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買人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 作者:芝麻要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下水道也在大家瘋狂挖掘的進度中完工了。
現在基本上基建算是完事了。
休息了一天,趙遠珍準備明天進城,給這些下人登記過戶,去衙門備案。
順便再買幾個婆子回來。
錢小慧她們每天要做接近30個人的三餐,而且大小夥子都太能吃了。
太累了。
家裏要是條件不好也就算了,既然有錢,趙遠珍就想著過好一點。
裝的窮哈哈純樸大眾樣不是她的本質。
錢小慧她們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不能天天圍著灶台轉。
帶著張辛百和全部下人,進京去了。
先去牙行,買好了一起去過戶。
“夫人,是想挑什麽樣的人啊?”
“挑一些老實、勤快、會針線、能做飯、做粗活的婆子。”
“好的,您稍等,我去給您安排人去。”
不一會,那個牙婆子就領了兩隊人過來。
差不多有20多個。
讓她們站好。
隨後示意趙遠珍可以挑選了。
“主家是鄉下的,要做農活,活計累,又不能接受的可以撤退了。”
聽著趙遠珍對話,有3個遲疑著撤退了。
“有識字的嗎?”
有四個站了出來。
趙遠珍看了看,這四個都不太好,有點點傲氣,趙遠珍又讓她們退下了。
隨後在剩下的人中,挑選了8個麵相看著還可以的。
都是30多歲左右的婆子。
牙行已經調教過了。
因為調教過,會做的事情又多,稍微有點貴,一個7兩銀子。
趙遠珍付了錢,拿了賣身契,隨後帶著這29個下人去衙門過戶。
都過在了張辛百的戶下,他是一家之主。
隨後又去買了些布料和日用品。
就是上次每個仆人發放的那一套。給新來的也得備整齊了。
趙遠珍這會都多買著,免得以後家裏再買了人,還得去買。
隨後又去買了些蔬菜和肉。
不拘什麽,賣什麽買什麽。買了不少。
隨後就回去了。
新房經過幾天的晾曬,已經可以搬進去了。
男子那邊已經入住了。
四人一間,四個隊長一間,其他的每個小隊一間。
都是他們自己安排的,趙遠珍沒管。這點小事還是隨便他們的。
婆子們住在大門右手邊的門房。
也是同樣的配置,一間房四人。
上下鋪。
把人領到了堂屋,趙遠珍又叫來了家人。
挨個都給介紹了一遍。
隨後覺得她們的名字太亂了,自己記不住,決定給她們重新改名。
想了半天,最後還是沒想好,就用草藥名字吧。
茵陳、芝蘭、半夏、桔梗、水玉、澤蘭、茯苓、南星。
從第一個開始按順序排下來。
隨後又講了一遍規矩。
囑咐了錢小慧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棉衣、棉被褥、棉鞋、裏衣、外衣、襪子等等。
還有每天的飯也讓她們做,看看每天做什麽,怎麽做,怎麽排班、各種活計怎麽分工等等這些瑣事,都交給了錢小慧和李誌娟她倆,讓他倆去商量吧。
最後就讓她們去跟著錢小慧領取生活用品了。
新來的八個婆子,對於主家給改了名字的事情,都不在意。畢竟人都賣給人家了,改個名字而已。
而且夫人改的名字還很好聽。
然後聽說還有新的棉衣、棉被、棉鞋、裏衣外衣等等。
更是開心的不得了。
這裏有幾個是已經做過工,後來主家遭難,又轉賣了的,知道這待遇已是極好的了。
當看見還有牙粉,牙刷,甚至毛巾的時候,慶幸自己被買來了。
夫人說了,每個月還有一兩銀子呢。
自己吃穿都不花錢,這不是純純攢錢嗎。
錢小慧和李誌娟去安排她們了。
趙遠珍拿了個拖鞋的圖紙,遞給了張青豔,讓他研究研究,做兩雙棉拖鞋。
在內室穿棉拖鞋方便點。
張青豔拿著圖紙就開始研究起來。
趙遠珍去庫房放東西。
把空間裏的雜糧粗糧除了豆子全放出來了。
大米放了5000斤,白麵放了5000斤。
家裏現在37個人,一人一頓半斤糧食,一天就是55.5斤。
也是個很大的消耗。
趙遠珍這會沒什麽事,決定去村長那,跟他說一下渡口的事情。
“二奶奶,二爺爺在家嗎?”
趙遠珍去的時候,村長媳婦正在院子裏收拾著。
“遠珍啊,快進來。你二爺爺在家呢,你等著,我給你招呼。”
“當家的,快出來,遠珍來了。”
“哎,來了,青河家的來了,快進屋。”
趙遠珍隨後跟著進屋,村長招呼著她坐著。村長媳婦忙碌的去倒水。
“二爺爺,我今天來是想跟你說一下黃河那渡船的事,那一片地,我大哥買了,準備開個渡口,以後咱們村就不能再去渡河賺錢了!”
