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培養刻版印刷師傅
穿越逃荒,我鹹魚,子孫得努力 作者:芝麻要開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頓飯在虛偽的應對和交談中結束了。
基本上都是藍英在應對,她就負責吃。
別說,這個酒樓的菜品不錯,改天帶子子孫孫們來吃一頓。
吃完又去廚房給藍英和張青豔要了些吃食。
等她們都吃完,才告辭回家了。
“呼,應酬是真的累啊。”
張青豔在馬車上感慨著。
雖然她跟著孔嬤嬤上過所有的課程,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沒見過什麽世麵的村婦,突然麵對這麽多達官貴人夫人小姐的,一下就緊張了起來。
好在藍英是個機靈的。不然就得趙遠珍自己應對了。
話本鋪子開業的第三天,趙遠珍沒有去鋪子。
她要開始培養雕刻印刷的師傅了。
活字印刷相對於現在機器印刷來說,是一種非常麻煩的技術,但這又是驚豔世界的四大發明之一,在這個時代,擁有著不凡的榮譽。
趙遠珍已經定製了,那20多本書以及漫畫書的刻版。
是鐵製的刻版。
而且這21本書的文字,基本上涵蓋了能用到的所有字體。
所以以後直接在這些刻版上,拓印活字模板就可以。
活字印刷用的是黃泥,類似燒磚的那種泥土。把泥土用水和好,再用腳踩的均勻。
最後包起來陳放3個月,這個過程稱為陳腐,是為了後期燒製的時候不開裂。
她沒有陳腐的黃泥,現在天氣冷,不適合製作,自己提前又沒有準備。
花了1積分,在商場買了一噸陳腐好的黃泥。
用木條,製作出一個個1厘米邊長的正方形,把黃泥搓成1厘米左右直徑的小泥球。
拿出刻版,把正方形木框放在鐵製刻版上,位置放好,把黃泥球按上去。
再用正方形內邊長大小的木方,使勁按壓進去,這樣倒出來,就是一個個帶著字體的小正方形。
把所有字體重複完這個步驟,每個刻字小泥塊陰幹一下。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晾曬的太幹。
驅除一些水汽就可以了。
隨後找彎曲的瓦片,把刻字小泥塊放在窯裏燒製,可以用燒炭的窯,都是要密封防止進氧氣的,用細小的樹枝木柴就行,溫度隻需要達到800度左右就可以。
這樣慢慢的燒製半天,刻字小泥塊就變成了陶塊,有點像粗陶,也有點像小磚塊。
燒製好的陶塊放進大缸或者大盆裏,用水浸泡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刻版做的是凹進去的陰文,那拓印下來的這些小泥塊,還需要再用泥塊複製刻印一遍,才能變成凸起的陽文體。
就是陰文和陽文的區別。
好在趙遠珍定製的直接是凸起陽文刻版,隻需要用小泥塊複刻一遍就可以了。
浸泡好的刻字小泥塊,放入大鍋,加入小米和白芷,用來填補陶塊的縫隙,讓印刷字體平整。
最後把陶塊清洗幹淨。四周打磨平整,便進行分類擺放。
這樣方便印刷製版時撿字。
用木框,製造出書本大小的版,把刻了字的陶塊按照書籍內容擺放好。
把鬆香、蜂蠟、紙灰放在小鍋裏加熱燒製融化,倒在版上,用來固定字塊,方便印刷。
排版,固定好字以後,用厚木板壓製平整,開始用粗毛刷子刷墨。
刷好墨,把紙張整齊的鋪在版上,用平整的東西仔細的按壓印刷,印上字體,把紙張一張一張拿下來,掛好晾曬幹。
最後就是裁剪裝訂,裝訂好,就變成了書籍。
趙遠珍把家裏人,以及那9個要學刻版的師傅,都召集到了一起。
把活字印刷的技術講解了一遍,隨後讓他們開始製作各種模具。
錢小慧他們女眷不需要親自上手,隻需要知道是怎麽製作的就行。
藍英也學的很認真。
三個兒子要跟著一起動手學,自家的產業,自己人是一定要學會的。
趙遠珍在旁邊看著,指揮著。
有不對的地方及時的糾正。
“娘,原來書籍是這麽簡單得來的,我還以為要好難呢!”
