下自己穿的鞋底感覺差不多就定下來了。
趙遠珍拿過自己的也是對比了一下,她和兩個兒媳婦的腳差不多大小,所以買一樣的就可以。也點了點頭表示尺碼合適。
“這男鞋是35文一雙,女鞋是30文一雙,這粗麻布是6文一尺,一批是100尺,棉花的話稍微貴一些,不過我們店裏的棉花都是好棉花,籽去的很幹淨,是70文一斤。”
趙遠珍對比記憶中的,知道大概都是這些價格,就點點頭。
“可以,再來比照我的身形來1套粗布成衣,比我稍微胖一點的來一套,比我矮一點胖一點的來一套,他們三個一人一套”。
趙遠珍想著路上逃荒,這有幹旱,不一定有水洗澡洗衣服,多準備一套衣服吧。
“細紗布有嗎?”
“有的,有單層紗,和雙層紗,單層的是25文一尺,雙層的是35文一尺,您看要哪種?”
“要雙層的,來5尺吧。”
“好的”。
掌櫃的利落點把衣服都找來遞給他們試了試,感覺都很合適。
看來這掌櫃的眼光還是很準的。
成衣男子是90文一套,一般男子用布料的話是7尺八尺左右,成本在50文左右,賺了差不多一半啊。
怪不得大家都喜歡自己裁布做衣。女子成衣是70文一套,也差不多對半賺的。
結賬的時候就花去了3745文,掌櫃的給摸了零頭算3700,還送了好些針線。還找了個包袱皮給幫忙都包了起來。
幾人把東西拿上馬車,又去肉鋪買了20斤豬肉。
路過包子鋪的時候。又叫辛百去買了50個肉包子。這馬上中午飯了。回程的時候可以吃點包子。
想了想沒什麽要買了,幾人便趕車往村裏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