趙遠珍直接抬了趙遠瀾出來,這樣以後在村裏,招工辦事更方便一些,有些話,自己不好意思,可以打著大哥的名字。
“嗯,好的,這事我記下了,本來能渡河過來,就多虧了你,大家就已經對你感激不盡了,哪曾想還沾了你莫大的光賺了很多銀錢。大家都滿足的不行。沒想著這天上掉下餡餅的事情天天有。”
“嗯,我也是跟您過來說一聲,咱們村裏的人得品行,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我都懂的。還有就是那些竹筏子。”
趙遠珍是想著自己全拿走了,不然再製造也是麻煩。
“那些竹筏子,本來就是你教給大家製作的,後來你哥哥又花錢買下了,我就代表村裏頭,說句托大的話,都給你大哥了。”
“好的,那我就謝謝二爺爺了。”
“客氣啥,你對村裏好,我們都記著呢。最近大家都是剛蓋完房子,忙著收拾各家。我想著明天建造祠堂和學堂呢,本來還想著去問問你,有什麽建議,你這不就過來了。”
“明天就開始建造了?”
“嗯,是的。”
“祠堂的話,我也不太懂,但是學堂的話,咱們可以建造一個四合院樣式的房子,因為村裏孩子每個年齡的都有,每年都有入學的,咱們可以多建一些房子,四合院這樣最好,這樣每棟房子可以放一個時期入學的孩子。您覺得呢?”
就是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嗯 ,還是你考慮的周到,就按你說的這個建造,那我一會去聯係人,明天建學堂。”
“好的,那二爺爺,你忙著吧,我就先回去了。”
“好的,那你沒事過來待著!”
“嗯嗯,好的,不用送了,快上屋吧,我走了。”
從村長家回來,趙遠珍就回去了。
現在十月中旬了,溫度都到了零下30多度了。再有兩個多月就要過年了。
趙遠瀾那邊還沒消息,不知道還得多久處理完啊!
自己還等著他回來,準備跟三皇子見個麵,談個生意呢。
主要是這屋子裏雖然又是熱炕,又是火龍的,她還是冷。
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個窗子,它是紙糊的,一邊也不保暖,熱空氣留不住。
她太懷念玻璃窗子了。
但是玻璃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的她根本吃不下。
自己初來乍到,這京城之地,一個牌匾掉下來,都能壓倒好幾個品級官員。
自己現在毫無根基,不宜染指利益太大的生意。
萬一有人眼熱,或者動了不知道誰的蛋糕,怎麽死的都不知道,所以隻能找個大靠山合作。
其他的生意,隻能等慢慢的摸清形勢,張辛書高中以後再做。
渡口的生意不太一樣。
一是,打著趙遠瀾的名聲。
二是,這種幾文錢的渡河銀子,一般別人不放在眼裏。等趙遠珍做起來,賺錢了,他們再想染指的時候,張家已經摸透了局勢,起來了。也就不怕了。
午飯的時候,告訴了張辛百,明天村裏蓋學堂,讓他帶幾個人去幫忙。
張辛百表示知道了。
說道學堂,也是該給張辛書找個好學堂去讀書了。
至於張子衿,要問一下他的意見。
“子衿,奶奶打算送你去讀書,你是想在村子裏的學堂讀書,還是想去京城裏的學堂讀書?”
“奶奶,小叔叔和你不教我了嗎?”
“奶奶太忙了,不能教你了,你小叔叔也要去學堂讀書了,也不能教你了。”
“嗯,那我在村子裏的學堂讀書吧。”
“好的,那估計還要等幾天,等村子裏蓋好學堂,請好夫子。”
“好的,我知道了。那奶奶,我以後要是後悔了,再想去京城學堂還可以嗎?”
噗,這小子,還會找後路。
“當然可以啊,你想在哪讀書都可以的”
“好的,謝謝奶奶。奶奶最好了。”
這小子。
趙遠珍想著是明天就去京城打聽打聽,看看哪家好。還是等趙遠瀾回來,給張辛書推薦一個好的呢?
“辛書,你是想咱們明天就去京城打聽學堂,還是等你大舅回來,推薦一個好的學堂再去?”
“大舅什麽時候回來?”
“不一定,沒準過年都不回來。”
“那就等大舅舅到過年吧,年後如果大舅舅還不回來,我們就自己去打聽,反正學堂再有一個多月也放假了。”
“好的,那就聽你的吧!”