張辛百感慨著。
趙遠珍:咱倆對簡單和麻煩可能有誤解。
第一天開始拓印小泥塊字體,隨後陰幹了半天。
開始放在窯裏燒幹。
燒幹又用小米和白芷煮一遍灌縫。最後開始排版。
趙遠珍讓他們按照書籍內容開始排版,隨後九個人挨個檢查一遍,最大程度的保證沒有錯誤。
檢查沒有錯誤以後,就可以放紙灰等等液體固定板塊,刷墨印刷。
因為這些都是要重複印刷使用的。
所有排好版的木塊,用完都仔細的收好,拍好編號。等後續再印刷,直接拿出來使用就行了。
第三天的時候,印刷出來的紙張幹了。
開始收集,按照內容排好頁數,幾人再次輪流檢查,沒有問題後,開始裝訂成冊。
看著自己親自印刷出來的書籍,每個人臉上的驕傲怎麽也掩飾不住。
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夠印刷書籍。
對於家裏的技術,下人都是不敢外傳或者私下議論的。
趙遠珍陪著製訂了一本以後,剩下的就交給了張辛百。
張辛年負責燒炭,張辛百負責印刷,當然這都是短暫的,他倆都在慢慢的培養著管理人才。以後這些是要慢慢移交給下人管理的。
這三天,話本鋪子的生意更好了。
賣出去的書籍也多了起來,比起市麵上流行的老生常談的話本子,這些又新穎,又有文采,受到了高度的喜愛。
賣的最快的是四格漫畫。
四格漫畫因為刻版需要繪畫,定價是2兩銀子一本。但是就這樣,印刷的那些竟然都賣了一半了。
前期的投入也都收回來了,還賺了100多兩銀子。要不了一年,鋪子的錢就能賺回來了。
商量決定一個月推出兩本漫畫書,更新或者新出紅袖和添香各兩本書籍。
一個月六本。
之前選的那些還沒有更新完,可以慢慢更新。
文字的刻版是定製的整本的,還可以繼續使用。
這些模板就花了差不多800積分。
趙遠珍已經開始,讓印刷師傅學習刻字了。按照她給的模板,開始刻製字體和漫畫。
其實大多數字,她給的刻版都有,隻需要重新組合就行,但是漫畫書需要一版一版雕刻的。
新書定在每個月15和30號上新。
這幾個月,在師傅還沒有完全熟練的,掌握雕刻繪畫的技術前,趙遠珍就得負責這些書的刻版。
話本子不需要,需要的是四格漫畫。
因著一直忙碌著鋪子的事,前前後後有八九天了。
現在一看,竟然都臘月十七了。
要過年了。該開始準備年貨了啊!
大手一揮,明天去京城逛街采辦年貨去。
怕錢小慧和李誌娟坐馬車顛簸,張青豔準備了好幾個墊子,把馬車鋪的厚厚的,還放了幾個抱枕,保證不會磕碰著。
又是四駕馬車出行。
先去鋪子把掌櫃的放下,又補了一些賣出去的書籍。
隨後就開始逛街了。
幾人商量了下,先去布莊。
需要給下人每人做一套衣服、一雙鞋,他們家每人裏衣兩套,外衣兩套,兩雙鞋。這就需要大批的布料。
因為新年的關係,下人也選了粗棉布的布料。
男的都選的顏色深的,女的顏色稍微淡了一些。
隨後趙遠珍他們的布料,各自選各自的。
裏衣都是細棉布淺色的,外衣都是根據自己喜好選。
趙遠珍就全權交給張青豔了,讓她給自己買料設計吧,其他人有樣學樣。
張青豔隻好邊想著樣式,邊搭配著顏色選著布料。
還有老宅張三道和孫張氏的一套裏外衣。
張青豔,是根據自己看過的,二嫂給的圖集,又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絞盡腦汁的搭配了15套衣服出來,她自己隻做了一套。
一人一套衣服是八尺,裏衣是每人兩套,加上老宅的兩套,張青豔的一套,一共是17套,需要17x8尺=136尺。
一匹布是100尺,直接來了兩種顏色不一樣的淺色細棉布。這個用來做裏衣。
外衣的數量也是一樣的,但是顏色選了好幾種,最後又買了8匹顏色各異的細棉布。
下人現在是32個,一人一套,需要32套,32x8=256尺。
直接買了三匹粗棉布。分了兩種顏色,深色2匹,淺色1匹。剩下的邊角料可以自己做些襪子。
因為每樣都多買著呢,做鞋的直接在這些裏選,完全夠用了。
繡線和縫製的線又要了一些。
最後算賬。
總計:淺色細棉布18x200+深色細棉布19x800+粗棉布10x300=+線200文=
結賬的時候,因為正好,沒有抹零,但是送了一些繡線。
錢小慧給她爸媽也買了些布料,準備過年給爹媽做一套新衣服,是她自己出的錢。
因為過年臘月24要開始掃房了。
得去雜貨鋪再選一些工具。
一群人去了雜貨鋪選了些大掃帚,笤帚,還有木製噴壺。
這些又花了2兩多銀子。
看著要中午了,趙遠珍怕錢小慧和李誌娟累著,就讓下人帶著布料都回去了。
她們今天要去下館子。
家人來了京城這麽久,還沒去京城的酒樓,好好的吃一頓飯食呢。
趙遠珍帶領大家去了三皇子開業的酒樓。
家裏七人加上張青豔和藍英,一共9人。
藍英這個小丫頭,機靈又聰明,勤快有眼力見,趙遠珍還是很愛帶著教導一番的。
酒樓的掌櫃給找了個大包廂。
大家開始看著菜譜,點著菜。
最後前菜點了:滴酥、蜜煎金桔、櫻桃煎、蜜浮酥奈花、
正餐點了:東坡豆腐、假煎肉、玉灌肺、黃金雞、東坡肉、鱸魚燴、蓮房魚包、素蒸鴨、雪霞蓮、薑豉、火明蝦炙、炙羊肉、
主食:真菌粥、梅花湯餅、單籠金乳酥、茹蓉餅
又要了一大壺的紅茶。
聊著天,喝著茶,吃著菜。
慢慢的品嚐著美食和美好的休閑時光。
基本上都是藍英在應對,她就負責吃。
別說,這個酒樓的菜品不錯,改天帶子子孫孫們來吃一頓。
吃完又去廚房給藍英和張青豔要了些吃食。
等她們都吃完,才告辭回家了。
“呼,應酬是真的累啊。”
張青豔在馬車上感慨著。
雖然她跟著孔嬤嬤上過所有的課程,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沒見過什麽世麵的村婦,突然麵對這麽多達官貴人夫人小姐的,一下就緊張了起來。
好在藍英是個機靈的。不然就得趙遠珍自己應對了。
話本鋪子開業的第三天,趙遠珍沒有去鋪子。
她要開始培養雕刻印刷的師傅了。
活字印刷相對於現在機器印刷來說,是一種非常麻煩的技術,但這又是驚豔世界的四大發明之一,在這個時代,擁有著不凡的榮譽。
趙遠珍已經定製了,那20多本書以及漫畫書的刻版。
是鐵製的刻版。
而且這21本書的文字,基本上涵蓋了能用到的所有字體。
所以以後直接在這些刻版上,拓印活字模板就可以。
活字印刷用的是黃泥,類似燒磚的那種泥土。把泥土用水和好,再用腳踩的均勻。
最後包起來陳放3個月,這個過程稱為陳腐,是為了後期燒製的時候不開裂。
她沒有陳腐的黃泥,現在天氣冷,不適合製作,自己提前又沒有準備。
花了1積分,在商場買了一噸陳腐好的黃泥。
用木條,製作出一個個1厘米邊長的正方形,把黃泥搓成1厘米左右直徑的小泥球。
拿出刻版,把正方形木框放在鐵製刻版上,位置放好,把黃泥球按上去。
再用正方形內邊長大小的木方,使勁按壓進去,這樣倒出來,就是一個個帶著字體的小正方形。
把所有字體重複完這個步驟,每個刻字小泥塊陰幹一下。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晾曬的太幹。
驅除一些水汽就可以了。
隨後找彎曲的瓦片,把刻字小泥塊放在窯裏燒製,可以用燒炭的窯,都是要密封防止進氧氣的,用細小的樹枝木柴就行,溫度隻需要達到800度左右就可以。
這樣慢慢的燒製半天,刻字小泥塊就變成了陶塊,有點像粗陶,也有點像小磚塊。