“謝謝娘。”
娘真的是太好了,遇見關於他們自己的事情,都會征求他們的意見。
現在基本上基建算是完事了。
休息了一天,趙遠珍準備明天進城,給這些下人登記過戶,去衙門備案。
順便再買幾個婆子回來。
錢小慧她們每天要做接近30個人的三餐,而且大小夥子都太能吃了。
太累了。
家裏要是條件不好也就算了,既然有錢,趙遠珍就想著過好一點。
裝的窮哈哈純樸大眾樣不是她的本質。
錢小慧她們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不能天天圍著灶台轉。
帶著張辛百和全部下人,進京去了。
先去牙行,買好了一起去過戶。
“夫人,是想挑什麽樣的人啊?”
“挑一些老實、勤快、會針線、能做飯、做粗活的婆子。”
“好的,您稍等,我去給您安排人去。”
不一會,那個牙婆子就領了兩隊人過來。
差不多有20多個。
讓她們站好。
隨後示意趙遠珍可以挑選了。
“主家是鄉下的,要做農活,活計累,又不能接受的可以撤退了。”
聽著趙遠珍對話,有3個遲疑著撤退了。
“有識字的嗎?”
有四個站了出來。
趙遠珍看了看,這四個都不太好,有點點傲氣,趙遠珍又讓她們退下了。
隨後在剩下的人中,挑選了8個麵相看著還可以的。
都是30多歲左右的婆子。
牙行已經調教過了。
因為調教過,會做的事情又多,稍微有點貴,一個7兩銀子。
趙遠珍付了錢,拿了賣身契,隨後帶著這29個下人去衙門過戶。
都過在了張辛百的戶下,他是一家之主。
隨後又去買了些布料和日用品。
就是上次每個仆人發放的那一套。給新來的也得備整齊了。
趙遠珍這會都多買著,免得以後家裏再買了人,還得去買。
隨後又去買了些蔬菜和肉。
不拘什麽,賣什麽買什麽。買了不少。
隨後就回去了。
新房經過幾天的晾曬,已經可以搬進去了。
男子那邊已經入住了。
四人一間,四個隊長一間,其他的每個小隊一間。
都是他們自己安排的,趙遠珍沒管。這點小事還是隨便他們的。
婆子們住在大門右手邊的門房。
也是同樣的配置,一間房四人。
上下鋪。
把人領到了堂屋,趙遠珍又叫來了家人。
挨個都給介紹了一遍。
隨後覺得她們的名字太亂了,自己記不住,決定給她們重新改名。
想了半天,最後還是沒想好,就用草藥名字吧。
茵陳、芝蘭、半夏、桔梗、水玉、澤蘭、茯苓、南星。
從第一個開始按順序排下來。
隨後又講了一遍規矩。
囑咐了錢小慧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棉衣、棉被褥、棉鞋、裏衣、外衣、襪子等等。
還有每天的飯也讓她們做,看看每天做什麽,怎麽做,怎麽排班、各種活計怎麽分工等等這些瑣事,都交給了錢小慧和李誌娟她倆,讓他倆去商量吧。
最後就讓她們去跟著錢小慧領取生活用品了。
新來的八個婆子,對於主家給改了名字的事情,都不在意。畢竟人都賣給人家了,改個名字而已。
而且夫人改的名字還很好聽。
然後聽說還有新的棉衣、棉被、棉鞋、裏衣外衣等等。
更是開心的不得了。
這裏有幾個是已經做過工,後來主家遭難,又轉賣了的,知道這待遇已是極好的了。
當看見還有牙粉,牙刷,甚至毛巾的時候,慶幸自己被買來了。
夫人說了,每個月還有一兩銀子呢。
自己吃穿都不花錢,這不是純純攢錢嗎。
錢小慧和李誌娟去安排她們了。
趙遠珍拿了個拖鞋的圖紙,遞給了張青豔,讓他研究研究,做兩雙棉拖鞋。
在內室穿棉拖鞋方便點。
張青豔拿著圖紙就開始研究起來。
趙遠珍去庫房放東西。
把空間裏的雜糧粗糧除了豆子全放出來了。
大米放了5000斤,白麵放了5000斤。
家裏現在37個人,一人一頓半斤糧食,一天就是55.5斤。
也是個很大的消耗。
趙遠珍這會沒什麽事,決定去村長那,跟他說一下渡口的事情。
“二奶奶,二爺爺在家嗎?”
趙遠珍去的時候,村長媳婦正在院子裏收拾著。
“遠珍啊,快進來。你二爺爺在家呢,你等著,我給你招呼。”
“當家的,快出來,遠珍來了。”
“哎,來了,青河家的來了,快進屋。”
趙遠珍隨後跟著進屋,村長招呼著她坐著。村長媳婦忙碌的去倒水。
“二爺爺,我今天來是想跟你說一下黃河那渡船的事,那一片地,我大哥買了,準備開個渡口,以後咱們村就不能再去渡河賺錢了!”