燒製好的陶塊放進大缸或者大盆裏,用水浸泡上。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刻版做的是凹進去的陰文,那拓印下來的這些小泥塊,還需要再用泥塊複製刻印一遍,才能變成凸起的陽文體。
就是陰文和陽文的區別。
好在趙遠珍定製的直接是凸起陽文刻版,隻需要用小泥塊複刻一遍就可以了。
浸泡好的刻字小泥塊,放入大鍋,加入小米和白芷,用來填補陶塊的縫隙,讓印刷字體平整。
最後把陶塊清洗幹淨。四周打磨平整,便進行分類擺放。
這樣方便印刷製版時撿字。
用木框,製造出書本大小的版,把刻了字的陶塊按照書籍內容擺放好。
把鬆香、蜂蠟、紙灰放在小鍋裏加熱燒製融化,倒在版上,用來固定字塊,方便印刷。
排版,固定好字以後,用厚木板壓製平整,開始用粗毛刷子刷墨。
刷好墨,把紙張整齊的鋪在版上,用平整的東西仔細的按壓印刷,印上字體,把紙張一張一張拿下來,掛好晾曬幹。
最後就是裁剪裝訂,裝訂好,就變成了書籍。
趙遠珍把家裏人,以及那9個要學刻版的師傅,都召集到了一起。
把活字印刷的技術講解了一遍,隨後讓他們開始製作各種模具。
錢小慧他們女眷不需要親自上手,隻需要知道是怎麽製作的就行。
藍英也學的很認真。
三個兒子要跟著一起動手學,自家的產業,自己人是一定要學會的。
趙遠珍在旁邊看著,指揮著。
有不對的地方及時的糾正。
“娘,原來書籍是這麽簡單得來的,我還以為要好難呢!”
張辛百感慨著。
趙遠珍:咱倆對簡單和麻煩可能有誤解。
第一天開始拓印小泥塊字體,隨後陰幹了半天。
開始放在窯裏燒幹。
燒幹又用小米和白芷煮一遍灌縫。最後開始排版。
趙遠珍讓他們按照書籍內容開始排版,隨後九個人挨個檢查一遍,最大程度的保證沒有錯誤。
檢查沒有錯誤以後,就可以放紙灰等等液體固定板塊,刷墨印刷。
因為這些都是要重複印刷使用的。
所有排好版的木塊,用完都仔細的收好,拍好編號。等後續再印刷,直接拿出來使用就行了。
第三天的時候,印刷出來的紙張幹了。
開始收集,按照內容排好頁數,幾人再次輪流檢查,沒有問題後,開始裝訂成冊。
看著自己親自印刷出來的書籍,每個人臉上的驕傲怎麽也掩飾不住。
從來沒想過,自己能夠印刷書籍。
對於家裏的技術,下人都是不敢外傳或者私下議論的。
趙遠珍陪著製訂了一本以後,剩下的就交給了張辛百。
張辛年負責燒炭,張辛百負責印刷,當然這都是短暫的,他倆都在慢慢的培養著管理人才。以後這些是要慢慢移交給下人管理的。
這三天,話本鋪子的生意更好了。
賣出去的書籍也多了起來,比起市麵上流行的老生常談的話本子,這些又新穎,又有文采,受到了高度的喜愛。
賣的最快的是四格漫畫。
四格漫畫因為刻版需要繪畫,定價是2兩銀子一本。但是就這樣,印刷的那些竟然都賣了一半了。
前期的投入也都收回來了,還賺了100多兩銀子。要不了一年,鋪子的錢就能賺回來了。
商量決定一個月推出兩本漫畫書,更新或者新出紅袖和添香各兩本書籍。
一個月六本。
之前選的那些還沒有更新完,可以慢慢更新。
文字的刻版是定製的整本的,還可以繼續使用。
這些模板就花了差不多800積分。
趙遠珍已經開始,讓印刷師傅學習刻字了。按照她給的模板,開始刻製字體和漫畫。
其實大多數字,她給的刻版都有,隻需要重新組合就行,但是漫畫書需要一版一版雕刻的。
新書定在每個月15和30號上新。
這幾個月,在師傅還沒有完全熟練的,掌握雕刻繪畫的技術前,趙遠珍就得負責這些書的刻版。
話本子不需要,需要的是四格漫畫。
因著一直忙碌著鋪子的事,前前後後有八九天了。
現在一看,竟然都臘月十七了。
要過年了。該開始準備年貨了啊!