趙遠珍直接抬了趙遠瀾出來,這樣以後在村裏,招工辦事更方便一些,有些話,自己不好意思,可以打著大哥的名字。
“嗯,好的,這事我記下了,本來能渡河過來,就多虧了你,大家就已經對你感激不盡了,哪曾想還沾了你莫大的光賺了很多銀錢。大家都滿足的不行。沒想著這天上掉下餡餅的事情天天有。”
“嗯,我也是跟您過來說一聲,咱們村裏的人得品行,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我都懂的。還有就是那些竹筏子。”
趙遠珍是想著自己全拿走了,不然再製造也是麻煩。
“那些竹筏子,本來就是你教給大家製作的,後來你哥哥又花錢買下了,我就代表村裏頭,說句托大的話,都給你大哥了。”
“好的,那我就謝謝二爺爺了。”
“客氣啥,你對村裏好,我們都記著呢。最近大家都是剛蓋完房子,忙著收拾各家。我想著明天建造祠堂和學堂呢,本來還想著去問問你,有什麽建議,你這不就過來了。”
“明天就開始建造了?”
“嗯,是的。”
“祠堂的話,我也不太懂,但是學堂的話,咱們可以建造一個四合院樣式的房子,因為村裏孩子每個年齡的都有,每年都有入學的,咱們可以多建一些房子,四合院這樣最好,這樣每棟房子可以放一個時期入學的孩子。您覺得呢?”
就是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嗯 ,還是你考慮的周到,就按你說的這個建造,那我一會去聯係人,明天建學堂。”
“好的,那二爺爺,你忙著吧,我就先回去了。”
“好的,那你沒事過來待著!”
“嗯嗯,好的,不用送了,快上屋吧,我走了。”
從村長家回來,趙遠珍就回去了。
現在十月中旬了,溫度都到了零下30多度了。再有兩個多月就要過年了。
趙遠瀾那邊還沒消息,不知道還得多久處理完啊!
自己還等著他回來,準備跟三皇子見個麵,談個生意呢。
主要是這屋子裏雖然又是熱炕,又是火龍的,她還是冷。
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個窗子,它是紙糊的,一邊也不保暖,熱空氣留不住。
她太懷念玻璃窗子了。
但是玻璃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的她根本吃不下。
自己初來乍到,這京城之地,一個牌匾掉下來,都能壓倒好幾個品級官員。
自己現在毫無根基,不宜染指利益太大的生意。
萬一有人眼熱,或者動了不知道誰的蛋糕,怎麽死的都不知道,所以隻能找個大靠山合作。
其他的生意,隻能等慢慢的摸清形勢,張辛書高中以後再做。
渡口的生意不太一樣。
一是,打著趙遠瀾的名聲。
二是,這種幾文錢的渡河銀子,一般別人不放在眼裏。等趙遠珍做起來,賺錢了,他們再想染指的時候,張家已經摸透了局勢,起來了。也就不怕了。
午飯的時候,告訴了張辛百,明天村裏蓋學堂,讓他帶幾個人去幫忙。
張辛百表示知道了。
說道學堂,也是該給張辛書找個好學堂去讀書了。
至於張子衿,要問一下他的意見。
“子衿,奶奶打算送你去讀書,你是想在村子裏的學堂讀書,還是想去京城裏的學堂讀書?”
“奶奶,小叔叔和你不教我了嗎?”
“奶奶太忙了,不能教你了,你小叔叔也要去學堂讀書了,也不能教你了。”
“嗯,那我在村子裏的學堂讀書吧。”
“好的,那估計還要等幾天,等村子裏蓋好學堂,請好夫子。”
“好的,我知道了。那奶奶,我以後要是後悔了,再想去京城學堂還可以嗎?”
噗,這小子,還會找後路。
“當然可以啊,你想在哪讀書都可以的”
“好的,謝謝奶奶。奶奶最好了。”
這小子。
趙遠珍想著是明天就去京城打聽打聽,看看哪家好。還是等趙遠瀾回來,給張辛書推薦一個好的呢?
“辛書,你是想咱們明天就去京城打聽學堂,還是等你大舅回來,推薦一個好的學堂再去?”
“大舅什麽時候回來?”
“不一定,沒準過年都不回來。”
“那就等大舅舅到過年吧,年後如果大舅舅還不回來,我們就自己去打聽,反正學堂再有一個多月也放假了。”
“好的,那就聽你的吧!”
“謝謝娘。”
娘真的是太好了,遇見關於他們自己的事情,都會征求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