大手一揮,明天去京城逛街采辦年貨去。
怕錢小慧和李誌娟坐馬車顛簸,張青豔準備了好幾個墊子,把馬車鋪的厚厚的,還放了幾個抱枕,保證不會磕碰著。
又是四駕馬車出行。
先去鋪子把掌櫃的放下,又補了一些賣出去的書籍。
隨後就開始逛街了。
幾人商量了下,先去布莊。
需要給下人每人做一套衣服、一雙鞋,他們家每人裏衣兩套,外衣兩套,兩雙鞋。這就需要大批的布料。
因為新年的關係,下人也選了粗棉布的布料。
男的都選的顏色深的,女的顏色稍微淡了一些。
隨後趙遠珍他們的布料,各自選各自的。
裏衣都是細棉布淺色的,外衣都是根據自己喜好選。
趙遠珍就全權交給張青豔了,讓她給自己買料設計吧,其他人有樣學樣。
張青豔隻好邊想著樣式,邊搭配著顏色選著布料。
還有老宅張三道和孫張氏的一套裏外衣。
張青豔,是根據自己看過的,二嫂給的圖集,又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絞盡腦汁的搭配了15套衣服出來,她自己隻做了一套。
一人一套衣服是八尺,裏衣是每人兩套,加上老宅的兩套,張青豔的一套,一共是17套,需要17x8尺=136尺。
一匹布是100尺,直接來了兩種顏色不一樣的淺色細棉布。這個用來做裏衣。
外衣的數量也是一樣的,但是顏色選了好幾種,最後又買了8匹顏色各異的細棉布。
下人現在是32個,一人一套,需要32套,32x8=256尺。
直接買了三匹粗棉布。分了兩種顏色,深色2匹,淺色1匹。剩下的邊角料可以自己做些襪子。
因為每樣都多買著呢,做鞋的直接在這些裏選,完全夠用了。
繡線和縫製的線又要了一些。
最後算賬。
總計:淺色細棉布18x200+深色細棉布19x800+粗棉布10x300=+線200文=
結賬的時候,因為正好,沒有抹零,但是送了一些繡線。
錢小慧給她爸媽也買了些布料,準備過年給爹媽做一套新衣服,是她自己出的錢。
因為過年臘月24要開始掃房了。
得去雜貨鋪再選一些工具。
一群人去了雜貨鋪選了些大掃帚,笤帚,還有木製噴壺。
這些又花了2兩多銀子。
看著要中午了,趙遠珍怕錢小慧和李誌娟累著,就讓下人帶著布料都回去了。
她們今天要去下館子。
家人來了京城這麽久,還沒去京城的酒樓,好好的吃一頓飯食呢。
趙遠珍帶領大家去了三皇子開業的酒樓。
家裏七人加上張青豔和藍英,一共9人。
藍英這個小丫頭,機靈又聰明,勤快有眼力見,趙遠珍還是很愛帶著教導一番的。
酒樓的掌櫃給找了個大包廂。
大家開始看著菜譜,點著菜。
最後前菜點了:滴酥、蜜煎金桔、櫻桃煎、蜜浮酥奈花、
正餐點了:東坡豆腐、假煎肉、玉灌肺、黃金雞、東坡肉、鱸魚燴、蓮房魚包、素蒸鴨、雪霞蓮、薑豉、火明蝦炙、炙羊肉、
主食:真菌粥、梅花湯餅、單籠金乳酥、茹蓉餅
又要了一大壺的紅茶。
聊著天,喝著茶,吃著菜。
慢慢的品嚐著美食和美好的休閑時光。